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历代志上第十八至二十章

的争战(Ⅰ)(十八1-二十8

十八至二十章最主要的一点,是证实上一章确认的大的角色与所罗门有明显的差异;他乃是战士,藉他获得的胜利,缔造了他的继位者作王的和平特色。大并不是因他为战士而受谴责,从十八章出现两次的评语‘大无论往那里去,耶和华都使他得胜’(613节)便清楚可见。大彪炳的战绩,对圣殿计划最后的成就的确有所贡献,因为在战争中得到的战利品,都用来美化那座建筑(8节;请比较代下五1)。

在十八至二十章里面记载的大的战争,是从撒母耳记下八至廿一章的不同部分摘录的。这样作成的统一的主题,乃是省略了撒母耳记下大量资料的结果。例如,在与亚扪人的战事(撒下十至十一章),主要原是给大与拔示巴犯奸淫连同谋杀乌利亚的故事作背景的。那些罪行依次地又引发一系列使大家无光彩的事件(主要地是十三章暗嫩强奸他玛,和十五章及以下各章押沙龙的叛乱)。省略这一大段资料是具教导性的,正如这一大段包含的,因为这是表明历代志决意发展大对在以色列建立上帝的国有积极贡献这个主题,所以若包括他那些缺陷的证据,便对这种目的有害无助。我们在前阶段(即十三、十四章,关于乌撒以及大多次打败非利士人)已经看见大虽因疏忽而令乌撒死亡,耶和华仍然预备他,使他作为达成祂的目的的器皿。省略撒母耳记下九至二十章所报导大量恶行、过失、及其一切后果──使国家元气大伤等,乃是上帝愿意使用甚至是最不专一的人,去做祂的工作的另一戏剧性的明证。基督徒往往因他们的失败以致心神困扰不堪。上帝恩典的尺度,愿意给最优柔寡断的信心生活加上最佳的解释。

的争战(Ⅱ)(十八1-二十8)(续)

读者必定已经注意到:论到上帝对待旧约时代的人,在祂灵意的国与大为其王的国之间,是多么难于加以区分。按它前者的意义而言,当然含有更加深奥得多的涵意;国度,或上帝的王权,包含了祂的特性以及与人的关系。不过,对于祂实际上并不使自己局限于旧约时代之以色列国(申七6-12)这个事实的意义是不能估计过高的,在旧约时代上帝的子民──这个时代的大部分时期──确实也是一个政治实体,这个含意在审察旧约某些伦理时,通常便被忽视了。

上帝子民的国家是有生命关系的,这在了解旧约里面叙述的战争是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我们基督徒,因有新约作参考,惯于(是正确的)想到上帝子民是个属灵的实体,这便暗示我们,对与邪恶斗争,以及宣扬上帝国的事工,二者的观念都是属灵方面的。上帝子民在旧约的有形体(不过这话并无‘不属灵’的含意),暗示这两方面(就是其斗争和宣扬)在旧约的生活中是有一个物质的层面。非利士人、摩押人、亚扪人等等敌对以色列,便是敌对上帝。(请比较申七章当以色列最初占领那地时,其他国家的态度。)哈嫩侮辱大的臣仆(十九3-5),便是侮辱上帝。上帝命大作战,是要从这个背景去看的。这并不是说战争是对的;也不能引用旧约为任何现代战争作辩护。在现今的世界上‘圣战’的概念,由于上帝子民不再是个政治实体,已在原则上绝对地被排除了。(这同样适用于‘基督教’国家,这些国家用十字军的言辞为战争辩护,那些战争其实是政治兼意识形态的;这也适用于现今以色列国的军事行动,该国家许多基督徒坚持认定自己才是上帝的‘真正’子民,这与新约的教导──所有的人现在在祂面前都是平等的──相对抗,见弗二11-22。)

我在上面已把斗争与宣扬连结在一起。这是因为大军队从事的那些特殊的斗争,具有彰显以色列的上帝至高无上和真实性的目的。大的那些战士,甚至大本人,若以为他们是置身于对抗邪恶的斗士,祗因为他们是上帝的选民,并且归于祂的名下。作战的目的,进一步讲,虽然无可否认是很残忍(十九18),其用意不在于毁灭,而是要建立,或重新建立世界上公平的秩序,那就是万国都为上帝真正的子民服务的秩序(十九19),藉以认识上帝自己。(二十3,大概也祗是描述镇压亚扪人的情形,正如标准修订英译本的译法。而不像这一节和撒母耳记下十二章卅一节的译法所暗示的残酷折磨。解释上的难题,是因经文残缺而引起的。)

十八至二十章在解释上还有另外几个难题,那些难题只有在更专门的注释当中才能加以充分处理。这些难题是(甲)撒督的家系(十八16);(乙)大众子的职责(十八17),和(丙)那个杀死歌利亚者的身份(二十5)。关于前两个难题,请参考专门的注释书。最后的难题在此要略加注意。

打败伟人歌利亚的故事,已经作了弱者胜强者之极不平衡竞争的缩影。现代读者大都是从撒母耳记下十七章得知此事。撒母耳记除了这个故事以外,也记载了一个叫伊勒哈难的人,杀了一个非利士伟人‘迦特人歌利亚’(撒下廿一19)。历代志给我们提供的是另一个事实,根据这个事实伊勒哈难杀死的不是歌利亚本人,而是他的弟兄拉哈米。撒母耳记下廿一章十九节与我们这段经文之间的差异,至少部分地是可以解释的。但问题仍然存在,那就是究竟是伊勒哈难或是大杀死歌利亚呢?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法,是假定有第二个歌利亚和第二次战斗。与这个假定相对的是提到歌利亚的枪,说他的枪杆‘粗如织布的机轴’。这片语完全与那个更著名之歌利亚的枪的描述相同(撒上十七7),暗示实际上是同一个人。另一方面,赞成第二个歌利亚的可能性是二十章四至八节的暗示:迦特是以出伟人著名的。用歌利亚之名的伟人不祗一个,这不但是迦特居民的特征所暗示的,更是晚近在非利士地发现一个名叫歌利亚家族墓碑的铭志明确地显示的;铭志上说,这个家族成员的身材都是非常高大的。

对这些难题的最后彻底解答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主张那一方面都确实是武断的。人在寻求维护或是攻击圣经的完整与可靠性时,很容易变成令人难以认可的唯理主义者。大家熟知:历史上那些实际发生的事件,决无法靠史实的研究加以发现,因为彼此差异之处太多,而且难于处理──与我们人这方面易于误解它们无关。信心之道,是在遭遇圣经中令人困惑的现象时,采取保留的态度,承认人容易错,并信靠主的话确实是真理。──每日研经丛书》

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