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第十四章
十四1
家室 不指建筑物,乃是美好家庭生活的写照。此处的重心,端在妇人本身。智慧与愚妄的对比,就是建立与拆毁:中国古时赞美贤妇就说:“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也是这个意思。
妇人 放在智慧之后,乃是文士的语汇,古代迦南语形为 hokmo{t,为阴性复数,事实上相当于普通希伯来文单数的 hakmo{t。前者曾出现在一20和九1中,智慧被赋以拟人化的姿态;在八1也可能是由于怕重复而省略不提妇人一词。因为在第一至九章以外,只有此处再出现智慧的拟人化,所以上述的古代语形可能被用作诗的暗示,指古代的智慧女神。整节经文的位置很可能原来是在九6之后,及九13之前,因为在此处显得突兀,与上下文不太协调。
有关贤妇的德行,请参看卅一10~31;多二5。有关愚妇的妄行,请参看七11,十二4,十九13,廿一19。
智妇与愚妇的分别,对家庭的影响,一个是兴家立业,一个是毁家败业。怪不得西谚有云:“一个成功的人背后,总有一位伟大的妻子”。
十四2
行动正直与乖僻,在乎人对上帝的态度如何。
行动正直的 指顶天立地、行为端正的义人。
行事乖僻的 指专走曲径、作事不按规矩的人。
藐视 这是一种目中“无法无天”的心态,对象是上帝。但无论藐视上帝或藐视人(廿一节)都是有罪。耶和华说:“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藐视我的,他必被轻视”(撒上二30)。因此那行为端正的好人,他敬畏耶和华,耶和华也看重他;那作事乱来的人,藐视耶和华,耶和华也轻视他。
十四3
杖 乃是枝、条之意(参看赛十一1)。愚妄人出口伤人惹祸,招致藤条加身、鞭打自己的骄傲。骄傲(ga-awah)若照有些版本改为“背脊”(gewoh),就变成“鞭打自己的背脊”。参看十八6。
反之,智慧人禁止嘴唇,不会一口两舌,惹是生非,就必保守自己免遭灾殃(十三3)。
十四4
干净 一作“清洁”,一作“谷类”。故整句为:家里无牛,槽头无谷;牛力愈大,物产愈丰。此背景为农家以牛犁田耕作,导致丰收庄稼;同时亦为分析人类行为的格言,其中的感想可比较帖后三10:“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饭”。
十四5
凡置产、订婚、定罪都需要证人以证实其事。
言为心声,听其言而观其人。诚实的证人说实话,虚伪的证人吐虚言,参看六19,十二17;出二十16,廿三1;申十九15~21;太五34~37。这也印证“凡好树都结好果子,惟独坏树结坏果子”(太七17)之说。
十四6
好讥诮的人与忽略上帝的人,好像与智慧无缘,他们踏破铁鞋无觅处;敬畏耶和华的人却掌握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人,这种知识得来全不费工夫(参看一7,九10)。
古人有提到那些没有慧根的人,意寻“春”不见“春”的光景如下:“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只有智慧的人才能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经验。
十四7
有 原文作“倾倒”,大量施与之谓。
这好像是俗语所说:“狗嘴里长不出象牙”,不能希冀从愚昧人的嘴中听到什么惊人之语,因为他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参看林前五11。
十四8
诡诈 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十七9)唐人白居易对人心难防,有一首七言古诗,写得淋漓尽致:
天可度,地可量,惟有人心不可防。
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如簧。
海底鱼兮天上鸟,高可射兮深可钓;
惟有人心相对时,咫尺之间不可料。
阴阳神变皆可测,不测人间笑是嗔。
经上说:“谁能明白自己的错失呢?”“求你使我知道当行的路,因我的心仰望你”(诗十九12,一四三8),只有聪明人的智慧,使他明白自来处来,往去处去,行所当行,止所当止,看风行舟,进退不失据。
愚昧人 就没有这样幸运,他们的愚妄显示出于自欺和诡诈,由于居心叵测的结果,便在人生的道上迷失了。
十四9
上一句的原文文法有些困难,主要是戏耍这个动词为单数,而主词愚妄人却为复数,两者不相调和的缘故。
犯罪 或作罪疚、赎愆祭。
戏耍 这字在旧约用过六次,译作戏弄、嗤笑、讥诮等,含义颇难解,与本节经文最接近的则为十九28:“匪徒作见证戏笑公平”。
喜悦 是悦纳献祭的表示,参看利廿三11,及箴十二2。
如此,其中一个意义便是:“赎愆祭对愚妄人无益;却得正直人的悦纳。”
另外,复数的名词配上单数的动词,可以解作:每一个愚妄人讥诮罪恶或赎愆祭,而正直人彼此悦纳(参看创四7的背景)。按愚妄人以罪恶为戏耍,罪恶也戏耍了愚妄人,谁是始作俑者呢?他们所献的赎罪祭只是讥诮自己而已。可见,愚妄人怙恶不悛,而正直人恩宠日隆。
现代中文译本译作:“愚昧人犯罪不肯悔改;正直人寻求彼此的宽恕”。
思高圣经学会译作:“罪孽住在愚昧人中,恩爱与正直人为伍”。
十四10
无干 指无法分享。
这是人生或多或少的经历:有些事情,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事无不可对人言,反能因此减轻自己心中的负担;但有些深刻、沉痛的经历,非要自理不可,别人根本无法插足代劳,到那时只能默表同情而已(参看林前二11)。大体说来,旧约的精神非常强调分享的情操与责任,所谓“集体的个性”或“民族性”是也,乃从社会的观点来看人情世故;但此处显然偶尔闪耀个人的自我意识光芒。
中国的人生哲学也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或“寒天饮冰水,点滴在心头”,心中的酸甜苦辣,似乎别人无法置喙。
十四11
房屋 意谓家庭。东方社会的君主和财阀拥有钜大的家室和许多仆从。抑有进者,有些人还有私自的收租征税者和军队。他们相信他们将永久继续掌握,历世不替。
殊不知奸恶人的房屋和帐棚终必倾倒推翻,而正直人的却要兴盛(参看伯八15)。使用房屋和帐棚显明正直人的朝圣心态:“在你的院宇住一日,胜似在别处住千日;宁可在我上帝殿中看门,不愿住在恶人的帐棚里”(诗八十四10)。另参看十一18,十三17;伯十八19;赛十四22,可看到恶人的结局是死无类了。
十四12
这节经文在十六25又重复一次,乃世态人心的基要注脚。
人以为正 指那些自作聪明、自以为义、自高自大的人(罗一22~28)。人类的判断常受时间空间所限,又因缺乏整体观察的心理习惯,以致“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目不见舆薪”,到头来死路一条;看来只有耶十23的谦虚反应比较适当。
死亡之路 原文为复数,似乎暗示人生有许多歧路,但只有一条直路是对的(参看太13)。
古人说:“大道以歧路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可作为这句话的引伸。
十四13
这又是人生另一种体会:悲喜交织的经验。只有快乐,没有痛苦的人生,若非虚伪,就是无知。当其中一种情绪压过一切的时候,另一种情绪正在表面浮升。不苟言笑的小丑,与啼笑皆非的人,是耳熟能详的例子。整个句子好似在提醒:“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有福莫享尽,有花莫看尽,凡事持盈保泰,须知在欢笑的巅峰,可能已经萧墙祸起,导致痛苦的结局。因此,古人屡戒;“乐极生悲”,因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有人说,人到老年,笑声犹有泪痕,似乎是看透了人情世故的原因。
此外,现代中文译本译作:“欢笑也许可以掩盖愁苦;欢乐一过,忧伤仍然存留”,所谓罪中之乐,刺激一时,过后忧上加忧,正如俗语所说:“借酒消愁愁更愁”也。智慧文学含有这种悲观的傍白(传二2,七3),为要矫正过度的享乐和纵欲;然而箴言却肯定人生的愉悦(参看五18以下)。
十四14
背道的\cs8 并非指那些信仰上的离经叛道者,而仅是指那些不与善人为伍者。
本经文的难处在于下一句后半段没有下文,故英文钦定本补上……的行为,得以知足。七十士译本则为……的思棍,得以知足。无论如何,总是关于善恶的结局与报应。
现代中文译本译作:“坏人自食恶果;正直人的善行必得善报”。
思高圣经学会译作:“变心的人,必自尝其果;良善的人,必得其善报”。参看赛三10;加六8。
十四15~18
这段经文好像是回答“如何知道是愚蒙人?”的答客问。智慧师提到一些肯定的答案,加上一些实际的观察。
惧怕 指积极地“敬畏”,步步谨慎,小心为营。
狂傲自恃 这是最基本的罪,最至极的恶,完全与上帝作对的心态。这种心灵的罪比任何明显的罪更加邪恶。
轻易发怒的 原文作:“缺少鼻孔”的或哼鼻息鄙视说话的人。
设立诡计的 指处心积虑的人,可以同时包含好意与恶意的用法。
产业 原文在此象征作:“积存”之意(参看耶十六19),含有继承和持有的意思。令人以为非自力更生,而是前人硬抛下来的“强迫中奖”。
什么是愚蒙人呢?回答如下:
(一)愚蒙人蒙昧无知,未经检验,什么话都信(15节),容易受人百般蒙骗、引诱,以致陷入困境。
(二)愚妄人眼高于顶、骄傲狂妄、自尊自大(16节)。他信任自己,以为“万事通”。
(三)愚妄人轻易发怒,而且居心叵测(17节),不为人钟爱。
(四)愚蒙人累积愚昧,愚上加愚,至愚不可及(18节)。
反过来,通达人环绕知识,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步步小心,选择知识作为华冠。
十四19
这句话显示最后的胜利属于良善,通常在身后才应验,但有时在今世也会实现。见路十六19~31;赛四十九23,六十14;诗卅七5以下。
最好的旧约例子为约瑟的哥哥们后来向他俯伏求饶恕(创五十18);哈曼在末底改面前俯首称臣(斯六6~11)。
十四20~21
这是有关贫富悬殊,世态炎凉的现象(20节),指出“里邻为美”及赒济穷人应有的态度(21节)。
富足人朋友最多 语带讽刺,似为古今中外社会普遍的现象,语云:“穷在路边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传道经十三25~29把对待贫富有别的心态,描写得活神活现,至饶兴味:“富人一动摇,就有朋友来扶持;穷人一落魄,却为朋友所抛弃。富人一失败,就有许多人来扶助,纵然他口出狂言,还以他为义人;穷人一失败,反更受人责斥,虽然他说话条理分明,却无人理会。富贵人一开口,众人都鸦雀无声,还把他的话高举云里;贫穷人一发言,人就问:‘他是什么人?’如果他一失言,人就把他推翻”。贫富悬殊,跃然纸上。现代中文译本译作:“贫穷人大家厌恶;有钱人高朋满座”。参看雅二2~4。
藐视邻舍的,这人有罪 此处的重点,似以穷人为最基要的关怀。他们不仅在物质上需要帮补,就是精神上也需要人同情。
藐视 一个卑贱的字眼(参看一7,十一12),这是直接打击人性的根本(参看廿二2;玛二10;雅三9),难怪主耶稣直斥其非(太五22下),并有审判(参看卅一节)。
有关如此炎凉世态,古人有诗为证:“寺破僧君少,桥塌过客稀。家贫奴婢懒,官满吏民欺。水浅鱼难住,林疏鸟不栖。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智慧师迅即指出这种欺贫重富的态度,不足为训,将有道德和灵性的审判落在那些不屑一顾,转而背向需求的邻舍的人身上。反过来说,上帝赐福给那些济贫怜弱的人。得罪了贫穷人,就是得罪了造他们的上帝。耶稣在太廿五40提到“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即指贫穷人最为恰当。参看本章卅一节,和十七5,十九17,廿一13,廿八8都有责成乐善好施的美德爱心。
思高圣经学会译作:“藐视近人,便是犯罪;怜悯苦人,才是有福”。
十四22
上一句是反问的词句,下一句是肯定的说法。
谋恶的……谋善的 指人性可善可恶的潜能,能图谋恶事,也能参谋善事。
慈爱 指坚定不移的爱心(h]esed)是人与上帝分享的伟大德性之一种(参看诗一○三4)。
图谋恶事的,当然是走入歧途,而且越陷越深;策画善事的,终有善报,耶和华的慈爱和诚实必临到他(哀三22~23)。
十四23
简短扼要地呼吁行动胜过言语,针对每一时代的光景。
勤劳 原文有“痛苦、受伤”之意,暗示花代价的努力,要求付出精力和牺牲。
这不是轻看劳动的价值,反而强调其重要性,特别是对照那些“光说不练”的人,宜乎其一事无成,两手空空。不管是属世的工作或天国的事业,都强调实事求是的作业:“因为上帝的国不在乎言语,乃在乎权能”(林前四20);古人说:“为政不在多言”。“不是一番寒澈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只有苦干实干,才能“荜露蓝篓,以启山林”,基督徒的“仆人身分”与雄辩滔滔的口才无涉。总之,“一切劳苦,皆有利益;只有闲谈,引人贫穷”(思高圣经学会译文)。
十四24
财(aothra) 经常象征“富于智慧、聪明和见识”。另外,并非所有的智慧人都有物质上的祝福。在东方那些追求知识和学问的人,通常忽略了事业和物质世界。有一些智慧的敬虔人,过于热衷于研究学问,以致两袖清风。不过,人们还是非常尊重他们的智慧,千千万万的人因他们的智慧和聪明而蒙福。参看本章十八节,一9,四9;伯卅一36。
思高圣经学会译作:“智慧人的冠冕,是他们的机智;愚昧人的冠冕,是他们的糊涂”。
现代中文译本译作:“聪明人以智慧为华冠;愚蠢人以无知为夸耀”。这两种翻译似乎都不理会财字,而把原文稍微变动一下。
十四25
有关见证\cs8的事,请参看本章第五节,六19,十二17等。实话实说的见证,可以帮助无辜的人,免于一死;而作假见证的,出尔反尔,可以将人置之死地。
诡诈 请参看十四8的注释。
十四26~27
本段经文特别强调敬畏耶和华的片语,包含尊敬的观念、宗教信仰、敬虔和畏惧的宗教情操。这是个人力量的来源和子女安全的来源(26节)。宗教信仰不但现在赐下坚定和力量,而且是生命的泉源,成为逃避网罗的工具,免致灵性甚或肉体的死亡(27节)。此处指出父母的信仰或缺乏信仰对下一代所产生的力量和影响。
十四28
君王的尊荣与否,乃在乎得民心与失民心而已。古时帝王的制度多为世袭,如今的民主制度盛行,更在乎选票的多寡。此处的背景提到人口、福利和繁荣的增加都成正比。在饥荒和瘟疫横行的时候,许多人辗转沟壑,成为饿殍,到头来君王也成为“光杆皇帝”,变成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一个“独夫”。以赛亚说:“你使这国民繁多,加增他们的喜乐”(赛九3)。所罗门之子罗波安尝到了下半句的苦果(王上十二16以下),耶罗波安(王上十一28、40)显然认识本章卅五节的内容。
楚人李斯的“谏逐客书”中,有这样几句:“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者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也是强调要广收民心,有容乃大。
十四29
本节经文与十七节相当相似。
不轻易发怒 指慢慢地生气,此为忍耐的美德,由古迄今,仍然有效。从未有人因此而犯错(参看十五18,十六32),这也是上帝的属性之一(出卅四6;诗一○三8)。反而性情暴躁,容易冲动偾事,大为暴露愚昧(参看三25;雅一4)。
此处显明聪明与愚妄的分别,在乎能否不轻易发怒,或脾气急躁。
十四30
这是良好的心理学,对于终日栖栖惶惶的现代生活,尤有助益。
安静 指冷静、沉、缓和、减轻等意。
嫉妒 等于六34的嫉恨,一种应付伤害或欲望的自我毁灭方式。嫉妒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活动表现,心理学上把嫉妒心重的人列入偏执狂(obsession)。据大英百科全书上说:“嫉妒是由无理性的自卑和无理性的愤怒,混合郁结而成的潜意识,在无刺激的情况下,这种潜意识尚能保持稳定,如果受到外来的刺激,便开始活动,表现在行为上的就是我们所说的嫉妒”。若任其隐藏在骨子里,会分泌酸液,使骨骸腐蚀,致生毒癌,危害身体健康。嫉妒的对象有两种:一种是他所恨的人,一种是他所爱的人;如果这两种人有了值得喜庆的事情,会刺激他的嫉妒潜意识,使他觉得处处不如人,因此产生一种自尊心受到伤害的痛苦和沮丧,为了要恢复受伤的自尊心,便产生一种报复的欲望,这种欲望明朗化以后就是嫉妒行为。
人是理性的被造物,所以要采取宁静淡薄的生活方式,才能保持身心康健,随时用理性克制自己的偏执,心胸开阔,善与人同;因为怒气和不平,将导致痛苦和灾难。约伯说:“忿怒害死愚妄人,嫉妒杀死痴迷人”(伯五2)。
思高圣经学会译作:“心平气和,使身体康健;心怀嫉忌,使骨骸腐蚀”。
现代中文译本译作:“宁静使身体健康;嫉妒是骨中毒癌”。
十四31
参看本章21节的注释。
十四32
本节经文论到恶人与义人的终局。
义人临死,有所投靠 许多解经家不愿因这句话暗示死后仍有指望改变现状,故此跟随七十士译本把死改作“正直”或“诚实”,变成思高圣经学会译的:“义人因自己的正义,有所凭藉”;或现代中文译本的:“正直人因诚实而蒙保守”。
其实旧约的古人相信人一生信上帝至死,其中的关系不会因死亡而中止。诚然,智慧人的上帝的伟大,绝不仅此。乃是直到永生。
邪恶人的暴行,终局是失败如山倒;义人临终的时候,仍有依靠,直到永恒。
十四33
聪明人和愚昧人对于心中所存的智慧,各有不同的表现。前者深藏若虚,后者浅显易见,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愚昧人心里所存的,显而易见 有古抄本有否定的副词,成为“一无所见”或“一无所知”,变成与上文为对照的句子;否则只是加强语气,连在愚昧人中,智慧也是显而易见的。
十四34
公义使邦国高举 这是经常被引用的经文,可惜人们习焉不察,常常掉以轻心,以致天下弱肉强食,纷纷攘攘,不知何日澄清?古人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公义 指一切上帝的律例典章,其目标表现于社会行为的有:保护人权、平均财富、促进和平、改良社会等。
罪恶 指一切与上述目标相反的行为(见赛四十八22,五十七21等处)。
语云:“邦无道则亡”,高举社会公义则国复兴;纵容社会罪恶,则人民蒙羞灭亡。
十四35
这是所罗门现身说法,对于朝臣的箴言,应与28节对照。参阅十六14,十九12。──《中文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