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记第十二章
肆 逾越节与出埃及(十二1-十五21)
埃及的逾越节(Ⅰ)(十二1-28)
对于犹太人惯例的无知,与对于圣经中的礼仪之细节不肯花费时间去研读,便使许多基督徒不能领悟原来的庆祝逾越节,和直至主后七十年圣殿被毁,这许多世纪以来反复举行的逾越节之间有显著的区别,而现代犹太人持守的方式也有不同。
年历
以色列人惯于在提许理(Tishri),即第七个月份,大约是我们的九、十月份,以此为一年之始。其时迦南与巴比伦的农历年却是年底;久旱的土壤渴望雨水,因为未下雨已经五个多月了。自然本身似乎显示这时令正是生命更新的讯号。但是上帝如今规定它作亚笔月,后来用巴比伦的名字为尼散月,约当三月、四月,作为一年的开始。亚笔(十三4;申十六1)的意思是(禾的)‘绿穗’。在比较寒冷的北欧与西欧,春天似乎表示生命的更新,所以,我们在复活节唱道:
大地绿装,披戴喜乐,
万象与归来之王共庆;
遍地牧场,树茂叶红,
宣告苦难已过生命苏醒。
但是在近东与中东,谷类农作物在整个冬天里不断生长,逾越节时便可能带一束初熟之果(大麦)作祭物(利廿三10-11)。所以,因为与土壤的紧密联系,当上帝释放他们的时候,新年便成了庆祝民族诞生之开始。
除酵节的问题
许多人主张,逾越节的仪式与随来的除酵节本来没有关系;前者是牧人的春节,后者则是农人的节期。虽然没有办法证明,但这很可能是对的。不过就我们在此的目的而言,要紧的不是起源,而是上帝对这节期的使用。庆祝复活节的,有多少人想到事实上,这名字(Easter)是来自一个日耳曼多产女神Eostre的呢?
埃及的逾越节(Ⅱ)(十二1-28)(续)
逾越节的仪式(十二1-13)
埃及的逾越节,与它每年为记念而重复举行的,把血涂在门楣与门框上,及赶忙与准备的表记不同。因为每年重复举行的,乃是流浪者的节期,而不是在各人自己家中举行的,作为唤起记忆这血的仪节,故大部分已经失去它的意义。原来的节期,是为那些将要得救的人的;纪念性的重复举行,则是为那些已经得救了的人。对于急促与预备的强调,因使用无酵饼而得到加强,给人以圣经经常见到的印象,藉‘你们今天听他的话’(诗九十五7)的呼召总括起来。
逾越节的祭牲是一岁大的绵羊或山羊──传统上所译的‘山羊羔’(lamb)一词是误导的。后来确定参与的成人数目至少为十人。作为献祭,它并未与利未记前头的几章所细述的任何献祭的架构相合,它是独特的。这或许由于事实上利未记的在意是要用种种方式维持在以色列人中所曾立的约;而逾越节则使这约成为可能。事非出于偶然,因为在新约中所见到基督的死,乃是用种种方法提供利未记献祭背后的实质,而特别与逾越节联系,因为祂的死是要为人订立新约。
因为逾越节的‘山羊羔’是祭牲,自从主后七十年圣殿被毁之后,现代犹太人的逾越节便只用一块胫骨作象征性的代表。然而撒玛利亚人却仍然献祭,并且在他们的圣殿原址基利心山上烤‘羊羔’吃。
面包的发酵通常不是用酵母或一些其他制品,而是保留一些未烘的生面团作下一次用。人们相信,这样的连锁发酵每年重整一次,而这大抵是正确的。以色列人至今持守逾越节与七日的除酵节。它的确立,不但为了以色列人蒙拯救的迅速,也为以后世世代代立了新的开始。
后来,部分由于利未的立法禁止在祭坛上使用有酵饼,酵母便视为个人与社会中生活的驱逐力与冲动的象征。因为它的结果通常是变坏,酵种在后来的犹太教与新约通常都有一种坏的意思。但是利未记七章十四节;廿三章十七节所论,却表明并非一定如此。新的开端与邪恶的含义在林前五章六至八节综合起来。
祭牲要在那月的第十日选好,留到第十四日。这大抵是要避免匆遽行事,并且留时间给众人细看,不致用有瑕疵的牲畜。后来由祭司献祭时,便不再遵行这要求了。祭牲是‘在两个黄昏之间’(修订本)杀了;参看廿九章卅九节;三十章八节。撒玛利亚人依然把这解作在太阳落下与天黑之间;新英文本‘在黄昏与天黑之间’,及新国际本的‘薄暮’也是依此。在基督的时代,这时间惯常是三时至五时之间,但是显得极其赶忙,而其他两段经文使用这名称,都暗示撒玛利亚的传统是正确的。新约时代耶路撒冷众的崇拜,便说明这个时间的长度。
第九节的‘煮’与申命记十六章七节并无冲突,因为在后段经文译作‘烤’(译者按:其下有小字‘烤或作煮’)的动词通常用作烹饪。不论原意如何,苦菜传统上都被视为代表被埃及人奴役的苦味。现代犹太人使用萝卜代替。
除酵节的仪式(十二14-20)
除酵很重要,因此在节期开始之前要全部除清酵母。那似乎就是十五节的真义;请比对马可福音十四章十二节及马太与路加福音类似的经文,其中说尼散月十四日羊羔被宰,称为‘除酵节’的第一天。这律例同样适用于寄居的人,就是被许可在他们的地方居住的人,虽然他们不许吃正式的逾越节筵席(45节)。原则是,虽然不强迫外邦人接受以色列民族的宗教,然而却期望他们有比较公开的依循表示(参看二十8-11关于安息日的诫命之讨论)。这诫命在原始社会易于实行;但是当生活变得更文雅和复杂时,在现代则必须把犹太店中所有的酵母卖给外邦人了。就是在今天的以色列,国内的一切酵母都卖给一位高级基督教牧师,在节期过了以后,才把它们反卖给他们。
最后的指示(十二21-28)
虽然译作‘房屋’的字可以适用于帐棚,三章廿二节清楚暗示以色列人已经安定下来,住在像一般埃及那样的小屋里。住棚节(Sukkoth,棚)含有以色列人在出埃及之后,初时要住在棚里,而不是住在帐幕里。人民在天亮以前不许离家的规定,只限于埃及的逾越节;请比较基督在饭后与门徒去客西马尼。
我们可把这里的‘击杀’者(23节),与撒下廿四章十六至十七节比较。我们觉得难于估评这样的话,如果我们能确定那使头生者死亡的是细菌或病毒,虽或未能解释他们死亡的原因,我们会觉得轻松点。但是我们常常忘记了那病菌,实际上,却是上帝的手在工作。我们易于赞美上帝,而不思想祂为什么使用这几乎是无限小的东西。
直到今天,在参加逾越节餐时,在场的最年轻的小孩,都会问及庆祝的特点。我们崇拜的外表仪式应设计来引起儿童的好奇心;他们要能予接受、易找到其答案。虽然小孩子不参与圣餐礼,但是越来越普遍的让小孩子在场,这是个可喜的作法。
出埃及(十二29-42)
当问题在于是否顺服上帝旨意时,人便有无数的自欺之法。上帝很少勉强人顺服,但是当祂真的勉强人时,便可能是件可怕的事情。
因为法老在夜间召见摩西和亚伦,有些人便设想以色列人在夜里行动了,但这与廿二节相违。无论多么近,摩西必然曾经到过法老在毗兰塞的王宫,其时应是白昼;在使者来了之后他必须去见法老,然后又回到百姓那里,来回行了一次。
法老虽然在丢脸的时刻,却未能完全承认自己不对。他求祝福,这或许指摩西曾把咒诅降在埃及王的身上,现在摩西应把这咒诅撤去的意思。标准修订本与新英文本及今日英文本在卅五、卅六节用过去完成式是正确的。当他们被催逼要离去时,最后竟要金器银器,这是不可思议的事。然而埃及人在生死关头给他们那些东西,并非不可能;最后以贿赂,求撤去对生存的威胁;耶威善待他们,那就使他们在埃及人眼前蒙恩。我们没有得到解释,但很可以肯定那甘心乐意的给与是上帝的作为的结果;参看三章廿一节;十一章三节。因为以色列人并未散处各地,这里所包括的为数并不大。再者,三章廿一与十一章二节暗示捐献主要仅是与以色列人最为接近的人,他们有理由因为得免灾祸而感谢以色列人。
由兰塞去疏割的路程,乃是由中部到歌珊的极西,显然在他们走过的路上接纳了一些家庭。后一个名字采自埃及的名字,意思是‘棚’,住棚节便由此得名;请参看十二章卅二节的注释──出埃及。
离开埃及的以色列人为数大约是六十万能步行的。这与民数记一章的记载的人口普查数目相符,并且估计,连妇女、老年男子及儿童在内,总数是二百万至三百万。我们还要扣除许多‘闲杂人’未详列的数,这些人可能大部分是闪族奴隶,因为希伯来人一词并不只限于以色列人。喜爱神迹的人尽力维护大数字,但是问题不是他们争论的是否可能;一般来说是可能的,不过考古学阻止大数字的可能,因为这些大数字不能符合埃及迦南的人口数字。在这些地方,照碑文和发掘物所显示的,一般城市的人口不超过五千人。对于这事,我们在申命记四章卅八节;七章七、十七、廿二节见到强调以色列人数稀少的情形。
对于夸大数字最有可能的解释,乃是多世纪来对于通常译作‘千’(eleph)字的意义的演变。演变似乎是由‘帐’("tent
group")经过‘支派组’("tribal
division")而至‘千’;请比较弥迦书五章二节在钦定本与标准修正本、新英文本、新国际本等译本的记载。不过,因为这种情况并未能使我们确定以色列人的总数,我们还是不作定论的好。上帝拯救的伟大并不在乎其所关系的人数多寡。
同样我们对于记载以色列人在埃及住,拥有其风俗及习惯四百三十年的说法,也不必理会,这些记载在古代希腊及撒玛利亚译本各有不同。在出埃及时,他们绝非只是乌合之众的奴隶。这证实较早时暗示在埃及人中,没有指出法老的名字,乃是出于故意,是相当合理的。除此之外,四百三十年便没有属灵意义;请参看创世记十五章十三和十六节。
新国际本把四十二节译作:‘这夜是耶和华的夜,因耶和华领他们出了埃及地,所以当向耶和华谨守,是以色列众人世世代代该谨守的。’很好。今天敬虔的犹太人都设法就家庭的条件许可,而尽力拖长庆祝逾越节的时间至深夜。各首歌曲的结束都是要尽量使儿童醒觉而且感觉兴趣。
逾越节详例(十二43-51)
当我们读这样的一卷书的时候,许多人太过倾向于找寻另外的资料来源。虽然在现代西方,我们用比较纯正的思想,会把这一段放在这章较前的地方,但是它现在的位置却是有意义的。无疑的,许多‘闲杂’人(38节)将效法以色列人的榜样献上一只‘羊羔’,为什么不好呢?教会很明白,在危难的时候,教会某些的细节便被忘掉。那些期望得到血的荫庇的,都当受欢迎。但是当法律与秩序占优势时,外邦人(43节)、寄居的和雇工人(45节),便被排拒在外。外邦人不可以被称为以色列人;未受割礼的寄居者,也不配作以色列人。显然的,雇工人也同样不视为以色列人;请参看廿一章一至六节(论奴仆)的注释。新约时代社会条件改变了,特别是在加利利;请参看马太二十章一至十六节。今天一般犹太人都会欢迎异邦人参加他们的逾越节庆祝,这是因为没有献祭的羊羔了。排拒非以色列人的乃是参加献祭。
这一段介绍我们若干以色列人生活中的重要特色。虽然并非强迫性的,奴仆受割礼却被视为当然,那表示要归入以色列的社会;行割礼之后,他才被视为较广义的家庭的成员。至于女奴,请参阅廿一章七至十一节的注释──婢女。这意思是在以色列,奴仆享有比希腊、罗马世界更多人权待遇;在新约时代,这大部分已经消失了。
原则上对本地人与外邦人是一视同仁。依上下文来看,以割礼加入以色列是不问原来身份的。大抵民数记十五章十五至十六节的寄居者,也是新皈依的。但是在利未记廿四章廿二节,这原则扩充了,几包括被许可住在以色列的人,不论他们接纳对以色列上帝的崇拜与否。虽然在新约时代,对于新皈依者的接纳有一个仪式,最先只是宣告意向,接受割礼便够了。整本圣经的典型态度,乃是行动与生活比说话更为重要。今天犹太人便假定凡活得正确的人便是信得正确者。使教会受那么多痛苦和分裂的言传的正统信仰,乃是从希腊人遗传来的早期教会遗产之一部分。──《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