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数记第十六章
大背叛(Ⅰ)(十六1-35)
(一)
细读这一章,会发觉内容不太连贯,这可能是两种资料来源交织在一起的结果。第一种来自祭司的圈子,关于可拉和一些利未人反对亚伦权柄的叛变。这事件单单只在民数记廿七章三节得知。第二种来自其他的圈子,关于流便的子孙大坍和亚比兰反对摩西领导权柄的叛变。这事件仅仅在申命记十一章六节和诗篇一○六篇十六节以下得知。
两次背叛的原因可能纯粹出于嫉妒和满足己欲。曾经有一段时期(见创四十九3-4),流便是一个强大的支派,但此时已削弱了。哥辖人(可拉家庭)当然是利未支派,很可能在最初开始时是祭司,但后来他们的职务只限于圣所的音乐方面,就像在诗篇四十二至四十九,八十四,八十五,八十七,八十八篇的开头可以见之。所以也许在这一章后面,我们得悉那种在所有体中发生的权力斗争,甚至上帝的百姓也不例外。
然而,在本注释中我们将不会详细地提及这两件事,而是安于从它们当中学习。
(二)
可拉聚集的人不是十一章四节所说的‘乌合之众’,而是‘首领……有名望选入会中的人’。他们的行动是有思想有目的的,而第十五节显示他们给耶和华献了祭。他们的确认为应先在上帝面前表示谦卑,之后才向摩西和亚伦表达有诚意──虽然错误──的谴责。经文之中有一个灵巧的双关语,因为‘首领’这个词和他们用来指控(3节)的‘自高超过’一词来自同一词根。当然,他们才是自高自大。进一步的讽刺是在称他们为‘有名望’的描写包含进一步的讽刺,字面上意思是‘有名的人’。被逐的人,或者用现代俗语:‘无名氏’,是‘没有名的人’(伯三十8),但是要出名,意味要在众人之中有名(创六4,代上五24)。他们想得到名声,导致从耶和华那里被逐出,因此到了那个时候他们被称为上帝的敌人。
他们控告摩西和亚伦‘擅自专权’。他们说得理直气壮,并且声明:‘全会众个个既是圣洁’。当然是真实的(见出十九6);但是他们看不见上帝拣选摩西和亚伦在会众中的特别身分。无论牧师、先知或传道人都不比任何其他本地的信徒更为圣洁,但是他们在本地会众和广大的教会之中担任的角色是上帝赐予的。两方面的真理都要认识它。在教会历史上的多少异端和背叛,都是因为过分强调一个真理却损毁另一真理而衍生出来的。
(三)
摩西在这一次的反应不是一位代祷人。他反而自己俯伏在耶和华面前,并把事情交托给祂。这是一项聪明的决定。惟有耶和华才能‘指示谁是属祂的’(5节)(比较提后二19:‘主认识谁是祂的人’)。但是在这个情况下,挑战是来自另外的上帝的受膏者(8节)。这不是一种平信徒对圣职人员的争论,而是圣职人员对圣职人员的争辩,当摩西把他们的话转过来问他们时(比较7节和3节),就清楚可见。它是一场关于祭司权柄的争辩。
而真正得失攸关的,究竟是否所有的人都愿接受上帝的权柄。正如十一节问道:‘亚伦算什么?’批判亚伦即是批判上帝。出埃及记十六章二至八节是一段雷同的经文,他以一种断然的声明作结:‘你们的怨言不是向我们发的,乃是向耶和华发的’。摩西在本章廿八节以下,说了类似的话,而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使徒保罗向基督徒提到这个功课时,这样说:‘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上帝的。……’(罗十三1-2)。我们也记得当彼拉多迫使耶稣面对十字架的威胁时,问祂为什么竟毫不畏惧他的强权,耶稣说:‘若不是从上头赐给你的,你就毫无权柄办我。’(约十九11)这儿的道理实在值得深究。
大背叛(Ⅱ)(十六1-35)(续)
(四)
摩西请大坍和亚比兰来,一起解决这件事,但是他们作了侮辱性的回答,甚至暗示(见15节)摩西和亚伦中饱私囊(比较撒上十二1-3)。他们咒诅摩西和亚伦企图想作主,统管百姓,并且利用他们的无助以达到一己的目的。他们落到现在的地步,的确是摩西和亚伦造成的。不是他们使百姓离开‘流奶和蜜之地’(13节)的吗?
这里有例外的一节,‘奶和蜜’一句短语,象征大量的肥美畜牲,和长满鲜甜多汁的水果的广阔田园;这句短语形容以色列的土地用了十八次之多。这是在主日学中提及应许之地时学到的名称。然而此处它被用来称呼埃及这个为奴之地。这仅仅是任意歪曲的真理吗?大概不是。当约瑟第一次下到埃及,在法老善待他的日子里,他邀请他的全家到埃及,说:‘我要把埃及地的美物赐给你们,你们也要吃这地肥美的出产’(创四十五16-20)。他们定居在歌珊的水果之乡,并且在那里负责畜牧(创四十七6)。即使在干旱之年,这地也依然多产和富庶。这就是他们所指的乐园。然而他们是多么错误!他们看不见耶和华所预备和定意要给他们的应许之地,他们恋慕这个世界能够提供的美物。
他们继续控诉摩西和亚伦杀害百姓,把他们与啄食死尸的兀鹰相比(14节,比较箴三十17)。摩西的回应是挑战每一个人带香炉到圣所请示耶和华。他们准时地集会,并且‘耶和华的荣光就向全会众显现’(19节)。在圣经中,‘耶和华的荣光’常常在施行审判之前显现。这一点在十四章十节和本章稍后于四十二节都有提到。‘荣光’("glory")这个名词的原本意思是‘重量’("weight"),在现代希伯来文中仍采取这词义。这词可以应用于具体或抽象的事物,例如用于财富(赛六十一6),军事力量(赛八7),王权(斯一4),声誉(伯廿九20),或者灵性方面(诗八5)。它与耶路撒冷和圣殿的联系特别密切。在形容某些地方或环境‘满’有上帝的同在时,这个词刻画出那种可畏而神秘的气氛。在福音书中,它是用来专写耶稣诞生的重要名词,即祂在第一次降临(路二29以下),祂的改变形像(路九32),和祂的第二次降临(太廿五31)。对基督徒来说,耶稣是上帝的同在最强烈地出现于世界的表征,祂更宣告上帝的审判和拯救。耶稣总是只求天父的荣耀,这正是天父所求之属于祂自己的荣耀(约八50以下)。保罗教导说,当教会反映基督的荣耀时,教会就是‘基督的荣耀’(林后八23)。
当我们念到这段经文,就可以说,要荣耀上帝,是以上帝为上帝,并且照祂的旨意去拣选。但是即使我们不这样做,祂还是会在祂的荣耀中来到我们这里,那时就不管我们自己愿不愿意都必须照祂的方式会见祂。
(五)
上帝决定惩罚除摩西和亚伦以外的所有人,而这一次摩西和亚伦替他们的敌对者代求。他们向耶和华祈祷,称呼祂为‘万人之灵的上帝’(22节),这个称谓只在民数记廿七章十六节中再出现。上帝被视为所有人的上帝。
代求的结果,上帝决定只惩罚有罪的祸首,并且吩咐会众离开可拉、大坍和亚比兰‘居住’的地方。百姓及时在最后一刻跟随摩西并获饶恕。摩西其后宣布眼前的事件将要证明耶和华在每一件事情后面掌管,这并非是出于他一己的愿望和定意。他说,死亡会临到我们所有的人;人人都会‘遭’遇到这上帝注定的普遍的命运。但毁灭背叛者的死亡将绝不寻常。
三十节的希伯来文字面意思是上帝将‘创造万物’(译注:中文和合本译作‘创作一件新事’)。这个动词(bara)在旧约中只用于上帝的神性作为。它是圣经里叙述上帝从混沌中创造宇宙的经文中出现的第二个词。它同时也用来形容祂创造祂的选民(赛四十三1,7,15)。它也再次用来描绘耶和华神奇地在祂的百姓中缔造清洁的心(诗五十一10)。它亦成为上帝创造新世界的词语(赛四十八6)。它常常用以描写一些不寻常或预期不到的事物(例如耶卅一22)。所以摩西说,如果发生一种预想不到的死亡,就可证明耶和华在这件事和整个过程的后面统管。地的表面立刻裂开大口,而背叛者堕进地的内部去,陷到‘下界’或者‘阴间’里,正如旧约里所提的。上帝以一种报应的方式显明谁是属祂的子民,也说明了谁不是(5节)。不但这些家庭被毁灭了,而且他们‘活活的’被埋,也就是完全有知觉的进入没有耶和华同在的地方。他们再不能逃避耶和华。
(六)
从来没有证据证明以色列人相信身体死后的永远毁灭。但是他们对死后‘生命’的信念,只有含糊和豫兆式的暗示。旧约中没有这方面的清楚教义,但是其中的确没有显示这是一个痛苦受折磨的地方。那意念是后来加以发挥的。死后的确有一个空间存在,圣经中也能寻到关于此处所在的性质。其特点可以列出如下:(甲)湮灭(诗八十八12);(乙)不能体验上帝的同在(诗八十八5);(丙)不能赞美上帝(赛卅八18,诗六5,三十9,一一五17);(丁)地点在地底下(本段所述,伯廿六5,拿二6);(戊)困乏(伯三17);(己)衰弱(诗八十八4);(庚)干渴(赛五13);(辛)可怕的静默(诗九十四17,一一五17);(壬)黑暗(伯十21-22)。它被说为是一个‘坑’(伯卅三18,诗廿八1)和‘无底坑’(伯廿六6),但是在以色列中,它真实的名称是‘阴间’("sheol")。这个可怕的地方是那些背叛的家眷所堕进的。
耶稣也到过同一个可怕的地方。正如使徒信条所说的:‘祂降到阴间’(比较彼前四6)。我们比旧约时代知道得更充分。没有什么能使基督徒与基督的爱隔绝──甚至死亡都不能(罗八37以下)。那些信靠主的人,有一种荣耀的生命在前面,因为主已经胜过了死亡和坟墓!大背叛的故事虽然没有向我们充分显示旧约的所有精华,但是在新约的指引下,它让我们学习到一些很有价值的教导。
亚伦祭司地位的辩护(十六36-50)
这段经文的目的显然是去支持和保证亚伦支派祭司地位的特权。
那些曾属于可拉和他同伴的‘香炉’或者带炭火在祭坛前后摇摆的浅铁盘,都被去掉。以利亚撒奉召监察它们被锤成薄片来包盖祭坛,大抵是因为大祭司亚伦不能与死者和他们的东西有任何接触(利廿一10-11)。以利亚撒是亚伦的儿子,以后继承他作大祭司(民二十22-29)。作为大祭司的代理人,他被称为‘给以色列人作记号’,并且警告任何‘不是作祭司的’不要尝试作祭司和像祭司一般行动。对所有的百姓来说,这整段时期,都是紧张的,并且试验了耶和华的忍耐。然而几乎难以置信地,第二天,所有的百姓又再一次有异议。他们激烈地指责摩西和亚伦,特别强调说:‘你们杀了耶和华的百姓’。
然而‘耶和华的荣耀’在审判和辩护中再一次显现(42节)。摩西和亚伦走近会幕,并且获知当耶和华毁灭百姓的时候他们要躲避一下。他们无助地俯伏下来,受圣灵感动的摩西有所行动。耶和华向百姓发怒,而祂的‘怒气’以发生‘瘟疫’的形式显露出来。‘瘟疫’一共有四个别称,民数记中用了三个,它们可能表示一种疾病的变体或者个别的疾病(十一33,十四37,十六46以下)。但是不管它是什么,一种可怕而迅速扩散的杀手侵入营中。
摩西委托亚伦为百姓的罪进行‘赎罪’。有趣的是赎罪没有要求流血,只须从祭坛上取下的热炭和香!通常的规定是需要流血的(见利十七11),但并不总是这样,正如在这里所见到的和在出埃及记三十章十五节,半个舍客勒就足够。不知道亚伦实际上做些什么,只知他跑进营中瘟疫最猖獗的地方,就在那里‘为百姓赎罪’。这里就是本章为亚伦和他的后裔辩护之处。他冒险接触死者,经文中戏剧性和很明显地说道:‘他站在活人死人中间’(48节)。
耶稣来到我们中间,是至高无上地站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大祭司。回应祂和接受祂为生命的主,即是进入永生之地。在教义上我们确信耶稣会再来审判‘活人和死人’,也就是活的和死了的(见帖前四15-17);祂将是可畏的‘羔羊的忿怒’(启六16)。这不是一种发脾气,也不是自私和失望,而是耶和华坚定、刻意及可预期地坚持抵制、攻击和战胜邪恶。这就是当时在旷野及将要在所有审判之后,耶和华所显示的公义之爱。祂的旨意是不愿意人受这样的谴责,所以耶稣站在我们和死亡之间,我们才可以活:‘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十四6)──《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