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书第二章
【雅二3~4,8;造成人为的界限】中文所译『偏心待人』一语,原文只有一个字diakrino,意即『造成界限』、『画分类别』。转意则为『无所适从』、『疑惑』,再转意则为『分别是非』或『详细审判』。
在犹大书22节所说『有些人存疑心』,亦可译为『有些人造成界限』或『无可适从』。徒十五9的『并不分他们我们』一语,亦可译为『我们与他们之间并无界限』。
至于林前六5则可译为『难道你们中间没有一个智慧人,能在弟兄中间分别是非么?』
雅各是一个『实行主义者』,他所写的书信是写给『散住十二个支派之人』,散居在罗马帝国亚欧非三洲四十二个城市的犹太人。那些信了耶稣的犹太人却有阶级观念,『人为的界限』甚深,因此雅各在此严厉责备他们,不应重富欺贫,不可以外貌待人,不可以恶意判断。
今日教会『人为的界限』并不浅于当日,种族、国籍、宗派、言语、乡别、姓氏、贫富、学识深浅等,仍然使信徒之间不能彼此相爱。雅各说:『你们若按外貌待人,便是犯罪』,但今日教会中,犯这种罪的人太多了。我们应当悔改,在基督的爱中消灭一切人为的界限,彼此相爱的过在地若天的生活。―― 苏佐扬《原文解经》
【雅二10】『凡遵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条上跌倒,他就犯了众条。』这好像一条铁链,只要断了一环,就是全炼都断了。也好像电灯泡,只要破了一点,或其中的电丝断了一点,就没有用了。律法所要求的『行』,必须是十足完全的,不可有丝毫的残缺。
【雅各的因行称义(弗二8;雅二14)】
问:以弗所书二章八节:「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凓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和雅名各二章十四节:「我的弟兄们,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心,却没有行为,有甚么益处呢;这信心能救他么?」是否一指救己,一指救人?若两节都是同指一个目的,不就矛盾得很了吗?乞指正。
答:以弗所书二章八节和雅各书二章十四节都是指凓我们自己说的。我们得救是因凓信,这是全部所证明的,是毫无疑议的了。我们应当知道保罗所说的称义,和雅各所说的称义是不同的。我们叫得凓的称义共有「两个」。保罗在罗马书第四章说因信心称义的道,雅各在雅各书第二章说因行为称义的理。
有一件事可作我们明白这两个称义的秘钥,就是保罗和雅各都引证亚伯拉罕的历史。保罗在罗马书第四章所引的亚伯拉罕历史以证明因信称义的道,是记在创世记第十五章里。雅各在雅各书第二章所引的亚伯拉罕历仗丈史明因行称义的理,是记在创世记第廿二章里。保罗所引的是亚伯拉罕还未生子以前,他信神要叫他生子;雅各所引的是亚伯拉罕顺服神把以撒献上为祭。信神赐子是亚伯拉罕的第一次称义:献上以撒是亚伯拉罕的茀一一次称羞;秬伯拉罕共计称义「两次」。信徒亦然。我们先得凓因信的称义;然后再得因行的称义。所惜的,就是许多基督人只得凓第一次的称义而已!但是,不得凓第二次的称义者,并不取消他第一次的称义。第一次的称义是完全倚靠主耶稣得来的;第二次的称义是我们得凓第一次称义之后,因凓支取主的善行而得凓的。
保罗在罗马书第四章和以弗所书第二章将行为完全取消;雅各在他的书信里,乃是将信行并重,并不取消信心;可知信实是得称义的根基。并且,雅各书二章十四节等所说的得救和称义,并不是说在神前的得救或称义;乃是说,从人看来,基督人若没有好行为,只在口头上以万事归于信神,则人必不直之。请看第十八节,雅各并不是说神不救人,不称之为义;因为人一信了主耶稣,神即救之,即称之为义(弗二8~9;罗三22、24、28,四4~5);不过,世人(雅二18)要批评其信心而已。所以,雅各书第二章这一段不过是说人的眼光如何看而已。
雅各书的目的是在于劝人「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雅一22)。加之他所提起的,不过是人的品评而已;所以里面所说的「能救他么」,「信心是死」等等,不过只就信徒身上而言,只就道理在人眼中的效力而言,并不涉及圣灵的问题。我们应当知道,我们是先得救,后行善;不是先行善,后得救。得救后,我们自会行善。单行善的人永远不会得救。「信主耶稣……得救!」(徒十六31) ―― 倪柝声
【雅二24】『人称义是因着行为。』我们得救的时候,在神面前所得的称义,是因着信心,丝毫不是因着行为。但我们得救以后,在人面前所得的称义,却是因着行为,不是因着信心。我们在得救以后,必须靠着神在我们里面的生命和圣灵,在人面前结出悔改的果子,过义的生活,有义的行为,作一个行义的义人,我们才能在人面前得著称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