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撒母耳记上第十六章

 

不凭外貌去判断(十六113

  漂亮的外表、富有吸引力的举止、流利的谈吐……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十分重视的。但这一段经文却提醒我们神是看重人内心的。

 .一个重要的任务:选拔人才来担当重任是十分困难却是重要的。撒母耳必须要再选一个王(1)来代替扫罗,这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任务,因为扫罗当时仍然是以色列的王(2),因此撒母耳只好藉献祭之时去访问伯利恒的人(25)。虽然从表面看来,这方法好像不大正当和懦弱,但是在神的事工上,有时是需要特别谨慎和机警才不会把事情弄僵。

 .一个令人惊奇的拣选:圣经中已经有许多例子说明了神拣选的标准和方法是跟我们大不相同的。在610节中,我们见到祂拒绝了七个看来十分胜任的年青人。

  当然我们知道这故事的结果,在一个社会中,大部分人均重视年长者的工作经验和能力,现在竟然选了一个最年青,而且还未成年的少年,而那少年更是一个牧羊人,那是多么奇怪的事(1112)。到底在神的眼中,甚么是最重要的呢?

 .难以预料的结局:当时没有人预料得到大卫会成为君王,可是神赐力量给祂所拣选的人,神的能力与大卫同在,叫他可以得胜一切(13)。

祈祷 求神帮助我在选择人才时,能找到合乎主用的人。

 

神与恶魔(十六1423

  在四卷福音书中,有许多故事是记叙主耶稣怎样医治那些被鬼附身的人。因此当我们读到14节时,看到「有恶魔从神那里来扰乱扫罗」便觉得很奇怪。

  这里的恶魔似乎并不是新约中所说那些附体的恶魇,希伯来人认为「恶魔」是指「心境」或是「意向」。所以,扫罗可以因听音乐而得到舒畅爽快的医治(23)。在较早时他也曾强烈地表现出他容易激动的性情。

  其实,这故事的后半部正表现出扫罗是黑暗的牺牲者,充满了忧郁的情绪,常常需要抑制凓内心的猜疑和冒犯。为此我们很容易产生一个疑问:这是否出于神的旨意呢?在圣经中我们清楚的知道无论任何事,快乐与忧愁的,都是出于神的旨意(摩三6以及赛四十五7都强调这点)。就是一棵树的倒下也是神所控制的,这并不是出于甚么森林之神或是风暴之神的旨意。

  因此,当神的灵离开了那不顺服的王之时(14),他的性格也改变了;这都是神的作为,当然扫罗也要负一部分的责任。事实上,神在人身上所赐下的疾病和痛苦都有祂一定的旨意和目的,而通常都不是为了要惩罚人。约翰福音九3耶稣回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

祈祷 求神使我们这班基督徒能以友善和真诚的态度去帮助那些在忧患和困扰中的人。──《新旧约辅读》

 

大却秘密地被膏立(十六1-13

扫罗被弃绝是不能改变的决定,但不是用武力。对撒母耳而言,去膏立他人,是先知自己迫不得已的行动,如果这个消息传给扫罗知道,对他是叛逆的行动,因此要秘密地行事。值得记得的一件有趣的事,扫罗也曾接受过一次秘密的膏油仪式(参九27-1),虽然有不同的原因,两次同样都象征性地选定该人作王;但都不是立即作王。

这里强调那位在以后代替扫罗的,由始至终是上帝所拣选。(一)这一次的起因,没有以色列长老的背叛性要求;上帝立意决定在以色列结束这个王朝,正如开始时那样突然,但却是上帝自由的决定,立他人作王。(二)祂也拣选支派,扫罗属于便雅悯支派,但现在真正的王权转到犹大这个南部重要的支派。对以色列读者而言,这里提及伯利恒,使这一点更加清楚。(三)祂拣选的家庭,是耶西的家。(四)最后,上帝拣选个人。

这里描述一个个到撒母耳面前的人都遭放弃,这种叙述技巧精湛;并且大却好像在十章廿一节的扫罗一样,不容易被发觉。然而,说故事的技巧,并不想向我们掩盖剧情的重点,指出人所轻视的,却是上帝所拣选。『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可十31)。不过,大却像以前的扫罗一样,是很英俊的。迷人的品格是一项资产,虽然不是一个伟大的领袖所必须的。大却的兄长也有很吸引人的外表,但第七节指出要点,内在的质素比外表更加重要。

我们可以从第七节推测,大却具有外在表现和内在质素,使他成为一个伟大的王。他可能是以色列最伟大的王。他最主要作王的品格,在最后才陈明:耶和华的灵大大感动大却13节)。扫罗也因作王而被这样装备过(十9及十一6)。在旧约圣经中,圣灵的主要功用,是装备人使有最高可能性的才干,以便从事战争,作君王,或先知的职事。在这种交替中,这种恩物怎样赐给大却是不大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大却接受了这种恩赐后,怎样保存和准备为将来所用。

如果在旧约中,上帝的灵使这个特殊的人,区别于其它同辈;那么在新约中,我们看见圣灵赐给所有的基督徒。无论是那种情况,圣灵的入住,不是一种占有,把这个人骄傲地举起,乃是使他有能力为别人的利益服务。王权不是作为一种给个人的礼物,来满足他的傲慢和虚荣,乃是一种给国家的礼物,而且君王的责任是作为一位牧人。英语中牧人这个词语通常暗喻基督徒的服事;而拉丁文牧师这个字实际上乃是『牧人』之意。另一方面,大多数的近东国家,牧人这个字时常指君王;参见以西结书卅四章圣经引伸这个字的用法。此外,甚至在以色列境外,君王是期望去带领、引导、保护和关怀他的百姓。在以色列境内,大却特别被上帝装备,去充当这个角色,事实上他正在看守羊浛(11节),不单是字面上也是象征性。同样,主耶稣呼召一些作渔夫的门徒,去作『得人的渔夫』(参可一17)。即使是一种卑贱和平凡的职业,都有充分的余地,去训练人们成就伟大的事业、作一个基督徒领袖。

大却与扫罗相遇(十六14-23

大却接受了上帝的灵这个经验,与随即耶和华的灵离开扫罗之间,并不是偶然巧合的。扫罗被上帝弃绝,表示上帝现在收回祂以前赐给他的特殊能力。更坏的是,他开始要忍受思想上的折磨,我们今天可以采用心理学名词形容他。但三千年后的今日,我们仍然不能准确地诊断他的症状,只可见到一些病征──例如可怕的疑惑,和暴力的冲动──在稍后的叙述中提到。圣经作者方面,他认识到同一位上帝,祂赐给一个人有特殊的权力和才干,现在祂又准许另一个人(或者这里是同一个人)遭遇困难以致衰弱。今天我们要小心,不要将各种事都归咎是上帝直接的行动(耶稣也是这样教导,参见约九1);虽然上帝是全能的,祂可能善用疾病来达成祂的目的。在这个情况下,乃是扫罗的不快乐情况,引致大却首次抵达宫廷──作一个乐师。从他的这一种才干来看,并不亚于他作战士的潜质(看十八节)。

大却的音乐才能,以后使他成为凓名的诗人,是君王的很特殊才干;但他在十八节其它的质量被扫罗所注意的,却是作王的先决条件。扫罗在早期也曾显露其中的几种,但他可能永不会说话合宜。然而,大却最重要的质素乃是内在的,是扫罗不能再分享的:耶和华与他同在。这句话包括两方面的意思。首先,这是代表内在的经验,觉察上帝的同在。如果没有这种经验,没有人可以成功地领导上帝的百姓;但有了这种觉察,这个人会充满自信和勇气。第二,作者指其它人也觉察得到上帝与大却同在,这种内在的经验,转变成为别人可以看见的东西,这是很重要的。领袖的质素一定要被人清楚看见,否则它们便失去作用了。

我们发现甚至连扫罗也不能抗拒他这位新宫廷官员的迷人品格(21节)。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它显示,日后憎恨大却乃是由疾病引起的。真正的领袖甚至可以化解他的对手。当然,在他们的最初关系中,扫罗不知道大却会成为他的对手。在扫罗尚未对大却产生偏见时,他对大却有很高的期望,并且喜欢接受他的帮助和服事。

这有关大却怎样初次遇见扫罗的故事,和他怎样来到王宫,表明了两点:首先,大却没有计谋使他自己进入宫廷,大却不是一个冷酷无情而又充满野心、决定攀上社会高阶层的人──像扫罗以前一样(参阅九章);大却的双手是清洁的。第二点,在上帝的掌管下,将大却带进宫廷,只是透过偶然的机会(正如所见),让扫罗的一个官员知道他的一些事,并带他到扫罗面前;引起扫罗的注意。故此是上帝,不是大却,祂负责使这位年青人,向凓宝座迈上他的第一步。──《每日研经丛书》

 

tm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