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耶利米书

 

四十三113
逃往埃及
四十三7 在埃及定居的犹大人 基大利被刺之后逃到答比匿的犹大难民,只是增加了埃及的犹大人口而已。远在亚述时代写作的以赛亚书十一11,提到上埃及和下埃及都有以色列人。耶利米本人也是向下埃及之密夺、挪弗(即孟斐斯;四十四1,四十六14),和上埃及之巴忒罗等地的犹大居民宣讲信息。在这些地方出土的蒲草纸文献也记载了一些很明显是犹大人的名字。埃及最有名的是位于军事殖民地伊里芬丁岛的犹大社群。主前五二五年之前这社群已经创立,约瑟夫在《阿立斯体亚书信》(Letter to Aristeas)中,提到这地是森美忒库一世所聘请之雇佣兵团的住处。伊里芬丁发现的书信和法律文件描述这个侨居文化如何在埃及地方官和本地居民的敌视下,设法维持固有传统的经过。例如他们在当地建筑了一个小型的圣殿,但却被毁灭。现存书信有一部分是尼赫迈亚时代归回耶路撒冷的犹大社群所写的通信。
四十三7 答比匿 这个埃及城堡位于尼罗河三角洲东部,接近西乃半岛之处。其城址按考证是在德芬纳遗址(Tell ed-Defenna)。主前七世纪森美忒库一世派遣希腊雇佣兵在这里戍防,这是有人于此大规模定居的第一个记载。答比匿位于通往叙利亚—巴勒斯坦的要道附近,因此是寻求庇护之犹大难民宜于落脚的地方。
_
伊里芬丁的遗址和神殿

四十三9 答比匿的法老王宫 德芬纳遗址的挖掘焦点是一个巨大的正方形房屋。按考证来自扎伊尔斯时代(Saite Period;主前七至六世纪,以首都扎伊尔斯〔Sais〕为名),大概是总督的住宅兼行政中心。这房屋可能就是本节的「法老王宫」,因为全体官员都被视作王室权力的延伸。先知在其泥砖院子中奠基,埋藏石头之举很容易可以象征统治者的转换(译作「灰泥」的字眼全本圣经只在此出现一次,这翻译是按照:撒下十二31;尼三14的相关字眼)。
四十三10 光华的宝帐 尼布甲尼撒王若要正式设座,就必须制造临时宝座,并于其上安设帐棚。后者可以为王遮荫,同时也是他普世性统治的象征(参较:赛四5,耶和华在烟云的帐棚中彰显荣耀)。
四十三1112 巴比伦侵略埃及 尼布甲尼撒终将发动侵略,试图征服埃及,是无可避免的事。当时玛代人已经统一了底格里斯河东岸的全区,有效地截断了巴比伦与东方的直接贸易。埃及及其腓尼基盟友则不断在西方和阿拉伯的商道,制造政治和贸易问题。长期(按照主前第四世纪希腊史家米南德的记载,一共是十三年)围城困住了推罗,并且毁坏了腓尼基的大部分地区(主前584571年)。尼布甲尼撒三十七年的片断年表、希罗多德的记述,以及以西结书二十九1921都提到他在主前五六八年侵略埃及,但没有提供细节,只说他击败了沙漠诸部落。这场战役之后,巴比伦很可能在西乃半岛的城堡之中,设立了戍防的部队。
四十三13 伯示麦 耶利米在此用希伯来地名「伯示麦」(即「太阳之居所」,NIV:「太阳之庙」),来形容埃及城市希流坡利斯(这是希腊语「太阳城」的意思)。这个位于开罗附近之城市的惯常名字是安城(创四十一45)。但先知显然有意强调这地崇拜太阳神亚孟—锐的活动。
四十三13 柱像 本节所用的希伯来字眼是指柱子或直立的石头,作为事件的纪念、盟约的订立、神殿的入口,或神祇的偶像(见:创二十八1822;出二十四4;王上十四23)。在埃及的背景中,独立的纪念石柱通常称为棱柱(obelisk,或称方尖石碑),竖立原因通常是重要战功或奉献庙宇。例如:希流坡利斯通往亚孟—锐庙的游行大道,两旁就各排列了一行棱柱。
_
卡纳克神庙的花岗岩棱柱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