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提摩太后书注释

Ⅰ 问安(一1-2

1 就像其他教牧书信一样,保罗宣称自己是基督耶稣的使徒(参:提前一1注释)。虽然在当时使用如此正式的语句,来对自己亲近的助手说话,显得太僵硬,但保罗还是使用如此正式的开头。有许多对于保罗是本书作者的争议都是根源于此,因为很难想象保罗会对自己人,用如此正式的开头。然而,他不是要提醒提摩太他使徒的身分,他只是无法忘记他奇妙受召的尊贵使命。奉神旨意反映出保罗深知在大马色的路上遇见主之后,神在他生命中所定的计划。

不同于前书的开头,奉神旨意以符合于基督耶稣里生命的应许为修饰句,点出保罗使徒身分的目的。他是被差去宣告生命的福音,而提摩太从书信的起头,就被提醒这是使徒被召的目的。

结尾的在基督耶稣里修饰生命,肯定了基督徒的生命是以基督为中心。令人回想起加拉太书二20,保罗提到:“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这就是保罗用在基督里的意思。

2 亲密的关系完全流露在形容提摩太是我亲爱的儿子,无疑的提摩太是保罗心目中最挚爱的人了。就像提摩太前书的问安一样,怜悯加在更常用的恩惠和平安(参:提前一2)。

Ⅱ 感恩(一3-5

教牧书信中,只有这里保罗照着他一般的程序,在问安之后紧跟着感恩与代求。这种书信方式早已被当时所接受。

3 同样的形式已经被使用成为感恩的表达方式,像前书一12(参:前面的注释)一样,虽然这不是保罗一贯的写作方式。保罗提到他所服事的神,与祖先所服事的是同一位,或许这样可以吸引提摩太的注意,因为接下来要提到的是他的祖先。就是我接续祖先……所事奉的应当被理解为,保罗视基督教对神的敬拜,是延续过去犹太人对神的敬拜。虽然他坚信福音取代了律法,但他从未对律法表示不敬,有时甚至为着遵守而引以为傲(参:罗七12;腓三4-6)。

这样的事奉,必须藉着清洁的良心(与提前一5相同)。使徒保罗原是犹太人,应该知道德行、敬拜与服事是紧密相连的。敬拜神的时候应当存着正确的动机,心中的思想与用意必须是无玷污的。

当保罗说昼夜不住的想念你(参新译),这种不住的为所服事的教会代求,在其他的书信中更充分的表明出来(参:罗一9;腓一3;西一3)。可想而知他必更加用心的为自己亲密的助手祷告。无论何时保罗想起提摩太,就为他感谢神。

昼夜不住的表达了保罗认真的态度,令人想起使徒行传二十31。同样表达祷告的经文是在提摩太前书五5,有关真正寡妇的祷告并以这句话作结束。为此缘故NIV(和AV)有理由将它连结到前面的句子。它强调持续不断的祷告,又给希腊文adialeiptos(不住的)加上额外的力道,这个希腊字另外只出现在罗马书九2。但是,RSVRV一样,将这个字与下一句连结在一起,译作“我昼夜不住的想要见你”。不管哪一种翻译的方式,代祷的频繁都强烈的表达想见提摩太的意愿。虽然他持续处在危险中,仍然不断的为他人代求,保罗属灵的特质也因此显明出来。他成为所有传福音的人最好的榜样。

4 保罗浓烈的情感不断地流露在字里行间,切切的想要见你令人回想起罗马书一11;帖撒罗尼迦前书三6和腓立比书一8,在这些地方都使用相同的动词(epipotheo)。记忆中特别亲密的印象是提摩太的眼泪(记念你的眼泪),那是在他们最后一次见面的时候(参:徒二十37)。现代社会习俗羞谈男人的眼泪,但在保罗的时代,却很少禁止强烈情绪的表达。提摩太似乎是很敏感的人,对保罗有很深的依赖,临别痛苦的感受特别明显。

保罗并没有掩饰他将要见到朋友的喜悦。在希腊文中眼泪和快乐这两个字是紧密对称。虽然离别往往带来痛苦,但泪水却带出将来重聚的喜悦。满心快乐这几个字显出保罗是全心全意的。这是他的特征之一,因为他用动词plēroō“满满”不少于二十三次。

5 当保罗说“想到……”可能是保罗刚得到提摩太的消息(参Bengel)。希腊文的句法可以支持这样的说法(hpomnēsinlabōn字面的意思是“收到一个提醒”)。值得注意的是四个不同的表达,使用在3-6节的回忆里。第3节的想念与帖撒罗尼迦前书三6一样,第4节的记念同样被用在哥林多前书十一2,第5节的想到没有用在保罗其他书信中(但是在彼后一13),第6节的我提醒你类似哥林多前书四17。这些丰富的辞汇凸显出保罗回忆时的心情,他也希望提摩太能勾起这些共同的回忆。

是提摩太无伪之信令保罗想起更多的回忆。相同的形容词也出现在提摩太前书一5,但却没有出现在保罗其他书信中。我们不需要根据保罗形容信心,而认为信仰不过是一种宗教情操而已。若仅是口头上宣告自己有信心,说是接受了基督教的教义,当然有可能是假的。如此一来,相对的“无伪之信”显得一目了然。保罗特别在这里强调,一定有他的理由。在教牧书信里,保罗提到一些提摩太软弱的地方,像他的胆怯,但却没有质疑他的信心。

住在信心里,就是保罗所说的住在神里面的意思(林后六16),还有住在圣灵里(罗八11;提后一14),住在神的话语里(西三16),和住在罪中(罗七17)。用这些住所与居住者来比喻,贴切的表达基督徒内在的特质。

想起提摩太的信心,就让保罗想起他祖母和母亲的信心。但有些释经学家有不同的意见,认为这里到底是指犹太教的信心还是基督教的信心?先(prōton)这个字,应该指的是,罗以是个虔诚的犹太人,她先将信仰带给提摩太;换句话说,提摩太小的时候就围绕在信仰里。然而如果指的是基督信仰的话,那罗以就是提摩太家中第一个成为基督徒的人,接下来是友尼基,再来是提摩太。使徒行传十六1中提到一点点有关提摩太的父母,但好像没多大帮助。因为当保罗说到“这信”,“这信”可以同时应用到犹太教与基督教身上。因为友尼基嫁给希腊人,所以她不可能是严谨正统的犹太教徒,所以这里比较可能指的是对基督的信仰(参三15的注释)。这里没有提到提摩太的父亲,根据使徒行传十六1,他应该是希腊人,而且可能不是基督徒(参Jeremias)。这些个人的细节,印证了资料的真实性;有些学者反对教牧书信的真实性,也把这些句子列为真迹残篇(如Falconer)。但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冒保罗笔名的作家,会去连名带姓的提到提摩太的祖先,如果教牧书信指的是较晚期的某个“提摩太”。

保罗不仅了解家庭的力量对一个人事业的影响,但也对提摩太家中信仰的气氛印象深刻。罗以和友尼基可能因着她们家庭的敬虔,在教会中为人所知。保罗以强烈的肯定“我深信”,结束这段个人的回忆。在保罗书信中,动词peithō使用了二十二次,可见他对提摩太的信心毫无怀疑。

Ⅲ 从经验来的鼓励(一6-14

事实上,这两段不能清楚的区别开来,藉着对提摩太信心的感恩,带出保罗对他个人的劝诫。在这一段中,可以看出保罗针对提摩太的个性,要求他做一些道德上的坚持。

A 神的恩赐(一6-10

6 开头的字为此(对保罗来说,是很不寻常的希腊字),连接了提摩太的信心与保罗的肯定。就因为如此,他先提醒提摩太,神给他的使命。因为责任沉重,他不需要新的恩赐,而是将他已经有的,再次挑旺起来。如火桃旺(anazōpyreō)可以被理解为“重新点燃”或者是“保持旺盛的火焰”(Abbott-Smith)。但没有必要认为提摩太失去了起初的热心;不过就像一般基督徒一样,他也需要鼓励来保持火热的心。

如同提摩太前书四14,神的恩赐(charisma)当然不只是天生的能力,而且有圣灵超自然的运行。这样的恩赐与按手有关,并且与提摩太有特别的使命在身有关。

特别注意的是,这些恩赐是在(en)提摩太里面(NIV)。很清楚的让我们知道,真正神的礼物是内住的恩典,而不是外在的工作。每一个牧者都需要一点时间,回想他当初被按立的时刻,不仅让他想起,蒙召是何等伟大,并有足够的神的恩典,发挥他的召命。真的!每一个服事神的人都应该了解,不管多么小的事工,神绝不会差遣工人去作工,却不给他合宜的恩赐。

7 所指的恩赐在这里有更清楚的定义,连接词因为,连接了这里与第6节的关系。使用神赐给我们的不是……,让我们更专注得到恩赐的时刻。这里的代名词我们(hēmin)可能间接的指五旬节的时候,圣灵的工作强烈的运行在基督徒身上。虽然指的是提摩太肩负的使命,但这里的复数似乎是用来缓和对提摩太个人的直接批评。可能提摩太不断有胆怯的情况发生;而这是保罗最委婉的提醒方式。

负面的句法不是胆怯的心,可用来对比正面的含义。“胆怯”或“软弱”(deilia)虽然常常出现在LXX里,在新约中,却只在这里出现。这样的叙述让我们想起罗马书八15,虽然这两处的用意不同。保罗无法想象提摩太被按立的时候,会领受胆怯的心。基督的福音无法在畏缩懦弱的人手中被传开。他所领受的乃是三重恩典:刚强、仁爱、谨守的心。刚强的心,并非指神的仆人必须具有强烈的个性,而是在使用权柄的时候,发挥刚强的能力。圣灵的能力使很多天性胆怯的人刚强起来,去完成神呼召要他完成的艰难使命。仁爱的心,对每一个基督徒都是不可缺少的,对于被呼召为牧者的人,更是如此。没有人比保罗更清楚了解爱的力量,因为他在哥林多前书十三章里,写下无与伦比的爱的诗篇。谨守的心在牧养的事上同样重要,没有人可以要求别人,除非他先要求自己。保罗心中所想的不只是斯多亚式的自我努力,因为自我的节制亦是神的恩赐。

8 有这样特别的恩,保罗要提摩太不要……以为耻。不需要因此以为提摩太曾经以福音为耻,保罗只是要强化他的心,免得当试探来临的时候软弱。天生胆怯的性格容易有羞耻的感觉,然而将勇气点出来,也不是只针对他,许多证明有坚强信心的人,一样需要被点醒。给我们的主做见证也可以翻译为“藉我们的主产生的见证”。但前者有哥林多前书一6的根据,为大多数解经家所赞同。因它涵盖了整个基督徒要传扬的信息。这样的见证往往给传扬它的人带来羞耻,特别处于当时希腊文化下的世界,十字架被认为是愚昧的(林前一23)。提摩太还有可能以保罗的锁链为耻。为了福音而受囚禁,在当时社会中仍被认为是耻辱。保罗全然了解主在他苦难上的目的,所以在以弗所书三1(参:腓一12-14),他形容自己是为基督耶稣被囚禁的(新译)。你可以囚禁一个人的身体,却无法禁锢他的灵魂。因为基督的缘故,保罗才看自己是被囚的。

与我为福音同受苦难(RSV:“担起你苦难的分”),是继续发挥前面所禁止的事。这里代表了如果必要,为了福音的缘故,随时准备好承受别人所受的苦难。一个新的字或许可以符合这样的说法,syn-kakopatheō,意思是“担起自己被苦待的分”(参Ab-bott-Smith;参二3)。前置词syn(“与”)是鼓励提摩太预备心,来分担保罗的苦难。在本书信中,传道人遭受邪恶对待,是一再浮现的主题,因为非复合的动词也被使用(二9,四5)。结尾的话,按神的能力是要向提摩太保证,分担苦难绝不是我们自己的力量。“唯有神的力量强过一切的苦难”(Jeremias)。这呼应了第7节,因为刚强的心亦是神的恩赐。

9 一些学者认为本节与下一节是引自基督徒的诗歌,如果是这样的话,这诗的语法和思想与保罗的笔法十分相称。所以这首诗歌可能是保罗自己写的,或是引用既有的一首完全说出他的想法的诗歌。86首先他双重肯定我们与神之间的关系,因神救了我们,(且)召我们。神拯救的行动充斥在教牧书信之中,特别是六次使用“救主”,虽然这样的称呼只有两次在保罗其他的著作中,但神对人类的救赎,充斥在保罗的作品中,更胜于新约中其他的作者(参:林前一21)。

此处将基督徒的呼召归诸于神,一如其他保罗著作(如:罗八28;林前一9;加一6)。拯救与呼召有紧密的连结。基督徒不仅是被救脱离罪恶,更是被救进入圣洁的生活。史碧克说:“拯救的结果就是基督徒奉献自己”。神呼召我们,要我们过圣洁的生活(NIV),像祂一样。因祂一切的作为都来自祂的本质。在帖撒罗尼迦前书四7也可以发现同样的观念,神的呼召是要我们成为圣洁,不是要我们沾染污秽。

接着保罗对这呼召,给了清楚的定义:不是因为我们的行为(希腊文:ou kata to erga)。这是保罗亲身痛切的经历,和他不断重申的重点(参:多三5同样否定呼召是出于人的行为);而是按着神的旨意和恩典,给了我们不可动摇的确据。没有任何言语比这一句,更能总结保罗对神的呼召的认识。同样的观念出现在罗马书八28,九11及以弗所书一11。神主权的拣选是绝无错误的。如果我们能了解基督是我们领受神恩典的中保,恩典不是我们赢得的,而是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这是典型的保罗用语)。这礼物是早在万古之先的(RSV:“久远以前”)。同样的看法,参考提多书一2。这经文对于基督出现的年代(10节)做了清楚的解释。这可以指女人的后裔要得胜(创三15),或基督存在世界以先的恩典。

10 保罗的思路从永恒进入到特定的时代。虽然神在恩典上永恒的计划远超过我们所能了解,但道成肉身的事实却是我们能明白的。这恩典如今藉着我们救主基督耶稣的显现,才表明出来了,在提多书二11-13再次提及。那里的显现是用希腊文epiph-aneia。但是在提多书的信息中,“显现”指的是主再来。因为“显现”与“救主”同样被使用在神秘宗教与君主崇拜上,所以一些学者认为,这里特别要与异教的用语区别开来。但一个更有可能的解释是,基督徒亦使用当时充斥在异教之间的用语。不论如何,在帖撒罗尼迦后书二8保罗也用epiphaneia这个字。不仅如此,罗马书十六25-27的颂歌中,也是用“显明”这个字来形容过去隐藏、如今显明的奥秘。

被译作废去(katargeō)这个字,是保罗喜欢的用语。在哥林多前书十五26他认为末了所毁灭的仇敌就是死(使用同样的动词),虽然表达的是将来的事,但此处的动词时态却表示已完成的事件不过不相互冲突。因这里已预见基督将来要成就的事实整体,并视之为已成就的事实,而那里的焦点却是基督成就的圆满。虽然基督徒免除不了肉体上的死亡,但却能真实的废弃它,因为不再惧怕死(来二14-15),而死也失去了它的毒钩(林前十五55)。

基督不仅废除了死亡,他也是伟大的光照者。不能朽坏的生命被隐藏直到福音出现,如光遍照。在以弗所书三9那里,保罗形容这恩典显明了历代隐藏在创造里的奥秘。将不朽坏(aphtharsia)与生命连结,保罗更清楚的定义了生命的品质。因为基督徒拥有不能朽坏的生命,肉身的死亡无法毁坏他们的信心。

福音就是神在基督里完全的启示。值得一书的是,并没提到死亡如何废止与生命如何启发,不过,因着启示的管道是福音,我们必须从基督的生死,及其教导来理解。因此这经节与诺斯底主义所信奉的光照式的拯救,完全无关。

B 保罗的见证(一11-12

11被动语态的奉派可参考提摩太前书二7,在那里保罗亦表明他对神指派他使命的认知。这里重复了三种他被委任的事工,但却没有像过去那样强烈的断言(参:“我……并不是谎言”提前二7)。因为提摩太早已熟知保罗的福音使命,保罗写信给他为何需要如此强烈的自我表白?若有人这样怀疑,是合情合理的。一些学者因此质疑保罗的原著身分。当然我们不需要认为保罗是要重复的告知提摩太,如果这样想,的确是很难解释这节经文。但就像提摩太前书二7一样,保罗心中充满了对福音的赞叹,以致心中满是福音使命的呼召。

12 保罗提醒提摩太,他所受的苦难完全是因为传福音的缘故。同样希腊文为这缘故也出现在第6节,也是为了连结前面的缘故。

当保罗思想自己吃力不讨好的处境,他更愿意将自己因福音受苦的经历,来鼓励也为了福音受苦的提摩太。他并不以自己的捆锁为耻,就算别人这么认为,他还是以个人的信心,来鼓励提摩太,如同第8节所提的一样。

虽然在教牧书信,特别是此处,不断的提到正统教义,却没有以形式的信条取代个人的信心。就因保罗这里放进了非常个人的信念,显得十分的独特。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将他自己与神亲密的关系表露无遗。如果将“谁”改成“什么”,其意义将失之千里。他在这里的说服,强而有力,让我们想起罗马书八38中所提到的:没有任何事可以使我们与神的爱隔绝(亦参第5节同样使用被动语态表达坚定不移)。这里使用完成式,表明保罗仍不断地沉浸在这信心的喜悦中。

我所交付他的是来自parathēkē mou,字面含义是“我的托付”。这个名词用在14节和提摩太前书六20,都是要提摩太努力保守。但这里却是着重在神有能力来保守。“交付”可以同时应用在神交付保罗,或是保罗交付神;但教牧书信其他地方paratheke这个字都是用在前者,所以这里解释为“神交付保罗”更恰当些。如此一来,重点就是保罗所肩负的使命,或是交付给他的真道。仍然有些学者认为后者“保罗交付神”更恰当,他们认为保罗将他自己或是灵魂交付神,或任何有关他的事工与生命的改变交付神。

没有明确定义的那日一词,再次出现于一章18节与四章8节,应该视为主再来的日子(Parousia),一如帖撒罗尼迦后书一10(亦参:林前三13)。有个意见值得考量,亦即此处与他连得的比喻有关,“交付”的意思就好像将他连得交给不同的仆人。可以看出保罗将他所领受的服事,看为最重要的事。

C 对提摩太的命令(一13-14

13 那纯正话语的规模是提摩太要谨守的。原文的Hypotypos-is就像建筑师的草图,是建筑师在仔细计划建筑蓝图以前的构想。规模的重要性不可言喻。这意味着保罗宣称他的教导,不只是一个起头而是一个纲领,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教会需要在这纲领的引导下不断的成长(参:提前一16hypotypōsis的讨论)。保罗不是要提摩太单单重复他的教导,而是以他的教导为基础。纯正话语这样的用法是教牧书信的特色,但没有一处比这里更清楚具体表现出正确的话语与保罗自己的教导是如此息息相关。

希腊文的结构说明“纯正话语”不是已经固定的格式或规模。内容永远比外在的形式重要多了。保罗的劝勉是要提摩太尽自己的本分,他必须要持守着所交托他的。如果把规模当作没有定冠词的述语,就可以译作“守住你从我听的那纯正话语的规模”。如此一来,以信心和爱心修饰持守,而不是附在纯正话语。提摩太持守正道的方式,与正道本身一样重要。许多基督徒对正道的忠诚,如果能再加上信心与爱心,就可以避免教会历史上许多的是是非非。信心与爱心是不容分离的,就像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十三章所谆谆告诫的一样。保罗喜欢不断的重复在基督耶稣里,表现出在信心和爱心之先,他必须与基督亲密的联合。伊斯顿译作“在基督徒的信心与爱心里”或摩法特译作“在基督耶稣的信心与爱心里”都无法贴切的表达那深刻的含义。没错,保罗其他地方用“在基督里”是指基督本身而非指德行,却不必认为这里与他处不一致。这里清楚的指信心和爱心是源自在基督里的。

14 这一节特别强调持守善道,延伸前一节的讨论。我们已经提到在第12节中是使用同一个字,但前者是指保全在神的手中,而这里需要提摩太自己的努力。这里虽然强调人的层面,但是作者马上提到,提摩太若没有神的帮助,不能成就任何事。这成就只能靠着……圣灵(dia pneumatos hagiou)的帮助(NIV),这圣灵就是住在我们里面的(关于圣灵的内住,参第5节注释)。保罗在罗马书八9-11提到圣灵内住在每一个基督徒里面,但对一些特别的事工,有特别的保守,与哥林多前书所提到属灵的恩赐(charismata)关系密切。

罗马天主教是不能以这一节,作为他们监护教会传统权柄的依据(参Spicq)。因为在我们里面不能被解释为,圣灵只有住在保罗和提摩太里面。内住的圣灵自由的运行在每一个基督徒里面,虽然祂的工作和运行的方式因人而异。这与有些学者认为由此处可见圣灵是晚期发展的教义这种观点非常不同(参Scott)。就算许多反对保罗原著身分的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这里的的确确是保罗的观念(参Hanson)。就是因为要努力“保守”,所以更加需要圣灵的帮助。虽然每一个基督徒都有圣灵的内住,我们仍需要属灵的恩赐大能来面对福音事工。

Ⅳ 保罗和他的助手们(一15-2

A 在亚西亚的人(一15

15 在亚西亚离弃保罗的人,都是提摩太所熟悉的,这对提摩太将是很好的“实物教材”的一课。离弃(apostrephō)在提多书一14被用来形容假教师如何转离真道,但这里单单指他们背弃保罗。不管是什么理由,其痛苦可想而知。腓吉路和黑摩其尼的名字被举出来,可能因为他们是问题的主角。虽然对他们的行为所知不多,但可想而知他们反对保罗的差传与权柄。当保罗提到凡在亚西亚的人都离弃我,表示他现在的处境,在亚西亚的人没有一个伸出援手。圣经学者怀德认为“都”(all)这个字,笼统的表达保罗的失望(参White)。亚西亚是罗马的一个省份,涵盖每西亚。吕底亚、迦利亚,和大部分的弗吕家及其中的岛屿。另一个可能是指在罗马的亚西亚基督徒,在受审的事上没有支持他,使保罗十分失望。不过,果真如此的话,那希腊文的介系词应该是ek,而不是en(表示那些基督徒那时仍在亚西亚)。

B 阿尼色弗(一16-18

16 相对于亚西亚人,阿尼色弗代表了基督徒的仁爱。这里与四章19节都提到阿尼色弗一家人。一些解经学家因此认为,阿尼色弗在当时已经过世了。但一个人与他的家人密不可分,没有理由认为阿尼色弗已经与家人分开。这里求主怜悯阿尼色弗一家,18节则针对阿尼色弗个人;不论如何,都是指阿尼色弗本人,因为他的仁爱是保罗谨记在心的。在旁经的保罗和圣德格肋(Thecla)行传中,当保罗第一次来到以哥念即受到阿尼色弗的接待,并带领阿尼色弗信主。阿尼色弗对保罗悉心的帮助,让保罗历历在目。他形容阿尼色弗屡次使我畅快,从这种亲密的口气就可以想象他们之间的情谊。摩法特译作“他使我振作起来”。虽然阿尼色弗对保罗应该有物质上的帮助,然而更珍贵的是这份情谊。保罗似乎有些在意自己正受捆绑,或许这在其他人眼中被视为羞耻(参8节)。但至少阿尼色弗不以保罗的锁链为耻,保罗引之以为提摩太的榜样。

17-18 不仅不以为耻,阿尼色弗还殷勤的找我并且找着了。寻找的辛苦是必然的,因为在罗马寻索一个被监禁的人极不容易。

18节的祷告是重申16节的内容,但这里包含了末世主再来的观念。那日必是基督再临审判的日子。16节第一个主有定冠词,应该是指基督;但第二个主没有定冠词,可以指父神,因他是最后审判的主(Spicq如此认为)。这与七十七译本不用定冠词的作法相同。另外一种对两次提到主的说法是一个混合的写作形式:一、主应允他得着怜悯。二、愿他从主得着怜悯。另一个可能性是两个都指神,不过这个解释最不合宜。

因为许多学者都认为当时阿尼色弗已经过世了,所以有人认为此处是否表示认可为死者代求?罗马天主教的神学家认为:是!例如:史碧克就认为这里是新约中,为死去的人代求最好的例子。一些更正教神学家则引用马喀比后书十二43-45来支持这个说法(例如:伯珥那,他以早期基督徒的墓志铭为论点)。仅仅以阿尼色弗可能已经死亡来推出这样的结论,是很危险的,而且无根据的推理,新约中也没有其他地方能支持这样的论点。支持阿尼色弗已经死亡的论据有三:一、这里仅提到阿尼色弗的家人,而且是现在式。二、在结尾的问安(四19)中,同样的句子称的是阿尼色弗一家。三、保罗为阿尼色弗的代求,是指将来审判的时候。但如果家人是与阿尼色弗一起被提及,这里不同的时态都只能用来形容保罗对过去的回忆。就算他已经死了,保罗也是很自然的表达他的感受而已。对末日的强调,也是希望提摩太有前瞻的眼光,能在审判台前站立得住。

结尾再一次让提摩太回想起阿尼色弗在以弗所的时候,如何殷勤的服事。怎样多多的服事我,原文是hosa diēkonēsen,并没有受词,因此原意比翻译更广泛。RSV正确地删除掉受词我,使阿尼色弗服事的对象更加宽广。他在以弗所作的工,与在罗马一样没有分别。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