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第三讲:种族净化的阴谋

经文:以斯帖记三:1—15

在前一讲我提过,人在努力想要创造历史,但是往往在人无法料到的当中,上帝的手突然间改变了历史的轨迹。有时人的一句不经心的话,或是很在意的一个举动,都可能触动了历史的按钮。我们看到前任王后华实蒂,因为拒绝出席国王亚哈随鲁的邀请(不论国王邀请她出席宴会的动机是什么),而惨遭罢黜的地步,也因为这样,以斯帖才得到机会,进入王宫,并且被拣选为王后。在第二章中也看到帮助以斯帖进入王宫,并且取得机会当上王后的主要人物,就是以斯帖的养父末底改,他一再交代以斯帖不要将自己犹太人身份暴露出来,因为末底改知道,在波斯帝国的环境下,虽然从波斯帝国的皇帝塞鲁士开始,就以温和的态度对待犹太人,且允许他们返乡回去重建被巴比伦帝国毁坏的家园。也因为这样,有许许多多的犹太人并没有在返乡的浪潮中跟进,他们继续留在异域之地发展他们的生活,有的人与外族人通婚,有的成家立业,也有的人在波斯帝国政府取得官职。可是,究竟还是在异族统治之下。但是,末底改知道,即使是这样不错的环境,还是会有差别,因为波斯帝国王宫规定娶亲的对象,必须是从六个联盟族群中选择,因此,隐藏以斯帖犹太人身份也是为了要在王宫中求得生存的机会。每个人求生存的方式不一样,末底改的态度和但以理就很不相同;当末底改要求他的养女以斯帖隐藏犹太人的身份而进入王宫中的时候,以斯帖就必须放弃犹太人各种习俗和规律,否则她就无法在王宫中生存。而但以理则是清楚地以犹太人的身份,坚持不妥协于波斯帝国所定的规律之下,结果是被丢进狮穴中,也因此见证了上帝的救恩,使他在“大流士波斯塞鲁士当政的时期事事顺利”(但以理书六:28)。
现在我们所读的第三章,是记载波斯帝国的新任宰相哈曼企图消灭犹太人的故事。作者要揭示一个重要的观念:当一个人得到权贵的地位时,不要以为自己很有才能,或是设计谋想陷害别人,要知道上帝赏赐给人有机会取得高官爵位,为的是要帮助更多的人体验上帝的慈爱,这样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让我们来看看这章经文的内容:

第一至六节:1过了一些日子,亚哈随鲁王提升亚甲哈米大他的儿子哈曼当宰相。2王下令给所有王宫的侍卫,要他们向哈曼跪拜,表示尊敬;他们都遵从王的命令,只有末底改拒绝了。3王宫里其他的官员问他为什么不服从王的命令。4他们天天劝他改变态度,但他总是不听。后来,他私下向他们解释说:“我是犹太人,我不能向哈曼跪拜。”于是他们去告诉哈曼,看看他会不会容忍末底改的行为。5哈曼知道末底改不肯向他跪拜,非常愤怒。6当他又晓得末底改犹太人,就决定不只要处罚末底改一个人;他定了计划,要杀灭亚哈随鲁王国内所有的犹太人。

第一节“过了一些日子”,作者并没有说出时间是多久。以斯帖是在主前四七九年当王后,也就是亚哈随鲁王在位的第七年十月(二:17)。在第三章七节则是说在“亚哈随鲁王统治的第十二年正月”,这是主前四七四年哈曼进行他的计划。因此,很有可能这句“过了一些日子”,表示的是经过了五年的时间。

亚甲人,这是长久以来一直和犹太人敌对的亚玛力人。在撒母耳当先知的时期,曾命令扫罗要消灭这族的人,原因是在以色列人民出埃及的时候,亚玛力人曾经敌对他们(撒母耳记上十五:1—9申命记廿五:17—19)。

第二至三节,我们看到古代宰相有资格接受人民的跪拜,表示人民对他的尊敬。因为宰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样的命令在古代社会是很平常的事,但是为什么末底改拒绝向他跪拜呢?我想原因并不单纯是宗教上的理由:认为哈曼是人,不是上帝而拒绝跪拜。更可能是因为这两个民族彼此之间的世仇、敌对心理。这可从第四节的“我是犹太人,我不能向哈曼跪拜”经文看出末底改的心情。这样看来,末底改虽然一方面要求以斯帖隐藏了犹太人身份;另一方面,他还是很坚持自己对历史的认知和使命感,坚持不向曾经迫害自己同胞的仇敌表示敬意。虽然有许多人劝勉他要识时务,但是他还是不愿意改变心意。他的态度应该是属于政治上的,或是意识型态的,并非是因为宗教上的。我们可以发现在政治的意识型态上,常会因为时代的转变而改变。在波斯帝国统治的时代,因为对犹太人有较好的态度,有许多犹太人愿意留在波斯继续生活,且在当地社会也有不错的发展。他们不认为隐藏自己的犹太人身份有什么特别意义,这一点从以斯帖的身上看得出来。如果不是因为末底改一再叮咛,她并不会在意自己是否犹太人的身份。

从第五节哈曼知道末底改不向他跪拜之后,非常生气一事,也可看出当时的人对于哈曼并不是很尊敬,否则国王不必用法令来规范人民要对哈曼尊敬。尊敬一个人是从心里开始,不是用法令规定的。台湾在戒严时代,规定听到“国父”“总统”这样的句子,都要立正站好,或是坐正身子,表示尊敬。但是,真正打从心里尊敬的人有几个?恐怕不多。这些劝告末底改要向哈曼跪拜的人,竟然去向哈曼打小报告,然后开始存着看热闹的心,要看看哈曼怎样处理末底改的事件。再者,虽然经过历史演变,和时代的变迁,亚玛力人和犹太人之间“世仇”所带来的隔阂,似乎没有减轻或消除的现象。当哈曼得知末底改犹太人后,更加生气,不但决定要消灭末底改,甚至迁怒到波斯帝国境内的所有犹太人,打算一举消灭他们。这样灭族的念头一产生,犹太人立刻陷入危险。圣经告诉我们,犹太人遭遇到好几次的“灭族”危机:

第一次,摩西出生的时代,也就是以色列人民在埃及居住繁衍族群的时代。后来有一位新上任的国王下命令说:“ 希伯来人新生的男婴都必须扔到尼罗河去,只准女婴活着。”(出埃及记一:22

第二次,主前五八六年,当犹大国被巴比伦帝国消灭的时候,所有强壮的人都被俘虏到巴比伦帝国去当奴隶,只剩下“一些最穷苦的人留在犹大,叫他们在葡萄园和田里工作”(列王纪下廿五:12),还有许多人是逃到埃及去避难的(列王纪下廿五:26)。

第三次,就是以斯帖这个事件。

第四次,耶稣降生的时代,希律王因为不满东方星象学家没有按照他的指示,回报耶稣降生的地点,因此,在盛怒之下,“派人把伯利恒和附近地区两岁以下的男孩子都杀掉。”(马太福音二:16

第七至九节:7亚哈随鲁王统治的第十二年正月,就是尼散月,哈曼命令人在他面前抽签(又叫抽普珥),择日进行他的计划,抽出的签指明十二月(亚达月)十三日。

8
于是哈曼禀告王:“有一个民族散居在王国的各省。他们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跟所有其他的民族不同;不但这样,他们连国家的法律都不遵守。容忍这样的人对陛下没有好处。9如果陛下认为妥当,请颁布命令灭绝他们。我保证可以替国库增加收入三十四万公斤银子,作为国家的行政经费。”

第七节的“抽普珥”,很可能就是以斯帖记作者用来解释这节日的由来,和此节日原本的用意,以及后来转变成犹太人纪念民族获得上帝拯救得以生存的经过。所谓“普珥”,意思是“签”。第七节并没有说哈曼叫谁抽签,因此,很可能就是当时波斯帝国重要的巫师,或是占卜的星象学者。巴比伦人通常在每年的开始都会有卜卦,求问神明该年的运气。在巴比伦人是“尼散月”,也就是正月。这个月份在犹太人则是“亚笔月”,大约是三、四月之间。这样我们看到一个极为讽刺的现象:犹太人在庆祝从埃及逃亡出来的逾越节,却在这里遇到了波斯宰相哈曼准备要进行消灭犹太人的大屠杀行动!

之所以要“抽普珥”,为的是要进行消灭犹太人的计划。这就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希特勒政府在进行消灭犹太人的行动一样,很有“计划”地在德国占领区内进行消灭犹太民族的行动。因此,所谓“抽普珥”,也就是拟定“计划”展开大屠杀。而现在抽出来的结果是在年底(十二月,亚达月)开始进行。这样看来,哈曼是要用将近一年的时间准备,然后在同一天十二月十三日进行这项灭族行动(比较第13节)。

第八和九节是哈曼亚哈随鲁王的报告。由于他要进行的是大屠杀工作,因此,必须先向国王报告才可以执行。我们从这里看到哈曼的狡猾,他不说出自己民族与犹太民族之间的世仇关系,而是说这项行动是对国王有好处,因为在他的控告中说,犹太人是“连国家的法律都不遵守”,这种说法是最容易煽动统治者的怒气。而提出可以替国家节省财源“三十四万公斤银子”的说法则是对统治者一种极大的诱惑。哈曼总共提出三点要消灭犹太人的重要理由:

1.
犹太人虽然散居在波斯境内各地,但是并不被同化。他们保有自己的传统、习俗。换句话说,他们虽然在波斯帝国的统治下,但是并不遵守波斯的生活习惯、礼仪。这已经说明这样的民族在辖区之内只会造成更多社会秩序的混乱,对治安有影响。

2.
不遵守国家的法令,这个理由最严重。没有一个统治者会允许在他的辖区内有这种的情形存在,因为这样的行为等于否定了统治者的权威、尊严一样。即使在今天的时代,也不会允许这样的人民存在(不过新约教会在高雄县甲仙乡锡安山社区是当今台湾社会的特例)。

3.
财政上的好处。哈曼告诉亚哈随鲁王,说消灭这样的民族,等于是替国家解除财政的负担。我们可以这样了解,要执行消灭一个民族的行动,需要大笔庞大的费用。因此,哈曼在执行这个行动时,必定也同时进行另一项工作,就是搜刮所有犹太人的财产。这样的行动也是第二次大战期间,德国政府对付犹太人的方式,以犹太人的钱,来执行消灭犹太人的行动。哈曼说这样不但不必花费任何的经费,相反地,还可以替国家节省经费高达三十四万公斤的银子(和合本用“一万他连得”),这岂不是很诱惑人的一种说法吗!这笔高达三十四万公斤的银子到底有多少钱呢?以当时波斯帝国全年总税收是五十一万公斤银子(一万五千他连得),这笔节省下来的经费是高达全国总税收的三分之二。这样高的“收益”,怎能不让执政者垂涎呢?

第十至十一节:10于是,王取下他的印章戒指交给犹太人的敌人亚甲哈米大他的儿子哈曼11王对他说:“这些人和他们的钱财都归你,你要怎样办就怎样办吧!”

亚哈随鲁王将他的印章戒指交给哈曼,这表示亚哈随鲁王允许他以国王的名义去执行这样全国性的大屠杀行动。因为印章戒指是代表身分。在路加福音第十五章,耶稣比喻中那位浪荡回来的孩子要求他的父亲宽恕他,给他一个工人的身分时,结果他父亲给他戴上戒指,表示他不是工人,而是可以代表父亲身分的孩子(路加福音十五:22)。

第十一节可比较第四章七节“哈曼答应如果把犹太人剿灭了,国库就可加一大笔款项”,可看出亚哈随鲁王说“他们的钱财都归你”这句话,并不表示执行灭族行动时,所有搜刮得来的钱财都是属于哈曼的,而是说可以照哈曼的计划去执行,经费就由他处理,“该缴国库的,就缴入国库”。

第十二至十四节:12正月十三日哈曼就召王的书记来,要他们发出通告,用当时王国境内各省各族所通用的语文写下来,发送给所有的省长、总督,和官员。这通告是以王的名义颁布的,盖有王的戒指印。13送信的人把通告发送到王国的各省去,指令要在亚达月十三日这一天把所有的犹太人,不管男女老幼,都杀光灭尽,决不留情,并且要没收他们的财物。14通告的内容要在各省向民众公布,好在那一天来到时,每一个人都有准备。

正月十三日,到亚达月(十二月)十三日,这样前后有十一个月的时间,哈曼要求所有的地方官员准备这件大屠杀的行动。他用亚哈随鲁王给他的戒指下命令,由于盖有国王的印章戒指,因此发出的命令就等于是“诏书”,视同法律命令一样有效。再者,这样诏书是以“各族通用的语文”写下来的,表明这项命令必须彻底执行,不准有任何遗落。这种做法就像当年亚哈随鲁王发出诏书通告废除王后华实蒂一样。

第十三节说要在同一天内“把所有的犹太人,不管男女老幼,都杀光灭尽,绝不留情,并且要没收他们的财物。”在和合本用“全然剪除,杀戮灭绝”。而在台语汉字用“剿灭他,刮死他,互伊死无”。看,这种“杀光灭尽、绝不留情”的手段实在是非常残忍。
在“次经以斯帖补篇”中,记载着以亚哈随鲁王之名发出的诏书内容,其中有一段话说:

“近来哈曼告诉我们,有一种顽固刁民,散居于帝国的各民族之中。他向我们解释道,这些人有其自己的法律,与其他各民族迥然有别,且又一贯违抗朝廷的命令。由于此种态度的结果,致使我们无法为帝国建立一个梦寐以求的统一政府。这些人对我们的政府怀有敌意,并且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威胁着帝国的安全。他们信守奇怪的风俗习惯,服从他们自己的法律,并且站在一贯与全人类为敌的立场上。”

从这份诏书的内容来看,哈曼确实向亚哈随鲁王说尽了许多不诚实的话,让亚哈随鲁王认为犹太人乃是“顽固刁民”,“犯下了可怕的罪行”,但却没有说明犯的是什么罪。说他们“信守奇怪的风俗习惯”,更严重的是,说犹太人的存在是威胁着波斯帝国的安全,以及“站在一贯与全人类为敌的立场上”。类似这样的控告,往往会出现在有计划进行消灭敌对者的思想中,甚至是文献中。希特勒就是认为犹太人的存在,乃是世界和平最大的障碍。就像南斯拉夫塞尔维亚人要消灭科索沃人的态度也是这样。

第十五节:15遵照王的命令,这通告在首都书珊公布了;送信的人也急忙把通告带到各省去。当书珊城进入慌乱状态的时候,王和哈曼正坐着相对饮酒。

哈曼发出“诏书”的公告贴出来后,首都书珊城马上就陷入一片混乱了。原因很简单,因为进行这项大屠杀行动不是用“极机密”的方式,而是明目张胆地公告给所有的人民知道,为的是要让所有的犹太人在“死刑”之日未到以前,就开始过着“面对死亡”来临的恐惧生活。这种面对死亡的滋味,就像一个医生对一个人说,他的生命只剩下多少天一样,而这个人本来好好的,突然间接到这样的诊断后,很快就会陷入痛苦、难堪,甚至郁卒致死。

而当所有的犹太人在忧愁、悲伤的生活中,一个强烈对比的画面出现在王宫中,就是国王亚哈随鲁和宰相哈曼相对坐在一起饮酒,这是多么地不协调的画面啊!作者用这种方式在描述人心对生命残酷手段的画面,是很值得我们对生命尊严深思、反省的。

让我们来想想这章经文所带来的信息:

一、不论用什么理由,都不能作为对人的生命施以残忍手段的念头和理由。

哈曼当宰相应该是要疼惜人民才对,使徒保罗写给罗马教会的书信中说:“统治者不是要使行善的人惧怕,而是要使作恶的人惧怕。”(罗马书十三:3犹太人是在奴隶的身分中,因为他们是战败国,不可能有行恶的能力。他们只能战战兢兢地在异域过严谨的生活,以免不小心触犯了统治者的法令。然而,属于亚玛力族人后裔的宰相哈曼却利用他当宰相的职位,进行消灭犹太人的计划,且诬告犹太人是“顽固刁民”,“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威胁着帝国的安全”,以及“信守奇怪的风俗习惯”,更严重的是,说犹太人的存在是威胁着波斯帝国的安全,以及“站在一贯与全人类为敌的立场上”。这些理由看起来似乎很充分到足够将这些犹太人给予消灭的样子,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仇恨,往往假造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为的是隐藏在人生命深处的贪婪之心。哈曼不仅是要消灭犹太人,其实,他还有一个重要行动,就是要夺取犹太人的财物。在他的估算中,搜刮得来的经费,不仅足够支付执行大屠杀的需要,还可以为国家带来更多的财富。这很明显就是贪婪的心在作祟。

在第二次大战期间消灭犹太人的手段也是如此。如果大家有机会到以色列去看“大屠杀纪念馆”参观,特别是看该馆播放的影片,就会发现当年德国在进行大屠杀的方式,正是以斯帖记所描述哈曼要进行的方式。如果我们研读希特勒当年发出消灭犹太人的通令,也可看到类似控诉犹太人的理由,认为他们是钉死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罪人,也是全世界和平的妨碍者。说犹太人是最自私、肮脏的族群。其实这样的控告也不是始自希特勒,整个白人世界对待黑人的手法也是这样,他们告诉小孩,说黑人乃是魔鬼的化身,消灭和虐待他们,就是在替上帝行善。

当我们在控诉别人的时候,也该来反省反省自己生活的环境、国家和政府;看看台湾国民党统治下的戒严时代,对中国共产党的描述也几乎是如此,说中国共产党给人民吃的东西是香蕉皮,给人民穿的是树叶,他们是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环境中,因此,反攻大陆的神圣使命,就是要救中国人脱离这种类似恶魔岛的生活环境。好像拯救消灭中国共产党和它的党徒,就是在替上帝行善一样。但是,今天我们都知道,那些只不过是政治上的谎言罢了,可是已经有不少人因为这样的政治术语和欺骗的广告,用各种方法去执行残害人生命的工作了!

人类显然没有因为所谓的“现代化”而在对待生命的态度上比较“文明”。近几年来,一再发生在非洲的内战,尤其这三年来发生在南斯拉夫民族中的相互残杀,甚至从塞尔维亚族人对波斯尼亚族人进行的“种族净化”行动,最残忍的镜头,莫过于在一九九五年发生强暴两万名妇女的案件。想想看,这些都是有宗教信仰的族群,更使我们难过的,他们都是相信独一上帝的族类啊!特别是塞尔维亚人还是东正教会的信徒呢!想想看,我们可以允许这样的行径吗?我们能够接受这样的行为吗?难道是信仰使他们以这样的态度看待人类的生命吗?很明显这是非常违背圣经的教训的!我们不但要反对,甚至要有更坚定的态度,反对到底!基督徒应该有明确的信仰态度,任何政治统治者颁布对人生命尊严有损害的法律,我们不但要坚持拒绝执行,更应该反对到底,这样才能在信仰上站立得住。

二、仇恨只会对生命带来更多的残害,对于建立和谐的社会一点点帮助也没有。

为什么末底改不向哈曼跪拜?原因并不是由于宗教上的理由,而是因为民族间的仇恨。我们看到他向那些劝他向哈曼跪拜的人所说的话:“我是犹太人,我不能向哈曼跪拜。”他不是说:“我信耶和华上帝,不能向不相信耶和华上帝的人跪拜。”其实,可以了解的,末底改会向亚哈随鲁王跪拜,甚至要求他的养女以斯帖隐藏了犹太人的身分,为的是要成为王后。如果不是国王下令所有王宫中的官员要向哈曼跪拜,末底改也不会暴露犹太人的身分。

同样的,哈曼在得知末底改犹太人后,他的反应不是只处理末底改,而是要进行消灭所有犹太人的行动,这背后隐藏的就是民族间的仇恨。更糟糕的是,他利用职权进行这种毁灭人性的工作,是非常不应该的。

一个社会若企望拥有和谐的生活环境,凭着仇恨是永远达不到的,因为仇恨只会带来更多的混乱与不安。希腊人说仇恨,另一个意义是“贪婪”。这是非常有意义的说法,如果我们认真思考这样的词句,就会更清楚确定是这样没错。仇恨的背后,隐藏着看不见的心思,就是贪婪。

台湾社会曾被称为“赌博之国”,因为有一阵子大家都在流行“大家乐”、“六合彩”的赌风。之所以被称为“赌博之国”,是因为国家的英文翻译为“Republic of China”,简称为“R.O.C”。但是,因为“大家乐”、“六合彩”,使外国人用另一个名称说台湾是“Republic of Casino”也是简称为“R.O.C”。但是,我们都知道,赌博的另一个心态其实就是“贪”。而隐藏在“贪”的背后,就是仇恨。会“贪”的人,就是不满别人比自己更富有,得到的更多,才会想要用各种方式使自己取得更多,让别人损失更大。我们看到台湾社会之所以充满着“贪婪”风气,是因为台湾社会充满着仇恨。

同样的,在一个家庭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人因为争夺祖产发生残杀,究其原因,只有一点,就是为了要得到更多,因为无法如心所愿,结果发生兄弟姊妹彼此成为仇敌。这是多么地令人痛心的事啊!家庭如此,社会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宽恕、怜悯的心,只会增添仇恨而已,这对生命的尊严只有摧残,不会有帮助的。

我感到难过的是,在教会里也往往出现仇恨的事,特别是当教会信徒彼此之间有金钱来往借贷发生时,仇恨也随之而来。原因是有的人觉得钱被骗了,怀恨在心。我必须很慎重地告诉大家,如果借钱或是跟会,在教会中最好有一种基本观念:是帮助,而不是用来赚取利息。如果想利用这种方式赚取利息,就不是信仰上应该有的态度。因为我们在教会里是要学习彼此帮助,而不是赚取财利。如果有人因为跟会或是借钱给信徒,结果被倒会或骗了,然后就因此怀恨在心,四处传述这样的事,这已经不是在述说冤枉被害,而是在散播仇恨,对教会在建立和谐的生活见证一点也没有帮助,反而有害。

三、最残忍的镜头就是当别人在哀伤的时候,有人在欢庆。

以斯帖记的作者告诉我们,当哈曼要进行大屠杀的诏书公告出来后,书珊城的犹太人都陷入“慌乱状态”,可是,亚哈随鲁王却和哈曼在一起饮酒作乐,这正好说明他们两人都不是很有人性的政府官员和统治者。

人类并没有因为“进步”而有更富人性的生命表现,这也是我们从读圣经中时常反省到的功课。一九九二年十月,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第五百周年,当时西方白人世界很想要在世界各地扩大举行庆祝纪念大会。为了筹备这项纪念活动,许多白人社会、团体准备了好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后来取消了。原因是中南美洲的原住民发出甚大的怒吼,认为那是对他们最大的污辱,美国印地安人甚至威胁将不惜生命代价破坏所有的庆典。而在萨尔瓦多的人民,很清楚地告诉教宗约翰保禄二世,如果他举行庆祝感恩礼拜,他们将退出天主教会。结果教宗改变了原先要举行的庆祝会,改为“忏悔、认罪”,并且代替白人恳求美洲所有的原住民原谅他们的错误行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原因是大家在反省一件最基本的事:白人在美洲社会造成的人民、土地伤害是什么?结果他们发现自己的双手沾满了鲜血。如果我们看“教会”(Mission)这部影片,就会发现这部影片藉着镜头在控诉着白人对美洲原住民族的无情剥削,其手段之残暴,确实是惨不忍睹。

对他人的苦难没有同情心,同样的灾难也会随着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这一点是我们要时刻注意的。── 卢俊义《以斯帖记信息》

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