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撒迦利亚书第十章

  1. 大自然的更新必定和雨有关系;雨是赐给众人──泛指人类──的礼物,来自耶和华,祂掌握雨量充沛的风暴之云。今天人类可以花一笔钱造雨,至少可作出一点雨;但这一节与此无关。我们很容易把它联想到气象预测,这又偏离了作者的用意。他的主题仍是救恩(九16),所用的词汇很适合农业社会,他们的关注为羊群、收成,而最重要的是雨,因此会想到神。至于更深一层属灵的需要──就是雨所象征的,除了神以外,也无人能帮助223

  这一段诗开始提到“无水的坑”(九11),可能代表被掳的人。相对之下,所应许的丰盛则代表在神国度中属灵之事的应验。可是先知并没有用“出世”的想法来表达。他满心相信,神的胜利将延及实际的农家生活。他认为饥荒将成为过去(参∶申十一1314),食物的分配不成问题,因为每个人都可从自己的田里得着丰富的供应。人类的乌托邦集中于物质的平均分配;神的应许则是大家都丰丰富富,而且内心得着满足,因为喜乐满怀,个性也不断更新。

216 H. G. Mitchell, ICC, p. 282. 理由如下∶“(1) 它干扰了韵律; (2) 它在这时候加入了一个不自然的思想; (3) 它很容易可解释为创三十七24,或为耶三十八6的回忆,因为犹太人将 bo^r 解释为埃及,所以前者的可能性较大。这只是一个误用拉比教导的例子。”

217 T. Jansma 认为希腊文错译了希伯来文(73页)。

218 H. G. Mitchell, ICC, p. 279. 相反的意见,参 R. C. Dentan, IB, VI, p. 1097.

219 D. R. Jones'A Fresh Interpretation of Zechariah IXXI', VT, XII, 1962, p. 248. “在这种辩论文体中,雅完成为锡安的对头是相当合宜的,因它乃是作为列国的代表。这幅图画与以赛亚书四十九22相似,在那里耶和华向列国喊话……(参∶赛六十49)。”

220 即可能在第二世纪中期,绝不会超过第二世纪末;根据 J. W. WeversIDB, IV, p. 276)的研究。

221 D. Baly, The Geography of the Bible (Lutterworth, 1957), p. 65, 66.

222 对此一解释,见 H. G. Mitchell, ICC, p. 280.

223 K. Elliger ATD, p. 154)解释先知使用“雨”,乃是救恩的图像。

D 斥责冒牌领袖(十23a

  先知话锋一转,回到现在;他清楚明白理想的未来和当代光景之间的对比。

  2. 引介之语为因为(希伯来文 k i^)。由此引进的四行诗,带来的结果则为由所以引介的句子。因为领袖寻找谘商的地方不对,就无法有效领导,而人民便四处漂流,漫无目标。德拉芬Teraphim)是家神(创三十一19),士师时代被人用来卜卦(士十七5,十八5),后遭扫罗禁止(撒上十五23),但到第八世纪仍有人用(何三4)。卜士藉解释预兆来预测吉凶,在以色列人中不许存在,还有许多类似的术士也同样不见容;取而代之的是先知(申十八10及下)。作梦者∶有时神会透过梦说话,如向雅各(创二十八12)、约瑟(创三十七59)、尼布甲尼撒(但二),不过有些冒牌先知自称得着异梦,而用谎言诱骗人跟从(耶二十三32,二十七910)。到了被掳归回时期,以色列人应该已经离弃不合律法、不适当的决定方式,而接受神透过先知所赐下的引导;但这些仍旧是另一种选择。现代亦是如此,法术、精灵术等原始时代存留下的秘术,又有盛行的趋势。而更普遍的现象──与这类事雷同的现代心态──则是全然忽视神,默认单凭人的力量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众人如羊流离。这里的动词意为“出发去旅行”,但因他们被带错了路,所以迷路而受苦;他们吃苦,是因为落在狂妄胡来之人的手下。这里的用词强烈,让人想起以西结书三十四68无牧人∶在近东以“牧人”象征统治者,圣经亦然。有一段埃及经文,“伊普卫(IPU-WER)的训言”,年代在主前二千年,其中形容一位将要拯救埃及的神王∶“人将说∶‘他是众人的牧人’”224。汉摩拉比在法典的序言中,称自己为“我是蒙恩力(Enlil)所召的牧人汉摩拉比”225。雅各称神为“牧者”(创四十九24),摩西为继承人祷告说∶“免得耶和华的会众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群一般”(民二十七17),他们所使用的是众所熟知的比喻。有一位诗人及几位先知,将这主题发展为对神的渴慕(诗二十三;赛四十11),及对公义之王的极度渴望(赛四十四28;耶二十三24;弥五4)。以西结非常会发挥比喻和寓言,他用一整章谈这个题目,并将未来的大卫之君和理想牧人联在一起(结三十四2324)。因此,当撒迦利亚用“牧人”一词时,意义深远,西方的读者可能无法洞悉。

  3a. 这状况必会招致审判。希伯来文中,本句所强调的字为向牧人,而领袖直译为“公山羊”,是用同一个牧羊的比喻,但却含贬意的说法(结三十四1017)。这些领袖利用别人的软弱欺负人,谋求自己的利益。虽然“牧人”通常是指“王”,却也包括一切有权柄的人,无论是以色列人,或是占据这地的外邦人。耶和华必前来惩罚羊群的领袖NEB,此译文较接近希伯来文)。

  拉马赫将这八行分为两段,前一段讲定罪的原因,后一段宣告定罪。此一结构意指过犯与报应正好相当226

224 ANET, p. 443.

225 ANET, p. 164.

226 Lamarche, p. 54.

1 欢乐与归回(十3b~十一3

  现在先知又回到九章11节~十章1节的胜利主题。同样的意象出现∶战争、如饮酒般的欢畅、羊群与牧人的对比;但前一段经文重点在环境的改变,这里则是在强化以色列,以采取行动。视野也缩小了,从全世界变为近东。NEB 将这里诗的感觉表达得非常好。

  这首诗从第9节尾分为两个对等部分。第一部分论到两个国度的恢复,以第6节为枢纽;第二部分引进其他国家,而以第12节为枢纽。动词“坚固”(希伯来文 gibbe{r)用了两次(6a12a节),而“勇士”(5节)和“大能的战士”(7节)也出于同样的字根,只是翻译很难表达出其间的关联。本段的风格还包括1011节的交错式(埃及、亚述、亚述、埃及)和十章4节与十一章23节的重复语结构227

   b. 因万军之耶和华眷顾祂的羊群。那位满有能力、要坚固祂子民的神,将探视祂的羊群NEB)。NEB 将希伯来文直译,以表达原文与3a 节“我将带刑罚来探视”之间的关系,不过此处的意思是∶“带拯救来探视”。

  这一节让人注意到希伯来文的动词 pa{qad[,它在描写耶和华向祂子民的作为时,呈现两极各异的意义。基本上它表达出一个信念∶神密切观察他们,并眷顾他们,甚至为他们而干预历史。约瑟确信神会“探视”在埃及的以色列人,以拯救他们(创五十24)。到了摩西,这个盼望便实现了。耶和华存怜悯“探视”他们,将他们从法老的奴役下拯救出来(出三16,四31,十三19);但在经历拯救之后,他们蔑视祂的命令,祂便带审判探视他们(出三十二34;希伯来文 pa{qad[ `al)。阿摩司书三2也有同样的顺序。耶和华使以色列成为祂立约的特权国度,但这项特权被滥用,结果带来疏离。此处经文的顺序正好相反。耶和华已经带审判探视了(pa{qad[ `al3a 节)不负责任的领袖,现在祂探视祂的子民,藉着他们的得胜显示他们是属祂的。这个比喻接续了九章16节的拯救主题。

  犹大家,米其尔认为,这些话“显然是边注的误植,与第6节以下的经文不符,因那里提到耶和华施恩的对象不但是犹大,也是以法莲”228。然而若认出这首诗的结构,便会发现这几个字是经文不可少的一部分;从结构看,犹大是第一段(3b5节)的主词;以法莲则是第二段的主词(79节)。以下连续用几个比喻快速地描写犹大的角色。首先以犹大为“祂的羊群”,突然又将他们比作皇家的战马NEB)。凡是向耶和华顺服如绵羊的,在祂的事工上必如不可抵御的战马。

  4. 比喻一个接一个,强调领导的主动性与稳定性∶战马、房角石、帐幕的木钉、争战的弓,这些都是从前圣经作者用过的比方。每一行前面的引介文字∶从他们而出,代表原文本有的重复,不过希伯来文为“从他而出”,也许指犹大,但也很可能指耶和华。房角石(伯三十八6;赛二十八16)象征稳定的力量,整栋大建筑都可靠赖它。士师记二十2(希伯来文)、撒母耳记上十四38(希伯来文)、以赛亚书十九13,都以它作“统治者”的比喻;而诗篇一一八22讲到一块被弃的石头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意思也是指拒绝一位统治者。下一段中先知还会发挥这个主题。帐幕的木钉也许是这里的意思,不过希伯来文 ya{t[e{d[ 也可指“可挂东西的钉子”,像以赛亚所说∶“钉子钉在坚固处”(赛二十二23),指犹大未来的一位领袖。在这两处,这比喻都描绘出领导者必须坚毅,忍受压力。争战的弓是代表征服的比方,在全球国度中曾被宣告要被除灭,但此处用来象征为耶和华而英勇地主动出击(王下十三17;启六2)。最后一行浅白地说∶每一位掌权者都从他们出来;犹大将是未来领导者出身的支派。他尔根将这节译为指弥赛亚。“掌权者”(希伯来文 no^ge{s*)在九章8节意为“暴虐者”,但这里则是正面的用法;这字意指一位行动者,决心要达到他的目标。

  许多注释家指称本节为文士的边注229,但没有经文的佐证。

  5. 现代英译者将一起together)一字从第4节挪到第5节,叙利亚译本可稍作其支持。犹大全家都将像勇士(希伯来文 gibbo{ri^m),勇猛的斗士,将仇敌践踏在街上的泥土中RSV 没有提示一项事实,即“仇敌”是加入的字,使文意完整,其根据为弥迦书七10。当军队在穷追猛打,以求迅速得胜时,很难避免践踏尸体;不过这里作者所想的,可能不是这种尸体。希腊文和拉丁文没有介系词“在内”,因此 NEB 译为他们在争战中践踏泥土路。这个比喻是要说明,两方虽军力悬殊,步兵对马兵,但却打了胜仗。他们竟会冲锋陷阵,不致退后逃跑,只有一个理由∶耶和华与他们同在

  6. 此处耶和华宣告了祂要做的事(参九6)。这个钥节以双重应许开始,在希伯来文安排为交错式∶

  “我要坚固犹大家,

  约瑟家我要拯救。”

犹大约瑟代表南国与北国的整体;那些居住在远处的人,将得着力量,并蒙拯救,被带回家园230我必应允他们,是指祈求拯救的祷告,神已经听见,并即将回答,因为管教的时期已过。

  7. 犹大家将如勇士(5节),同样,以法莲也将如大能的战士(希伯来文 gibbo^r),并且会因自己有的力量而快活。全家与后代都将看见神的作为,并大大欢喜。他们的历史在耶和华里面有了意义,找到了目标。

  89. 论犹大时,信息的要点在领导人,但论以法莲时,主题却为从被掳之地归回。北国较早倾覆(主前722年,与主前587年相较算早),亚述王的政策是故意将他们到处四散(王下十七6),使他们的后裔能再集结的希望,变为十分渺茫。但是耶和华说∶“我要为他们作信号。”这里 RSV 是依据希腊译文,而希伯来文则更生动∶“我要为他们吹哨。”牧人知道羊在哪里,因为是他将他们四散;现在他用自己特有的召羊方式,叫他们回来。我已经救赎他们,或“赎回他们”。这里的想法为∶他们已经被带出捆绑(参∶弥六4);从新约的用法看来(如∶彼前一18),这个比喻富含许多意义。他们必如从前一样多(直译∶“他们将增加,像从前增加一样”,RV)。这里的思想也许是∶回应神呼召的人那么多,以致人口会像从前一样多。

  我虽然曾分散他们RSV 的翻译将希伯来文两处稍作修改∶未来式(希伯来文不完全式)改为完全式,以配合文意,并将出人意外的“播种”一字改了一个字母,成为“分散”。虽然这翻译有他尔根的支持,但却失去了原文的活力,因为播种有期待收成之意,表达出盼望。他们必记念我,经过了许多年,在遥远的地方,他们辨认出牧人的呼唤,他们与儿女都必存活,亦即,在回应与归回之际,他们发现自己不是茍延残喘,而能满有活力地生活231

  10. 在本诗的第二部分,先知转而注意相关各国;以埃及与亚述为代表的国家,必须释放他们离开;以基列与利巴嫩为代表之地,必须提供他们领土。埃及被选上的原因很明显,他们在埃及的经验产生错综复杂的关系(如∶赛十一1116;何十一111;弥七15)。亚述综合了被掳之人所住的北方与东方之地,包括巴比伦与波斯在内2321011节是结合在一起的,因为呈现交错式∶开头为埃及、亚述,结尾为亚述、埃及。以法莲的人口会多到一个地步,甚至基列──代表约但河以东的领域──都归他们,仍不够居住。

  11. 开头一句,RV 根据希伯来文译为∶他将经过苦海;许多人提出修正的意见。因为前几节都用复数提到以法莲,所以这里的单数“他”令人意外;RSV 根据希腊译本用复数“他们”作主词。另一个可能,是以“他”指耶和华,即先知插入了一句第三人称的话;不过耶和华经过苦海的观念很难为人接受,所以希腊译本将“苦海”译为“狭窄之海”。JB RSV 采用了很受欢迎的修改,即“埃及之海”,这翻译使文意畅顺,但却没有经文依据。持平而言,最好还是保留希伯来文,虽比较困难,但也容易激起联想。先知用寓意笔法宣称,以法莲将沿着耶和华为他们开的路前进;耶和华则在他们前头,厘清一切归回故土的障碍。在其他地方也必如在埃及一样得胜。最后两行中,亚述(~as%s%u^r)与将离开ya{su^r)为类音,藉此先知很有技巧地讽刺亚述与埃及──这两国代表一切抗拒神治理之国。

  12. 这一节是本诗后半的中心,正如第6节为前半的中心,所重复的应许皆为我要坚固。四个希伯来字以简洁的交错式组成这里的信息∶ a. 我要坚固他们 b. 在耶和华里 b1. 奉祂的名 a1. 他们要前行233──《丁道尔圣经注释》

a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