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约拿书第二章

 

悔改的祷告(一17∼二10

  約拿在鱼腹中三日三夜,陷于极大的苦难中,神叫他从背叛神旨意的罪中回转过来。在鱼腹中約拿的祷告给我们以下几点教训:

 .約拿以为逃避神、远离祂是幸福的,而顺服神是苦难的开始;神却叫他在远离神的经历中看见亲近神的可贵,因而主动和自觉地向神祷告、亲近祂。

 .約拿在神的刑罚和管教中看见神的恩典和慈爱。鱼本是吞吃人的,但神却叫牠成为約拿的避难所;神要先知看见,尼尼微虽如虎口,但神能保守如保守他在鱼腹中一样。

 .約拿的祷告反映他对诗篇的熟悉。他原是一位以神的心(思想)为心的人,可以透过神的话语表达自己的心思,这是值得我们学效的地方。

 .約拿在鱼腹中如同经历死亡的痛苦,故称之为阴间的深处(二2)。虽然在海的深处与人世隔绝,但在绝望中他的祷告充满盼望,深信神要拯救他。患难越大,就越能成为看见神更大恩典的机会。

 .約拿两次提到圣殿(二47),殿是人亲近神的地方,可见他在孤单中感受到远离神的可怕,因而渴想亲近神。

 .留意第8节中,約拿提到外邦人时,对他们仍未有好感,这成为后来他不能忍受他们悔改的先兆,这是一次不彻底的悔改。

默想 我们要省察自己的顽梗,免得陷于痛苦中;更要知道只要我们肯回转,神必施恩拯救。──《新旧约辅读》

 

  1. 約拿……祷告耶和华他的神。希伯来文常见的动词\cs16 hit[palle{l「祷告」,仅见于此节和四章2节。他处则用的是 qa{ra{~「求告」(如一5,三8)。

  在鱼腹中。有人认为約拿的赞美诗不可能是他在鱼腹中作成的。这是因为这些人并不了解鱼的作用;这条鱼是約拿得救免于溺毙的工具。至于这首诗和全书其它部分的关系,见导论{\LinkToBook:TopicID=136,Name= Ⅱ 全文的一致性}6773页。

  29. 这几节是诗的形式,和其前后的经文成一对照。希伯来文诗的确切特质为何,目前尚无定见。其主要特色是「平行句」,亦即第二行借着重复的字句,和第一行相应和。所以,例如第2节的上下两部分都可见到約拿的求救和神的回应。至于诗的韵,学者们多朝下列几个方向研究 (1) 音节, (2) 重音组合,或 (3) 节拍167。然而,学界迄今对于应遵循哪个方向,尚未达成共识。鉴于韵律的分析尚存有许多未定之数,有些学者竟然单凭着韵,就建议删除这首诗的某些用字遣词,的确相当令人惊讶168

  这首赞美诗另一个常被讨论的特性是,它运用了许多诗篇的字句169。然而这并非指約拿剽窃。約拿的诗显然切合他置身的景况,而且虽然他所用的许多字句与诗篇类似,但绝不雷同,只一处例外(二3;参︰诗四十二7)。約拿很可能是经常在敬拜神时吟诵诗篇,因而对之耳熟能详,也因此影响了自己的用字遣词。

  約拿的赞美诗可分为两部分︰ (1) 27节记载他刚被抛入海的经历。他特别强调景况的危险,以及神愿意应允他求救的呼声。第2节和7节分别提到神聆听約拿的呼求,因此将这一部分的赞美诗紧密地连结在一起。 (2) 89节包含了約拿对耶和华的正面感受,以及他对于神救恩的个人响应。

  2. 在这首感恩诗一开始,約拿提到他被抛入海时曾求告神。此节上下两部分所提为同一事︰約拿求救且神应允,却用略微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这种表达亦是希伯来文诗的典型。第2节概述了約拿感恩的原因,37节则详述所发生之事。

  从阴间的深处(见 NIV 边注)。被译为深处的字,原文是 bet]en,亦即「子宫」、「肚腹」之意。有些解经家认为,这指的是大鱼的胃。但是在第1节(希伯来文圣经则是第2节),却用另一字 m#`e^「腹中」来表示鱼的内部。阴间一词的确切含义,引起颇多争议。然而,它可能指的是作恶者的去处,他们必须在该地一直到最后的审判170。約拿在此惧怕的并非死亡;而是怕可能被弃置在阴间,此后便与神隔绝。但是,虽然約拿在进入阴间的边缘,神却垂听他的呼求而拯救他。神应允求救的呼声,是诗篇常见的主题(参︰诗十八6,一一八5,一二○1)。此处由第三人称(他应允)(和合本作「你」)转为第二人称(你俯听),不必视为写作的不一致。同样的转变甚至见于现代的祷文。

  3. 約拿虽被水手抛在海中(一15),但他体认到这一切均出于神。此处再次强调了神的绝对主权,而約拿的用字亦生动地描绘了他沉入水底的情景。

  下深渊,就是海的深处。有些学者指出,m#s]u^la{h 深渊一词是另外加入的,应予删除。这种主张乃基于两点考虑。第一,整个句子过于冗长,但这端视如何计量诗的韵律而定。若采用另一种计量韵律的方法,则无任何问题171。第二,就文法的角度而言,该名词应有个介系词来指出动作的方向,这点的确是个问题。然而,学者后来建议将该词视为注释字眼的作法,却同样问题丛生;而且,他们为何认为该词是后来才加入的,亦令人费解。

  大水环绕我na{ha{r 通常被译为「河流」或「溪」,此处则用以表示水流172。诗篇中也有类似的描述,但那些描述并不意指身体的遭溺(如︰诗六十九121415,八十八67)。有些人便因此认为,这些字句并非是約拿亲身经历后所作,但并无足够理由支持其立场。你的波浪洪涛都漫过我身。诗篇四十二7亦有完全一样的陈述(希伯来文圣经则在四十二8)。

  4. 在海中挣扎时,約拿的第一个念头是他已完全被神遗弃︰我从你眼前被驱逐(参︰诗三十一22,希伯来文圣经在第23节)。約拿早先欲逃往他施以躲避神的面,现在他发现自己注定要往阴间,永远与神隔绝。

  有人指出本节下半的第二个字应修改为 ~e^k[「如何」。所以約拿所说的应是,「我如何再仰望你的圣殿?」(参 RSV JB)。至于目前的经文,MT 用的是 ~ak[「仍」。若保持此字不予更动,则下半节与上半节成对比︰我仍要仰望你的圣殿(参 AV RV)。虽然 NIV 将此句视为第4a 节之直接延续,但約拿之所以如此说,也可能是因他在被鱼救了之后重获信心,认为自己必再度于耶路撒冷的圣殿中敬拜神。因此,第4b 节可能不是約拿在海中时所作,而是在他获救之后。有趣的是,ab 两部分的经文都有共同的要素︰「看见」。

  5. 約拿的四周都是水,他成了海的囚犯︰诸水环绕我,几乎淹没我(或诸水漫至咽喉173NIV 边注);深渊围住我。甚至海草都缠绕住他。无论約拿如何挣扎,总无法从这水牢逃脱,溺死似乎是必然的。

  6. 到山根。虽然 MT 将这几个字作为第6节的起首,但一些英译本则将之当作5节的结尾(RSV JB NEB)。这些译本不把希伯来文介系词 l# 译为「到」,而译成「在」或「在……之中」。据说如此分节最适合诗的韵律。但是,为经文加添标点的中世纪马索拉学者们,极力要保存经文如传承下来的原貌,故而应以该版本为准。而 GNB NIV 也因此遵照 MT 的分节。

  在旧约全书中仅见于此处的 qis]b[e^ ha^ri^m 山根,确切意义为何并不清楚。从上下文看来,它可能是延伸到海底的山的底部。

  次经《德训篇》十六19可为此左证,该节经文提及山根和「大地的地基」174。因此,約拿已下到海的最深处。

  但是約拿将自己下到海底也视为下到死亡的世界︰地的门将我永远关住。希伯来文名词 ~eres]「地」,在此含有「阴间」的特殊意义175。約拿将阴间想成和巴勒斯坦的城巿一样,有着重重的围栏和门闩,门禁森严,里面的人插翅难飞。所以一旦到了阴间,約拿将被永远禁锢。

  約拿在勾勒他下往阴间的情景之后,转而提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对比︰你却将我的性命从坑中救出来。由于 s%ah]at[ 一字可解作「坑」或「墓穴」,且在希伯来文诗中,常与「阴间」对仗,所以在此应指死者的居所176。約拿往下之旅在此终于告一段落,并且有了逆转。約拿行动方向的改变,结束了自第一章开始即接连不断的往下之举。約拿自一章3节逃跑开始,便一直往下(参一3512,二2),而且每一步都象征着他离神愈来愈远177。现在,約拿已沉到不能再低的谷底,耶和华便插手将他往上托。

  7. 我心在我里面发昏的时候。这句话有不同的翻译︰「当我的灵在我里面发昏时」(RSV;参 JB 、吕译);「当我失去知觉时」(NEB);「当我感到自己的生命快溜走的时候」(现中、 GNB)。希伯来文动词 hit[` at]t]e{p[ 带有发昏或失去知觉之意(参︰诗一四二3,一四三4)。在失氧而濒临昏厥之际,約拿的思绪突然转向神。

  我就想念耶和华NIV 在「想念」后,插入「你」,这显然是采纳了达户(M. Dahood)的建议,将希伯来文的不变词 ~et 改为 ~atta{「你」178。但是这种改变事实上并不需要179。所以,「我就想念耶和华」(RSV)是较好的翻译。約拿不仅想念耶和华,他还向祂祷告(参︰诗八十八2,一○二1)。第6节明显表示,約拿的祷告已蒙应允(参2节)。你的圣殿一词,同样亦出现于第4节末(参︰诗十八6)。

  8. 虽然本节在希伯来文仅有五个字,但却造成许多问题。前三个字指的是那些拜偶像的人,诗篇三十一6亦有几乎相同的用语。译为「虚无之神」的字(GNB NIV RSV),其实就是「陷阱」的意思。后二字通常有下列两种解法︰ (1) 「放弃了对你的忠信」(现中、 GNB;参 RSV NEB); (2) 「他们离弃了曾属他们的恩典」(JB;参 AV NIV)。之所以有这两种解法,关键在于 h]asda{m 一词,其名词 h]esed[ 在此可能是「他们的忠实」或是「他们的慈爱」之意。前者指的是敬拜的人的忠实;后者则指神对信靠祂的人所施的慈爱。虽然选择不多,但以前者为佳。也可能此处第8节与9节是一对比,那么約拿所说的便是,敬拜偶像的人在遇到困难时就会发现偶像是多么的无能,结果就不再忠于或敬爱他们所谓的神。而敬拜耶和华的人则会永远觉得,祂是值得信靠且信实的。因此,这节最佳的译文应是︰「那信奉虚无之偶像的人,将离弃对其偶像的忠诚。」

  9. 約拿在亲身经历了神救其脱离死亡的大能后,答应要献祭并将偿还所许的愿,以表达他的感恩。他的话语正好与水手在一章16节的反应相呼应。最后,約拿以精采的陈述将其个人的感恩带到高潮︰救恩出于耶和华。没有别的话语能为約拿的感恩作更好的总结。耶和华是拯救的神!讽刺的是,就是这一事实让約拿在约拿书最后一章大为忿怒。

  10. 经文回到原本的散文体裁,记载約拿以非比寻常的方式狼狈地回到陆地︰耶和华吩咐鱼,鱼就把約拿吐在旱地上

 

162 这段经文在 MT 被归在二111。英译本的一17在希伯来文圣经中是第二章的首节。

163 A. J. Wilson, 'The Sign of the Prophet Jonah and its Modern Confirmations', PTR 25 (1927), pp.630642, esp. pp.635638,举出三个例子,其中之一是捕鲸人 James Bartley 在一八九一年二月于南大西洋,要用鱼叉捕捉一条大抹香鲸时被鲸吞。当鲸鱼最后被杀并被解剖时,Bartley 赫然仍活在它的胃中,只是已失去知觉。Wilson 指出此事经过仔细的调查,而 Francis Fox 爵士和另二位法国科学家均证实其真实性,但 Allen, p.176, n.5却表示,该船船长的遗孀后来否认此事曾经发生。

164 有关作者的意图,见导论{\LinkToBook:TopicID=137,Name= Ⅲ 文體}7482页。

165 神在历史上的角色为何,长久以来一直是历史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争论的主题,迄今仍如此。若欲了解此争论的大概,见 C. Brown, 'History and the Believer', in C. Brown (ed.), History, Criticism and Faith (IVP, 1976), pp.147224.

166 G. M. Landes, 'The "Three Days and Three Nights" Motif in Jonah 2, 1', JBL 86 (1967), pp.446450;参 idem, 'The Kerygma', pp.1112.

167 若要这些方向的大纲,见 Christensen, 'The Song of Jonah', pp.217231, esp. pp.220222。其它以约拿书二29韵文特质为题的近代研究包括 Walsh, 'Jonah 2, 310', pp.219229,以及 F. M. Cross, 'Studies in the Structure of Hebrew Verse: The Prosody of the Psalm of Jonah', in H. B. Huffmon, F. A. Spina, A. R. W. Green (eds.), The Quest for the Kingdom of God: Studies in Honor of George E. Mendenhall (Eisenbrauns, 1983), pp.159167.

168 例如 Allen, p.214, n.1,即依照「文法和韵律的理由」,建议删除 m#s]u^la{h「深处」(二3)。

169 Magonet, pp.4449.

170 AV s%#~o^l 译为「坟墓」三十一次,译为「地狱」三十次;参 D. Alexander, 'The Old Testament view of life after death', Themelios 11 (1986), pp.4146.

171 Christensen, 'The Song of Jonah', p.223.

172 Landes, 'The Kerygma', p.6, n.14.

173 AV RV nep{es% 译为「灵魂」,然而它也可以指脖子或咽喉(参 JB NEB NIV 的边注)。参 H. F. Peacock, 'Translating the Word for "Soul" in the Old Testament', The Bible Translator 27 (1976), pp.216219.

174 RSV JB 为避免译旁经《德训篇》十六19 qis]b[e^ 一词,索性将其省略。

175 N. Tromp, Primitive Conceptions of Death and the Nether World in the Old Testament, Biblica et Orientalia 21 (Pontifical Biblical Institute, 1969), pp.2346; M. Ottosson, '~erets' in TDOT, 1, pp.399400.

176 Tromp, Primitive Conceptions, pp.6971; V. P. Hamilton, 'shah]at', in TWOT 2, p.918.

177 Walsh, 'Jonah 2, 310', pp.226227; Christensen, 'The Song of Jonah', pp.226227.

178 M. Dahood, 'Ugaritic and the Old Testament', Ephemerides Theologicae Lovanienses 44 (1968), p.37。达户认为如此修正可避免以第三人称提到神,而且此句与下句方能和谐一致。参 GNB

179 Allen, p.214, n.5RSV JB NEB 全都和 MT 一样,未作更动。

──《丁道尔圣经注释》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