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书
二十五1~38
神震怒七十年
二十五1 年代小注 学者将约雅敬第四年和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元年考证为主前六○四年。当时巴比伦王刚刚在迦基米施击败埃及,预备将犹大国取为藩属。
二十五9 耶和华的仆人尼布甲尼撒 前来攻打以色列之国家的君王经常被形容为神的仆人,因为他们是耶和华旨意的执行者。由于耶和华是不能征服的,任何征服者都是以罚恶的杖之身分,照祂的命令行事。但这并不表示巴比伦王是耶和华的崇拜者。圣经亦曾经如此形容古列,但也没有证据显示他崇拜耶和华(赛四十四28~四十五1)。在古代近东的条约中,藩属成为宗主的仆人,其军队受宗主的指挥。他们受霸主的支配,行他的旨意。
二十五10 推磨的声音和灯的亮光 最普通的日常活动都告止息,所余的是莫名的沉寂。没有食物生产,有的只是可怕而恐怖的黑暗。
二十五11 七十年 「七十年」一语虽然可以像亚述王艾萨克哈顿的一句话般,解作一个人的寿命,它也可以是指特定的一段时间。从主前五八七年圣殿被毁,到主前五一五年重献新殿大约是七十年。七十年也是主前六○五年以色列首次被尼布甲尼撒征服,到主前五三五年按古列旨意归回的年日。
二十五12 流放七十年 亚述王艾萨克哈顿讨论父亲西拿基立摧毁巴比伦时,视之为玛尔杜克神对自己城市的审判。玛尔杜克恼恨巴比伦的百姓,以致降旨自我流放,离开巴比伦城七十年。但艾萨克哈顿却在毁城十年之后重建巴比伦,并且宣称玛尔杜克将流放期限缩减为十一年。现存有关巴勒斯坦在被掳和部分重新定居时期的数据甚少。外迁于主前五八六年耶路撒冷被毁之后发生。但被掳的只有民中的优秀人物。犹大到处都有毁灭的痕迹,但不是一切都全被毁灭。农民继续在当地生活,有些甚至在圣殿的废墟崇拜(见四十一4~5)。犹大成为巴比伦的一省,其首府位于耶路撒冷北面的米斯巴。
二十五15 忿怒的酒 酒作为惩罚之杯的意象在旧约经常出现(诗十一6,七十五8;耶四十九12,五十一7;哈二15~16)。以赛亚书五十一17特别清楚表示这杯所导致的是醉酒(东倒西歪)而非死亡。被逼喝这杯的人失去一切自制和自卫的能力(27节),变得不省人事。
二十五19~26 地理范围 本节所述的地理范围颇为广泛。从非洲东北角的埃及开始,耶利米列举乌斯地(大概是尼革)的诸王、非利士的沿海城市、外约但诸国(以东、摩押、亚扪),然后回到北面的沿海地带(腓尼基)。海岛的诸王是指塞浦路斯等岛屿。耶利米接着往南横过阿拉伯半岛的北部(底但、提玛、布斯;后者是亚喀得文献中位于阿拉伯半岛的巴朱),跳过美索不达米亚(巴比伦地),南行到伊朗西南部(以拦、玛代),最后以「天下地上的万国」作结。所列举的各地都曾俯伏在尼布甲尼撒的淫威之下。
二十五26 示沙克和密码的使用 「示沙克」是「巴比伦」一字的「阿特巴什」(atbash)。「阿特巴什」是一种密码,作法是将希伯来文正数的字母与倒数的字母对调(又见五十一1的注释)。例如在英语就是A被Z所取代,B被Y所取代,如此类推(「阿特巴什」〔'tbsh〕其实是希伯来语的第一个〔?〕、倒数第一个〔t〕、第二个〔b〕、倒数第二个〔sh〕字母组成的嵌字)。如此,在上面经文中,希伯来语的以拦('elam)就变成了心基(zimki),而巴比伦(bbl)亦变成了示沙克(shshk)。阿特巴什的功用是掩饰敌方的身分。亚喀得语是音节文字,没有字母,所以没有阿特巴什。
二十五30 像踹葡萄的吶喊 「吶喊」一语可以形容踹葡萄的人,也可用来形容打仗的人。本节说耶和华的吼叫也是好像踹葡萄之人的吶喊一样。踹葡萄表示收割季节经已结束,因此这场合是冬季来临之前的团体性庆典。这种庆典的特点是欢声震天,所产的新酒有时还会被人过度饮用。
二十五34~38 牧人/头目的象喻 在古代近东,将君王描绘为百姓(羊群)的牧人是很常见的象喻。它是描述统治者的责任和权柄。正如羊主要求牧人交代羊群的景况,神明亦要君王为百姓的福利负责。在此被杀戮的不是羊只,而是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