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撒罗尼迦后书

 
 

13~三5
感恩、祈愿祷告与代祷事项
  这里和帖撒罗尼迦前书三913一样,保罗第二次提出感恩以及祈愿祷告,然后再进入本信的劝勉部分。

1314 在* 旧约里,神「拣选」以色列;* 外邦信徒接枝至祂的子民中,* 新约则称之为「拣选」(参:罗九1429的注释;亦参:太二十四31)。有关 * 圣灵(一些犹太教派常将其与灵里的洁净相连)与成圣,参:帖撒罗尼迦前书四78的注释。有关「荣耀」,参:帖撒罗尼迦后书一1012的注释。

15 犹太教的 * 法利赛人强调,要将从前教师的传统谨慎地传递下去。保罗曾将耶稣的教导传给帖撒罗尼迦信徒,本章有不少内容是隐指耶稣的教导。

1617 此处保罗提了一个「祈愿祷告」,即用「愿某人如何」的讲法作为向神的祷告。虽然这番话不是直接向神说的,但意思却如同祷告一般,期望神会回答。

14 祷告事项中提到,盼神的话能快速地「奔跑」(直译)或「传扬」,可能是借用诗篇一四七15的比方。帖撒罗尼迦人会联想到运动会的赛跑选手。

5 保罗以另一个祈愿祷告(见二1617的注释)结束。
615
对付懒惰人
6 保罗「奉耶稣的名」行事──因他是祂的代表。在这个时期,「不守规矩」(NASB)一般的意思是「懒惰」(NIVNRSV),这是从上下文可清楚看出的。这一群懒惰人会出现在* 教会,可能出自希腊罗马贵族瞧不起劳工所致,也可能有人误以为主的日子已经临到,因此不再需要努力工作(二2)。不过,亦有可能这群人是在追随某种哲学,尤其是 * 犬儒派的生活方式(参三1112的注释)。懒惰人会在希腊各大城(包括帖撒罗尼迦,徒十七5)的市场闲逛度日;有些可能是真正皈依的信徒,但还没有放弃过去的生活方式。

79 教师通常会勉励学生效法自己。保罗和他同伴的劳力工作,参:帖撒罗尼迦前书二9的注释。有些注释家指出,「吃饭」似乎是犹太人对「赚钱维生」的象征说法(如:创三19)。

10 保罗在此的话并没有完全雷同的格言,不过有些犹太人和希腊人的格言意思相仿。犹太人注重工作伦理,同时强调施舍;箴言既强调要帮助一无所有的人,也强调有能力工作的人就必须去做工。「吃」可能是指由其他信徒提供的食物(参三12),如犹太人的 * 会堂会照顾有需要的成员,也有可能指 * 教会爱筵聚餐时提供的食物(参三14),这种作法在希腊罗马世界的各种宗教团体中很寻常。

1112 「吃自己的饭」,参三章79节的注释。「管闲事的人」可能指参与必要活动的人,把时间浪费在无关紧要的琐事上,也可能指找人麻烦的「找碴之人」(见 TEV),或以上皆是。有些基督徒显然定意要采用某些旅行哲学家的生活方式,就像保罗和他的同伴一样。
  虽然保罗和他的同伴把自己和「不好的」* 犬儒派哲学家(参:帖前二112的注释)区分出来,但仍有些帖撒罗尼迦人可能完全跟随犬儒派的作风;犬儒派和保罗不同,他们乞讨而不工作;有时候他们会指责过路客,因此他们可算是「找碴之人」。

13 「行善」(NASBTEV)包括施舍,就像犹太教一样;保罗不希望他的读者误会他限制人施舍。

1415 * 会堂对于成员会实施几个层次的管教,而 * 教会也大致承袭其作法(除了肉身的处罚之外)。晚期的 * 拉比规条,在作法上比保罗的时代统一,而彻底的赶逐亦包括视该人如同不信者,使他落在咒诅之下(参:提前一20;林前五5;太十八1520);不过还有一些较轻的处罚方式,仍然视该人为整个团体的一份子。* 爱色尼人也有不同程度的管教法。
1618
结论
16 这一节和三章18节是最后的「祈愿祷告」;参二章1617节的注释。

1718 在法庭里,律师常需辩称某些文件是伪造的(如 * 昆帝良),有些注释家将三章17节与二章2节相比,而认为保罗在此再度加强表示,帖撒罗尼迦要查验那些信是真的。可是大部分写信的人都由文书经手,最后再签上自己的名字,而保罗在写信时也常用这个方式(如:林前十六21)。因此他会担心人造假的说法,虽不无可能,但却无法肯定。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