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用智慧面对生命的威胁
经文:以斯帖记七:1—10
前一讲我谈过,人虽然有许多计划,或是有许多周全的策略,若不是上帝的旨意,想要顺利完成不一定就会如愿。我们生活的经历里,经常会遇到“巧合”的事,但如果仔细地去想、看,就会发现在那些“巧合”的际遇里,有上帝的手在其中导引着。我们看到正当哈曼得意洋洋的时候,他听从妻子细利斯和朋友的建议,架设一座高达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所读这段经文的内容:
第七章一至四节:1-2第二天,王和哈曼再次去赴以斯帖的宴会。喝酒的时候,王又问以斯帖:“王后以斯帖啊,现在告诉我,你想求什么,我都会给你,就是王国的一半,我也愿意给你。”
3以斯帖回答:“我若蒙陛下的恩宠,请答应我一个请求。我求你饶我的性命,也饶了我同胞的性命。4我和我的同胞都被出卖在刽子手的手中。如果我们只是被卖去作奴隶,我一定会缄默,绝不会开口为这事烦扰陛下;可是,我们要被灭绝,要遭灭种之祸了!”
在第五章六节说到王后以斯帖第一次设宴款待亚哈随鲁王和宰相哈曼,在酒席间,亚哈随鲁王询问王后以斯帖要求什么,他一再强调说,无论王后求什么,他都会给,“就是王国的一半”,国王亚哈随鲁也愿意给她。但王后以斯帖并没有说她想要的是什么,她请求国王再于隔天和宰相哈曼又光临她的宴席,那时她就会说。然后在第六章十四节,有太监催哈曼赶快去赴王后以斯帖的宴会。整个故事就从这里出现一个新的转变,或许在哈曼的心中会这么想,王后以斯帖只有邀请他和国王参加宴席,在末底改身上所遇到的这些倒楣气,或者可以在这第二次的宴席中消除吧。
第七章一开始就提到哈曼和亚哈随鲁王都已经在宴席中了。就像在第一次宴席中一样,国王亚哈随鲁再一次问王后以斯帖有什么请求,他甚至又再说一次他曾对以斯帖说过的话—“就是王国的一半,我也愿意给你”。他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用这句话,主要在表示他对王后以斯帖的疼爱,而不是真的要给她王国的一半。
整个故事的中心就是在第三至四这两节。在这两节中,以斯帖并没有直接回答国王提出的问题,而是间接告诉国王问题的核心是1.她和她的同胞将被出卖,而且是将会被卖到“刽子手”的手中。2.这将对国王和国家造成相当大的损失。
以斯帖实在是个有智慧的女子,她虽然只告诉亚哈随鲁王两点,但这两点都是非常重要的事:
一、她已经表白自己就是即将要被剿灭的犹太人之一。这样国王如果真正的爱她,怎能使她也被列入在剿灭者名单中呢?就在这个时刻,她不再像第二章十和二十节所说的,不将自己是犹太人的身分暴露出来,就在这个紧要关头,她将自己的生死与同胞紧紧扣在一起。
二、她让亚哈随鲁王知道,她和她的同胞都将被出卖。要注意的是这个“卖”字,以斯帖特强调她和她的同胞是要被“卖”,而所“卖”的价钱,并不是像哈曼所说的,可以替国库节省大笔的经费,反而是损失,因为他们不是真正的被“卖”,而是被屠杀,这样比起将他们卖去当奴隶,损失更严重。因为当奴隶还可以提供免费劳力,提高生产。而现在他们是将被全部消灭,这样不但没有替国家带来财富,相反的,是更多的损失。
我之所以说以斯帖是一位很有智慧的女子,原因是在第四节的第二句所说的:“如果我们只是被卖去作奴隶,我一定会缄默。”这句话已经清楚说明一点:犹太人既然是在巴比伦帝国战胜下被俘虏来当奴隶的,在巴比伦统治下的犹太人原本就是奴隶。现在他们从巴比伦帝国手上被转移到波斯帝国国王手中,原本也是奴隶。因此,再次被当奴隶贩卖,他们绝对无话可说。奴隶至少是主人的经济力量,对主人是有利无害。如今,他们不是被卖去当奴隶,而是要被屠杀死亡,对波斯帝国就是非常大的损失。因此,以斯帖在这里说,如果只是被卖去当奴隶,她绝对不会说什么,而是因为有这样大的损失才使她一定要告诉国王。我们可以将以斯帖这些话对照哈曼当时向国王建议的时候所说的,他告诉亚哈随鲁王说:“如果陛下认为妥当,请颁布命令灭绝他们。我保证可以替国库增加收入
以斯帖这句“如果我们只是被卖去作奴隶,我一定会缄默”,表面上看来似乎很委屈,也很自卑,其实,这句话对照亚哈随鲁王一再对她说的“你想求什么,我都会给你”这句话来看,就婉转地给亚哈随鲁王提出最实际的回覆,意思是:如果你真的爱我,那就不要让我被人杀死,我宁愿被卖为奴隶。她已经在告诉国王,如果爱我,那就放我一条生路吧!想想看,亚哈随鲁王会怎样想?既然连国家江山的一半都愿意给了,又怎会让一个自己所钟爱的人的生命死去呢?这是不可能的事。
另外一点,如果亚哈随鲁王并不是真正的爱王后以斯帖,而是爱钱,那么这句“如果我们只是被卖去作奴隶,我一定会缄默”也是很有吸引力的一句话,因为这句话也在提醒亚哈随鲁王,哈曼说会替国库增加收入
第五至八节:5亚哈随鲁王问王后以斯帖:“谁敢做这种事?这个人在哪里?”
6以斯帖回答:“迫害我们的敌人就是这个恶人哈曼!”
哈曼在王和王后面前顿时惊惶失措。7王愤怒地站起来,离开酒席到外面花园去。哈曼看出王决心要为这事惩罚他,就留下来求王后以斯帖饶他的命。8当王从花园回到宴会厅时,哈曼正伏在以斯帖躺靠的长椅上求怜悯。王看到这情景,就大发雷霆,说:“这个人竟敢在王宫里当着我的面非礼王后吗?”
王一说出这话,太监们立刻蒙住哈曼的脸。
事件的转捩点就在这段经文中,以斯帖先前并没有说出是谁在策划这件事,而亚哈随鲁王也没有想到会是哈曼的阴谋。因此,他想知道到底是谁胆敢做这样的事情。
请注意第五节这里的“国王问以斯帖”句子,在现代中文圣经译本少了一个字“说”,在和合本圣经有“说”,台语圣经则是用“讲”,这个字很重要,因为原来希伯来文是用“wayy?'mer”,这个字也可以表示“大声喊叫”的意思。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看到,亚哈随鲁王听到王后以斯帖说出这件事之后,非常地恼怒,因此连续发出两次的问题:“谁敢做这种事?这个人在哪里?”就在这个时候,以斯帖才说出这个“恶人”就是哈曼。而哈曼的“顿时惊慌失措”和国王的“大声喊叫”刚好成正比,这是使哈曼大为“惊慌失措”的原因。
第七至八节是国王的生气,以及哈曼在向以斯帖求情的情形。事情可以分成两个部份来看,一是以斯帖可能还不知道她的养父末底改已经在前一天得胜了,不但没有被哈曼给抓去绞刑台处死,相反的,却在哈曼的诡计下,反而得到国王赐给他最大的荣誉。另一部份是现在以斯帖一再努力要将哈曼计划灭族的阴谋拆穿,现在她已成功地将哈曼计谋—“消灭犹太人,增加国库的收入”—之假面具掀开来。亚哈随鲁王会生气是可以了解的,因为他提升哈曼当宰相,并且还下令给王宫所有的官员必须向哈曼敬礼表示尊敬,但是,哈曼竟然还欺骗他,说是可以增加国库收入,其实是国库的损失。再者,动脑筋竟然动到王后的身上来。这都使他无法想像,也因为这样,他非常愤怒,必须到花园去散散心。
就像我在前面一讲所说的,生命中有许多“巧合”的事一再发生。台语有句话说:“人若衰,种瓠瓜生菜瓜。”或是说:“祸不单行,福无双至。”也在描述生命中有许多这样的经历,就是人会接连遇到灾难。原本哈曼想的是可以“双福”,既可除去自己所不喜欢的敌对者末底改和犹太人,又可以增加国库收入。现在则是不但这两样都没有了,还被末底改占了上风,又被王后以斯帖告了一状,且这一状确实很严重,因为以斯帖已经控告他谋害王后,也造成国王收入的损失。这样的罪状足够让他带来抄家灭族的危险。因此,他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请求王后以斯帖的原谅。可是,他的方式引起正在恼怒中的国王更加生气,因为国王看到的景象以为他在调戏“非礼”王后,结果被侍候在旁边的太监们给抓了起来,且蒙住了脸。
第九至十节:9其中有一个太监叫哈波拿,上前说:“哈曼还在家里造了一座
王下令:“把哈曼吊在那上面!”
10于是,哈曼被吊在他要吊死末底改的绞刑架上。王的怒气这才止息。
在第五章十四节说哈曼听从他妻子细利斯和朋友的建议,叫人建造一座高达
这位哈波拿也是亚哈随鲁王贴身的太监之一,先前曾被派遣去请王后华实蒂来参加国王的宴席(一:10),也是第二次出现在本书中。为什么他以前没有将这件事告诉国王,在这个时候才说呢?其实这也是自古至今一个常有的现象,大家都会看情势,当哈曼当道,权势如日中天的时候,谁敢随便向国王报告?不会也不敢,除非有哈曼的同意。哈曼当宰相,王宫里一定有许多他的亲信随时在向他报告宫内各种活动的事。我们常听说政治是很现实的事,当你得势的时候,大家都会来围绕在你的身边。可是,当你失势时,有时是连最亲近的人也会离你而去。这样现实的人生镜头时常会出现在古今的社会中。诗人的诗这样写着:
“若是仇敌作弄我,
我还能够忍受;
若是对头向我夸口,
我还可以躲避。
想不到却是你—我的同伴,
我的知己,亲密的朋友!”(诗篇五十五:12—13)
哈波拿很可能就是因为看到宰相哈曼现在已经被国王下令逮捕,而末底改却得到国王的特殊荣誉的奖赏,因此,他就利用这个机会向国王举发宰相哈曼的恶行。
现在让我们来想想这段经文所带来的信息:
一、害人的事隐藏不住,因为上帝鉴察人在暗中所做一切的事。
当哈曼设计要消灭犹太人的时候,他万万也想不到会有被揭发的时候,虽然他在向亚哈随鲁王提供不正确的消息说:“有一个民族散居在王国的各省。他们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跟所有其他的民族不同;不但这样,他们连国家的法律都不遵守。容忍这样的人对陛下没有好处。”(三:8)他并没有说明在波斯帝国境内这样子的民族到底是哪一族,却导致亚哈随鲁王颁下诏书,决定将这个民族消灭,但最后事情的真相终究还是暴露出来了。人以为隐藏没有人知道的事,或许可以瞒过人的眼睛,却无法消除上帝在暗中对人所言所行的一切记录,因为祂是在暗中鉴察的上帝。耶稣基督在登山宝训中就一再地勉励我们说,上帝是看得见我们在隐密中做事的神(马太福音六:4、6、18)。
创世记的作者告诉我们,当该隐杀死他的弟弟,并将之埋葬之后,他以为没有人知道他所做的恶事,但是上帝知道了,使他大为震惊。可是上帝告诉该隐,说他弟弟亚伯的血从地下向上帝哭诉(创世记四:10)。撒母耳记下第十一章记载大卫犯罪的事;我们会看到圣经的作者用很细腻的笔法在描述大卫王犯罪的过程,确实是令人扼腕。或许在大卫王的心中有这样的念头:没有人知道我做什么。但是他错了,他忘了一件事:上帝是无所不在的上帝。上帝也是无所不知的上帝。上帝差遣祂的仆人先知拿单去对大卫王说话,拿单很清楚地告诉大卫王他就是做恶事、害人性命的那个刽子手(撒母耳记下十二:7),这时候大卫王才发现他所做的事被上帝揭发了,并承认说:“我得罪上主了。”(撒母耳记下十二:12)
耶稣基督这样勉励我们说:
“一切隐藏的事都会被揭发;秘密的事也会被泄露。因此,你们在暗中所说的话会在光天化日下被人听到;你们在密室中的耳语也会在屋顶上给宣布出来。”(路加福音十二:2—3)
确实是这样!如果我们注意最近有一位曾经当过国民党基层党工的
不要以为上帝不知道,其实上帝是伸冤的上帝,祂一定会报应(罗马书十二:19)。要记得,我们每个人都要对上帝负责,祂创造我们,为的是要我们参与管理祂创造的世界,不是要破坏,也不是要污秽这个世界,而是要爱,这个认识是很重要的。
二、面临生命的危难时,需要智慧来面对;而智慧是从认识上帝开始的。
当亚哈随鲁王在第二次宴席中对王后以斯帖说,要她说出心中所求的事时,以斯帖并没有直接说出要亚哈随鲁王撤销消灭犹太人的命令,她提醒国王知道,如果真的爱她,就保存她和她同胞的生命,因为亚哈随鲁王曾一再对王后以斯帖强调,他多么地爱她,甚至“就是王国的一半”他也会给她,即使那是官场客套的用语,但至少已经连说三次了,王后就用“饶命”来求情。
再者,王后以斯帖也表现出她智慧的一面,就是让亚哈随鲁王知道,哈曼不是要将犹太人当奴隶卖掉增加国库的收入,相反地,哈曼所计划的政策是导致国库的损失,对国王并没有利益。她用很自卑的方式表明,犹太人即使再次被卖为奴隶,对国王也没有损失,可是若被消灭时,则对国库的收入却是极大的损失。这种说法正好使亚哈随鲁王有个新的认识,使他发现宰相哈曼的消灭犹太人之计划,是带来国王更多的损害,一点利益都没有。能够清楚说出这样的观点,绝对不是容易的事,相反的,是相当有智慧的、聪明的。如果当时以斯帖直接就说出她的要求,很可能国王只要回一句话说:已经颁发的诏书不能更改,这样就够了,王后以斯帖的请求可能就结束。顶多是答应王后以斯帖免和其他犹太人同遭死刑,留她继续住在王宫里,保护她,或是赦免她的死罪,这样就相当不错了。但是王后以斯帖的请求相当有智慧,不但解除哈曼对末底改的威胁,甚至让国王清楚知道,宰相哈曼所设计消灭犹太人的政策是错误的,对国家、国王都没有利益。我们也从第八章看到,后来连原本不能更改的消灭犹太人计划,也改变了,使所有的犹太人除去被消灭的危险,甚至来让那些想要消灭他们的人害怕。
能够清楚判断情况,而且知道如何去面对生命的危机,这是需要相当的智慧才办得到,王后以斯帖知道如果单凭自己的力量要达成这样的目标是很困难的,她需要上帝的帮助,这就是为什么她要求末底改召集书珊城所有的犹太人,为她禁食祷告三天三夜,包括她自己和宫女在内,都以禁食祈祷的方式祈求上帝的帮助。因为她很清楚要克服生命所面对的危险,绝对不是人的力量可以达到,真正能保护人生命安全的是上帝。如果没有上帝的赐福、怜悯,即使人有极强的能力、知识,也是枉然。这就是箴言的作者所说的:“敬畏上主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就是明智。”(箴言九:10)
我们生活的台湾社会,是个随时会使我们遇到危险的环境,也是个很容易诱惑我们进入危险中的社会,因此,我们需要相当的智慧来帮助我们明白、认清所面对的生命情况,使我们在这恶劣的时代中,能够站立、不动摇。而这就必须从学习认识上帝开始,因为上帝是智慧的来源,也是赏赐智慧的源头。但大家不要忘了,认识上帝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习明白圣经上帝的话语开始。──
卢俊义《以斯帖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