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前书第二章
上帝选民的本质 二1~10
第二章开始,与一13一样,以连接词“所以”来起头,带出如下的劝诫:上帝选民的本质要像嗷嗷待哺的婴孩,爱喝灵奶,才能发育正常,逐渐长大。重生只是开端,而不是救恩的全部。信徒已经重生了,天路历程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百尺竿头,应该更进一步,直到上帝选民完满的形像塑造成功。
一 嗷嗷待哺的婴孩 二1~3
成长的过程是艰辛的,一路上还有许多障碍等待除去。就如身体保健的方法,要除去对身体有害的病毒,对症下药,俾能药到病除,然后加强营养,滋补调摄,增加抵抗力,促进新陈代谢,以致成长。
二1
所以你们既除去一切的恶毒、诡诈、并假善、嫉妒,和一切毁谤的话 除去为希腊文简单过去式命令语态,意为“斩断葛藤,一劳永逸!”以下为五种灵性之癌,亟待神医割除:
恶毒 名列前茅,为一切疾病的首恶,似乎其他四种均为变相的恶毒。与初代教会同时的异教社会里,这种邪恶性情仿如洪水猛兽,连非基督徒的哲学家都无法漠视。另一翻译为阴毒。
诡诈 排名第二,指一切狡猾的鬼蜮伎俩,原为捕兽者所设的陷阱、圈套与诱饵,引申为陷人于不义的花言巧语。先知耶利米感叹说:“人心比万物都诡诈,谁能识透呢?”(耶十七9)
假善 为诡诈的孪生弟兄,希腊文的“假冒为善”本源于此。原为戏台上的用语,演戏、伪装、戴面具说话之谓。凡是表里不一致的“千面人”皆属此类,包括教会中的亚拿尼亚,撒非喇之流(徒五1~11),最是令人痛心疾首。
嫉妒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怕见别人的优点,名声及成就高过自己。箴言说到这种病态会成为“骨中的朽烂”(十四30)。斯多亚派的大师罗马皇帝奥瑞流说:“我读遍了希伯来、希腊和迦勒底群书,却找不到医治嫉妒的药石”。此疑难杂症,令群医束手,只有圣灵的感化,才能妙手回春。
毁谤 说人坏话,基督徒薄而不为也。这是到处煽火的舌头,唯恐天下不乱,造谣惹事生非,一不小心,可能使人身败名裂,闹得满城风雨,吾人不可不慎,记取古训:“静坐当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二2
就要爱慕那纯净的灵奶,像才生的婴孩爱慕奶一样 这是本句话最要紧的表词。单单只有“无菌室”的环境,并无法确保成长。正如婴儿饿了就想吃。基督徒也需要人按时分粮供给他们。爱慕如鹿切慕溪水一样(诗四十二1),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渴望。纯净的不含杂质的成分,此杂质刚好与上一节的诡诈同字。灵奶新生的婴孩不能吃干粮而只能喝奶(来五12~14),刚得救的基督徒也不熟练仁义的道理,而只能学习上帝圣言小学的开端。
叫你们因此渐长,以致得救 新译本翻为:“好叫你们靠它长大,进入救恩”,似乎更为清楚。这些灵奶使新近得救的人,发育长大,直到得“到末世要显现的救恩”(彼前一5)。
二3
你们若尝过主恩的滋味 尝过享受也,上帝是“那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提前六17)主宰,我们的好处不在他以外(诗十六2)。作者回响诗人大的诗说:“你们要尝尝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诗卅四8),食旨知味的人,自然对他的话语垂涎欲滴了!
就必如此 中文圣经多加进去的语尾词,使得语气充足,比较顺口。
二1~3
新生命的光景可以由成长的过程显示出来,植物界与动物界并属灵领域的成长定律都差不多,应该质与量并重。有质没有量,不是真正的质;有量没有质,其量也不能持久如恒。
初生的婴孩,若不再成长,是一件很严重的事,而且也就不怎么“可爱”了!除去那些病毒,并不意谓从此百害不侵,练成一副金刚不坏之身;而是说只要我们的身体运作正常,虽然病菌仍围绕在四周,我们仍然能够产生足够的抵抗力来免疫、杀菌、消炎,使身体恢复健康。
完全的成圣,不但是减号,也是加号,为了成长,必须努力加餐。不过开始应该以灵奶来滋养,长大以后才佐以干粮。凡是品尝过主恩滋味的人都会说:“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诗十九10)有的基督徒放上帝的山珍海味不吃,宁可切慕“埃及的肉锅”,真是太傻了!
我们的生活与“饮食”方式息息相关,罪恶的生活自然不与上帝的话语为伍,反之,圣洁的生活,则以爱慕那纯净的灵奶为尚。
二 美轮美奂的灵宫 二4~8
加尔文曾经说过:“教会历史就是许多复活事件的历史”。曾几何时,光辉灿烂的教会史,已经沦为一部腐败退化,无足轻重的记录。荆棘冠冕深深地钉入她的额头,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有人甚至开始为她奏起挽歌。某宗教领袖感慨万千地说:“我不知是否能够再信任教会……我看教会最多再有十年的生命……”西子蒙尘,一至于斯!然而耶稣曾面告彼得说:“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太十六18)主的教会一直在复活,时至今日,到处可以看到教会欣欣向荣,光芒万丈,在地球上每一角落为主见证,点缀这世纪末寂寞的长空。彼得正是谈到这样的教会。
二4
主乃活石 此乃一种似非而是的表面矛盾之论。既是石头,就不该是活的。事实上,主对全世界就是一种似非而是的矛盾。世人以为他死了,走了,轻如鸿毛,一去无踪,而上帝却有不同的看法。
固然是被人所弃的 所弃表试验后弃置一旁,因不合规格也。这也是旧约“美石见弃”的主题,详见诗篇一一八22;赛八14。耶稣自己曾加引用来作为“夫子自道”,记载在太廿一42,以斥责那些宗教领袖。如今也有人持不同角度来检验耶稣,而把他弃如敝屣,只是上帝有不同的计划。
却是被上帝所拣选所宝贵的 创世以前上帝已经拣选耶稣成为教会的根基和房角石(林前三11;弗二20);宝贵见本书注释一7。上帝所拣选所宝贵的对象是耶稣基督,而非前指的基督徒。
二5
你们来到主面前 希腊文与英文的圣经都放在四节的开头。中文圣经也许是因为主词是“你们”,就把它由四节调到这里,来与以下的谈论相配合。来到现在时分词,表达一种继续的动作,意为接近。我们曾接近主,如今还不断地以祷告来求主的教导,引领和团契。可惜许多人跟随主若即若离,或敬而远之,像彼得自己就曾经远远地跟随主(太廿六58)。
也就像活石 主乃活石,跟随他的人自然也就像活石,是有别于物质的石块。
被建造成为灵宫 当本书信写成的时候,耶路撒冷的圣殿可能还屹立存留,尚未被提多焚毁,然而犹太人的基督徒已经渐渐地少登圣殿了,因为自从与基督联合,他们自己就变成一座新的灵宫了。注意:(一)小石头分散了没有什么作用,聚在一起才有用处;(二)石头自己不会建造;(三)宗教不能孤立,我们不仅被建造而已,乃是被建造成为上帝的\cs9灵宫;(四)不是乡村俱乐部,娱乐场或是恐怖剧院。
作圣洁的祭司 在犹太教中的祭司职,只限于利未支派的亚伦家。在基督信仰中,信徒皆可作祭司,每个人都可以直接到施恩的宝座前,会见那位尊荣的大祭司,就是上帝的儿子耶稣(来四14~16)。旧约中祭司被圣化的情形如下:摩西把些血抹在亚伦的右耳垂上(听上帝的话),和右手的大拇指上(作上帝的工),并右脚的大拇指上(行上帝的路);详见利八23。
藉耶稣基督奉献上帝所悦纳的灵祭 旧约中动物所作的献祭指向上帝的羔羊──耶稣的牺牲。他在各各他山上作了牺牲,就不再需要其他的血祭来作罪的赎价。每一位信徒祭司所作的赞美,感谢上帝,善行,向人传福音,都是灵祭,这些祭都是上帝所喜悦的(来十三15~16)。奉献原文献上,乃祭司用语,指将祭物提高到四尺半倾向铜坛的地方,将用来指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二24)。
二6
因为经上说:“看哪!我把所拣选所宝贵的房角石,安放在锡安;信靠他的人,必不至羞愧”承继二4的说法。每一间房子皆有房角石,只是如今的房角石仅仅被当作装饰用的,不像以前用作丈量建筑物的线条与角度。现代教会的毛病可能是许多人只把基督当作装饰品而已。
二7
所以他在你们信的人就为宝贵,在那不信的人有话说:“匠人所弃的石头,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信的人和不信的人价值观截然不同。此处的石头与彼得自己的名字“乱石”意义不同:前者指为“用石”,乃建筑工事所需或宝石;后者置于野地或路旁,有别于一般所谓的“磐石”(原文为另一字Petra)。彼得在此处并非指自己,而是影射那一块人弃我取的“灵磐大石”(林前十4)。
二8
又说:“作了绊脚的石头,跌人的磐石。” 直接引自赛八14,指出那不信的人之结局。
他们既不顺从,就在道理上绊跌 或作他们绊跌,都因不顺从道理。与彼前一22所言顺从真理相反。
他们这样绊跌也是豫定的 有人说这是出于豫定论。或许这是指出一既定事实:若有人决定拒绝基督,上帝就定规基督终必毁灭他。可见人先绊跌了自己,然后才忽略或拒绝基督,到头来基督也就绊跌了他们,这是顺理成章的结局。
二4~8
前三节既然是看重质量的成长,本段经文就是侧重数量的成长。现在不再提到人体和个人,而焦点转到能使众志成城的“活石”。原来是一盘散沙的乱石,可以被建造成为美轮美奂的“灵宫”,向上帝献上赞美、感恩、善行和传福音的果子为灵祭,使上帝欣悦,这些都是集体行动的结果,而非个人主义的发挥。这些乃属于教会应作的事奉。
耶稣基督成为信仰的分水岭,在信的人以他为至宝;在不信的人弃之如敝屣,且因为自己的不顺从这道而绊倒,这样的下场是必然的,是上帝意料中的事。
三 特别蒙召的一群 二9~10
彼得宣告基督为房角石,基督徒为活石,教会为灵宫,现在更进一步讲述教会的荣耀与功能。教会取代并完成了古以色列的角色。作者显然想到上帝在西乃山上对以色列的训示(出十九5~6上),在这段经文中传讲上帝对新以色列人──包含犹太及外邦的基督徒之训示。
二9
惟有 原文为“但”这个连接词,乃一石破天惊的开端,带出上帝自己的选民与7下~8节中之不信的人中间有天渊之别:
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 彼得继续回忆旧约的用语和观念:“我使旷野有水,使沙漠有河,好赐给我的百姓,我的选民喝。这百姓是我为自己所造的,好述说我的美德”(赛四三20下~21)。族类或翻作世代,表示糸出同宗的子孙。每位基督徒都是上帝的儿女,也是他的选民。被拣选参阅彼前一1~2。
是有君尊的祭司 指信徒是大君王基督的祭司;也表明每个基督徒在其祭司职分上,为人代求和宣扬上帝的道,都是满有权柄的。但这每个基督徒都是祭司的职分,并不等于每个基督徒都要做专职的传道人。正如上帝要以色列人成为祭司的国度(出十九6),而以色列人中仍有专职的祭司一样。
是圣洁的国度 这是指一群被上帝分别为圣的选民,原也是上帝期待以色列所扮演的角色(参阅出十九6)。彼得诚惶诚恐地认为新以色列人一定不辱使命。
是属上帝的子民 英文钦定本圣经翻为“特殊的”子民,因他们是耶稣基督的宝血所买赎回来的(一18~19),此后当归上帝所有。我们每一人都是上帝特殊的所有。
要叫你们宣扬……美德 上帝拣选和预备这些有王耆之尊、祭司之贵的百姓,并非无故,乃为了宣扬道德的光辉。美德赞美之谓。美德即为好人好事,凡能光耀祖宗,毋忝尔所生的事迹都在内。
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 彼得解释:上帝选民的经历,乃从罪恶的黑暗中蒙召接受主,即那位奇妙的“世界的光”(约八12),而且为他成了“世上的光”(太五14)。这是出幽谷而迁于乔木的经历,值得大书特书,高声赞扬。
二10
你们从前算不得子民 作者继续以旧约典故来诉说新约的经验,他采用何一9;二23的用语继续强调读者今是昨非的经验。没有基督的人实在是“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并且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上帝。”(弗二12)
现在却作了上帝的子民 通过基督的救赎他们已变成了上帝联合的百姓,天国里最高级的公民。
从前未曾蒙怜恤,现在却蒙了怜恤 本段经文第三次出现了“却”字,也就是9节的开端语“惟有”,显示今非昔比的强烈对照!他们已通过上帝的怜悯,接受了救恩。
二9~10
基督徒的心路历程显示现在(9节)与过去(10节)的另一对照,这是实际的情况,而非仅是理想而已。他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有君尊的祭司,圣洁的国度,特属上帝的子民。这些名词都是上帝在西乃山上训示摩西的回忆,而且都是论及以色列人的,记载在出十九5~6。三者各有所指,族类强调其来有自;国度强调其社团活动,子民最常出现在七十士译本,多指以色列人,上帝的选民。
不过教会毕竟不同于以色列,它超越了种族与政治的界限。他们如同祭司,能够接近上帝,而且有责任领人归向上帝。至于所献的祭物,就是口中所宣扬的上帝美德,手中所作的爱心服事,以及献上自己当作活祭,以这些来敬拜上帝,回应前一段所述教会的使命(二5)。
他们从前原是微不足道,如今“一登主门”,身价百倍,每人都是上帝国度里有分量的人物。他们又可向全世界宣告在上帝的国里满了怜恤,是异教徒整天生活在恐惧战兢中所无法体会的。基督信仰是公义和公平的宗教,同时也是爱心和怜恤的信仰。这是世人随时随在的福音,他的怜恤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末了,应该指出这特别蒙召的一群的“合群性”。上帝选民的本质是“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弗四5~6),同心合意,兴旺福音。正如圣奥古斯丁所说:“在精义上,同心合意;在小事上,听任自由;在一切事上,以爱相系。”
肆 上帝选民的见证 二11~三12
这是彼得前书的中间部分,强调基督徒的生活见证。虽然在一个没有王法,“各人任意而行”(士十七6)的世代,这些说法可能听起来有点忠言逆耳,但又不得不说。彼得将这些生活见证,分门别类为:“客旅(二11~12)、公民(二13~17)、仆人(二18~25)、配偶(三1~7)、以及信徒(三8~12)等“五伦”关系。
一 为客旅 二11~12
截至目前为止,本书信似乎讨论到基督徒一般性问题;包括救恩的伟大,理想的行为和崇高的人格。这里从一般性进展到特殊性,从神学的理论进展到伦理的实践。这两节经文可谓为下列新重点的开端,从此天上人间,理论与实际配合,展开作者心声的新页。起首以温暖的亲切语调动之以情:
二11
亲爱的弟兄啊 这句亲切的招呼,是把基督信仰的爱心,具体而微地表达出来了。
你们是客旅是寄居的 彼得在卷首开场白就称呼他的读者为“寄居的”(一1)。客旅指那些暂在异乡为异客的人,这两个词提醒读者乃天上的国民,成了异乡人之后,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一个人当无法在世上安然寄居,除非他已认定自己为百年的过客。按英文的“教区”源自寄居的字根。
我劝你们要禁戒肉体的私欲 禁戒为现在不定词,是表明一种继续的或反覆的动作。作者是说:“我劝你们要不断地禁戒。肉体的私欲是源自于动物性的自私欲望和行为,正是与灵性的愿望大唱反调的。”
这私欲是与灵魂争战的 此动词为现在关身直说语态,表示这是一场打不完的战争。撒但使尽全力,作困兽之斗,要来消灭“圣洁国度”(9节)的灵魂。这私欲的事,都是显而易见的,加五16~21记载有十五种之多,其中三分之二与“色情”无关。可是“酗酒”与灵魂为敌,恼怒又何尝可以呢?嫉妒更是不用说的了,结党、纷争更是期期以为不可的。总之,这一切都是情欲的事,与灵魂是势不两立的。
二12
你们在外邦人中,应当品行端正 品行端正,包括言谈举止,中文圣经的翻译实在比英文钦定本高明多了,好比彼前一15、18所用的字一样,不只是言论诚实,应该是包罗万象的品行端正。虽然读者群中有大部分是外邦人,但这里应指的是那些散居在各省的未信主的外邦人。
叫那些毁谤你们是作恶的 在罗马帝国境内,基督徒在许多地方总是背了“黑锅”,代人受过。虎视眈眈的强邻伙同政府,经常想陷基督徒于绝境,并且屡试不爽。作恶的有人翻为“坏演员”,指那些假冒为善的人。
因看见你们的好行为 不管别人怎么说,基督徒的好行为可以堵住许多悠悠之口,胜过千言万语的辩护。
便在鉴察的日子,归荣耀给上帝 鉴察或作眷顾,乃指在上者纡尊降贵地照顾下属或裁定曲直。因此有些学者觉得彼得是在指最后审判的时候,众口一辞,包括那些“毁谤你们是作恶的”,将“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上帝!(腓二11)又有人解释作“鉴察的日子”即上帝向那些尖舌利口的小人讨取公道,并带领他们悔改归正的时候。更有人主张这是罗马司法当局审判基督徒被控违法的案件,而法官接到证据“看见他们的好行为”,就撤销对基督徒的控告,归荣耀给上帝。
二11~12
基督徒在天路历程中,敏感于“人生几何”,去日苦多,有一天我们都要飘然而逝(诗九十10),就要继续不断地攻克己身,禁绝那些向灵魂挑战的邪情私欲。
第一世纪的基督徒被人无中生有,绘影绘声地毁谤,所控诉的罪名有食人肉(领圣餐),颠覆政府(拒拜凯撒大帝),男女杂交(爱筵),损害贸易(波及亚底米女神庙),恨恶人类,破坏家庭,唆使仆人反抗主人,对君王不忠,纵火焚城,形形色色,不一而足,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其实这些加在基督徒身上的“烂账”,在历世历代都点算过,包括了基督徒在中国近代史的那一段。宣教师曾被诬剖腹挖心(为产妇生产),妖言惑众,违反传统,伤风败俗,侵略工具,情报贩子,妨害科学等等,与彼得时代的控诉,只是五十步与百步之差而已!
处在这样的危机时代之中,基督徒的生活行为稍一不慎,就会予人话柄。最好的辩护,还是活出真正的基督徒生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结满与悔改相称的果子来,使外人也能归荣耀给上帝。
二 为公民 二13~17
彼得在这里劝勉他的读者服从他们的政府官吏,自最高统治当局到最下层的小官胥吏,都包含在内。基督徒首先要向上帝尽忠,而上帝的旨意,也要他的百姓对地面上的政府,尽可能地忠心耿耿。
二13
你们为主的缘故 提供基督徒效忠地上政府的动机:(一)上帝本身设立政府制度;(二)跟随基督顺服的榜样;(三)介绍基督给那些机关的服务人员,他们别无其他的机会信耶稣。因此顺服使上帝得到尊荣,也使基督徒有利于为耶稣基督作见证。
要顺服人的一切制度 要顺服为整段经文的关键片语,简单过去命令语态,表示一个简单的动作。作者仿佛是说:“主令如山,不容更改,切切遵照!”人的一切制度是指上帝在人间所设立的机构,意即社会的基要结构──政府、贸易、家庭等为人谋福的组织。
或是在上的君王 这里可能指的是当日的罗马皇帝,亦即高高在上的一
二14
或是君王所派罚恶赏善的臣宰 臣宰即总督,每个罗马省分都派有总督,他们日理万机,并向皇帝或元老院负责,彼拉多就是其中一例。罚恶赏善恰是政府两大责任,虽然罚恶总是比赏善要多一点。罗马政府以法治名满天下,彼得就是呼吁基督徒朋友主动与政府合作。免得天下大乱,生灵涂炭。
二15
因为上帝的旨意 旨意为上帝的心意,上帝是一切安和乐利社会的源头,也是所有基督徒的天父,因此每个基督徒可说是有双重责任的。
原是要你们行善,可以堵住那糊涂无知人的口 堵住原文为戴口罩于动物的嘴上,如林前九9所引用的旧约经文:“笼住牛的嘴”;太廿二34:“堵住了撒都该人的口”;可四39;在加利利“平静”风浪等皆是。无知指执迷不悟地拒绝承认真理。想不到在彼得的时代,就有了强不知以为知,冥顽不灵的人,胡乱批评基督信仰。糊涂人自然是指12节里那些毁谤的外邦人。基督徒有了好行为在人面前,一切的蜚短流长,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二16
你们虽是自由的,却不可藉自由遮盖恶毒 这是基督徒的“独立宣言”。上帝的心意必指引人归向正道,基督徒不可以藉自由的幌子,来从事“一切的恶毒”(二1)。这里似乎与保罗在加五13的意思相通:不可将你们的自由当作放纵情欲的机会。
总要作上帝的仆人 总要是一反前面的意义,也就是不可遮盖恶毒。这又是一个似非而是的表面矛盾,既得自由,还是作奴仆,岂非前后矛盾?但这是甘心情愿地“为奴”,如保罗所说:“你们既从罪里得了释放,作了上帝的奴仆”(罗六22)。
二17
务要尊敬众人 这种“泛爱众”的思想,源自于“他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徒十七26)之体认,这也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精神。
亲爱教中的弟兄 这是本书一再重现的主题(一22,三8,四8,五14)。教中的弟兄原文只是一个单字,谓志同道合的一群,为集合名词。对于主内同道的关怀及爱心,似乎比一般大众,不遑多让,如加六10:“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彼得以此名称来取代“教会”,故本书从未出现“教会”一词,新约作者惟有他这么作。
敬畏上帝 参阅一17。对上帝的态度,不是畏惧恐怖,而是在至高者面前临深履薄,肃敬静默。这是由于“珠玉在前,自惭形秽”,不敢放肆随便。
尊敬君王 把君王看得高于一切,是一种“致君尧舜上”的心态,再次回应二13的态度,信徒这样作会更强化基督信仰在统治阶级眼中的地位,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是也。
二13~17
每位基督徒都具有“双重国籍”,他一方面是“天上的国民”(腓三20),另一方面却在地上投票。他必须继续以效忠基督的精神,来衡量他在邦国所担任的国民角色,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事业。基督徒必须行使公民权,尽国民的天职、纳税、尊敬长官(罗十三1~7),这与耶稣在太廿二21的话不谋而合:“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上帝的物当归给上帝。”柏拉图说:“公民若不尽责,就是暴政的序幕”。基督徒在实行其国民义务时,也不应忘记他对上帝的义务。但当两种义务冲突时,彼得说:“顺从上帝,不顺从人,是应当的。”(徒五29)
有两个片语很重要:“上帝的旨意”(二15)和“上帝的仆人”(16节)。当我们行事为人遵照上帝的旨意,如同上帝的仆人,我们就是“为主的缘故”而作了。上帝要我们以行善来杜绝批评论断,而非以反对权柄来博取美名世誉。我们可能对当局的为人处世不敢恭维,但却是尊重他的职分,因为他是由上帝设立的,尊敬君王就是敬畏上帝(箴廿四21)。
不可滥用自由,掩盖罪行,却要作到下列四种好行为,且这些动词的形态,显示乃经常保持的态度:“继续尊敬众人,继续亲爱同道,继续敬畏上帝,继续尊敬君王!”一直到离世见主面的时候。
三 为仆人 二18~25
本段教训的对象可能是信徒中作家仆的人,作者再次强调顺服的重要性。在那个时代的社会里尚容许蓄奴,不幸遇到恶主人,身为信徒又为人仆役者,仍要忍辱负重,尽忠职守,这样才能发挥基督徒的潜德幽光。从21~24节里彼得引用旧约赛五十三“受苦的仆人”来作为后人效法的典型。
二18
你们作仆人的,凡事要存敬畏的心顺服主人 仆人希腊文为“家仆”,比起一般的奴隶似乎更亲近主人,国此也较有机会成为主人喜怒哀乐的对象。要存敬畏的心参阅一17,谓小心翼翼地,不敢掉以轻心。顺服原文有“敬陪末座”、“甘居下风”、“置于下面”的意思,这是仆人的得体作法。一个基督徒若是“僭越”或逃走,必会触怒官方,累及其他基督徒。主人是具有绝对所有权,能使人贵、能使人贱的家主。
不但顺服那善良温和的 温和指讲道理,论公平。看来那时的基督徒显贵之中,也包含了一些奴仆的拥有者,参阅弗六9;西四1;提前六1~2;腓利门等。
就是那乖僻的也要顺服 乖僻指行为乖张、刚愎自用。作奴隶原本已经不幸,再加上“遇主不贤”,真是百上加斤。但此处说,即便如此,也要顺服。后三个字原文没有,是中文翻译顺着语气加上去的。
二19
倘若人为叫良心对得住上帝 基督徒与上帝的关系远比与人的关系重要,故要凡事“反求诸己”。
就忍受冤屈的苦楚 这些苦楚是不公正的,不当受的,但还是得逆来顺受。苦楚为复数,不止一种。
这是可喜爱的 与20节末同,表示一种超越寻常的赞赏,源自上帝的“恩赐”。
二20
你们若因犯罪受责打,能忍耐,有什么可夸的呢 罪有应得,咎由自取,这是活该,何功之有?
但你们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这在上帝看是可喜爱的 这才是真正的“逆来顺受”,值得赞赏。只有上帝的“恩赐”才能使基督徒忍人之所不能忍,回应登山宝训的“为义受逼迫”(太五10~12)。
二21
你们蒙召原是为此 正如前文所说:上帝呼召他的百姓“出黑暗入奇妙光明”(二9),下文也还会说到他召他们:“得享他永远的荣耀”(五10),如今他召他的百姓,要他们处横逆而不惊,从容忍受。
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 基督的受苦受难,已记载在四福音里面,虽然他没有犯过罪,却在官府的手中受了许多苦,正为二19~20作了最好的注脚。
给你们留下榜样 榜样原文作小学生临摹的字帖或建筑师的蓝图及画师的素描,有待他人色或补笔的作品。无论如何,这是指主耶稣受了不白之冤,忍痛吃苦,所留下的好榜样。
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 基督现身说法,典型足式,我们就当亦步亦趋,“紧紧地”跟随他的脚踪行。跟随亦为效法之意。脚踪或作足迹。
二22
他并没有犯罪 他在原文加强语气,就是基督自己。许多人在这件事上首先跌倒。
口里也没有诡诈 诡诈见二1,他没有世人这种恶行。从本节开始一直到25节的上半段,彼得似乎是引自旧约赛五十三的五段预言,当然他的心中还可能依稀记得可十五17~20、29~32所发生的事件,他虽无辜,仍然受苦。
二23
他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 这正是耶稣在各各他山上所表现的一幕,他不同于一般凡俗的烈士,在受害的时候,咬牙切齿,恨不得啖人肉,喝人血;在他的字典里没有“报仇雪恨”一词。
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 交托为银行用语:施洗的约翰被交到监狱;基督被交给彼拉多;基督在路廿三46将自己交托给天父上帝,他就是那位按公义不徇私情审判人的主。参阅一17。
二24
他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 担当了我们的罪这是“献上”(见二5)以外的另一祭司用语;试想耶稣所担当的不是十字架,而是将我们的谋杀、怨恨、怒气、闲话等担在他的身上!
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 十字架表面矛盾的奥秘继续使我们惊奇:基督受伤,使我们得医治;我们与他同死,也就是在罪上死(罗六),因此就得以在义上活。注意代名词由你们变成我们。
因他受的鞭伤,你们便得了医治 此地的医治非指肉体上的痊愈,而是灵魂的医治(诗一○三3)。有朝一日,当我们得到了荣耀的身体,所有的疾病会一扫而空;然而此时此地,就是上帝最重用的仆人,也难免肉体的病痛(腓二25~30;林后十二1以下)。鞭伤\cs8为奴隶挨受鞭笞所留的伤痕。
二25
你们从前好像迷路的羊 在旧约里,羊受牧人摆布;但在各各他,牧人为羊舍命(约十)。每一个迷失的罪人都好像迷路的羊:迷惘、彷徨、无知、徘徊在危险中,远离平安地而不能自拔。牧人冒险跋涉去寻找\cs9迷羊(路十五1~7),甚至为羊舍命!
如今却归到你们灵魂的牧人监督了 如今不再作浪子,而是已经回家了,家主就是主耶稣基督,他被称为灵魂的牧人监督。牧人供应羊吃草,监督保护羊安全,具监护、视察、了望的功能。
二18~25
罗马帝国时代,蓄奴的风气很普遍,当时的奴隶人口约达六千万之数,而地中海区域附近的人口据说只有一亿人。别迦摩(启一11)的三分之一人口是奴隶。罗马的奴隶并没有特殊的印记,免得他们聚会暴动。那时的奴隶被看作是一件物品,乃“会讲话的工具”,没有什么权利。
对于这种不平的社会现象,圣经似乎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应付措施:一为公然反叛、倒戈相向(如:出埃及);一为接受现状,并许可内部逐渐改革。如果基督教鼓动革命,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其应变方法如下:虽不赞同奴隶制,但鼓吹逐渐地变更。结果使得早期教会领袖出现了好多位奴隶出身的人才,使教会局面为之一新。
保罗似乎将仆人的劳碌冤屈与基督的受苦受难相提并论,因此其结果决不会徒劳无功(西三22~25)。当我们拒绝顺服的时候,应当记取那位最不该受苦的主,留下了一本字帖给我们。身为神子,他可以不来,而他竟然来了,委身为人,经历人间的生老病死,人世的酸甜苦辣,被羞辱,被鞭打,被活生生钉死在木头十字架上,为的是透过苦难去拯救苦难,透过死亡铨释生命的意义。在我们陷身黑暗深渊再也无力自救的绝望中,我们知道有人经历过,有人在我们哀哭的时候和我们一同流过泪,在我们忧伤的时候和我们一同叹息过,因为他懂,因为他了解,我们就不孤单,就有勇气举步向前。前面,有无尽的期盼和希望展现。有朝一日我们都要站在这位导师的书桌前,呈上我们的大小楷习字帖让他鉴赏评分。我们必须紧紧地跟他的脚步而行——彼得的旧痛记忆犹在,故此勉励我们不要距离太远跟随他。
还有,彼得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所以砍了大祭司仆人的右耳。他这自作主张的行动,差点为耶稣师生惹来麻烦,幸好主即时治愈那个仆人,才未使事情扩大(约十八10;路廿二51)。事隔多年,记忆犹新,这时他说:“受害不说报仇的话,只将自己交托给公义的主”,相信他会为人伸冤。
他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罗马兵丁杀不了他,我们也不能够;是他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约十18)。虽然他在十字架上受过苦,留给我们好榜样;但榜样本身不能救人,他的话语也不能救人,他的行为也不能救人,只有他的宝血能救人,故此他死在十字架上是必需的。这样才能担负全人类的重罪,使之得医治和赦免。
我们从前都像迷途的羔羊,但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如今都回到基督的怀抱了。牧人通常却是指耶稣基督(诗廿三1;约十1~16);但是称他为监督却是很新鲜的,且涵义非常丰富,对那些失去人生方向的人,特别有意义。主耶稣为基督徒不断地提供灵性养料和指引方向,使人免于匮乏和迷失。── 杨东川《中文圣经注释──彼得前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