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巴谷书第三章
柒 赞美诗 三1~15
前二章最主要讨论的问题是“痛苦”,哈巴谷在二20中提出了最原则性的一句话,就是“耶和华在他的圣殿中”,会众除了肃静以外,再做些什么?当然是赞美!他的赞美诗是赞美上帝,也是藉赞美诗祈祷上主,给读者更多的安慰和保证。
一 标题 三1
先知哈巴谷的祷告 先知哈巴谷见哈一1。祷告的动词基本意义是“代祷”;这里所用最主要的诗体是可以唱的祷告。在诗篇的标题中好几次出现,如诗十七1,八十六1,九十1,一○二1,一四二1。
调用流离歌 流离歌是歌曲的名字。这一类是离歌、挽歌一类的悲调。尤其在三3、9、13节中都有“细拉”(休止符号),更告诉我们,这首诗是在崇拜时候唱的诗,尤其配合本章最后一句:“这歌交与伶长,……”这话的意义在三19讨论。
二 祈求 三2
在标题以后,才是真正赞美诗的开始。他的第一句话是祈求。
三2
耶和华阿,我听见你的名声 耶和华阿是祈求的称呼。我听见你的名声在和合本的小注中有“名声或作言语”,这里的“或作”并不是版本上的问题,或原文不清,而是对某一名词的解释,译者中不能同意。名声和听见再度出现同根字。诗人的笔法,尤其在朗诵和歌咏的时候是十分美的。一个听的动词,另一个是听的名词。无论是名声或言语都是比较老的翻译。也许最确当的了解是“讯息”。我听见你的“讯息”。这“讯息”是指在历史上耶和华曾经做过许多的事迹。
就惧怕 实际上是“我”惧怕。假如我国人喜欢“敬畏”,这里也不妨译“敬畏”;尤其这节和第16节在一起读的时候,惧怕是非常适当的字眼。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七十士译本、这一句的翻译,十分有意思。从希伯来文来看,七十士译本的内容是加上去的,但是它们的排列十分工整,照希腊文的译本应是:
我听见你的讯息就惧怕;
我看见你的作为就惊奇。
耶和华阿 国语和合本把第二个称呼放在另一子句之首;但是它也可以在第一子句之尾,好几位译者,包括英文标准修订本就是这样的。
在这些年间复兴你的作为 这是哈巴谷的另一名句,为传道人所乐于引用,也同样为音乐编成赞美诗为大家所乐于歌咏的。原文的排列是十分有意义的。“你的工作”,“在这些年间”,“给它生命”。你的作为也就是“你的工作”,“工作”二字曾在一5中出现,“你的工作”放在句子的头里,显然是加强语气。在这些年间的含意是这些艰苦的日子。“给它生命”是请求。这些工作已经暮气沉沉了,需要生气。
在这些年间显明出来 在这些年间见上一子句。“被显明”的是你的作为。
在发怒的时候 发怒不是动词,而是名词。发怒可解释作“忿怒”、“激动”、“困难”、“不安”等。
以怜悯为念 怜悯极大部分是用作从上帝那里发出来的爱,至少也是从高高在上的对下面的爱。以怜悯为念是请上帝“记得他的怜悯”,并不是上帝已经忘记了怜悯,而是上帝就是怜悯人的,甚至在他发怒惩罚以色列人的时候,也还有爱和怜悯。
三2
哈巴谷虽然知道作恶的人一定有祸患,然而他的国家同样要遭殃是不能避免的了。他无法求上帝不处罚他的国家和同胞,他只有求上帝的怜悯了。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时代,也只有在大时代中更能看到自己的地位,及人和上帝的关系。在历史中上帝曾一再显现,无论是帮助以色列打败敌国,无论是以色列犯罪而遭到惩罚,都使哈巴谷敬畏,上帝是大而可畏的!他看到上帝的作为不得不惊奇;这一切实在太奇妙了。在这样的一位上帝面前人的态度是反叛他呢?还是去顺服他?哈巴谷知道,他问的问题已经太多了(哈一2及以下),他要顺服;但是仅仅顺服是不够的,他还要祈求。求上帝就在这艰苦的大时代中,再度行奇事,发权威。在这艰苦的大时代中,再做他曾经做过的大事,伸出援助的手来。在这些奇迹中就能彰显上帝的大能了。哈巴谷知道自己国家的罪孽,上帝如何责罚他们都是公义的。他也看到他国家所要遭遇到的厄运,他只求上帝以慈悲为怀,上帝一直爱他们的,在国难临头的时候,仍旧爱他们。
三 上帝的彰显 三3~15
上帝是上帝,他是要发威的。当他发威的时候就是他彰显的时候。人在主彰显的时代,只有恭敬听命,人仍要歌颂赞美。
三3
上帝从提幔而来 提幔是以东的别名,它是在犹大的东南角,是以东的一个地区。哈巴谷用提幔是为了求文字的变化。现代本为了便利读者译为以东。上帝的名词与传统的拼法。如创一1的略有分别,因此有人认为哈巴谷是比较晚期的作品,至少这首诗是晚期的;因为这种拼法的本身是晚期的。
圣者从巴兰山临到 巴兰山是以东和西乃中沿海湾的山区。圣者与上帝是平行的名词。这两句是非常完整的对句。临到二字并没有在原文中出现,但是上下文读来似乎一定要加临到或而来。
细拉 这是译音的字,是祷文或音乐中的一个符号。诗篇中更是不断出现。在哈巴谷书的祷文中,除了本节以外,还在三9和三13中出现。其意义不详;但是也许是从“升高”的动词演变而来。那么,读此祷文字,声音应提高。或者这个符号有些像今日祈祷时会众说“阿们”;那么,当唱诗或朗诵祷文时,大家在这里叫“细拉”。
他的荣光遮蔽诸天 这里荣光是指上帝自然而然有的光辉、宏伟。这光荣似乎又与“穿”有关,它跟遮蔽连在一起,另一个似乎与穿有关的字眼。因此,这句话给我们的画面,似乎是上帝穿了荣光的披风,他把诸天都遮蔽了起来。诸天是希伯来文的一种习惯,创一章,也是这一个多数的名词,不必去揣测有多少层天。
颂赞充满大地 颂赞是“他的”,“他”是颂赞的对象。这里颂赞又包含了“名誉”、“荣光”等解释。赛六十一3有“赞美衣”,似乎这字也常与“衣”联在一起;那么,充满大地也同样是“荣耀的衣服”罩住了大地每一角落。充满大地与充满遍地哈二14几乎完全一样。
三4
他的辉煌如同日光 辉煌不是一个常用的名词,想不到哈巴谷的赞美诗中竟二次出现,另一次是三11。由此可见,每一个作者是有他自己惯用的词藻的。这一名词用来描写阳光普照大晴天的光亮。日光是“光体的光”,或其它的光。非常有趣的是三11也是这两个字联在一起,不过那里是解释作“闪电”。
从他手里射出光线 和合本射出边上有“……”,表示是译者加上去的。有些注释认为原文缺了半句,在七十士译本,也是如此;只能像现代本那样译为:“光芒从他手中”了。从他手里是上帝的手。圣经中曾用了许多“人”所熟悉的器官来说明上帝的行动;这是人最知道的部分。光线在圣经中许多次出现都解释作“角”,牛角羊角的“角”;所以也象征“力量”。光芒是比较不寻常的意义。有人主张用“角”来译本节:“他的双角(长到)他的手里。”尤其这一名词是“双数”而不是“多数”,这是希伯来文的特有文法。如果用角,原建议人的意思认为是发辫,好像参孙的头发象征“力量”;(建议见“美国闪文文学刊物──二十一期──本注释引自 Interpreter's Bible,本节之讨论)这似乎扯得太远,有关神明手中有雷、电发出,在我国的传说中屡见不鲜,是容易明白的。
在其中藏他的能力 在其中是手那里。手那里是他的能力的“库藏”。能力和光线在哈巴谷的时代就有密切的关系了。
三5
在他前面有瘟疫流行 上帝是慈爱的,怎能有瘟疫、在他前面?这句话的结构似乎瘟疫做了上帝的先锋。但是这一段经文是要描写上帝的大能彰显。在以色列的历史上有过一段不能磨灭的历史回忆是和瘟疫有关的,那就是出埃及时上帝对埃及的马、驴、骆驼、牛群、羊群所施的瘟疫。(出九3)这正是上帝为了要使以色列人获得自由所彰显之大能。
在他脚下有热症发出 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翻法。热症二字在另一些译本中是“火炭”或“闪电”,同一个字在申卅二24和合本译为“炎热”。这字的意义是由炎热而带来的瘟疫和死亡。在他脚下是上帝的脚下;这刚好和三4的在他手里遥遥相对。
三6
他站立,量了大地 站立是极普通的字,二1曾描写哈巴谷的站“在守望所”,三11更有“日月都在本宫停住。站立和停住是本字两大意义,但在本节应是站立,恰好和后面的观看相互呼应。量了大地的量,原先是“丈量”的意思,不过它属于加强语气的意思,所以和合本的小字“使地震动”反倒适宜,现代本译为“大地就震动”,和下半句对仗得也更贴切。
观看,赶散万民 和合本以散文方式译本句,所以站立和观看连在一起,就省了一个代名词;不如现代本的“他一停住”和“他一观看”来得有力。万民和万国是同一个字,大地对万国较切,因为是万民才需要赶散;原文动词解释“蹦跳”,万国在地上“蹦跳”起来。希伯来文动词之生动无出其右,“蹦跳”也就是“摇动”。
永久的山崩裂 永久是一个用途很广泛的名词,它可以指过去,解释作“古老”;也可以指未来,那就是和合本所译的永久;但是也能指现在,强调“继续存在”的意义。这字有时也能形容上帝,例如赛五十七15的“永远长存”。山上加了这样的一个名词去形容,可见得是不会改变的了;然而仍旧会崩裂。崩裂是裂成许多碎块石头。
长存的岭塌陷 长存是描写“永恒”的专门名词,真的是世世代代永不改变的意思,岭在原文中是低于\cs9山,但是这里无非是诗的对仗,用另一个字来变化,道出一些最不改变的自然物,那就是山和岭。塌陷的基本解释是“鞠躬”、“谦卑”,这里解释“沉陷”。
他的作为与古时一样 作为是“行”路。无论希伯来文或希腊文跟中文一样,行路的“行”和行为的“行”都有同样的意思。和合本译作为很好。与古时一样是“永不改变”。
三7
我见古珊的帐棚遭难 Interpreter's Bible 在本节认为古珊不能与赛十一11的古实等同一块地方,它是以东附近的一个游牧部落;古实是尼罗河流域南端的一块土地和人民,就是现今的阿比西尼亚。但一些字典如 Gesnius 和 Brown, Driver, Briggs 等都认为古珊和古实相同,连七十士译本都认为两者相同。帐棚一词出埃及记等曾用来写上帝的会幕,但这字原来的意思是游牧民族所居住的帐棚,也可以当作“家庭”解。遭难是“在忧愁困难下”。
米甸的帐子战兢 米甸是地名,希伯来圣经是米甸地,指米甸人所居住的地方。他们住在亚拉伯沙漠之西北角,阿卡巴湾之东,在西乃半岛之对面,又在摩押之南。因为是游牧民众,所以到处流浪。摩西的岳父就是米甸人。他们跟以色列人也有渊源,因为米甸族由米甸而来,他可以直溯到亚伯拉罕。根据创廿五1、2:“亚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给他生了心兰、约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书亚。”幔子和帐棚一样,可指会幕的幔子,但这里是一般帐棚的幔子,战兢是因惧怕而发抖。
三8
耶和华阿,你乘在马上 和合本圣经把本节次序颠倒,也许是使结构更中国化一点。同时也省了一个联接词“因为”。既然把你乘在马上调到前面,也许这联接词可以省去。原文有“因为”,是为了作者发出问句,因为我看见你乘在马上。
坐在得胜的车上 这是“坐在救恩的战车上”。坐倒是十分中国化的,不过当时的战车根本就不能坐,站在战车上,指挥战马,更有得胜的气概。救恩就是上帝为他子民所打的胜仗。
岂是不喜悦江河 不喜悦译得较轻了,这是耶和华“燃烧起怒气”“反对江河”,对江河生气。
向江河发怒气 “还是”“你的怒气反对江河。”
向洋海发愤恨吗 “还是”向洋海发烈怒。这节的不喜悦、愤恨都是极重的字眼。愤恨是指怒气的突然爆发,而又源源不绝地发出来。
三9
你的弓全然显露 耶和华这里是以战士姿态出现,又骑马,又驾战车,又射弓。弓也有套子或弓鞘,平时保养得好,所以插入弓鞘里,但是要作战的时候,一定要全然显露,从弓鞘里拔出来,弓是力量的象征。
向众支派所起的誓,都是可信的 这是一句很难译的经文,众支派,起誓都不知道所指为何意义。众支派还可以译作“权杖”。中文圣经未译“你的话”,又加上了可信的。这一切都说明了这句话的不易翻译,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因为希伯来文的本身不清楚。英文标准修订本、耶路撒冷圣经、现代本、索性译为“准备射箭”,反较为有意义:或是“箭上弦”,更富有中国味道。
细拉 中文圣经虽是小字,但是在原文中字体却一般大。讨论见三3。
你以江河分开大地 江河已好几次出现。分开是一个很重要的字,说明上帝的能力。
三10
山岭见你,无不战惧 “山岭见了你就战栗”更适合于本节诗体。见你是见耶和华;本章是一篇祷告词,这里是形容耶和华的伟大。战惧是“发料”,非常生动,山岭原本是静物,作者以动态的战惧来描写。
大水泛滥过去 希伯来文之水\cs8都是以双数名词出现。这里大水的大是指“倾盆大雨”,那么好像大水是从天而降;但是参考伯廿四8“在山上被大雨淋湿”,那里所写的也许是“瀑布”,那么本节前半段所写的是山岭中流出大水是“山洪”──山中骤发之大水;也许这是“山洪爆发滚滚而来”。这是指山岭战惧的结果。
深渊发声 深渊如指创一2“渊面黑暗”的渊,更直溯创造时的宇宙观念。再参考巴比伦创造学说创世记中的深渊很像他们所形容的“魔鬼”,例如赛廿七1之“海中的大鱼”。那么深渊发声,就形容除了江河、山岭、山洪、深渊以外,更有“深水中的魔鬼也惊倒而发声了。”
汹涌翻腾 中文圣经小字为原文作“向上举手”。汹涌翻腾是合理的翻译,深渊“向上举手”当然是水汹涌翻腾,但是却丧失了希伯来诗的想像力。如果深渊有“海中的大鱼”等的意思,“向上举手”更加有力。
三11
因你的箭射出发光 你的箭是多数,无数的箭射出,好像“行军”一般。箭射出之快,划过空气,竟然发出光来。
你的枪闪出光耀 枪是单数,尤其指“枪头”才会闪出光耀。原文是一连串的名词来形容枪。下句说出日月既已无光,当然不可能再反光;而是耶和华舞动枪,枪头才发出光耀。这两句话是指天上的闪电。
日月都在本宫停住 希伯来人的宇宙观很自然的是“日山”、“日落”、“月升”、“月落”,永无止息地在运动。停住是“站住”了。本宫译得十分漂亮,好像日月都有“住宅”,没有出来。
三12
你的忿恨通行大地 你发忿是“你在怒气中”。通行有“行军”的意义。“在怒气中,你进军大地”。
发怒气责打列国,如同打粮 希伯来文的对仗工整极了;前半节只有三个字,后半节另外三个字。粮怎样打法?这是打谷物,如农夫打谷物使糠和米粒分开。列国欺负了以色列,耶和华要使列国解体,像谷物被打一样。
三13
你出来要拯救你的百姓 耶和华要采取行动了,为了你的百姓的拯救(名词)。百姓是一个非常亲热的名字、是立约的子民,加了你的,更加关系密切。
拯救你的受膏者 谁是受膏者?当然不可能是将来的弥赛亚。受膏者是当年的国王,在苦难中间,或者以色列人把自己的群体当作受膏者。无论是一位或大众,对仗都很工。
打破恶人家长的头,露出他的脚,直到颈项 这一句句子希伯来文经文十分不肯定。中文和合本在没有办法中找办法,第一子句的家长和头重复了,家长是一家之头;原文只有一个头字。露出他的脚,和合本小字“脚原文作根基”;因为既有头、有颈项,根基就译作脚了。但是家也译为“房屋”,“房屋”也能有“根基”或“基础”。颈项也有人译为“石头”,也不是亳无根据的。因此耶路撒冷圣经译为“拆毁恶人的房屋,拆到基础,甚至看到下面的石头。”同样非常合理。
细拉\cs8 此地当然值得细拉,见三3。
三14
你用敌人的戈矛,刺透他战士的头 敌人的和合本有小点,表示原来经文无这三个字,但是原文有“他的”,所以不算另外加上去的。刺透生动极了,是刺透侵略以色列人战士的头。
他们来如旋风 形容敌人进军的神速和暴烈,不但像旋风,也像“台风”。
要将我们分散 台风过后,街上一片零乱,东西到处乱飞,亳无次序。上帝的子民也要如此分散。
他们所喜爱的是暗中吞吃贫民 把在暗中吞吃贫民当作乐事。吞吃贫民不见得真的用嘴来吞吃他们的肉,而是侵犯他们,抢劫财产。贫民不一定是贫穷,是一群求告无门的难民。暗中是因为敌人到底号称第一等强国,岂可在“明处”做这些事情,显得亳无纪律。
三15
你乘马践踏红海\cs8 马是多数,格外显得雄壮。践踏红海是以色列永远不会忘记的历史性的大胜仗,而那次胜仗是上帝替他们打的。作者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只能要求上帝再行神迹了。
就是践踏汹涌的大水 这里大水,除了水本来就是多数以外,还加了“许多”,当然大水没有这种气派,但是侵犯以色列的敌人是有这种气势的,作者祈求上帝对付他们。
三3~15
哈巴谷求上帝彰显大能,求上帝出现在他们的邻国。旧约中上帝的来临常跟他的怒气联接。这些邻国不断的欺负以色列人,所以哈巴谷求上帝在提幔、巴兰山降临。
上帝来临的时候充满荣耀,荣耀只有用光辉等字眼才能描写于万一。他的能力使万民惊倒,作者用瘟疫一类的字,说明他能对全区域的人所发的威风。在他面前自然界的现象都会崩溃。我们普遍认为恒久不变的都算不得什么,如大地、山岭等都会崩溃;那么世人更算不得什么了。他能使一些侵犯以色列的国家消灭。
耶和华是万军之耶和华,他是大元帅,所以在形容他的时候,可以骑马、驾战车、射箭、舞枪,大自然的一切都震惊,世上的万国都消灭,这一切都是为了他的子民。他的子民受够了苦,他要来拯救他的子民,复兴他们的国。
四 哈巴谷的情操 三16~19上
作者祈求上帝彰显以后,他要在上帝面前忏悔,说明自己的态度,也是在这一段,全书结束的时候再度掀起全书的高潮,甚至是整本旧约中的一个高峰,造成了哈巴谷是先知中最像新约中先知的一位。当然我们不会忘记他的二4是最高的高峰。
三16
我听见耶和华的声音,身体战兢 这里的我听见呼应了三2的我听见,那里是我听见你的“讯息”。本来被创造的人在创造主的手里是要惧怕的,本节是身体战兢。身体应是“我的身体”,更正确的翻译是“我的肚腹”。这又是希伯来文生动的另一表现。我们不习惯于这套言语,但是却能体味到“肚腹比身体更达意”。原文应是“我一听见,我的肚腹就战兢”。
嘴唇发颤 声音应在本子句,“听到声音,嘴唇发颤”。人一听见害怕的声音,嘴唇发颤是人人都有过的经验。
骨中朽烂 一字不改的翻译应是朽烂“进入”我的骨头。这句子比我国的“朽木不可雕也”更有动态的观念。这种朽烂的侵入是从听见声音开始的。
我在所立之处战兢 所立之处战兢是一句不易明白的翻译。那不清楚的前置词是“在底下”,“在底下”可能是所立之处,也可能是我的“脚”。近来的一些译经家都翻作“脚步”;现代中文译本:“我的步伐摇晃。”这种译法和身体战兢、嘴唇发颤、骨中朽烂是统一的,多一层描写,描写得更透彻。战兢二次出现,先是身体战兢,这里的“脚步”战兢,两脚发抖,走路“摇晃”了。
我只可安静等候灾难之日临到、犯境之民上来 这一连串的恐惧都是从听见耶和华的声音而来;因此,这一句句子的解释可以分成两种相反的见解,但是无论如何,这些都是从上帝而来。一是安静等候上帝审判敌人;看了上文的乘马践踏红海,似乎灾难是上帝等犯境之民上来,就歼灭他们的时候,另一是安静等候犯境之民上来侵犯我们,这是我们的灾难之日。但是如果上下文从下面的文章看来,似乎以后者为是。以色列人既是作恶多端,只有等候上帝藉犯境之民来处罚他们了。
三17
虽然 这一个联接词在原文中只有二个字母,整套哈巴谷的神学都在这两个字母中,甚至整个犹太教的信仰,甚至基督教的信仰都蕴藏在其中。我们并不是“因为”上帝厚待我们,我们“才去”跟从他;而是虽然……然而(18节)我仍信他。
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 这三样都是果园中的出产。总之,在果园中什么都没有。无花果是水果,但是葡萄是当年的饮料,橄榄是以色列人用来作油的。这三者的重要性远超过我们国人对这三样食物的用途。
田地不出粮食 那是谷物。以色列人吃饼,饼的原料是从田地而来。不出粮食就是没有饭吃。
圈中绝了羊、棚内没有牛 这里没有谈到猪,因为以色列人不吃猪,也就根本不养猪。最主要的肉类食物是羊和牛。既然没有牛羊就只有饿肚子了。这一节告诉我们的是:他们什么吃的都没有,还加了三16的犯境之民上来。
三18
虽然 上面已经讨论,这是在痛苦中转出他信仰的高峰。
我要因耶和华欢欣 欢欣不能表达这种感情,这字是“欢腾”,是“狂喜”。假如我们很懂得保罗“在基督里”四个字,那么这里不妨“在耶和华里”。这是一种高超的境界,“在耶和华里”就值得我们“狂喜”。犯境之民上来和肚子饥饿,都不是问题。
因救我的上帝喜乐 “在救恩的上帝里”也就是“在能救我的上帝里”喜乐。“救恩”是包括一切的,有灵魂、有肉体、有物质;上帝有他美意就是了。以色列人信仰的伟大就在于此,不是因为外国人的侵略,肚子的饥饿就放弃上帝的信仰。上帝是真神也就是在此。
三19上
主耶和华是我的力量 主耶和华二个名词联在一起,更有亲切感,这位立约的上帝要向我负责,我一切交给他就是了。力量对某些人是“军器”、“马匹”、“战车”,对哈巴谷和真以色列人,上帝才是力量。(参阅诗卅三16及以下,四十六8~10)
他使我的脚快如母鹿的蹄 母鹿跑路的时候,又轻又快;在野生动物园看过鹿跑路的,就能体会到有一天人跑路能像母鹿就好了。如是真正的比较。这样轻快的步伐是主耶和华赏赐我的。三16中所说的恐惧都没有了,然而一切的转捩点还在他的身上。
又使我稳行在高处 稳行可以联在母鹿的蹄等,但是高处却是很费解释。高处可以解释成崇拜的地方,在哈巴谷的时代,高处是拜巴力的所在,哈巴谷绝对不屑去稳行在那些地方。上帝也行在高处,好像弥一3,大概是上帝跨步出来,以山(高处)作为他的落脚点。这里的高处也许是指战场,以色列人好几场战役就是在高处打的,像撒下一19、25。那么高处可指真的战场,或是人生的战场。
三16~19上
每一个祷告都有忏悔。哈巴谷以诗来写出的祷告自然也有祈祷最重要的一部分──忏悔。他的祈祷以求耶和华彰显大能开始,但是他不能不想像到他自己的地位。宗教信仰可以为国家祈祷,为别人代求,但是不能不想到自己──个人或是一群人。哈巴谷想到上帝的宏伟,但是不能不想到自己的渺小。人在上帝的面前是微小而又微小。他一连串对自己听到耶和华声音以后的描写是他个人的宗教情操,是整个以色列同胞应有的,也是所有上帝的子民应有的态度。
以色列人屡次犯罪。无论上帝怎样差遣先知来警告,他们都不服从;因此上帝藉敌人来处罚他们是公平的。他们不能认为上帝不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不帮助他们,而是他们从来就没有真正悔改顺服过。现在外国人要来侵犯了,本书屡次提到的迦勒底人,他们不是一群假想的敌人,是真正残暴的敌人,敌人来侵犯的时候,他们不能怨耶和华,只能怨自己。这时候不但有“人祸”,也有天灾。天灾是难免会有的,天灾之造成的真正民不聊生是因为政治的腐败。我们在一2~4中看到的腐败,就是使天灾更加严重,也是自己“邀请”敌人来侵犯的主因。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但是在这种情形下,哈巴谷不绝望。上帝的处罚他们,就表示上帝还没有遗弃他们。也只有在这种绝望的时候,更显得出信仰的重要,而上帝最终一定会帮助他们的。哈巴谷知道唯一的路是坚定不移的信心,在上帝保佑中万事都可以应付,在最苦中最能体验到在上帝中的乐。
上帝最终是会拯救以色列的,但是要他们得到教训,要像哈巴谷那样的宗教情操。这也是所有信徒的情操。到那时候就是到了19节的境界。物质、肉体、精神、心灵任何事临到身上,都不惧怕,而能应付裕如,因为耶和华是我的力量。
五 附录 三19下
三19下
这歌交与伶长 伶长是音乐主任。三1已讨论这首诗是在崇拜时候唱的,而且也有了谱,流离歌,音乐主任就可以配了音乐,在崇拜时候伴奏了。
用丝弦的乐器 只要读一遍诗一五○篇就知道以色列人有许多乐器。但是三1已经讨论流离歌,它是离别歌、挽歌一类的悲调,当然不能用号角、鼓、钹一类雄壮、热情奔放的乐器。丝弦的乐器才能衬托出悲调的气氛。
三19下
哈巴谷是先知、是诗人、是伟大的信徒,也是音乐家。这些才能是可以集中在一身的,也正因为它们都集中在一身才更为上帝所用。哈巴谷是一位虔诚的信徒,而能成为上帝的发言人;他更能用诗来发挥上帝给他的讯息。但是在谱了曲,音乐的伴奏下,公众崇拜中,一起唱“细拉”的时候,才真正是一群信徒齐心崇拜了。── 周联华《中文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