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书第一章
第一段 试炼与试探(1:1-18)
一.引言(1:1)
1.自称(1:1上)
1上 本书的“雅各”,就是主的兄弟雅各,但有解经者以为,这雅各虽不是十二使徒中那个首先殉道的西庇太的儿子,但却是另外一位使徒,即亚勒腓在耶路撒冷作长老的儿子雅各(太10:3)。按照加1:18,19所说,当保罗从亚拉伯回来上耶路撒冷时,所见的是“主的兄弟雅各”,这和徒15:11-29;加1:19;2:9;林前15:7等处比较起来,就可知道,那在耶路撒冷作首领,与保罗行右手相交之礼的雅各,就是主的兄弟,也就是本书的著者。
雅各虽是主的兄弟,但在他书信的开端,并不自称是主的兄弟,而以“作神和主耶稣基督仆人的雅各”谦称,表示他并不靠属世亲情的关系,在圣工上取得人的尊敬。往往,世俗人常利用肉身方面的情谊关系,来占取较为优越的地位或是工作的便利,但这却不合乎属灵的法则。世人若开了一间商店,他的亲人多少会受到一点优待;但神不会因你的亲人是大牧师,就给你优待,让你可以跟着上天堂。雅各极力避免并拒绝凭那种关系而来的尊敬,可见他成为耶路撒冷教会的柱石,实在不是因为他在肉身方面跟主的特别关系。而是由于他本身悔改信主以后,在灵性上的追求和敬虔生活的结果。
2.请安(1:1下)
1下 这“散住十二个支派的人”,就是指当时因逼迫而逃到犹太各地的信徒。按徒8:1,从司提反被害以后,耶路撒冷教会大受逼迫,门徒都分散犹太各地,不但在信心上受到试炼,同时在生活上也受到世俗的试探,缺乏真理上的认识,以致于有信心与行为脱节的情形,所以雅各写信劝慰他们。“请散住十二个支派之人的安”,这简短的一句话,充份的表现出雅各的谦卑和爱心,他虽然是教会的柱石,却不是只在那里等候信徒向他请安,而是先向信徒请安;所关心的,也不只是周围常在教会中聚会的信徒,对于那些已经离开的、散住远处的,他也都能同样的关心到,同时,在大逼迫中,他自己虽然还留守耶路撒冷,却也没有因此自高,更没有轻看逃难的信徒,反倒常常挂念他们身体灵性的情形,这些都是我们的好榜样。
二.试炼的益处(1:2-12)
试炼和试探,在原文虽然是同一个字peirasmos,但二者之间是有些分别的。除了可以按圣经上下文的记载判别以外,它们还有两点最大的不同,就是来源和目的之不同。试探的来源是出于魔鬼,目的是要陷害人犯罪;试炼的来源是出于神,目的要叫人得益处。一般来说,试探较多是属情欲的事,叫人肉体方面感觉舒适;试炼却是较多使人在肉身或精神方面受损失或痛苦;但也有许多时候,它们是同一件事的两方面,在魔鬼是要藉着某事试探人,在神却是要藉着魔鬼这样的试探来试验人。例如,魔鬼要利用灾祸试探约伯,神却利用它来试验约伯(伯1:6-2:10)。
在此雅各首先讲到试炼的益处,勉励那些在试炼中的信徒。虽然在我们的感觉上常常觉得试炼是痛苦的,但它却常为我们带来各种属灵的福气,使我们学习到各种属灵的功课。
1.学习百般的喜乐(1:2)
2 “百般的试炼”,现所给信徒的试炼是各方面的,或是在肉身、在灵性、在物质、在生活、在工作。神这样用百般的试炼来对待祂的儿女,为要叫他们能成为有百般喜乐的人,好成就神对他们的美好计划。像使徒保罗,就是受过神百般的试炼,而学会了处任何境遇的人(林后11:22-29;腓4:11)。
属灵和属世的道路有很大不同。世界的道路常常使人第一口尝到甜味,以后却是无限的痛苦;但神是让我们第一口先尝到苦味,然后得着更大的福乐,就像得救的经历一般──先知罪而痛苦,然后得尝赦罪的喜乐。
“都要以为大喜乐”,“以为”是算作的意思(参中文新旧库译本,K.J.V.作Count,N.A.S.B.作consider)。圣经在这里要求信徒在百般试炼中,就是受苦也要喜乐,不仅在某一种试炼临到时如此;就是在各种试炼一齐来临时,也应当喜乐。
一个人怎能在受苦时,把痛苦当作喜乐?圣经并没有要我们盲目地硬把痛苦当作喜乐,徒然承受必然失败的后果;而是要我们对于苦难和试炼有正确的价值观,知道神试炼人的高尚目的。若我们看见了受完试炼以后的美好盼望,和所能得着的属灵收获,就能够以所受的试炼为喜乐了;所以我们在患难试炼中,应该完全相信神的美意。
“大喜乐”,许多信徒在试炼中只知道发怨言,顶多也只能作到保持安静;但圣经要求我们的,却不只是安静,而是要以为是“大喜乐”。通常,在我们人生的经历中,最大的喜乐往往不是得自顺境,而是在经过患难以后得着的。主耶稣说,“你们的忧愁要变为喜乐”(约16:20),这就是最大的喜乐;但在此雅各却勉励信徒,这种喜乐不必等到患难后才可以尝到,而是在当中就可以看作是大喜乐了。
2.学习信心的忍耐(1:3-4)
3 本书虽注重行为,但在开头的论题中,却讲论回心的功课(本书最后一章也是讲信心);可见雅各书不是不注重信心,只不过它所注重的是能够经得起试验的真信心而已。由此可见,信心,试验、和忍耐互相的关系。
A.信心要经过试验才有价值
“信心”既是一种内在的灵美德,不容易让人看出它的大小虚实,但经过试验以后就能把它显明出来,并且会因此而更加地坚固有价值。彼得在他的书信中,以金子之经火比喻信心的试验,精金是很昂贵的,比重大、性质稳定(不易起化学变化)、又有光耀,经过试验后的信心也是如此,有它属灵的价值、分量、以及荣光;甚至比属物质的金子更为坚固而宝贵。
这里的“试验”,原文dokimion,是名词,有“证实”或验证的意思;与上节的试炼不同字,却和12节的“试验”同字,(上节的试炼则与12节的试探同字)。神是不试探人的,但祂会藉着试炼以试验人的信心。
B.试验要有信心才能胜过
信心一方面要被试验才显得更宝贵;另一方面,在神藉着苦难来试验我们时,也必须有信心,才能得胜。“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意思就是,神藉各种试炼试验我们的结果,就能叫我们生出忍耐的果子来,并不是因为神不试验就不认识我们,而是为着我们的益处,让我们的信心藉着这样的试验,能更多的显现出来。可见,灵性生命若不受试验就不能多结果子,所以我们应该完全信任神,更多信任神,得以更加认识祂的确实可信;因为我们一切属灵的经历,都是“本于信以致于信”的。
C.忍耐是信心在试验中所生的美德
使徒保罗在罗5:3提到∶“……患难生忍耐……”在此应注意,这两处经文论到忍耐都用“生”字,原文katergazetai与罗5:3完全相同,N.A.S.B.译作produce(产生),K.J.V.译作worketh(运行、作工),这字在罗马书用了十一次(罗1:27;2:9及罗4:15;5:3;7:3,8,13,15,17,18,20;15:18),本书只用了两次,除了本节外,在下文20节中,和合译本则作“成就”。
可见“忍耐”不是凭着自己的禁制或修炼,就能成功的,而是神在我们生命中产生的结果。真正的忍耐,是从生命中“生”出来的,而不必强自抑制。藉着百般的试炼,神使我们累积许多忍耐的经验,而从生命中生出忍耐的性情来;往往,属世的习惯是由家庭的环境所养成;但是,属灵的习惯却是由神所安排的试炼中磨炼而来的。
4 “忍耐也当成功”,新旧库译本作“要叫忍耐作成圆满的工作”。忍耐最重要的是在乎忍耐到底,否则就不算是忍耐。属肉体的忍耐往往只能忍一时,只有出于生命的忍耐才能到底,而出于生命的忍耐,在我们的旧生命中是找不到的,只有仰赖神的恩典在我们生命中作工,才能“生”出结果来,所以我们应当让神继续的在我们生命中作完祂的工作。
按这节的意思,学习忍耐的功课,是神使我们达到完全的“必修科”之一。在每种属灵的课程中,都要加上忍耐,才能成功无缺。圣经中所有圣灵的伟人都是忍耐伟人。使徒保罗告诉我们,忍耐的生命是作王的生命(提后2:12)。忍耐也是神的本性之一(诗103:8),它是神藉百般的试炼在我们身上作成的工夫。
3.学习信心的祷告(1:5-7)
试炼能使信徒更热切祷告,这是每一个有生命的基督徒所承认的,因为真诚的呼求,来自于逼切的需要,而这样的需要是唯有当信徒在试炼中时才会发现到的。在这里,雅各教导我们祷告的三个要点∶
5 A.要为什么事祈求?
求智慧。“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大概因为当时信徒在试炼中,深觉自己缺少认识神旨意的智慧,以应付当前的试探,所以雅各要特别提到这点。往往,信徒在试炼中最急切需要的,就是明白神的旨意;若在受试炼时,心中有清楚的把握,知道自己正行在祂的旨意中,对所临到自己身上的试炼就必得着很大的安慰和能力,不致于慌乱、丧胆、惶惑、不知所措,而能处之泰然了。所以雅各对那些正在试炼中的信徒,并不是劝他们求神挪去苦难,或是多给他们物质方面的好处,而是劝他们先求智慧,好认识神的旨意,顺服神的指引;这也就是所罗门所求的──从上头来的、叫人“在善上聪明”的智慧(3:13-18;罗16:19)。
“若有缺少……的”∶无论我们向神求什么,必须先看见自己的“缺少”,唯有看见自己的“缺少”有多少,才能向神发出多少真诚的祷告。
B.要向谁祷告?
求厚赐人的神。“应当求那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神,主就必赐给他。”信徒在试炼中应倚靠求告的,不是有力量权势的人,乃是神。所有在受试探中的信徒和所有求告神的人,所不可少的“智慧”,就是这里所告诉我们的──祂乃是“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神”(参来11:6;4:15,16)。我们必须知道,神是喜欢我们向祂求的神,祂绝不会嫌麻烦,也不会因我们求得多了就斥责我们。
“主就必赐给他”,这是一句十分坚定确实的应许,摆在全节的最后,显现是特别为着上文的需要而写的。如果我们求合乎神旨意的属灵智慧,而且存着信靠神慈爱的心向祂──那位厚赐与众人的神求,祂就必赐给我们。
许多时候,信徒常常口里向神求告,心里却指望着某人的帮忙;这样的求告等于向人求,不是向神求。
6上 C.要存什么态度求?
存着信心求。“只要凭着信心求”,这意思就是,不要一面凭信心又一面凭眼见──要单一而专诚的信靠神。我们常常照着眼前的难处,在那里小信的按所猜想神大概能作到什么程度而求;但圣经在这里却是要我们只凭着信心求。
“一点不疑惑”,因疑惑就是不信,这样的心就是曾使以色列人倒毙旷野的不信的恶心(来3:12)。现在许多信徒,由于习惯听道而不能实行的结果,对神的话常存不信的恶心,总认为那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样的不信,实在是信徒灵性的一大“祸患”。在试炼中,我们常常容易疑惑神的作为和信实,其实神就是利用这些肉身方面所遭遇的祸患试炼,来除去我们灵性方面的“祸患”和不信,叫我们在试炼中认识祂的慈爱和信实,信心就得坚固了。
神的恩典的赐恩的方法都同有许多种,“百般试炼”就是其中之一;我们若拒绝神的方法,就不能得着祂的恩典。
6下-7 “因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风吹动翻腾,这样的人,不要想从主那里得什么”(1:6下-7)。这几句话,是对于上文∶只要凭着信心求,一点不疑惑的解释,因为∶
1.
疑惑的心,就如海浪容易被风吹动,没有安息,完全不能稳定,而充满灵性上的危机。
2.
海浪若被风吹动,必然推动其他部分的海浪,以致越加翻腾,可见,一点点疑惑,也会摇动整个的信心。
3. “疑惑的人……不要想从主那里得什么”,这句话特别提醒信徒∶虽然神是“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神”;但那些疑惑的人,不但不能得着所求的,也不必存“想”(N.A.S.B.译作expect,即想望)得着的意念!许多人不照祷告蒙应允的法则祷告,却“想”他的祷告蒙神垂听,这种想法完全是徒然的。
4.学习专诚的跟从(1:8)
8 许多时候,我们会失败是由于心怀二意、临事盲从,和没有定见。这些弱点来自于贪爱世界、体贴肉体、和对神的应许发生疑惑。如果我们只立志不求自己的喜悦,专心以神的旨意为是,这时,祂的旨意对我们来说,常是很容易就看明白的;但是如果我们有了自己的拣选,对神的旨意就立刻混乱,所有的判断就都变成不正确的──因为我们自己的爱好,叫我们失去属灵的判断力。这里给我们看见,胜过试炼的秘诀,是不要抱“两全”的心意。我们不要想既得世界的福乐,又得属灵的祝福;既不忍受试炼,又想得着灵性的益处,这种存心会叫我们毫无所得。
另一方面,“百般试炼”能治死我们这种不合理的存心,使我们认识到,三心两意的结果常反而一无所获,因而能够定意专一的跟从主。
5.学习信服神的安排(1:9-10上)
9-10 卑微的升高而喜乐,当然容易;但是要叫富足的降卑而喜乐就困难了。圣经要求我们,就算在富足之中被降卑,也该像从卑微升高一样的喜乐;因为这一切都在乎神的安排。富足的降卑固然是神的试炼,使我们学习处卑贱;同时卑微的升高也是一种试炼,使我们学习怎样处富足,如此试炼的结果,更是要叫我们成为,无论卑微也好,富足也好,都能因信服神的旨意而喜乐的人。许多人只信神的安排,但并不“顺服”,就像约伯,初时只不过信神的安排,但并不服神的安排──以为神不公平;但经过试炼以后,他就服了下来(伯42:1-6);因此,我们不但要信神的安排,也要服神的安排。
6.学习认识世界的虚空(1:10下-11)
10下-11 这些话,一方面解明上文要信服神安排的原因,一方面也说出了今世财富的虚空。雅各用草上的花来形容世界的财富,劝勉信徒不必过于重视今世的财物。这世界最有用、最为人所羡慕的就是“财富”,但它们却不过像草上的花一样短暂;花原本就容易凋谢,何况是草上的花,岂不更容易凋谢?世上的财富既然这样虚空,我们就当把自己的一切完全信托在神的手中了;但是,这样的话在一个人平安之中,是很难相信的──除非经过试炼。“试炼”能使我们认识今世的虚空,而更加爱神。
圣经并没有说,这世界的财富绝不能给我们一些快乐,而是说,这世界的财富和享乐,只是“短命”的享受,像草上的花那样;圣经也没有说,信徒绝不可以有财富,因为富有也是蒙福的一种记号,如亚伯拉罕、约伯,都有很多的财富,但是信徒对今世的财富,必须有清楚的认识,知道它的短暂而虚空,不是我们所可以倚靠的。
当时,在受试探的信徒之中,必定有好些人因着苦难的来临,而遭受到许多物质上的损失,这些话正合他们的需要。
7.学习接受冠冕的资格(1:12)
12 这“试探”与上文2节试炼同字。雅各在这里说,忍受试炼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可以有资格得着生命的冠冕。在此有四点我们要注意∶
A.不要把试炼当作是大不幸,应该当作是福分;因为这是神准备我们得冠冕的一种方法。
B.这里不是说,遇见试炼的人有福;而是说,忍受试炼的人有福。
C.“爱祂”,就是我们能胜过试炼的力量。主曾查问彼得的爱心说∶“你爱我比这些更深么?”这样查问的结果,使彼得以后全心爱主,胜过许多试炼和痛苦。
D.这宝贵的、可得冠冕的应许,是赐给那些“爱祂”(爱主)之人的。爱主的人,未必是在教会大有名声的人,但他们既经过百般的试炼还是“爱祂”,就显明是真爱祂了,这些人虽然不一定是人所知道的,却一定是神所知道的(林前8:3);所以圣经里面有许多福分都是为爱主的人所预备的(参罗8:28;林前2:9;雅2:5)。
三.试探的认识(1:13-18)
1:13 的“试探”虽然与12节的试探在原文是同一个字,但12节的试探却应该指试炼而说,因为它一开头就说“忍受……”的人是有福的,可见,这“忍受”显然是指试炼而说的。信徒对于试炼要忍受,对试探却要抵挡拒绝,“因为他经过试验以后,必得生命的冠冕”──这是指着那些忍受试炼且在试炼中得胜的人,而绝不是指着那些接受试探,或被试探所胜的人说的。从这一段的开头,1:13所说的∶“人被试探,不可说,我是被神试探;因为神不能被恶试探,祂也不试探人。”已经十分明显的让我们看见,以下所讲的,指的是试探而不是试炼。这几节论到我们对试探应有的认识,和胜过试探的方法,约有下列几点∶
1.我们若被试探不可说是被神试探(1:13)
13 虽然神会试炼我们,或利用魔鬼的试探试验我们,但却绝不会对我们存着任何恶意,利用任何事物把我们陷在罪里面的,并且祂自己既不能被人的任何“恶”所试探,当然也就不会用“恶”试探人了;所以我们绝不可因自己在试探中失败或受苦而诿过于神,以为神既然允许我们受这样的试探,就必须要为我们的罪过或失败负一部份的责任。
这节圣经很容易叫我们想起,以色列人在旷野的行程中,一再试探神的事(来3:8,9)。他们一方面试着冒犯神的诫命,一方面却又观看神是否施惩罚,且在惩罚真正来到的时候,才又在那里埋怨神,例如∶
民11章∶贪食之欲;
民13章;14章∶窥探迦南后大发怨言;
民16章∶受惩治后的悖逆;
民20章∶米利巴水的争闹等等。
2.受诱惑应归罪自己(1:14)
14 按太4:3说,魔鬼就是“那试探人的”。它利用各种物质、虚荣试探人,圣经在这里又告诉我们,自己的私欲也是使自己被试探的原因,可见,人被试探往往是由三方面的因素构成,即
A.魔鬼,
B.属世界或属罪恶的事物,
C.自己的私欲。
这里特别注重自己私欲的“牵引诱惑”,因为这是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内在的因素,和其他两个外来的因素不同;自己若是不放纵私欲,外面的试探是不够叫我们陷在罪里的。
如果我们要胜过试探,必须先承认自己所以会受诱惑,不是由于任何第三者的错失,而是自己的错失∶“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如果我们还一直想法子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罪给别人,就证明我们还没有真正知罪罪,还不认识到自己里面的败坏;这样的人,连胜过试探的起码条件都没有,是编不会下决心被付肉体,也不会专心倚靠主的。
3.试探怎么成为罪(1:15)
15 可见试探并不就是罪,但试探若被人的私欲所接受,孕育在心中,像怀了胎一样,就成为罪了。人人都会常常受到试探,但遇见试探并不就是犯罪,就像主耶稣也曾在凡事上受过试探,却未犯罪(来4:15)一样。可见犯罪与否,要看我们是否接受了那个试探而定。例如∶魔鬼给我们一个意念去偷别人的手表,我们虽然有了这个意念,却没有接受,并且拒绝了它,那么这意念只是魔鬼的试探,我们并没有犯了偷手表的罪;但是魔鬼却可能一再的把这意念送来,如果我一再的拒绝,就还是没有犯罪;但是若我们一接受了这个意念,虽然还没有偷,却已经想去偷,那时我们就是犯了罪了。所以圣经叫我们要“逃避……私欲”(提后2:22),“不可给魔鬼留地步”(弗4:27),使魔鬼的试探不能停留在我们心中,它就没有机会跟我们的私欲结合了。
“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这死包括身体的和灵性的死。什么时候我们犯了罪,什么时候就服在死权之下(来2:14,15),与神的交通隔绝(参创3:9,10)。
4.要认定一切美好的恩赐都是从神那来的(1:16-17上)
16-17上 “看错”,原文Planasthe,是迷惘,走入迷途的意思。英文N.A.S.B.译本作deceived(受骗),Williams译本作misled(误导),K.J.V.译作err(错误),与和译本的意思相同。
我们要胜过试探,必先认清楚魔鬼的诡计,不要被它引入迷途,以为它还会有什么好的给我们,把它的诡计当作“好意”,以致接受它的试探。其实一切美善的恩赐(注意17节开头的“各样”原文是每一样),都是从上头来的;魔鬼只能给我们地上的好处,至于天上的美好的恩赐,它自己尚且都得不到,怎能给人?信徒所以会给魔鬼留下地步,受它的试探,就是由于怀疑神的恩典是否可靠,是否比世界眼前的福乐确然更好?而没有认定,神是我们众光之父,是每一样属光明的福乐的唯一来源。可见,一个人若想在神以外得着什么好处,不理会神,一心求自己欲望的满足,这样的结果,是常常会落在魔鬼的试探里面的。
5.要认定神的信实(1:17下)
17下 这句当然不是说我们的神是不作工、不活动的神;而是指祂永不改变的德性说的。祂的信实、慈爱,大能作为……是古今如一、永不改变的。我们万不要因自己的处境改变,落在试炼中,就怀疑神的慈爱改变了,以为祂的应许不再是信实的;也不要因为体贴肉体,接受试探,就妄想神会改变祂公义圣洁的本性,不罚我们的罪。人在受苦的时候,最容易接受眼前的利益,而淡漠了神信实的应许,所以雅各特别以神的不改变来提醒信徒。
“也没有转动的影儿”,人如果在光中稍微转动,他的影儿就会转动得更大;在这里,雅各形容神的不变,甚至像人物的完全静止,连影儿也没有转动那样。
6.要相信神的美意(1:18)
18 “真道”,就是真理的话(英文译作Word),在这里特别指救恩的真理。神按祂自己的旨意,多么苦心地为我们预备了救恩,又用这救恩真理的道生了我们,叫我们作祂的儿女,祂作我们的父;既是这样,祂岂会改变祂的信实,恶待我们,忽是忽非么?断乎不会。所以无论处境怎样困难,我们总要拒绝魔鬼的试探,相信神的旨意。“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祂一同白白的赐给我们么?”(参罗8:32)
“叫我们在祂所造的万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1:18下)。这意思就是,叫我们在万物中成为应当归神的分,成为祂所宝贵,并首先蒙悦纳的。按旧约的记载,神曾吩咐以色列人要把初熟果献给神(利23:9,10);在这里,雅各给我们解释了旧约献初熟土产的“精义”,无非是要教导我们,把自己像初熟的果子一样献给神。
雅各把我们这些像初熟的果子蒙了救赎的人跟其他受造的万物比较∶显然在神所造的万物中,最先犯罪的是人,以致万物也因他受了咒诅(创3:17),而“叹息劳苦”(罗8:22)。在神的救赎完成了以后,人却最先蒙救赎,可见神对待人跟对待万物不同。人是万物的主体,万物是人的附属,万物是赐给人的(创1:28,29;提前6:17),人却不是为万物而活着的;所以,只要人败坏了,万物也败坏了,人蒙了救赎,万物也要回复正常的状态。所以雅各的意思,不是说在人以外,别的受造物也有蒙救赎的机会,而是要显明人在万物中是主体罢了!本节的意思跟罗8:18-23的意思非常接近,并且本节的“初熟的果子”aparkee,与罗8:23的初熟的果子同字。这字全新约只用过八次,其中保罗用了六次(罗8:23;11:16;16:5;林前15:20,23;16:15),另一次则是约翰在启14:4用过。
问题讨论
雅各自称为主的仆人对我们有什么要训?
雅各向信徒请安给我们有什么教训?
本章2-12节的主题是什么?
试炼的益处有几样?
试炼与试探有什么分别?
神允许各种试炼临到信徒有什么目的?
信徒在百般试炼中该存怎样的态度?为什么?
试述信心、试验、忍耐三者之互相关系∶
1.信心为什么要经过试验?
2.在试验中怎样才能得胜?
3.“忍耐”怎样“生”出?
本章5-7节教导我们祷告的三要点是什么?
信徒为什么会心怀二意?试验怎么能帮助人专诚地跟从主?
信徒若从富足中降为卑贱应当怎样?
本章10-11节告诉我们应信服神安排的另一理由是什么?我们对世界的财富应有什么认识?
本章12节给我们什么教训?
试探和试验有什么分别?
试探和罪有什么分别?
我们在受试探时应当抱什么态度?
“叫我们在祂所造的万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是什么意思?
第二段 听道与行道(1:19-25)
雅各书的信息,浅显易明,十分实用。本段所讨论的题目,也像第一段那样,都是基督徒最常遇到的问题。但我们千万不要轻忽了这篇信息的重要性,而因为信息的性质太普通,就看作是老生常谈。事实上,能否做一个成功的基督徒,就看我们能否在许多日常最普通的灵性问题上成功。多半的人,在还没有信主之前,就开始听道了;直到开始行道以后就成了基督徒;在这之后,还是需要经常的听道和行道。如果我们每次听道都能受益,且能靠主实行所听的道。那我们不论在真理知识方面,或是在灵性生命方面,都必定会有极大的进步。所以雅各在这几节经文中所讨论的信息,正是生活在这厌烦纯正真道的世代的基督徒,所应应该特别留意的。
一.听道(1:19-21)
1.听道是不分资格的(1:19)
19 “我亲爱的弟兄们,这是你们所知道的……”既然已经知道,为什么还要听呢?既然已经信了主,又是雅各所亲爱的弟兄,为什么还要听呢?雅各既明知受书人已经知道,却还是要提醒他们。这样做已经含有一种暗示,告诉我们听道要存谦虚的心,不要自满自足。不但未得救的人要听,已经得救成为雅各所亲爱弟兄的人也要听;不但不知道的要听,已经知道的也要听,所以听道是不分资格的,不论是未信的、初信的、是“平信徒”、长老、传道人,都要虔诚地听,没有一个人的资格老到可以不必听道。
使徒彼得在书信中也是这样提醒信徒∶“你们虽然晓得这些事,并且在你们已有的真道上坚固,我却要将这些事常常题醒你们”(彼后1:12)。可惜现在的信徒常有这种错误,以为听过的就不必再听,厌烦类似的道理,却不问自己,所听的道理是否已经“消化”了。他们只会怪责传道的人没有新鲜的信息讲给他们听,却不认真省察自己,是否真正了解所听的道,将它应用在生活上了,就好像一个没有心读书的懒学生,
因为人的遭遇和环境不断变迁,有些道第一次听不觉得需要,第二次听的时候却觉得非常适合;对这一群的人不需要,对别一群人却非常适合。主在世时也常是这样,在不同的场合,重复祂已经讲过的信息,如:
太7:17,18──太12:33;
太6:24──路16:13;
太5:29,30──太18:8,9;
太18:12,14──路15:3-7;
太5:14-16──路\cs38:16-17。
总而言之,能虚心听道必然受益,如果存心傲慢自是,就算亲自听见基督的讲道,还是得不到什么。
2.要“各人”听自己的(1:19下)
19下 “但你们各人要……”听道是各人的事,必须各听各的,不是为别人听,是为自己听。不要以为所听的道正合某人的需要,而忽略了自己也有这样的需要。有许多属灵的事,既不能替别人做,也不能请别人替你做,必须自己来的。听道也是这样,就像吃饭喝水,一定要自己吃、自己喝,不能由别人替的。
3.要快快的听,慢慢的说(1:19下)
19下 “要快快的听,慢慢的说”,说话可以快点说,听话怎能快点听呢?这意思就是,要存一种饥渴慕义的心来听,不要存心批评反驳;就算所听的道不合我们口味,也不要急于反驳,消灭圣灵的感动。许多信徒的听道像法利赛人的听法──身子在听道,心里却在议论(可2:6;路5:22);这样听道,必定得不着什么。人们常喜欢多说而不喜欢多听,但我们若以喜欢说的来听,就必能得到更多益处。
4.不要动怒(1:19下-20)
19下-20 “慢慢的动怒,因为人的怒气,并不成就神的义。”有解经者以为,这两节圣经并没有指明是论听道的事而说;乃是指信徒在一般事上彼此辩论而说。已按下文21节“所以要领受那所栽种的道,就是能救你们灵魂的道”,可见这两节是论及听道的话,但无论是听道或普通的争论,信徒实在都该有这种快听、慢说、慢动怒的态度。无论什么时候,神藉着祂的仆人所说的话,说中了我们心中的毛病时;我们绝不可因此迁怒于人,而应当谦卑地接受神的光照,才能叫我们的心灵常在神的光明中。
“因为人的怒气,并不成就神的义。”本节是这一小段中比较难解的经文,因为它的意思不太明显。这里的“成就”,原文与1:3的“生”是同一个字,ergazetai英译本K.J.V.与R.S.V.译作worketh,即作工,N.A.S.B.译作achieve,即完成或实现,Williams译作produce,即产生。本节可以有三方面的解释∶
A.神并不需要那些凭肉体的热诚的人来为祂发“义怒”,替祂争辩,使人承认神的义,这种方法完全不能成就神的工作,叫神得着什么荣耀;换句话说,听道的人,如果自认为所听的道,未能说明神的公义,或不合神的公义,就应该慢慢的发怒,不要凭血气争辩什么,应该先细细思想了解所听的,才说话也不迟。
B.如果在听道的时候,因为所听的道,正好针对自己的弱点或过失,也绝不可因此发怒,因为神绝不会因我们发怒就算我们为义,不计较我们的过失;同时,我们的怒气,也绝不能生出神所要求的义来。
C.人的怒气,基本上是人情绪不正常的表现;所以一个发怒的人,对于事物的判断常可能错误,在怒气下所作的事,也总是过于偏激;所以这样的人,是没有什么事可以在神面前被称为义的。
5.要存温柔的心领受真道(1:21)
21 污秽和邪恶是听道的拦阻,基督曾用撒种的比喻,讲论四种听道者的心田;“一切的污秽”和“盈余的邪恶”,这种心都是不能结出粒子的;而温柔的心,却能结出一百倍、六十倍、三十倍的子粒来,不论是基督徒或非基督徒,都是同一原理;所以每一个蒙恩的信徒,都必须存着温柔的心来听神的话。许多人听道不能得益,是因为心中的污秽和邪恶还没有除去,彼得教训信徒,要除去一切恶毒、诡诈、并假善、嫉妒……然后爱慕纯净的灵奶(彼前2:1,2),这与雅各的教训很接近。
爱惜罪恶,不肯丢弃罪恶,是使人不肯接受真道,甚至反抗真道的根本原因。
“那栽种的道”雅各显然把神的道看作种子。传讲神的道,就像栽种种子那样;听道的人所所听的,就是种子种在心田里。我们应该领受所已经栽种在我们心里的道;“栽种”是过去式,但在这里栽种了,却并不就是已经领受了。雅各既劝信徒“领受”所已经栽种的道,可见栽种了不就是领受了;正像主在撒种的比喻里所讲的那样,只有结出子粒的心田才是领受了的(可4:20)。我们我们应该让已经听了的道在我们心里运行作工,发出效果在我们身上,改变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这才算是领受所栽种的道;如果听了道之后,并没有让神的道影响你的生活为人,反倒允许世俗的风尚,罪恶的潮流,渐渐窒息了种在心里的道种,使它变成一种死的知识,并不能影响到你的灵命,那就是还没有领受所栽种的道了。
“就是能救你们灵魂的道”这句话在这里是很重要的一句话。它告诉我们,所应该领受的道是什么道。上文所说的这许多良好的听道态度,并不是用来听那些有害灵性的道理,而是要用在领受那些能救灵魂的道。换句话说,信徒也应该谨慎辨认自己所听的道理是否纯正(参林前14:29;提前6:3;提后4:3)?可见错谬的道理,我们是绝不能用毫无保留的态度来领受它的。
二.行道(1:22-25)
1.听道而不行道的情形(1:22-24)
22上 听道而不行道无可夸口
“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就算有渴慕的心来听道,却不行道也是无益的;听道的目的不是为欣赏道理,更不是为着满足一种“听道欲”,而是为着要遵行神的话。雅各提醒我们,单单善于听道并没有可夸的,必须行道才有长进。
22下 听道而不行道必是自欺
“自己欺哄自己”,一个听道而不行道的人必定是自欺的,可见,“自欺”是听道而不行道的原因和结果。许多听而不行的人,常在那里为自己的不能行道作了许多的解释,原谅自己却不原谅别人。这种表现,正是落在自欺光景中的明证。也有许多人光听道而不实行道,在灵性方面,更是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却不知自己所有的,只不过是知识而已;这种人最大的危险就是常把知识当作生命。
23-24 听道而不行道的不认识自己
“因为听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对着镜子看自己本来的面目,看见、走后,随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在此,雅各把神的道比喻成一面镜子,而人的听道,就好像到镜子前观看自己本来的面目一般。人的相貌如何,镜子就忠实的反照出来,因此,人不能怪镜子不好,只能怪自己不好。人多数喜欢看见别人的不好,而不愿意看见自己的不好;圣经的真道却是要使人看见自己。人若因为听道,被神的话照到自己心中的黑暗,就发怒而厌恶所听的道,不肯照着去实行,而除去自己的恶行,就如人照镜子,看见自己的丑相后,竟怪责镜子不好,不肯除去自己脸上的污点那样的无知。这样的人常常忘记自己的本相,并不除去丑恶,必然不能认识自己。
2.听道而行道的福气(1:25)
25 本节告诉我们,听道和读经有密切的关系。凡是有心实行所听道理的人,必然去详细查读圣经,使他所听的道能实行出来;另一方面,读经也是听道之一种,不过,不是听人讲,乃是听神自己讲。按本节所讲的,关系三方面∶
关于读经
“惟有详细察看那全备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中这句话,无疑的是指读圣经说的。圣经就是一本使人自由而全备的律法;虽然这句话所指的律法是旧约圣经,但整个旧约的中心,却无法是把要来的基督和祂的救赎介绍给人。详细察看旧约,我们就必明白它的精义,是要人因认识基督而得着自由,就像保罗所说的∶“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使凡信祂的都得着义”(罗10:4)。雅各似乎把那引人到基督跟前的律法,和叫人从罪里得自由的基督连结在一起,而称这本记录神救赎计划的圣经为∶“那全备使人自由之律法的”。所有的律法都叫人受束缚和限制,惟有圣经是一本叫人从各种罪恶的捆绑中得着自由的律法。它是藉圣灵写在信徒心版上,又靠着圣灵的教导而实行的律法。
本节提到有关读经方面的话,有两个要点∶
A.细察
详细察看;包括熟读、精读、默想、分析、综合各种见解、参详比较、寻求正意。
B.恒常
“并且时常如此”;读经必须是天天读的,不但要详细察看,也要“常常”详细察看,才能得神的启示和教导,犹如人照镜子,必须天天照,才能天天保持容貌的整洁一般。
关于行道
“不是听了就忘,乃是实行出来”;可见,听道必先入心不忘,才能实行出来。听道而不实行,是由于无心向道,随听随忘;但若慕道心切,就必然听得入心,而有力量实行了。由此可知,渴慕真道的心,与听道、行道,都是互为因果的。渴慕真道的心愈切,对于所听的道就受感愈深,而行道也愈有能力;另一方面,若我们实行所听的真道,就必能更明了真道的可贵,更领悟行道之福气,也更加能爱慕真道,更容易在听道时入心不忘了。
“不是听了就忘”,这句话也特别指“听圣经”而说,因为当时圣经不普遍,聚会时有主持人宣读圣经,会众静坐聆听,若有疑问也可以发问。
关于得福
“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行道是包括许多方面的;这样,所得的福气也必包括许多方面。这里没有指明行道要得什么福,等于暗示,行道的人能得什么福,是根据他所行的道以及所遵行的道而定。
基督在世上的时候,曾多次提到遵行主道的人有福,如∶
A.凡遵行神旨的人就是主的弟兄姊妹和母亲了(可3:35)。
B.凡遵行主道又教训人遵行的人,他在天国里要称为大(太5:19)。
C.听见神的道而遵守,比主肉身中乳养祂的父母更为有福(路11:28)。
D.遵守主所吩咐的,就是主的朋友(约15:14)。
E.知道主的意思就照着行的,主来的时候必然得赏(路12:43-44,47)。
这些应许,是所有信徒行道最有力的勉励和安慰,因为他们除了可以“在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之外,又可以得着主亲口所应许的各样宝贵的福气。
问题讨论
本章19-25节的主题与分题要点是什么?
什么样的人要听道?
听道要怎样听法?
1:19下及20节的话是否专指听道而说?
“因为人的怒气并不成就神的义”是什么意思?
要存温柔的心领受什么“道”?
听道而不行道的人情形怎样?
什么是使人自由的律法?既然是律法怎么又会使人自由?
1:25提及读经的重要法则是什么?
要怎样听道才能行道?
听道而行道的人有什么福气?
第三段 虔诚与待人(1:26-2:13)
上文讲到,所听的道应当通行出来,在这里更具体的说明,只有真正的虔诚又用爱心待人的人,才算是真正行道的人。
一.虔诚(1:26-27)
“虔诚”,原是形容人对神的一种严谨的态度。许多属世的宗教都很注重虔诚,但“人为的”虔诚难免流于虚假。在此圣经指示我们,虔诚不是一种自欺的装假,自以为虔诚,而是必然表现在对人的关系方面,才能证实这样的虔诚是真的。就像犹太教的法利赛人,虽然外貌虔诚,暗中却侵吞寡妇的家产(太23:14),可见,这种虔诚是假的;照样,我们说自己虔诚,却在财物上亏欠别人,占人的便宜,或背后毁谤弟兄,这样,纵使我们在“宗教”方面如何“虔诚”还是“虚的”。这里讲到虔诚表现于待人的关系上有三方面要注意∶
1.表现于舌头(1:26)
26 虔诚的头一样记号是勒得住自己的舌头,不虔诚的记号却是多言多语。圣经里面许多敬畏神的人也都是谨慎言语的人。大卫说∶“我曾说我要谨慎我的言行,免得我舌头犯罪,恶人在我面前的时候,我要用嚼环勒住我的口”(诗39:1);所罗门也说∶“多言多语难免有过,禁止嘴唇是有智慧”(箴10:19)。而本书除第2章外,每章也都提到言语的教训(1:26;3:1-12;4:11,12;5:12);由此可见,信徒的谨慎言语,是虔诚生活的最实际表现。
“勒住”,已含有第3章所讲的“嚼环的比喻”的意思。我们的舌头就像一匹难驯的野马,必须给它适当的约束,否则就会闯祸;而约束自己舌头的能力怎样,就是我们虔诚到什么程度的记号。
“虚的”,在有些英文译本里译作没有价值的(参N.A.S.B., Williams及B.E.C.K.等译本)。
2.表现于爱心(1:27上)
27上 更虔诚是常觉自己活在神的面前,对神对人存着清洁无愧的良心。这样的人绝不会勒负比自己软弱的人,倒会体会父神怜悯的心肠,用爱心照顾孤儿寡妇(诗68:5)。
按人败坏的本性来说,总是喜欢欺负比自己软弱的人,奉承比自己高贵的人,喜欢在物质方面占别人的便宜,不想为别人舍弃;所以,考验人的虔诚,也就在这两方面∶
A.面对比自己软弱的人,会趁机会欺负他们吗?还是帮助他们?
B.看见穷乏的人,愿意为他们舍弃财物吗?
因为好待这些人通常是得不着他们的报偿的,但这些事正是虔诚的真正考验。
3.表现于圣洁生活(1:27下)
27下 “世俗”,原文kosmos,即“世界”,本书共用过五次(见1:27;2:5;3:6;4:4二次)。这“世界”的意义是包括了一切属世的邪恶风俗、情欲、潮流、和与神对立的学说或宗教等。
虔诚固然要表现于待人之关系上,但若以为对人有爱心就可以忽略个人的圣洁生活,也不是真正虔诚。虔诚的生活,是除了对神常存敬畏的心,对人有爱心之外,还要有个人的严谨生活──“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注意∶“不沾染世俗”的意义,不是稍加留意,或在可能范围内才加以拒绝,而是极力远避,务求不受丝毫感染的意思。──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