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马唐纳注释

 

耶利米哀歌

简介

 “这是一个无声的提醒:虽然罪是充满吸引力和刺激,但却带来沉重的悲哀伤痛、空虚颓废、痛不欲生。这是可作‘吃喝玩乐’之钱币的另一面。” ~施蕴道

 

壹.在正典中的独特地位

在希腊文、拉丁文和英文版本中,这卷小书称为“哀歌”。犹太人以第一、二及四章的第一个希伯来字来称此书,该字译作“何意”或“何其”。这书共有五首诗歌, 以相同的主题串连而成,就是耶路撒冷在主前五八六年被尼布甲尼撒所吞灭;首四章以独特的离合诗体裁写成。

可能为了方便背诵,诗歌(原文)是按希伯来文字母次序排列,每节以一个字母开始,除了第三章;该处每三节用同一个字母。第五章的节数一如希伯来文字母的数目(二十二),但并不是以离合诗体裁写成。虽然要用如此严谨的结构去写作的确困难,但此哀歌表达出热切的爱国情怀和心痛欲绝之情。

 

贰.作者

这卷哀歌本身没有列明作者是谁,但传统认为是耶利米写的,而这说法直至十八世纪都没有人提出异议。

耶利米哀歌的希腊文译本(七十士译本)有一个序,其写作风格暗示这序原来是以希伯来文写成的:“以色列人被掳後,耶路撒冷一片颓垣败瓦,耶利米坐着为耶路撒冷哀哭,唱此哀歌..”(接着,第一章便开始)。

此书的风格暗示“流泪的先知”是作者,而历代志下三十五章25节也提到耶利米曾作哀歌。作者是个见证人,而除了耶利米之外,再没有其它合理的人被提出来,这就支持传统犹太教和基督教会的观点,即耶利米是写成此哀歌的作者。

 

叁.写作日期

    锡安之被毁的一手资料形容得那样栩栩如生,似乎本书是在事情发生後(约主前586585年)不久就写成了,同时应在耶利米往埃及前写成的。

 

肆.背景与主题

耶路撒冷的沦陷是一段苦不堪言、受尽折磨的日子。就是这场可怕的灾难带来了耶利米哀歌;我们相信,先知耶利米是心力交瘁地写成此书的。

哀歌成为耶利米书预言的一个附录。它描述先知在耶路撒冷和圣殿被毁时深切的哀伤。先知并不因为他的预言应验而高兴,相反却为同胞的祸患而哀哭。

大纲

壹.耶路撒冷荒凉得可怕(一111

贰.百姓痛哭、认罪、祈祷(一1222

一.哀哭(一1217

二.认罪(一18,19

三.祈祷(一2022

叁.耶和华被看为惩罚耶路撒冷的神(二)

一.神忿怒的後果(二113

二.神忿怒的原因──假先知没有警告百姓(二14

三.旁人的嗤笑(二15,16

四.神的警告应验了(二17

五.呼吁悔改(二18,19

六.祈求神的怜悯(二2022

肆.先知说出余民的伤痛和认罪(三)

一.神的审判(三118

二.耶和华的怜悯(三1939

三.呼吁灵命更新(三4042

哀歌除了是耶利米的肺腑之言外,也表达了:

1. 犹太余民眼见巴比伦入侵时的哀伤, 而耶利米是他们的发言人。

2. 弥赛亚来到世上受苦、流血、死在各各他山的十字架上等折磨(参看一12)。

3. 犹太余民将来被召去经历大灾难── 雅各遭难的日子──所经历的伤痛。

犯罪 受苦(一8

哀伤 悔改(一20

祈祷 盼望(三1924

信心 复兴(五21

更新之路

四.耶利米为耶路撒冷哀哭(三4351

五.先知祈求神拯救他摆脱敌人(三5266

伍.比较犹大从前与现在的光景(四120

陆.将来的展望──以东被灭,犹大复兴(四21,22

柒.余民恳求神施恩和复兴(五)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