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耶利米书

 

四十九16
攻击亚扪的默示
四十九1 主前七世纪末亚扪的状况 以首都拉巴为中心的亚扪王国后来虽然受到巴比伦人的支配,其百姓却没有大规模外迁的记录(3节)。翁默里和希实本遗址的碑文证据,显示亚扪语文直至波斯时代依然在应用之中。在建筑方面也没有中断,遗址并没有主要的毁灭层,而行政建筑物也一直有人使用。此外,即使在波斯时代,所出产的铁器时代第二期的陶器,在风格上也没有突变的迹象。
四十九1 玛勒堪 有关这个亚扪人神名的讨论,可参看:列王纪上十一57的讨论。这字在希伯来语写成:Milcom 而不是 Molech,是源自「王」字(mlk)。这名大概是指这个神祇是亚扪诸神系统之首。这神祇最经常与以儿童作祭物有关,但本节则是描述亚扪人夺取了一度由以色列迦得支派所控制的土地。
四十九1 迦得之地 有关迦得支派在外约但所分得之地业的范围,可参看:民数记三十二3442。他们的领土主要是在基列和巴珊。
四十九2 拉巴 这个亚扪王国的首都建于卡珥阿山(Jebel Qal'a),其遗址是在今日约旦的首都安曼市内。考古学家已经勘测,部分遗址也已挖掘。人类在这地点及其邻近地区定居,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Paleolithic Age)。亚扪虽然好几次受到以色列人的统治(见:撒下十二2631),主前六世纪耶路撒冷被毁之后,却试图向北扩张统治范围。
四十九3 希实本、爱地、拉巴的关系 在这默示之中,亚扪和摩押的关系十分明显:两国的首都都接到审判将临的信息。但艾城(和合本:「爱地」)在此提及却似乎是不得其所。艾城(一般认为是特珥)是在以色列的伯特利附近,与希实本和拉巴都没有直接关系。由于这城的名字是「废墟」的意思,耶利米的警告可能是指同名的另一个地方。
四十九722
攻击以东的默示
四十九7 主前七世纪末以东的状况 以东从提革拉毘列色三世年间开始已经是亚述的藩属,受亚述的统治到一个世纪后亚述巴尼帕驾崩之时为止。以东很可能于主前六○五年接受了尼布甲尼撒的统治。虽然有些犹大难民在此找到安身之处,耶路撒冷被毁之时,以东显然是袖手旁观(见:诗一三七7;俄11节)。主前五九四年巴比伦攻打亚扪和摩押的战事似乎对以东也没有什么影响。截至主前五五二年拿波尼度的战役为止,他们很可能一直丝毫无损。
四十九7 提幔 这是一个地理名称,与外约但南部,以波斯拉为首都(摩一12)的王国以东(俄9),或其北部同义。以东国可能是在这地区兴起,后来才扩张到南面(见:结二十五13)。
四十九7 提幔的智慧传统 请参看俄巴底亚书8节的注释。古代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智慧,以东人的智慧可能是根据他们对严酷环境的适应能力(见:俄3节的注释),或招待定期穿越他们领土之商队的圆滑手腕。
四十九8 底但 这个阿拉伯半岛西北部的绿洲(现称乌拉〔al-'Ula〕),是主前六世纪商队的主要站口。以西结书二十五13虽然把它与提幔同列,却没有证据显示以东的控制范围延伸到这么南面的地方。然而碑文和陶器的证据,依然表示当地不断有商业活动,有商贾在此定居,甚至可能有政治联系。按照另一个可能,众先知是集体讨论以东和阿拉伯(见:赛二十一13)。
四十九13 波斯拉 位于王道西侧,以及通往亚拉巴河(Wadi Arabah)之西方商道旁边的波斯拉(现代之布塞拉),是以东的首都。考古学家证实尼布甲尼撒年间,此地没有毁灭的迹象。导致耶路撒冷被毁的冲突,以东能够置身事外。可是却有证据显示在主前五五○年之后,拿波尼度的战役和波斯的统治导致此地的文化发生转变。
_
从北面看波斯拉
 

四十九2327
攻击大马色的默示
四十九23 主前七世纪末大马色的状况 亚述帝国崩溃后,可以假定亚兰(即叙利亚,首都大马色)暂时恢复独立。但和其他小国一样,主前六○五年之后又要接受巴比伦的统治。至于此后大马色或亚兰的角色和地位,经外史料却没有进一步的证据,在现代的大马色(大马士革)城也不能进行挖掘。本默示只提叙利亚的城市,显示这个国家可能已经支离破碎,而这些地方的军队亦挑起了先知和耶和华的怒火,出言攻击他们。
四十九23 哈马和亚珥拔 哈马位于叙利亚中部奥朗底河畔,大马色以北约一百三十哩。此地有悠久的历史,主前第三千年纪的埃卜拉文献已经把它形容为商业和行政的中心。亚珥拔(里法特遗址〔Tell Rifaat〕)是叙利亚北部的中心城市,和哈马一样,在被亚述征服之前都是素有影响力。亚述年表中经常提及这两个地方,但它们的势力和间歇性的作乱活动,到了主前八世纪末都已消灭。进一步资料可参看:以赛亚书十9的注释。
四十九27 便哈达的宫殿 正如以色列国以暗利为名(米沙碑文和亚述年表都如此称呼北国),联合王国和后来的犹大国以大卫为名(但遗址的哈薛碑文)一样,便哈达一名亦与亚兰的统治家族有关。主前七、八世纪并没有一位君王是这个名字,但传统的作法是继续沿用开国统治者的名字,来描述国家或其资源。
四十九2833
攻击基达和夏琐的默示
四十九28 基达 基达是阿拉伯半岛北部的部落之一。它的名字在亚述和新巴比伦的文献中出现,显示他们是个特别强盛的部族。本节所指的事件,可能是主前五九九至五九八年尼布甲尼撒入侵阿拉伯半岛的那个战役。它可能实际是指行军的地理限度,正如经文亦限制所针对的民族。
四十九28 夏琐 本节的夏琐是指夏泽尔人(h]as]erim),不是上加利利地区的夏琐城。这个沙漠部落可能就是约书亚记十五2325中尼革的居民。尼布甲尼撒试图平靖并并吞阿拉伯半岛北部地区的战役,当会以他们为攻击对象。
四十九33 野狗 将荒凉或无人居住的地方形容为野狗的住处(见:诗四十四19;赛三十四13),是圣经──特别是耶利米书(见九11,十33)──惯常的作法。这些食腐动物只会经常在沙漠中出没。本节特别可圈可点之处,是尼布甲尼撒的战役会将本来荒凉的沙漠地带,变为完全不宜居住的所在。埃及奈费尔提蒂的异象,和美索不达米亚苏美人的《吾珥被毁悼词》,都有类似的描述。
四十九3439
攻击以拦的默示
四十九34 主前七世纪末以拦的状况 以拦占据了底格里斯河东面,伊朗高原的绝大部分地方。主前七世纪很多的时候,以拦诸王都是巴比伦的盟友,并肩对抗亚述人。按照《巴比伦年鉴》的记述,从米罗达巴拉但年间开始,他们提供了许多帮助。亚述巴尼帕的年表记载了主前六四○年以拦首都书珊被攻取的经过。他们的财宝有系统地被洗劫一空,其神祇亦被掳去。从他们如何对待以拦王的遗骸,就可看出亚述人是如何怒气填膺。尸体用盐腌存运到尼尼微火化,然后在风中扬灰。虽然亚述满怀敌意,另一个以拦王朝却在亚述巴尼帕死后成立,继续在书珊统治,直到主前六世纪中叶,在古列之下与玛代和波斯合并为止。拿布波拉撒在迦基米施之役以前与玛代结盟,又开始与以拦疏远,都是助长此事的因素。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A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