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前书第一章
壹.信徒的权利与义务(一1~二10)
一.问候(一1,2)
一1 这位亲爱的渔夫称自己为耶稣基督的使徒彼得。主耶稣立他为十二使徒之一,呼召他作使者,宣扬那荣耀的、使生命改变的信息。他既接受了从神而来的任命,使成了得人的渔夫。
所有信徒都蒙召在地上代表基督。我们应该全都是宣教士,不管是在本地或在海外。我们作耶稣的跟随者,应以此为生命的中心目标;其他的一切都属次要。
这封信是写给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西亚、庇推尼寄居的,或在那里作外来人的。这些流徙的人是谁呢?
彼得用了“分散”这字眼,使我们先入为主地以为收信人是犹太信徒,因为雅各也用了相同的字来形容以色列十二支派中的信徒(雅一1)。此外,在约翰褔音七章35节,这字也用来形容散居在外邦人当中的犹太人。
然而,彼得书信的对象,很可能是因遭受逼迫而散居在周围列国的外邦信徒。既是这样,他用了很多本来是形容神的选民的名字,来形容这属神的新群体,就是教会。他称呼他们为被拣选的(一2),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二9)。此外,还有三处地方显示他是写信给外邦信徒的。他谈到收信人的袓宗传流下来的虚妄行为(一14,18),又指出他们从前并不是子民(二10)。最后,他在四章3节指出,他们昔日乃是随从外邦人的方式生活。因此,有强而有力的证据显示,彼得所说的分散各地的人,就是指基督的教会,其中的主要成员,在未信之时都是外邦人。纵使有人反对此说,认为彼得主要是作犹太人的使徒,但这也不足以否定彼得服侍外邦人的可能。外邦人的使徒保罗,不是也曾花时间服侍犹太人么?
一2 作者进一步用收信人在得救上的四个进程来形容他们,这些进程涉及三一神里面的圣文、圣子和圣灵王位。
首先,他们是照父神的先见被拣选的。意思就是从亘古之先,神便拣选他们成为属衪的。拣选的道理并不那么受人欢迎,但却有一个优点──尊重神的地位。将这道理曲解来迎合人,结果只是忽视神的主权。神的拣选与人的责任两者之间如有任何冲突,问题只在于人的头脑有限,在神来说却毫无问题,两者都是圣经的教导,两者我们都应该相信。真理正是在这两个极端,求其折衷就不是真理了。
神是按照衪的先见进行拣选的。有人认为这是指神预知那些人会信靠救主。另有人认为这是指神很清楚知道,衪若不施恩,没有一个罪人会相信救主,因此衪凭这先见,便预先拣选了一些人成为施恩的对象。虽然神的拣选蕴含不可言喻的奥秘;但我们可以肯定,其中并没有半点不公义。
得救的第二步就是藉圣灵得成圣洁。这方面的成圣,是在一个人悔改归信之前发生的。1这是圣灵的工作,将属神的人分别出来(同时请参看帖后二13)。在父神进行拣选之后,就自然到这一步了。神在永恒里预先知道、拣选了人。圣灵在合适的时候工作,使这拣选在各个有关的人生命里生效。
灵魂得救的第三步,就是罪人对圣灵工作的回应。经文将这回应形容为顺服耶稣基督。这是指顺从褔音,认罪悔改,接受基督为救主。顺从褔音这观念在新约圣经中十分普遍(参看罗二8;帖后一8)。
最后,就是蒙衪血所洒。我们毋须绝对按照字面意义来解释,坚持认为一个人得救时,他在实际上是蒙耶稣的血所洒。这其实只是象征性的用语。然而,其中肯定的含意,是指一个人顺从褔音时,他就承受了基督在各各他流血所带来的一切祝褔。救主的宝血,在一千九百多年前已一次过倾流出来;这血不会再流出来。然而,每当我们相信衪,就能得从这鲜红的宝血带来的赦免、救赎和无数的祝福。
彼得在追述收信人新生命诞生的四个步骤后,还祝愿恩惠、平安,多多的加给他们。他们已经历过神救赎的恩典,以及因此而带来的、与神和好的平安。然而,在每一天的基督徒生活中,他们仍需要恩惠和力量,在这纷扰动荡的世代中,他们需要平安。使徒彼得的心愿,就是他们能充充足足的得到这些祝褔。邓尼说:“恩典贯串了整个福音,而平安──灵里的康健──则是恩典所带来的果效。”
二.信徒身分(一3~12)
一3 彼得在第3至12节,将救恩那无可比拟的荣耀陈述出来。他一开始便赞美这位救赎工作的创始者──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这称呼将神与主耶稣的两种关系介绍出来。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强调救主的人性。父则道出圣子的神性。圣子的全名是:
主──有独特权柄治理人心及操控生命的一位。
耶稣──将自己的百姓从罪里拯救出来的一位。
基督──神的受膏者,被提升至天上至高之处。
因为神的大怜悯,我们便藉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使我们得重生,叫我们有活泼的盼望\cs8。神就是这救赎计划的创始者。衪的大怜悯驱使衪成就救赎的工作。救恩带来新生命,且在今生给予奖赏,就是活泼的盼望。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为我们的救恩奠下公义的基础,也成为我们活泼的盼望的根基。
当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就只在今生有指望;在前面等我们的,是审判及神烈火般的愤怒。我们作为亚当的后裔,都在死亡的咒诅之下。但神以基督所成就的救赎工作为公义的基础,拯救不虔的罪人而不违其公义的本性。基督已代我们受了罪的刑罚,偿了十足的罪债。公义的要求已得到满足,所以一切顺从褔音的人,都可以得怜悯。基督的复活,显示神完全接纳衪儿子的代赎。主的复活,是父神以“阿们”回应衪“成了”的呼喊。此外,主的复活也成了凭据,保证凡在基督里逝世的人,将来都要从死人中复活。这就是我们活泼的盼望──期待将来被带往天家去,与基督在一起,并且永远像衪。迈耳称这活泼的盼望为“现今与将来之间的桥梁”。
一4 第4至5节将这救恩工作在将来的情况描述出来。我们重生后,便有一个坚定的盼望,就是可以得……存留在天上的基业。这基业包括信徒将来在天上可以永享的一切,以及透过基督而得到的一切(诗一六5)。这产业是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的:(1)不能朽坏是指这产业永不会遭侵蚀,也不会破裂或腐败。那是保证长存的。(2)不能玷污指这产业本身是完美的,其纯净不会因任何瑕疵而减损。那是永不会受罪污染的。(3)不能衰残是指这产业的价值、荣耀或美丽,是永不会遭贬损的。那是历久常新的。
世上的产业却是变化不定的。有时产业的价值会因市价下跌而锐减。有时遗嘱内没有提及的人,竟可以成功地要求分一杯羹。有时因为法律程序的问题,受益人会失去应承受的产业。然而,神所赐的产业却不会因时间而改变,信徒的所有权也不会有漏洞。神为衪的儿女将这产业藏在天上的保险库里。
一5 神不但看管基督徒要得的基业,还保守他们,使他们最终能得基业。在人世间,作嗣子的可能在未分得产业之前已去世。然而,保守信徒属天基业的恩典,也保守我们,使我们最终能享受这基业。神所拣选的百姓,没有一个会失落。那些在创世之先蒙拣选的,在今世的适当时候得拯救,并蒙保守进入将来的永恒里。在基督里的信徒,能得到永远的保守。
然而,在这永恒的保守中,有神的努力,也有人的参与。我们是蒙神能力保守的──这是神的努力,但也是因信──这是人的参与。这并不表示惟有人使用信心,他才可以得救。人有真正的信,他的信心就会维持下去。使人得救的信心,总有恒常持久的特质。
神的儿女,乃是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所豫备、到末世要显现的救恩。这是将来要成就的救恩。一般认为,救恩工作是有三个时态的:(1)在基督徒开始相信救主的一刻,他就从罪的惩罚中得拯救(弗二8)。(2)让救主在他里面活,他便每天蒙拯救得以脱离罪的权势(罗五10)。(3)被提的时候,他会被拯救脱离罪(来九28)。他的身体会改变成荣美的身体,并且永远脱离罪恶、疾病和死亡。这将来要成就的救恩,也包括圣徒与基督一同重临地上,清楚显明是神的儿女(约壹三2)。
一6 正因有身体得赎和可得荣耀基业的盼望,所以纵使信徒身处百般的试炼中,仍然大有喜乐。彼得前书的收信人因替基督作见证而受逼迫。彼得的话令他们想起基督信仰中一个令人欣喜的矛盾──在忧伤中有喜乐。一方面,他们是蒙保守的,且有基业为他们存留,因这指望的缘故,他们可以喜乐。另一方面,他们知道所身处的百般的试炼不过是暂时的,将来要得的荣耀却是永久的(参看林后四17),所以他们可以因此而喜乐。朱伟慈谈论在百般试炼中忧愁时,竟能经历喜乐,他说,“我以前从没有想过,在毫无指望的凄凉境况中,竟能找到盼望如泉涌。”
一7 圣徒得到更大的安慰,知道他们受苦不但不会毫无原因,也不会是冤枉白受的。不虔的人所受的苦,只是他们将来在地狱里要永远受折磨的先声。基督徒的受苦却并不是这样。神的儿女在世上受苦,益处不少,其中之一是要试验出信徒的信心是宝贵(真实)的。彼得用金子来与我们的信心作对比。在人类所认识的物质中,黄金可说是最不朽的。它可以抵受极高的温度而仍然看似完好。但事实上,黄金在使用的过程中,或在受压之时,或在烈火之中,是能坏的。
真正的信心却是不可摧毁的。信徒或许会经历严峻的考验及试炼,然而这一切不但不能摧毁他的信心,反而会使他的信心更强。或许在人类的历史中,再没有任何人像约伯一样,会在一日之内蒙受这样巨大的损失;但他仍能够说:“衪必杀我,但我仍相信衪。”(译自作者引文)(伯一三15)在巴比伦火中的三人,就确曾被火试验。这火的试验证明他们的信心是真实的。火焰还将捆绑他们的绳索烧掉,使他们得释放(但三12~30)。而在这烈焰的煎熬中,却有一位“好像神子”的与他们同在。只有火,才能够试验出信心的真伪。环境顺利称心时,做基督徒是轻省容易的。然而,公开承认基督会招致逼迫与苦难时,表面的跟随者便会惭惭疏离,退回世人中间。毋须付上任何代价的信仰,是毫无价值的。不愿意付代价的信仰,是虚假的信仰。雅各所批评的,正是这种口头上的信仰。
真正的信心,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会得称赞、荣耀、尊贵。信徒每一次经历信心的考验,将来都会得到神的奖赏。那些身陷困境但仍然喜乐的人,会得称赞。备受试验与困苦,但能够视这些患难为神宠信的明证的信徒,主会将荣耀、尊贵赏赐给他。
当耶稣基督重临世上,作万王之王,万主之主,这一切便会显露出来;而那时世人便会清楚看见,他们所唾弃的人,的确是神的众子。将圣经各段对比参照之下,可知在信徒被提后,基督会在天上的审判台前宣布谁人得奖赏。但显然地,基督第二次降临时,这些奖赏便会公开地展现出来。
一8 彼得继而讨论我们今世已经可以享受救恩,就是凭信心接受基督。虽然我们从来没有亲眼见过衪,我们却是爱衪的。2我们如今虽不得看见衪,却是信衪的。正因如此,我们得以进入衪对多马所说的祝褔中:“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褔了。”(约二○29)
林克安写道:
大家声声说爱,但爱神和基督的明证,就是在患难之时能说:“我不希望失去神的喜悦和笑脸,所以宁愿受苦而不希望使衪伤心。”只要神仍向他微笑,纵使只有碎饼充饥,爱神的人仍会感到满足;他不会为高位厚禄,以及世人的逢迎,而失去神的笑脸。每一位真正属神的儿女,都会面对这样的试验;这些试验会将糠稗从麦子中簸扬净尽。经过火炼的金子,杂质除尽,便成为纯净的精金3。
我们因信衪就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我们凭信心与衪合一,就是与所有真喜乐的泉源毫无阻隔而又永远地连系起来。基督徒得喜乐与否,并不取决于地上环境的顺逆,而是因那位已经复活并被升为至高、如今在神右边的基督。没有人可以夺去圣徒的喜乐,正如没有人可以将基督从荣耀的宝座上拉下来。两者是并存的。
一9 随后,彼得便讨论信心在今世带来的结果,就是灵魂的救恩。身体的得救,是将来的事,要到基督回来接衪的圣徒时才实现。然而,我们若凭信心相信基督,便得灵魂的救恩。“灵魂”一词是指人非物质的部分,是身体以外的部分。灵魂在人逝世时,便与身体分离。在这段经文中,灵魂包括人的心灵;人在心灵里知道世上有神。人的灵魂是在重生时得拯救的。
一10 这救恩是很多旧约先知讲论的主题。古时,神的代言人曾预言人要得不配得的恩惠。然而,他们并不能完全明白自己所写的是什么意思(参看但一二8)。
一11 显然地,他们并不明白:(1)要以弥赛亚身分出现的那一位是谁;(2)衪在什么时候出现。在神的灵默示下,他们预言弥赛亚要受苦难,后来得荣耀。可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两件事发生的时间最少相距一千九百年。学者常比喻说,这些先知看见的是两个山峰──(a)各各他,是耶稣受苦之地;以及(b)橄榄山,耶稣在荣耀里降临的地点。然而,他们看不见介乎两者之间的山谷,即我们所身处的恩典时代。我们在中间看见这两件事,一件在以前已发生了,另一件则是将来的事。因此,我们比古时的先知更清晰地看见事情的关系。
一12 他们从神的灵得了奥秘的启示,他们所宣讲之信息的对象是将来的世代。这些先知所说的话对他们所身处的世代固然有意义,但他们知道,这些话的意义,在他们当世并没有完全实现。
当然,这会带来问题。旧约先知不也通晓因信称义的真理吗?他们不明白我们所得的救恩,到底是什么意思吗?何以见得他们宣讲的对象是我们,而不是他们自己呢?
林克安说:
基督降临世上之前,神恩典的丰富并未完全显露出来。诚然神能够拯救罪人,把他们接到天上去,衪也确曾这样做,以诺就是一例。然而,要到基督受死及复活之后,人才可以经历与基督连合,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一切。神何等乐意叫一切的尊荣,都归到衪的儿子身上4!
过去向众先知隐藏的事,现在却一一显明出来。圣灵在五旬节从天上降临,衪赐给使徒宣讲褔音的能力,说明拿撒勒人耶稣就是那位预言要来的弥赛亚;弥赛亚为赎世人的罪而死,死后被埋葬了,并在第三日复活。他们宣告说,人只要相信基督,就可以白白得这救恩。他们宣布神在这个时代里的计划,就是要从万国中招聚百姓归衪名下;并且主耶稣有一天要回来,统治整个世界。
信徒在今世可以享受极大的特权,不单是因为他们能够清楚明白神向众先知隐藏的真理,更且连天使也愿意详细察看这些关于救恩的真理。在新旧两约圣经中,天使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圣经记载基督降生、受试探、在客西马尼园中挣扎和复活时,都提到天使。不过,据我们所知,神并没有为堕落的天使预备救赎。基督并非为拯救天使而来,乃是为拯救亚伯拉罕的后裔而来(来二16)。教会是给天使学习的实物教材,她彰显了神百般的智慧(弗三10)。然而,天使却无法认识救恩为我们所带来的喜乐。
三.信徒因其身分而应有的行为(一13~二3)
一13 经文的重点在此一转。彼得一直在说明救恩的荣美。到这里,他便根据以上所说的一切,提出一系列的劝勉。朱伟慈说,“这里所作的劝勉,基于起先所提到的褔音。…¨崇高的真理创造出属灵的动力。褔音的要义形成行道的原动力。5”
首先,彼得劝勉圣徒要将心中的腰束上(圣经和合本细字)。将心中的腰束上,是有趣的比喻。中东人所穿的是长而宽松的外袍。他们要赶路的时候,便会在腰间束上带子(参看出一二11)。这就是将腰束上的意思。然而,彼得说要束上你们心中的腰,是什么意思呢?信徒进入这个充满敌意的世界时,他们必须避免慌乱及分心。遭遇逼迫的时候,信徒很容易会惊惶失措及心慌意乱。束上了腰的心,就是一种坚强、沈、冷静和常作准备的态度。这样的心,不会受内心的恐惧或外来的逼迫所影响。
彼得用谨慎自守几个字进一步劝勉信徒要有坚固的心。这是指对自我的控制,相对于歇斯底里的状态。谨慎自守的心,是镇静的,稳定的。
跟,彼得又鼓励圣徒要达观,要向前看:专心盼望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所带来给你们的恩。彼得拿出了基督再来的确据,作为信徒在身处风浪患难当儿仍然坚忍下去的动力。学者一般认为耶稣基督显现是指衪重临地上,显为荣耀之时。不过,这也可指圣徒被提,即基督回来接衪的圣徒之时。
一14 第14至16节的主题是顺命的心。顺命的儿女不应耽于他们未信主时常犯的罪。他们现在既是基督徒,肩负了主的圣名,便应仿效衪来过活。他们若附从这个不虔的世界,就是将他们属天的品性埋没了。他们现今既已蒙圣灵光照,就应当除掉他们在蒙昧无知的时候的所作所为。从前……的……私欲是指他们还未认识神之时所沉溺的罪恶。
一15 我们的生命,应反映那位召我们的神的圣洁性情,而不是效法这个不虔的世界的种种风尚和方式。敬虔的意思,就是与神相似。神的一切作为都是圣洁的。我们要效法衪,我们的一切言行举止就必须圣洁。纵然我们尽此生也不可能跟衪一样圣洁,但我们仍要圣洁,因为衪是圣洁的。
一16 彼得引用旧约来证明神希望衪的百姓效法衪。耶和华在利未记十一章44节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住在基督徒心中的圣灵已赐给他们能力过圣洁的生活。旧约的圣徒并没有这样的帮助和祝褔。然而,由于我们享有更多的权利,也就有更大的责任。彼得引用的这一节旧约经文,在新约圣经中,有更新更深的意义。在旧约中,这是礼仪上的要求;在新约中,这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在旧约中,圣洁只是神的理想目标。真理的圣灵降临后,这便成为实在的、常有的素质。
一17 彼得不但劝勉我们要圣洁,还劝勉我们要有敬畏的心。这是指因尊崇而产生的敬畏,是因对神的认识而从心底里产生景仰。这尤其是指我们认识到,我们所称为父的那一位,也就是那一位不偏待人,按照衪儿女的行为来审判的主。我们既认识衪是智慧无限,审判公正,我们便应心存敬畏地过活,谨慎自己的行为,免得令衪不悦。父要审判自己的儿女今世的人生;衪已将审判罪人的工作交给主耶稣(约五22)。
林克安这样写道:“衪看望,留意所有的人,看是否有人抱诚实的动机,竭尽所能,全心渴望讨衪的喜悦。6”
我们要存敬畏的心,度过我们在这地上寄居的日子。这世界并不是基督徒的家。我们是从天家被放逐,居住在异邦中。我们不应安顿下来,仿佛这世界就是永久的居所。我们也不应仿效以这世界为家者的言行。我们应谨记天家才是我们的归宿,并应有属天公民的表现。
一18 信徒在信主之前,跟世上其他的人没有两样。他们的言行举止,与周遭的人一样空洞无价值。彼得将他们在未信主时的所作所为形容为你们祖宗所传流虚妄的行为。然而,凭巨大的赎价,他们已经从这无意义的生活中被赎出来。藉无比的赎价,他们已从世界这笼牢中被救出来。这些被掳去之人的自由,是不是用金银买回来的呢(参看出三○15)?
一19 不,乃是凭基督的宝血──就像完美无瑕的羔羊的血。基督是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即是说,衪无论内外都是绝对纯全完美的。信徒若受吸引,返回世俗的享乐去,照世界的方式行事,效法世人的错谬,他应要记得,基督正是为了要使他脱离这样的生活而流血的。返回世界就是回头横渡鸿沟,回到原岸,这可枉费基督付上惊人的代价,使信徒渡到救恩的岸上。更严重的是,这行为其实是对救主的不忠。
“放弃伟大的救恩,宁取滔滔的罪恶,并加以自圆其说。然后决定与神生命之子的性命换回来的一切了结关系。”
一20 基督为我们成就的,并不是神事后才想出来的补救工作。在创世以前,救赎主已被预定要为我们受死。却在这末世,就是在律法时代结束之时,衪从天上降临,为要拯救我们脱离过往罪恶的生活。林克安论说:“在这末时,世人用自己的道德来判断的历史已在基督的十架上告一段落。人类的道德已尽显其所能,到此必须在神面前完结了。7”
彼得在这里加上这些观念,是要使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基督既为我们受死,把我们从这世界的制度中拯救出来,我们便必须与这世界一刀两断。我们活在这世上,却不属于这世界。我们不可以避开未信主的人,相反地却应将褔音带给他们。然而,当我们与他们相交时,却绝不可参与或容忍他们的罪。我们要用生命证明自己是神的儿女。我们一旦与世人相似,我们的见证便会被削弱。世人若不能察觉我们与他们有别,比他们的生命可羡慕,他们便不会认为有需要信主了。
一21 我们是因他才得以信……神,所以就更应该对主耶稣忠心不二了。是衪将天父的心意向我们显明的。正如伍斯敦说:“人并不是透过神的创造、神权,或律法来认识神,而是透过基督。”8天父叫基督从死人当中复活,又给衪天上最荣耀的地位,显示衪完全满意基督的赎罪工作。这一切的结果,是叫我们的信心和盼望都在于神。我们生活起居,行动存活,都是在衪里面,而不是在邪恶的今世制度之中。
一22 使徒彼得促请读者要有爱心(一22~二3)。首先,他对重生加以描述,指出重生带来的其中一种改变,就是爱我们的弟兄(一22上)。跟,他强调必须有爱心(一22下)。然后他又再一次提及重生,特别提到生发出这新生命的种子,就是神的道(一23~25)。他随后又再一次强调接受这道的人所要肩负的责任(二1~3)。
彼得首先在本节上段对重生加以描述。你们既……洁净了自己的心……。当然,我们明白是神在施行拯救时洁净了我们的心;严格来说,我们并没有能力洁净自己。这里的喻意表达法说出,我们这些已经历洁净的人,是在信主之时得洁净的。
洁净的途径就是顺从真理。彼得在这里第二次将得救的信心形容为顺服的表现(参看一2)。保罗在罗马书也曾两次提到“信心的顺服”。我们不可在思想里把信心与顺服分割。真正的信心,是顺服的信心。这只可能藉圣灵而达成9。
新生命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爱弟兄没有虚假。从真实的意义上来说,我们得拯救,是要叫我们能爱所有其他的基督徒。因这爱,我们晓得自己是已经出死入生的(约壹三14);也因这爱,世人能认出我们是主耶稣的门徒(约一三35)。
因此,随后的劝勉是很自然的:就当从(清洁的)心里彼此切实相爱。在新约圣经中,作者总是先把某个实况陈述出来,然后以其为发出命令的根据。这里就是一例,所陈述的实况是:你们既……洁净了自己的心,以致爱弟兄没有虚假……。然后发出的命令是:就当从(清洁的)心里彼此切实相爱。信徒的行为实践是根据他所站的地位。我们的爱,应是温暖的、全心全意的,并且尽全力、热切、不断而清洁的。
对于正在遭受逼迫的人来说,彼此相爱的劝勉是正合时宜的,因为很多时候,“在困难的境况中,微小的分歧往往会严重地化大”。
一23 彼得再一次提到读者的重生,这次是关于生出这新生命的种子,就是神……的道。二章1至3节的劝勉,就是以此作根据的。
新生命的诞生,并不是由于能坏的种子,就是说,与肉体生命的诞生有别。带来肉体生命的种子,当然受制于物质界的定律,会腐朽及消亡。从这些种子生发的肉体生命,也有同样的性质,只能短暂存留。
新生命藉神……的道而来。人听见或研读圣经信息时,会体会到自己的罪,明白基督是唯一而又胜任的救主,因而归向神。人都是从不同途径接触到神的道而得救的,没有一个例外。
雷特欧在评说:
……第一章中有三样“不能坏”的东西──不能朽坏的基业(4节),不能坏的救赎(18,19节)和不能坏我们藉以重生的道(23节)。因此,我们有一个无玷污、无瑕疵的本质,这本质使我们配得享有无瑕疵的基业,并且是基于价值永存的救赎的。我们都领受了永远纯全完美的印记,以温柔安静的心作“不能坏的”装饰(三4),是最合适不过的10。
这道是活泼常存的。11天地纵要废去,这道却永不废去。神的道安定在天,直到永远,而所带来的生命也是永存的。那些因这道而获得重生的人,也具有这道的永存特质。
在肉体方面,人类的种子(胚胎)已包含一个婴孩的所有特质。这婴孩结果会变成怎样,由种子的特质来决定。这种子既是会毁坏的,从这种子长成的肉体生命也必然是会朽坏的。
一24 彼得引用以赛亚书四十章6至7节,来强调人类生命短暂的特质。人的生命就芥草一样,不能持久。肉体的美丽,就像野地的花一样稍纵即逝。草必枯干,花也必凋谢衰残。
一25 对比之下,主的道是永存的(赛四○8)。因此,信徒的新生命同样是不能朽坏的。这不朽坏的道,就是传给读这书信的人的褔音;这道使他们得以重生。这就是他们的永恒生命的源头。──《活石新约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