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上帝所要的是什么
经文:何西阿书五:1—15
一个社会是否败坏,从宗教领袖的身上就可看得出来。如果宗教领袖也会贪婪、自私、欺骗,这样的社会是不会有安宁日子可过的。原因很简单,宗教工作者乃是一个社会最后的良知,如果连宗教领袖都不知道羞耻,还会贪婪、自私、欺骗时,这样的社会又怎能期待有平安的日子可过呢?那是不可能的。记得在一九六○年代的末期,也是越南战争最紧绷的时候,因为南越政府官员贪污情况非常严重,包括当时政府领导高层官员如阮文绍、阮高祺等人在内,都是带头贪污。可是美国就是不管这些,只一味地支持这样的政府。当时,就是许多佛教领袖带头出来反抗这样腐烂的政府。有的僧侣甚至不惜生命,以火焚身自杀方式来表示对这种扯烂污的政府提出严肃抗议。可惜都没有得到美国政府当局的重视。直到一九七二年,眼看北越政府的军队已经快要攻下西贡,美国才决定放弃继续支持而结束越南将近十年的内战。虽然当时在台湾有很多人不以为然地认为越南就是因为那些佛教僧侣干预了政治,才会有那样的结果。但是,我要强调的是:如果连佛教僧侣也知道出来抗议一个贪得无厌的政府时,也就可以想像得到那样的政府早就该下台且送入监牢去受刑罚了。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这些宗教人员都还不知道要出来表明最后的社会良知时,这样的宗教人员才是应该要羞愧万分。类似这样的事件也发生在一九八六年二月的菲律宾,当时的政府马可仕就是因为贪婪、自私、欺骗,而遭到菲律宾天主教会的辛主教挺身而出,呼吁所有的信徒走出来抗议,才将他推翻下台。这些例子都在说明宗教信仰乃是人类社会良知最后的一道防线,如果身为宗教师也跟着犯罪,甚至是带头犯罪,那样的社会是迟早会崩溃的。而先知何西阿的时代,他所指出的问题是连宗教师—祭司—也带头犯罪,且是“人数越多就越大胆地得罪上帝”(四:7),这是非常严重的事。难怪在先知何西阿的时代,他是眼睁睁地看到自己的国家,从主前七五○年耶罗波安二世最兴旺的时代,一直到主前七二一年被亚述帝国消灭结束。可以想像得到他心中有多深的感触。
这使我想起一九九一年,东、西德正式合并之后的德国,发现合并之前的东德有许多文件显示:很多传道者原来就是东德共产政权统治下的情治人员,专门替政府搜集信徒思想的资料,也残害了不少信徒的生命。想想看,如果传道者是这样的行为,福音要表明的意义是什么?他们要传的圣经信息是什么呢?恐怕只是扭曲、误解上帝在耶稣基督里的爱而已。
先知何西阿传出的信息是很值得我们今天的基督徒再次用心来反省,认真来思考上帝要我们做的是什么?喜欢我们用怎样的态度来回应祂拣选我们的爱。这也是我们现在所读这章经文要思考的问题。
现在让我们来看所读经文的内容:
第一至三节:“祭司们哪,你们要听!以色列人哪,你们要留意!皇亲国戚呀,你们也要听!你们应该凭公正审判人,现在反要受审判了;因为你们已成为设在米斯巴的圈套,张在他泊山的罗网,2挖在什亭的陷阱。我一定要惩罚你们!3我很了解以色列人;他们瞒不住我。他们对我不忠,不配敬拜我。”
很清楚地,这段经文是继续第四章之后,连续提出三次要大家注意“听”的呼吁,而第一个被提出要他们注意“听”的对象就是祭司,可以想像得到祭司乃是罪魁祸首。
祭司,他们的工作和职责是在帮助人民明白敬拜上帝的方法和意义。因此,应该比一般人民更清楚正确的信仰态度。可惜,依据先知何西阿在第四章所提出的警告来看,他们显然并没有这样做。原因是他们一方面献祭给上帝,另一方面却带头引导人民去献祭给偶像神明,更严重的是还跟巴力神明的庙妓奸淫(参考四:14),这样的行径已经污秽了他们在耶和华上帝祭坛所做的一切献祭礼仪。
第二个遭到警告的对象是以色列人民。为什么先知何西阿会提到以色列人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知道以色列人民是上帝从万民中拣选出来的民族,就像先知阿摩司所传上帝的话说的:“在全世界那么多国家中,我选上了你们,你们还犯了那么多的罪;正因为这缘故,我一定要惩罚。”(阿摩司书三:2)被上帝拣选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应该荣耀上帝才对。但以色列人民不但没有这样,反而是败坏了上帝的圣名,这件事使上帝相当难过。先知何西阿就曾严厉谴责他们败坏的行为时指出:“他们背誓、撒谎、凶杀、偷窃、奸淫;他们不断地犯罪,血案累累。”(四:2)如果上帝特别拣选出来的选民是这样的族类,这只会使上帝的圣名遭到羞辱以外,实在一点儿见证也没有。
第三个对象是皇亲国戚。所谓皇亲国戚,这是指当时社会的贵族、有权位者。这些人对整个国家的兴衰、社会的安定、生活习俗有绝对的影响力。但他们并没有好好地运用他们所得到的权力带领人民建立正义的社会生活,而是为非作歹,坏事干尽,且犯罪手法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我们从与先知何西阿同时代的先知阿摩司的经书中可看出当时的皇亲国戚是怎样的生活,和怎样夺得庞大财富的;他说:
“他们贪图钱财,贩卖老实人,把无法还债的穷人以一双凉鞋的价钱卖给人作奴隶。他们践踏贫民,推开路上的穷人。”(阿摩司书二:6b—
“那些人在他们的宫里堆满了抢劫和剥削来的财富;他们不懂得什么是公平交易。因此,敌人将包围他们的城市,破坏他们的防线,洗劫他们的宫殿。”(阿摩司书三:10—11)
“我要拆毁他们避暑的别墅和避寒的暖阁;象牙装饰的房屋和豪华的楼房都要倒塌,成为废墟。”(阿摩司书三:15)
“惨啦!你们这些人睡在象牙的床上,靠在安乐椅上享福,吃嫩牛和肥羊的筵席。你们唱新编的歌,用竖琴伴奏,像大卫一样。你们喝一碗婉的美酒,擦最上等的香水,却不为以色列的没落而悲伤。”(阿摩司书六:4—6)
从上述四段经文就可看出先知何西阿在指控以色列的皇亲国戚败坏的实况内容。他们有权又有势,但他们不仅没有疼惜人民,反而是抢劫、剥削人民的财产,自己过奢侈的生活。依照先知阿摩司的指控,他们最不应该的事,乃是将因贫穷而无法还债的人用很便宜的价钱给卖去当奴隶。
现在先知何西阿针对以上三类族群传出上帝的声音,说他们将因为歪曲司法的公正而受到严厉的惩罚。公正的司法原本是用来保护人民的,这些权贵阶级者不但没有这样做,因此,他们准备用来陷害别人的计谋,如今都将反要使他们陷入这些计谋的网罗中。
第三节再次让我们看到何西阿书的主题—以色列人民对上帝不忠实的信仰。先知何西阿指出以色列人民拜偶像的行为,等于是背弃了与上帝间“夫妻”之约一样。先知何西阿说上帝非常清楚以色列人民的实况,他们就像一个不贞的妻子,背叛了与他们立约的丈夫—上帝。他们所作所为上帝都看得非常清楚,无法瞒得住自己所犯的罪恶。
这一节的“我很了解以色列人”,和第四节的以色列人“就不认识上主”形成对句。先知以赛亚也曾提出这样的声音,说明上帝感到最为难过的事,就是祂的选民竟然不认识祂。他说:
“天哪,地呀,都来听!你们的上主这样宣布:我亲自扶养带大的孩子竟然背叛我。牛认识主人,驴知道主人喂它们的槽,我的子民以色列却不认识我;我的子民什么都不明白。”(以赛亚书一:2—3)
看,这是非常痛心的哀声,自己扶养长大的儿子如果背弃了父母,父母一定很难过、郁卒不堪。上帝也是这样,看到以色列人民已经“不认识”祂,上帝心里一定相当难过,才会透过先知以赛亚传出这样的信息。
第四至七节:4以色列人的恶行阻碍他们归向上帝。他们因为拜偶像,就不认识上主。5以色列人的傲慢成为自己的罪证。他们的罪恶使他们跌倒;犹大人也跟着他们跌倒。6他们向上主献牛羊;这对他们并没有好处。他们找不到上主,因为上主已经离弃他们。7他们对上主不忠;他们所生的是私生子。所以,他们的土地产业将被践踏。
犯罪,是离弃上帝的行为。悔改,是归向上帝的行动。先知的职责就是传达上帝的声音、信息,为的是希望听到上帝的呼声、信息的人能赶紧悔改。但从第四节看来,以色列人民虽然是听到了先知何西阿的所传出的信息,却没有实际行动来表示他们的悔改之意。因此,在第四节说“以色列人的恶行阻碍他们归向上帝”,这句话充分显示以色列人民根本就没有将先知何西阿的信息听进耳里,就更不用说他们会以实际行动来表明心里悔改的诚意。他们还继续拜偶像神明,已经忘了与他们有立“夫妻”之约的上帝。
第五节解释为什么以色列人民“不认识上主”的原因—骄傲。这跟他们所拜的偶像神明有关系,原因是他们所拜的是巴力神明,是迦南地人民看做是土地的神,也是促成生产的神。当以色列人民进入迦南地后,发现迦南人在拜巴力神明,就跟他们学拜巴力,以为这样就可以使他们的五谷丰收。大概是头一段时间有过丰收,他们就认为巴力是真神,可以帮助他们得到丰富的收入。他们以为从前带领他们出埃及的耶和华上帝可以休息了,不再需要祂了。现在所需要的是土地的神、可以增加生产的神。如今收入多了,生活开始富裕起来了,他们就开始骄傲起来,他们在想:没有上帝也可以过得很好,土地也可以生产丰富的农作物。他们可以吃、喝、穿、住样样都有,且是相当富足,他们就骄傲起来,认为不需要再有上帝了,祂已经是过去的时代,现在不是出埃及的时候,生活也无挂虑。他们心中开始想:干嘛要有上帝?没有祂,我们还不是一样过得好好的?
请注意这一节同时也提到犹大,这也是此本经书很特别的地方。先知何西阿是主前第八世纪四位先知中,唯一的一位属于北国以色列的人;他受呼召对自己的同胞传上帝的信息,但却同时也提到南国犹大。因此,有圣经学者认为这本经书可能是在北国以色列亡国以后,在南国犹大编撰完成的,目的是用来警告南国犹大,如果他们没有警醒、赶紧悔改,他们也会像北国以色列的兄弟一样,惨遭上帝唾弃而被敌人灭亡。
第六节提到他们想带牛羊去祭坛献祭,虽然有祭坛,却没有什么用,因为上帝并不是住在祭坛,也不是在宗教胜地的伯特利、吉甲的圣殿中。要注意的是这里所用的“牛羊”,并不是单数名词,而是复数名词。我们从同一时期的先知弥迦所说的话,也可明白早期以色列献祭时,除了有个人的献祭外,集体献祭的事也经常举行,特别是在节期中的献祭,是整个部落一起进行。这样所献祭的牛、羊,有时是成千上万只之多。申命记第十二章就很清楚规定他们进入迦南地后,要在指定的地方献祭。因此,部落同时在一个节期,或是在特别的日子,到指定的地点举行整体性的献祭是常见的事,就像我们目前在台湾社会看到的民间宗教举行的“建醮祭典”一样,那不是个人性的祭祀,而是整村、乡,甚至是超越乡镇的活动。这就是此处经文用复数表示献祭很多牛羊的原因。而人最大的软弱常常以为“多”、“大”就是好,以为这样上帝就会喜欢。但圣经给我们的并不是这样;“多”、“大”常常是最危险的,因为很容易造成人骄傲的态度,忘记要谦卑。而在献祭上的事上也往往因为“多”、“大”,遮盖了隐藏在人内心的罪恶,容易造成信仰上的误解,以为“多”、“大”会引起上帝喜欢。但先知何西阿却说这样的举动一点帮助也没有,他们找不到上帝,因为上帝已经离弃了他们。
第七节说到“私生子”(台语用“偷生子”),这节有可能两个意思,一是:迦南人认为巴力是个“生产的神”,以色列人民为了生孩子,也向巴力祈求。结果他们是得到孩子,但上帝说这样的儿子不是祂赐福下生的,因此称之为“私生子”,上帝不会继续赐福他们,他们就无法继续在原本这块应许的土地上继续居住下去。二是:指他们既然已经去拜巴力,上帝也就离弃他们。不再承认和以色列人民之间的关系。因此,他们不但失去了原有的“夫妻”关系,连原先最基本的“父子”关系也不复存在。上帝不承认他们是祂的子民,就像第一章九节上帝要先知何西阿将他与淫乱的妻子歌蜜所生的第三个儿子取名“罗.阿米”,表示上帝跟以色列人民切断了关系。
第八至十二节:8要在基比亚吹军号!在拉玛发警报!在伯特利呐喊!便雅悯人哪,起来作战吧!9惩罚的日子到了;以色列国要灭亡了。以色列人哪,这事一定要发生!
10上主说:“我要向犹大的领袖发怒,像洪水冲击一样地惩罚他们,因为他们侵占以色列的领土。11以色列将被欺压,失去上帝所赐的土地,因为她一再向那无能的邻国求援。12所以,我要摧毁以色列,也要消灭犹大。
从第五章八节开始到第七章十六节,这是一段新的段落。而第五章八、
这两节都提到作战的事,且要随时发出警报。如果要了解这两节的经文背景,就必须回到列王纪下第十五至十七章;在这两章经文中,我们看到耶罗波安二世死后,短短十年之间,宫廷内几乎没有安宁的日子可言,为了篡夺王位,将军、参谋不惜杀害国王,甚至可以勾结亚述帝国,为的就是要巩固因篡夺而来的王位。有的是寻求埃及保护,结果反遭亚述找到藉口出兵侵犯,就这样,从主前七三三年开始,北国以色列的国势日趋下降,再经过十二年之后终于灭亡。在先知何西阿的观点里,亚述就是上帝用来惩罚北国以色列的方式,因为他们没有“承认”、“认识”上帝,才会想到要用谋害君王夺取王位的手段,甚至勾引外国势力攻打自己的兄弟犹大。结果不但没有替自己国家带来兴旺,相反的,是加速灭亡的日子来临。
第十节再次提到“犹大”,我在前面提过的,这本经书编撰的地方很可能是在犹大,为的是要用北国的历史经验来警告南国犹大。这一节提到上帝要严惩犹大的原因,是他们的领袖“侵占以色列的领土”,在和合本这句话是:“犹大的首领如同挪移地界的人。”(台语版与天主教思高版本的译文都相同)意思是:当亚述举兵攻打以色列时,犹大却趁机也收复了从前失去的土地,而且还移动了边界,使以色列在困境中如同雪上加霜一样,国势更加脆弱。
第十一至十二节说以色列将被欺压,这是指亚述将会侵犯他们,原因就是前面所述说过的,他们寻求埃及的援助,结果反遭亚述大举派兵攻打。当时的埃及,国势已经不很坚强,要它来援助以色列,或是成为同盟国,都是自找麻烦。果然,在主前七二一年,亚述帝国的军队就攻入了北国以色列的首都撒马利亚,以色列因此灭亡。但以色列亡国并没有为南国犹大带来任何好处,因为亚述就是用以色列亡国来威胁南国犹大。
第十三至十五节:13“当以色列发现自己的病多么沉重,犹大看到自己的伤多么严重,以色列人就去见亚述的大王,向他求援;可是他不能医治他们,也不能包扎他们的伤口。14我要像狮子一样袭击以色列人,像少壮的狮子攻击犹大人。我要亲自撕裂他们,把他们拖走,没有人能够救他们。
15“我要丢弃我的子民,直到他们知罪回来找我。在苦难中,他们会急切地寻求我。”
第十三节的“病”和“伤”,都是指外国的侵犯。南北二国都曾经在亚述的指染下成为附庸国一样,臣服于亚述的统治。我们看列王纪下第十五章十九至二十节的记载:
“亚述皇帝提革拉.比列色侵略以色列;米拿现给他
这事件是发生在主前七四五年至七三七年之间米拿现在位期间。他需要亚述支持,是因为他的王位是用刺杀国王沙龙篡夺得的。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到的,就没有安全感。因此,需要寻找强大的外力支持。这样的政治事件也一再发生在今天的世界,许多国家的政变事件就是个例子。真的是如传道书作者所说的:“发生过的事还要发生;做过的事还要再做。太阳底下一件新事都没有。”(传道书一:9)我们可以再看另一段历史资料,就是列王纪下第十六章五至八节的记载:
“叙利亚王利汛和以色列王比加攻打耶路撒冷,围困了城,但无法打败亚哈斯。这时候,以东王收复以拉他城,把住在那里的犹大人赶出去。以东人就定居在以拉他,一直住在那里。亚哈斯派使者去见亚述皇帝提革拉.比列色,说:‘我是你忠诚的仆人;叙利亚王和以色列王正攻打我,请来救援我。’亚哈斯把圣殿和王宫宝库里的金子和银子当作礼物,送给亚述皇帝。”
这位比加王的父亲原本是米拿现手下一位名叫利玛利将军的儿子,当米拿现去世,他的儿子比加辖继任为王后,比加就从基列带五十个人造反,进入王宫杀死比加辖,自己当起以色列的王。他与叙利亚联盟,攻打自己的兄弟犹大。导致犹大去寻求亚述的帮忙。这事是分别发生在主前七三五年和七三三年。我们可以看出不论北国以色列,或是南国的犹大,都是寻求亚述帮忙,结果都因此付出相当的代价,甚至是亡国的后果。这就是第十三节所说的“病多么沉重”、“伤多么严重”的原因,是在形容整个国家病得已经陷入膏盲的景况了。
第十四节以“狮子”来比喻上帝。先知何西阿用狮子来形容上帝的惩罚是像狮子在吞食捕猎到的动物。但在先知阿摩司形容的景况则是更惨;他说:
“那日子来临的时候,你们无处可逃,好比一个人刚躲过了狮子,又碰到了熊!又好比一个人回到了家里,筋疲力尽,把手靠在墙上,又被墙上的蛇咬了一口!”(阿摩司书五:19)
这就够清楚了,先知阿摩司指的就是在上帝审判的时候一到,人无论怎样的想逃避审判所带来的灾难,是不可能的。人无法逃避上帝的惩罚!这就是先知何西阿在第十四节最后一句所说的“没有人能够救他们”。
虽然是这样,第十五节却让我们看到上帝确实是个慈爱的上帝,祂还是期盼着以色列人民回来寻找祂。“知罪回来找我”,这是一句非常重要的话,说明上帝的慈爱特性,祂虽然说要丢弃以色列人民,但还是存着一丝盼望等待着他们悔改回来归向祂。上帝也相信在苦难中,以色列人民会像他们的祖先早年在埃及的经验一样,在痛苦中寻求上帝的拯救(参考出埃及记二:23)。
现在让我们来想想这章经文带来的信息:
一、上帝希望我们认识祂,而不是一再地背弃祂的旨意和教训。
我们读何西阿书,很容易感受到一个强烈的声音,就是上帝一再提醒以色列人民,要他们记得和上帝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的,因为那是像“夫妻”的关系一样。先知何西阿以上帝对以色列人民说“我是你们的上帝”,而以色列人民是“上帝的子民”来表示。这种相互之间的关系,就是从“认识”开始。请大家注意的是,创世记第四章一节记载亚当与夏娃“同房”生出孩子的时候,所用的“同房”这个词就是指“认识”,有“认识”,才有“亲密”的关系。如果没有“认识”,是不能有“同房”的亲密关系,如果有,那就是所谓的奸淫行为。先知何西阿指出以色列人民之所以像犯奸淫罪的女人,是因为他们连对所拜的偶像神明都不清楚,以为那些用人的手雕刻出来的偶像神明可以帮助他们得到丰富的收获,能够保护他们的生命,可以使他们生更多的儿女,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错误的认知、不清楚的认识,就去拜巴力偶像神明,这种“认识”不清楚就与之有“亲密”关系的态度,在先知何西阿看来,就是像一位淫妇和不认识男人同房没有两样,是严重的错误。
另一方面,先知何西阿也指出:以色列人民就是因为对上帝“认识”不够,才会以为收成好、生活富裕了,是巴力神明的帮助。他们现在不需要从前带领他们祖先出埃及的那位上帝,也不要那位带领他们祖先进入迦南的神,他们认为那些都是过去的历史,是从前的事。现在他们所需要的是能帮助他们赚大钱、物质生活好的巴力神明。这样的态度引起上帝的愤怒,祂决定离弃这样的子民,也不愿意承认是他们的上帝。结果是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将丧失,土地被敌人占领、践踏。
为什么以色列人民会有这样的态度出来?为什么他们把祖先一再介绍他们认识的这位上帝给忘了,或是放弃不要了?原因很简单:他们看重物质生活远胜过所有的一切。他们将自己的生命放在这些可看得见、摸得着的财物之基础上,到最后是失落了所有的一切。而我们知道,对以色列人民来说,尤其是他们祖先最宝贵的生命经验就是“人的生存不仅是靠食物,而是靠上主所说的每一句话”(申命记八:3)。如果没有上帝的话(旨意),他们早在旷野漂流四十年的时间里就已经死亡殆尽了,不可能还留下生命延续到下一代和后代子孙身上。我们可以说,在先知何西阿的时代,以色列人民已经忘记了上帝的话的重要性了。
如果从这里来回想今天咱台湾的基督教会和所有的信徒,我深信绝大部分的都是享受过上帝丰富恩典的第三代、四代,甚至第五代的信徒。祖先的时代,有许多人在信耶稣基督之初,都是生命在痛苦中得到解救的人。我们的祖先就是因为听到上帝的话受感动而改变生命。他们最渴慕的事就是听圣经的教训,研读圣经。我依旧记得我的母亲;她是从非基督徒家庭嫁给我父亲。但她受洗后,真的非常认真追求上帝的话,每天中午当大家在休息的时候,就认真地学习读圣经。她不是在问“懂不懂”,而是相信“圣经是上帝的话,上帝自己会从圣经中对她说话”。婚后五十多年,她一直就是这样的生活态度,从来不改变,直到她两年多前在咱教会牧师馆去世时都是这样,每天读圣经。她并没有因为信耶稣基督后,物质生活改善多少,或是在物质生活更丰富。忙碌、操劳,可以说是她生命的写照,但她没有忘记上帝的话。可以说是因为上帝的话,使她在繁忙、操劳的生活中,丰富了生命的内涵,使她在极为困境中也有足够的信心、智慧和勇气生活下去。其实,我也从我母亲的身上看到早期台湾教会大多数信徒的影子。几乎所有的教会都是在教导信徒读圣经,来教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学习圣经的教训。这也就是咱长老教会创会者约翰.加尔文所强调的:“教会是建立在圣经上帝的话语的基础上。”
我感到忧心的是今天的教会已经不再是这样了!我很担心:如果今天的教会没有用上帝的话为中心,今天的基督徒要怎样认识上帝的教训?如果今天的教会不认真推广读圣经的信仰功课,今天的信徒要怎样明白上帝的旨意?当我看到许多当父母的,重视孩子学习才艺胜过对圣经的教训,对儿童主日学教育的工作采取漠视的态度时,我真的是非常担心我们的下一代,甚至是我们这一代已经不再是“认识”上帝的信徒了。如果是这样,我就必须很清楚地告诉大家,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以色列人民身上的经验,也会发生在我们这一代或是下一代子孙的身上。
二、没有上帝的同在,寻求其它任何帮助,只会加深我们生命的伤痛而已。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以色列人民的历史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镜的地方。我们看到他们原本是个很小的游牧民族,但在上帝的恩典下,带领他们进入埃及大国繁延成庞大的族群。就在那时候,他们忘记了上帝。后来,他们知道错了,开始寻求上帝的带领,上帝以全能的手带领他们出埃及大国,并且赏赐肥沃的迦南地给他们居住。但他们并没有从历史学习到经验,或是他们一再重踏历史的错误;当他们在迦南地开始富裕起来后,竟又把上帝给忘了。他们不再认为上帝是生命的主,相反的,他们看到的是强大武力国家的亚述,因此想尽办法要寻求亚述的保护。先知何西阿就提出警告,让他们知道如果没有上帝的保护,任谁保护都没有用。事实证明,当以色列人民寻求亚述帝国的帮助,结果反而被亚述帝国在主前七二一年给吞灭了。列王纪的作者这样说:
“以色列人民被掳到亚述,一直住在那里。亚述皇帝从巴比伦、古他、亚瓦、哈马,和西法瓦音迁移人民到撒马利亚各城市,代替被掳的以色列人。亚述人占据了这些城市,住在那里。”(列王纪下十七:23b—24)
简单的两节经文,却说出他们历史上最痛苦的经验:亡国、人民被俘虏到亚述帝国去,有的被贩卖去当奴隶,有的被迫与外族人通婚。北国以色列的十个支派因此几乎被消灭殆尽。
也许你会以为这样的事已经不可能发生在今天的时代和环境中,也许吧。不过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今天我们的社会大部分的人就是寻求美国或其它大国的帮助,以为要避免中国对台湾的威胁,就是要这样走。很少人在想:是不是有一天,我们会被美国给卖掉了?甚至被美国并吞了?其实这样的说法一点也不夸张。我就曾在为民进党提名的立委候选人助选时,听到有助讲员在台上这样说:“台湾应该公民投票,看是要属于中国,或是属于美国的一个州。”看,不用美国将台湾并吞,台湾社会就已经有这样的声音了。为什么?因为这样的人心中所想的是:美国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当苏联瓦解、崩盘后,已经没有其它国家有能力与美国对抗了。只要有美国保护,就不用怕中国。
这是属于政治方面的问题,我们不是政治专家,对这样的问题很陌生。但我想要提醒大家的是:即使成为美国的一个州,也不代表我们就安全,我们的生命就有保障。因为圣经给我们的教训是:能使一个民族永远存活下去的,就是上帝。能保护一个国家免遭灭亡的,也只有上帝。我们要相信,在大家都认为不可能的当中,上帝是创造的上帝;在祂,没有不能成就的事。真正的问题是我们倚靠祂多少?我们是否愿意以祂为我们国家、民族的保护者?请大家一定要记得:我们的世界,变化得太快了。一九八九年以前,没有人会想到苏联会崩盘;在这之前,没有人会想像得到分裂的东、西德两国会重新整合起来。但是,就在上帝奇妙的作为之下,这件事成功了。有谁会想像得到促成这件事成功的,就是东德莱比锡教会的三位青年和他们的牧师,从读圣经开始引发起来的。有一天他们读到以赛亚书第九章二节的经文:
“生活在黑暗中的人
已经看见大光;
以往住在死荫之地的人
现在有光照耀他们。”
简单的一节经文,却让他们三个青年和牧师讨论了大半天,他们的话题围绕在一个问题上:要怎样帮助东德的社会看见上帝的亮光?于是他们决定隔天开始付之行动:每天每个人携带三支小蜡烛,遇到同事、朋友、亲戚时,就问他们要不要看到东德社会有亮光?如果对方说“要”,就送他一根小蜡烛,然后也要他们照样去分蜡烛。就这样,从一九八六年开始,他们开始在工作的场所分发蜡烛,然后在街上、教会、社区发蜡烛。经过了三年的时间,这些蜡烛终于在
让我们透过历史再次反省一下:我们倚靠的是谁?人类科技吗?真的这些科技会救我们的国家、民族,以致于是我们的生命吗?或是我们要倚靠赏赐生命的上帝?我想借用约书亚的话,对大家这样说:“至于我和我的家,我们要倚靠上帝,永远倚靠祂。你们要倚靠谁,你们要自己做个决定。”(参考约书亚记廿四:14—15)── 卢俊义《何西阿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