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希米记
二1~10
尼希米被派执行任务
二1 尼散月 希伯来历法的尼散月等于公历三月中旬至四月中旬。这月带来春雨和大麦、亚麻的收成。尼散一名是犹大人被掳之时沿习自巴比伦的。这月从前名叫亚笔月。
二1 亚达薛西 名叫亚达薛西的波斯王共有三位。尼希米记中的最有可能是亚哈随鲁一世之子亚达薛西一世(主前465~424年)。在圣经以外,现今对他所知极少。希腊史家希罗多德提到他在位时的课税表,以及一些不良的经济政策。希腊诸城邦在萨拉米斯和布拉的二度大捷(主前480~479年)之后,乘胜多方设法削弱波斯在近东的权势。因此亚达薛西在位之时,需要忍受两次的叛乱(见:尼一1的注释)。但他至终仍能作王四十年之久。
二1 朝臣在王面前的责任 波斯浮雕有时描绘朝臣以手遮口,免得向君王呼气而获罪。此举究竟表示他们注重卫生(不太可能)、口臭问题普遍,还是对君王极度尊重,已经无法肯定。但其结果是面部表情看不清楚。当时的要求应该是每个人的面上,都要反映着得以服事君王的喜乐。
二5 重建列祖坟墓所在的城 家庭关系在古代近东文化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在世的家人必须小心留意保全去世家人的遗体。在古代文化中,这包括奉行保养死者的仪式。以色列人保存死者的遗骨。他们显然相信人死之后依然存在,并且能够意识。约瑟恳求家人在他们离开埃及时,要将他的遗骨运回迦南。尼希米亦关心维修先祖的坟墓。
二6 王后坐在王的旁边 古代近东图像有很多王后坐在君王旁边的例证。她通常有自己的宝座。很多学者按照希腊史家希罗多德的著作,辩称这时代的王后在波斯宫廷中,有非比寻常的影响力。亚达薛西的王后名叫达玛斯皮亚(Damaspia),但这时坐在王后宝座上的可能是王太后阿默斯特里。历史记载她极具权势(见:帖五3的注释)。主前四四九年时她仍积极参与政事。当时可能依然在世。
二6 行程的长短(时间和距离) 尼希米从书珊前往耶路撒冷,走的可能是较长的陆路,沿波斯的王道进入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再往西行直达叙利亚─巴勒斯坦。旅途全长约九百哩,应该要走四个月的时间。以斯拉的旅程也是走了这么久(见:拉七1的注释)。
二7 大河西的省长 本节译作「省长」的字眼可以是指小省分的总督,或波斯帝国中最大行政区的行省总督。帝国的组织是把国家分成多个效率高,大致自治的较小行省。大河西行省总督所统治的,是美索不达米亚以北,现代之亚美尼亚和乔治亚的一带地方。
二7 通行信 由于尼希米此行有政治上的目的,他可能预期会遭受当地波斯官员的不友善对待。帝国各处动荡不安亦可能使他受到关注(见:尼一1的注释)。主前五世的亚兰文献就包括了这样一封通行信。其主要功用是指示地方官员动用王室的公款,供应这些旅人的需要。
二8 王园林的管理者 王园林管理员的名字是希伯来语(亚萨)。这园林大概是在利巴嫩(主前六世纪中叶被波斯所攻取)。但巴勒斯坦沿海好几处地方,都可能足以供应他的需要。希腊史家色诺芬和狄奥多罗斯(Diodorus
Siculus),都提到当地有由波斯官吏管理的公园。
二8 木材的使用和计划中的建筑 尼希米要求木料时清楚说明其用处:(一)营楼的门,这是大希律在圣殿北面兴建之安东尼亚堡(Antonia
Fortress)的前身;(二)城墙的重建工程(城墙虽是用石块或泥砖建筑,木材仍有支撑或制造城门之用);(三)作为省长之尼希米的官邸。泥砖和石块虽然是住宅建筑的主要材料,香柏木仍可用来制造内墙的护墙板。
二10 参巴拉 和伦人参巴拉是撒玛利亚的省长。埃及伊里芬丁的亚兰语蒲草纸文献有他的记录,又提到他的两个儿子。达利叶干河(Wadi
Daliyeh)的蒲草纸文献记载了一系列撒玛利亚省长的名字,其中名叫参巴拉的共有三人。由于他两个儿子的名字都具有「雅」(yah)这个神名构词的成分(「雅」是雅巍的第一个音节;伊莱贾、乌西雅等名字最后一个音节都是耶和华圣名的简称,参巴拉二子亦然),因此参巴拉可能是耶和华的崇拜者(但见:尼十三28)。「和伦人」一词意思不明,但可能不过表示他所来自的城镇,名字中含有「和伦」。参巴拉反对尼希米的原因,是耶路撒冷和犹大本来属于他的辖区。但犹大究竟是他的省分的一部分,还是在行政上受他监管,却不能肯定。
二10 多比雅 多比雅是亚扪人,因此来自国外。他或许是后世来自约旦地方显赫的多比雅家族先祖。虽然并未直接记载,多比雅可能是亚扪地方的省长,正如他的孙子(亦名为多比雅)在主前第三世纪担任亚扪省长。
二11~20
尼希米夜间视察
二13~15 主前五世纪耶路撒冷的地势 这几节所提及的地名十分难以考证。城北和城西尼希米所视察的城墙的和城门若非已不存在,就是埋在大希律所建的圣殿平台的底下。城东的王池大概可以考证为西罗亚池。所提的山谷大概是汲沦溪谷。在当地的挖掘找到了大量的石磈,至少很像挡着尼希米去路的石头。尼希米显然决定放弃城的东坡,反在该处兴建新墙。因此重建的城肯定比被掳之前小。学者估计当时城的周边约有一哩半,所包围的土地约有八十至九十英亩。
二16 所提及的团体 官长很可能是指波斯帝国的代表,若非是与尼希米同来的人,就是管辖当地的官员。犹大平民是指一般百姓。被掳归回之后,祭司在耶路撒冷社会中扮演主要的角色,政治势力日增。贵冑是当地大族的领袖,大概等同于较早期文献中的长老。
二19 基善 经外史料有亚拉伯人基善的记载。吕彼亚语和亚兰语的碑文都提及过一位基善,他是基达的王。他的名字亦出现在后期的伯谢阿林(Beth
Shearim)碑文,以及在他儿子凯努(Qainu)奉献给女神汉伊拉特(Han-'Ilat)的一件银器上;后者在埃及尼罗河三角洲的玛什库塔遗址(Tell
el-Mashkuta)出土。当时亚拉伯人刚刚开始在尼革和外约但地区定居(见:尼二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