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箴言第廿六章

 

论愚眛人(二十六128

  本章主要分三大段,分述如下:

  1. 愚昧人的讲论(112)──除第2节外,其它都与愚昧人有直接的关系。愚昧人非指智商不高的人,而是特别指那些对智慧之言麻木的人。因此他们失去得荣耀的机会(1),只等待刑杖(3)。45节表面看来矛盾,但事实上却充分指出我们与冥顽不灵者相处的方法。愚昧人是不可靠的(610),愚昧人口中虽说出箴言,但反成为箴言的破坏者,当中隐藏危机(8)。11节描写至为真实,因为他们没法在生活中积聚智慧。愿主带领我们,不要作世上的愚昧人,而要作在主里的智慧人。

  2. 懒惰人的写照(1316)──13节是重复前面二十二13的描述。而14节所用的比喻,是指门在枢纽中转来转去却不离枢纽,懒惰人也是这样在床上翻转。他们虽然懒动脑筋,却认为自己最聪明。世上的懒惰人真叫人吃惊,但教会中却充满属灵的懒惰人,小心啊!

  3. 伪善者的描绘(1728)──这里特别责备那些爱管闲事的人(1719)和造谣生事的人(2026)。他们表面是好人,背后却拿刀。25节的意思是心中充满怨恨,这些人藉谣言生争端,以此为乐,但他们的结果却是自害己命(27);由此可见,在神掌管的世界当中,祂不会容许恶人无休止的行恶,他们必要承担自己的一切罪行。亲爱的弟兄姊妹,别以为犯罪者暂时的平安可羡慕,神的公义必要彰显,叫一切人为自己所行的付上代价。

思想 愚昧人虽无智慧,却比自以为有智慧的人有指望,何解?──《新旧约辅读》

 

1 愚人的画像 廿六112

  本段经文除了第二节之外,可称为「愚人日记」,其中为一连串的讽刺那些为贤人哲士所不取的愚行。按愚昧人在此自以为有智慧。

{\Section:TopicID=585}廿六1

  此处以两种不适当或有害的情况来描述高举愚昧人的危险和破坏。

  夏天落雪 在巴勒斯坦的温热气候里,可以说是闻所未闻,不可思议,不合时宜而且是可能有害的不自然现象。中国古书载有:「匹夫结愤,六月飞霜」(见张说狱箴)。以后称冤狱为「六月」,指不合常轨地冤枉好人。

  收割时下雨 按巴勒斯坦的收割季节为干季,此时雨水非常稀少,如果下了,不但损害了农作物,也加添了农人的辛苦。参廿五13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569,Name=廿五13},比较十七7,廿六8;撒上十二1718

  尊荣 此处意为给与社会性的贵与崇敬。

  不相宜 对智慧人来说,凡事都应井井有条,中规中矩,「天下万物都有定时」(传三1),如果搅乱了这种秩序,不仅引发了混乱,这种作法本身就不应该。

  总之,无端高举愚昧人是不合体统、也不合时宜的。

{\Section:TopicID=586}廿六2

  本段经文在一系列公然抨击愚昧人的时候,突然插入无故无目的咒诅

  咒诅 古人相信「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不管是祝福或咒诅,都有大能力,并几乎独立存在,不会因外力的干扰而消失。按旧约里咒诅的例子所在多有,对人或事产生很大的约束力,参创三1417,九25;申廿七1426;书六26;王上十六34。此外,他对雅各的「掉包」祝福,即使已发现以扫才是正主儿,还是不得不将错就错,而以扫也只能退而求其次,没有话说(创廿七3440)。

  当智慧人比较无故的咒诅翻飞麻雀燕子,可能是反映咒诅的独立存在的意念。如同这些鸟类,咒诅漫无目标地飞翔,既然没有目的或合理的动机,就不会随便落在任何人或事上。此处不是在贬低咒诅的能力,而是指出咒诅若要见效,一定要有合理的目标。这可以引伸到祈祷的功课上,有时候漫无边际,念念有辞,只是斗拳打空气而已,没有目标的祷告,与没有瞄准的枪一样,命中率一定很低。

  现代中文译本译为:「的咒诅只像鸟儿飞来飞去,能加害于人」。

  思高圣经学会译为:「有如麻雀逃走,燕子飞去;端的骂,也一去踪」。

{\Section:TopicID=587}廿六3

  此处提到愚昧人与笨驴马一样,需要鞭打辔头,才能驱策得动。

  辔头 七十士译本作「靴刺」,踢马用的。

  有学者认为本句应改为:「辔头是为勒马;鞭子是为打驴」才合东方习惯,因为更为力大,野性难驯,故需住才可。

{\Section:TopicID=588}廿六45

  本段经文乍看之下,好像前后矛盾,但这正可例举希伯来人的表达方式,有时并不精细一致,如旧约的传四56,九1618;新约的徒九7对照徒廿六14等。中文语法有时也难免矛盾,比如成语:「心折骨惊」应为「心惊骨折」之意;「漱石枕流」应为「漱流枕石」之意等。据说古时的拉比在决定希伯来圣经正典的时候,曾因此处显然的矛盾而一再犹疑,是否应把箴言列入正典?此难题后来迎刃而解,乃以典型的拉比作风,他们得到共同的结论:第四节是应用在世界的关怀,乃入世的应答;第五节是用在灵性的事上,乃出世的玄机。事实上各有各的功用,上一节说不要愚昧人一般见识,免得自贬身价;下一节的重点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弱点,免得自作聪明。总之,教导愚昧人不能刻板,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按材施教。

  思高圣经学会译为:「回答愚昧人,别愚昧,免得你也像他一样;回答愚昧人,有时应愚昧,免得他自以为聪明」。

  现代中文译本翻为:「回答愚蠢的问题,等于跟发问的人一样愚蠢。要人的话回答愚蠢人;这样,发问的人就会知道,他并不如自己所想的那么聪明」。

{\Section:TopicID=589}廿六6

  总的来看,是说到雇用一名愚昧的信差,是自找麻烦,自受

  损害 原文作「喝其残暴」,指作注自毙。参阅廿五13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569,Name=廿五13}

  按前引晋朝殷洪乔误人寄信,若有人托他寄信,不仅未增加跑腿的差,反而,等于自断,自找麻烦,得不偿失。

  思高圣经学会翻成:「派遣愚昧人,去作传话者,是自断己足,是自寻苦恼」。

  现代中文译本译为:「托愚昧人传送消息,无异砍断自己的脚,自找麻烦」。

{\Section:TopicID=590}廿六79

  这两节应放在一起思想,因其主题相同,皆提到愚昧人──「狗嘴里长不出象牙」,他们口中无法说出智慧的话语。所使用的比喻:一为瘸子的脚虚悬力;一为醉汉手中的刺

  传道经二十22有云:「出自愚人口中的比喻,不受欢迎,因为他说的不合时机」。

  现代中文译本译作:「愚昧人引用箴言,正像瘸子使他的脚……醉汉想拔出上的」。

  圣经的土地上以长荆棘著称。不毛之地和放牧地区都长满了。牧人、农夫以及赤足的男女皆深受其苦。然后,在冬天的时候,那些手提干草的人就被刺刺伤,在那地方没有人带皮手套。事实上,无论冬夏,都令人伤透脑筋。

  智能人使用这项类推,只是因为醉汉的困难日益加深,他的资产浪费在饮酒中,不久就一贫如洗;不过,一开始他尚不觉得贫穷的痛,好像时不觉得刺刺入手的痛楚(参廿三35)。愚昧人也是如此;他不知道如何运用箴言,使得那些听他说话的人,了解其中的意思。

{\Section:TopicID=591}廿六8

  本经句的涵义颇接近第一节,可作为后者的补充说明。人把石子包在机弦里,使人不能脱颖而出;石子包机弦失其作用,多好的武器,也失去功效(参撒上十七4950)。

  思高圣经学会翻成:「光荣体面授给愚昧人,无异宝石投在石堆里」。

  现代中文译本译作:「赞扬愚昧人,有如大石块放上发射」。

{\Section:TopicID=592}廿六10

  本节经文有人说可能是箴言书内最隐晦的一节,经学者举出至少有十五种不同的翻译。总的来说,还是指愚昧人的胡涂事迹。愚昧人因思想简单,一切随「命运」的安排;对于工作亦然,随便雇用工人,不加选择,即雇用首先经路人(或译「醉汉」),结果坏了事,也害了人,好箭伤人的弓箭手

  现代中文译本译作:「雇主随便雇用愚昧人,会使每一个有关的人都受损害」。

{\Section:TopicID=593}廿六11

  在东方,人少喂,特别是一些以为是不洁的地方。除了在野地的牧羊人,通常是没有人要。常在都市里挨饿游荡,狂吠觅食。有时候牠也找到被抛掷的动物死尸,就大吃一顿直到吃饱为止。有一些吃后又吐出来,等到以后肚子饿了再吃。

  愚昧人,本性难移,明知故犯,重复错误和愚妄。他拒绝从中学习功课,憎恶管教和改正,就跟狗转过来吃牠所吐的一样。

  本节经文在彼后二22引来说明那些明知故犯的人,使他们重新回到人性的最形而下的本质,请参考拙注释「彼得后书」(本丛书第四十卷){\LinkToBook:BookID=193,TopicID=565,Name=22}。在此可见此传统的警句可以扩充解释,运用到不同的状况。

{\Section:TopicID=594}廿六12

  这是本段一连串提及愚昧人行为的最后一节,其中所言彷佛与前述有出入;至少在这里指出愚昧人尚有一些指望。不过本节的意思仍可说愚昧人虽然无可指望,但那些自以为有智慧的人比较起来,更是无可救药,他们满招损,夜郎自大,无法再吸收新知。参廿九20。可见满的和冲动的,都比愚昧人更差劲。

{\Section:TopicID=595}廿六1316

  本段经文为一连串的懒惰篇,描写懒惰人的光景,令人莞尔,其中有的已经在前面说过(参六611,十五19,十九24,廿二13,廿四3034)。

  十三节是廿二13的另一种说法,请参其注释{\LinkToBook:TopicID=511,Name=廿二13}

  十四节指木在石头的枢纽转动,好比懒惰人在𢚘辗转反侧也是如此,这是形容懒惰人「赖𢚘」的光景。

  十五节又与十九24几乎全同。总的来看:

  (一)懒惰人想尽办法,推拖工作,即便是发出有狮子街上妨碍上工的借口,也在所不惜(十三节)。

  (二)懒惰人在𢚘的辗转反侧是他最辛苦的工作,好比转动的木,在原地不动,没有进步(十四节)。

  (三)懒惰人懒到连开喂自己都不肯(十五节)。

  (四)懒惰人想不通,以为自己比七个对答如流的人更有智慧(十六节)。这是他强不知以为知的假装博学。

{\Section:TopicID=596}廿六17

  智慧人不会随便介入与他无关的吵,喜欢多管闲事的人常会因此受伤。

  过路 原文为一个单字,由希伯来文看来,此字可以与或多管闲事的人连在一起,若照英文的直译,应是指过路;因为一个人停留在那里管人家的闲事,已经不是一个过路的行人了。此外,单单\cs9住家朵也不致有甚么危险,但若揪住一条过路朵就很危险,牠会反咬一口。同样,那些介入别人吵的人,可能会被两边的人咬伤。

  激动或作「生气」。

  思高圣经学会译作:「干涉与无关的\cs9端,有如抓过路狗的尾巴。

  现代中文译本译为:「事不干己而跟人吵,等于上街去揪住朵」。

  这不是劝人不要关心别人的困难,而是教导人不要无端介入与己无关的吵。

  俗谚说:「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或「大风吹倒梧桐树,不必他人话短长」。

{\Section:TopicID=597}廿六1819

  玩笑开得过火的人,鲜少是深谋远虑及有智慧的人。

  欺凌 指骗。骗人,又说是「逢场作」,如此罪加一等,等于子乱抛火把、利箭与杀人,造成极大的伤力。参十23,十四9,十五21

{\Section:TopicID=598}廿六2022

  追溯造谣生事的人的来龙去脉,并显示其后果:

  (一)吵,好像,需要上添,才会愈演愈烈,往来传舌,会使争竞升级(二十节)。

  (二)传舌的人,不仅上加油,而且煽动争端。如果把燃料拿开,才会消灭。同样,这是对谣言引起的争端的根本解决办法(廿一节)。

  (三)有时谣诼纷纭,非常动听,让人无法拒绝,如同美食,令人垂涎欲滴(廿二节与十八8重复)。

{\Section:TopicID=599}廿六23

  银渣色的瓦器\cs8 这是指「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的陶;以此来形容火热的嘴,奸恶的心。

  思高圣经学会译为:「口蜜腹剑的人,有如涂上的陶」。

  现代中文译本译作:「言不由衷,犹如粗糙的陶涂上一层白」。

{\Section:TopicID=600}廿六2426

  本段经文继续第廿三节谈那些笑里藏刀,口是心非的人,神人共愤。

  粉饰 指「假装」,一个人可以笑脸迎人,满口仁义道德,但骨子里男盗女娼(廿四节)。

  廿五节直接警告防备这样的人,虽然甜言蜜语,决不可信,因他心中诡计多端。

  七样可憎恶的 指「许多」邪,意谓无不有。

  廿六节带来一些安慰,说到这些言不由衷的人可以遮掩一时,但不能欺人一世,有一天终会被人在大庭广众之中揭发(参路十二2)。

  会中 可能指一司法性的团体,如法庭之类(参诗廿二22)。

  现代中文译本译为:「伪善的人用花言巧语盖仇恨的。话虽温和,不可信他因他心里充满恨。也许能恨,但众目睽睽,都看出他的恶行」。

  传道经廿七2527:「以目示意而作的人,逃不了灾祸。在你面前,会口,钦佩你的辞;但以后却要改口,攻击你的言论。我憎恨的事很多,但都不如他,连上主也要憎恨他」。

{\Section:TopicID=601}廿六27

  本节似乎是智慧师很喜欢并广为流传的希伯来格言,散见于廿八10;诗七15;传十89等处。这是符合国人:「害人先害己」、「作法自毙」、「掘坟墓」的说法。

  陷坑 意指欺骗、怨恨和恶念,一切\cs9人于不义的事情。此处原指捕兽的阱。

{\Section:TopicID=602}廿六28

  本节可作为前五节讨论伪善和阴险的摘要。

  压伤的人 原指「碎的」,乃指语言暴力下的牺牲者。

  头是致命的武器,杀人不见血,许多人毁在它的威力之下,所谓:「一激之怒炎于火,三寸之芒于剑」,另参雅三58

  思高圣经学会译为:「撒的唇,必痛真理;谄媚的嘴脸,必制造丧亡」。

  现代中文译本译为:「伪的头伤害恨的人;谄媚的嘴巴造成毁灭」。──《中文圣经注释》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