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第十章
使徒行传10:1-23
我们现在要开始研讨一个奇妙的“包含”运动。福音的大门向外邦人敞开了,第一个外邦的代表进入了教会。
我们无法确定,自从五旬节以来,这八年间是否曾有外邦人归向基督。很可能有些人已被带到主面前,接受基督为主。但这里记载的特殊事件,非常引人注意,激起争论,最后导致使徒和教会认识到基督事工更宽广的意义。
为了明白哥尼流信主这件事的奇妙,我们必须先弄清楚几件事。基督徒运动很明显是希伯来人的运动。基督自己在肉身上是希伯来人。祂所拣选的门徒都是希伯来人。祂也是在希伯来人中间作工。确实,有几个场合,祂所说的话有很明确的希伯来人的色彩。祂曾对一个渴慕的人说,“不好拿儿女的饼,去给狗吃。”祂的事工中有几次例外事件,是具有豫言性质的;例如前面引用的那句话就是例外,因为祂虽然说祂的事工主要是针对希伯来人的,但祂却承认那个外邦人的渴慕是蒙福的。祂知道神对希伯来人的计划是要用他们去接触其他种族的人,带给他们祝福,因此祂的整个事工都与此互相配合。为了了解早代教会信徒的偏见,我们必须记住,基督教是从犹太教产生出来的,是由希伯来主义发展而来;早代的门徒都听到耶稣说神是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祂清楚告诉他们,祂来不是要毁掉律法,乃是要成全它。祂又强调,律法的一点一划绝不会废去,直到一切都成就的那日。
在五旬节的激发下,教会的增长几乎全然是限于希伯来人的。也许有一些例外,分散的门徒在各处传讲基督,有些外邦人听见并接受了。但大体说来,这个运动还是属于希伯来人的。留在耶路撒冷的门徒仍继续照希伯来人的方式敬拜。他们仍然聚集在圣殿的庭院中。彼得即使身在约帕,仍遵行希伯来人祷告的习惯。他在正午上楼祷告,那正是希伯来人日中的祷告时刻。即使住在该撒利亚的哥尼流,也采用了希伯来人的方法,在申初祷告,那是希伯来人的另一个祷告时刻。
然而,他们开始逐渐认识这个更宽广的发展。他们接纳撒玛利亚的信徒,即是一里程碑。当腓利在撒玛利亚传道时,耶路撒冷的使徒听见撒玛利亚人悔改相信的消息,他们虽感惊讶,但他们认出这是神的作为。
另外,在埃提阿伯太监的例子里,他们也接纳了一个外邦人,因为毫无疑问的,那位太监是改信犹太教的。而神所拣选向外邦人传福音的使徒已经被得着,在亚拉伯度过一段安静岁月,回到耶路撒冷,接续司提反的事工,向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传讲基督,并受逼迫,此刻正停留在大数。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完全与希伯来主义无关的外邦人,在使徒的赞同下加入教会。因此哥尼流的加入,震撼了教会的中心,威胁到教会,可能因此导致教会分裂为二。这是一连串长期分争的开始,保罗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为他的使徒职分和他更广大的服事而奋斗。
本讲所探讨的只是属于豫备性质,说到两个异象,以及哥尼流与彼得的会面。我们不打算在本讲中讨论彼得所见的异象之意义,因为彼得在硝皮匠西门家里时,还未能充分明白这意义。他一直到了哥尼流家,才顿然领悟。我们将研究这两个异象;这两个人,和所产生的两个结果。
经文本身没有明确指出哥尼流是否是一个道道地地的改信犹太教者。改信犹太教的人有两种,一是真正的改信者,一是“站在门口”的改信者,其间分野甚大。完全改信犹太教的人,是完全顺服它一切的仪式律例,并受割礼,因此也享有立约之民的一切权利。哥尼流并不是这一类的人。也很可能只是站在门口的改信者,这一类的人仍被希伯来人视为外邦人,是约外之民,不能享受权利,因为他们没有遵守一切仪式律例,所以即使他们同情希伯来人宗教的主要理想和一神论的哲学,但仍被视为约外之民。我们知道哥尼流是罗马的军人,也可能是贵族,也可能是平民;罗马有一个贵族家庭叫哥尼流,另外也有一个奴隶家族叫哥尼流,因为有一个君王曾释放这奴隶家族,并且以自己的名字赐给他们。此处的哥尼流不是属于贵族,就是属于另一个平民家族,我们没有资料可循。
他的宗教引起我们的兴趣。他是一个百夫长,服役于罗马在那个地区的势力代表──希律亚基帕王──麾下。他的军队驻在该撒利亚,其主要职责是在暴乱发生时实行镇压;那也是罗马庞大的警察势力之一部分。他隶属于义大利营,那营是由从罗马来的士兵所组成,完全不受犹太教的影响。
哥尼流也是一个有信心的人,他对独一真神的信心表现在他的生活里。他是一个道道地地的虔诚人。他对神的信心表现在施舍上,因为他常常赒济百姓。他的信心也表现在祷告上,因他常常祷告神。这一个人,是在古代制度之外的,很可能早年未受任何希伯来制度的影响;他是一个罗马人,百夫长,充满罗马的观念和治理的理想;他又是一个相信神的人,他的信心表现在虔诚的生活、多多赒济人、常常祷告上。另外,他的全家都受他的虔诚影响,而敬畏神。不久我们将在经文中看见,天使向他显现之后,他“叫了两个家人,和常伺候他的一个虔诚兵来”。那些在他下面的人,也和他一样有信心。我们看到的画面是,一个小家庭,由一个希伯来主义之外的虔诚人所管理。
哥尼流说明了约翰在他的福音书一章里所论到的真理,“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他与保罗在罗马书里所谴责的外邦人正好相反。保罗说那些外邦人选择不义,弃绝真理,不顺服所领受的光;虽然他们可以从受造之物看见神和祂的智慧,他们却不跟从那光,不敬拜造物者,反而敬拜受造物,为自己雕刻偶像。这就是外邦人的罪。但这里有一个人,与保罗的描述恰恰相反,他领受那光,并住在光里。他跟从那光,顺服那光,并敬拜惟一的真神。
但他尚未进入完全的光和生命里。他仍需要基督,需要属灵的装备。那正是关键之处。这个故事最特出之处,在于哥尼流成为基督徒以前的美德。耶稣说,“你们必须重生。”祂这话不是对一个罪大恶极的人说,而是对一个德高望重、虔诚守犹太教仪式的人说的;同样的,这第一个被接纳加入教会的外邦人,是一个义人,但与福音隔绝。在圣灵的意思里,或早代的使徒和信徒心中,哥尼流尚未完全。如果没有基督,没有福音,他也从未听过信息,那么他可以凭所受的亮光受审判,他已经顺服那光。但他需要更充分的光,他从前的顺服那光使天使前去对他说,你的祷告和睭济达到神面前已蒙记念。现在差人往约帕,请一个称呼彼得的西门来。他会指示你当作的事,并将更广大的生命之门在你面前敞开。
让我们回到约帕,看看另一个人彼得。他很可能也是保罗所谓的“希伯来人生的希伯来人”,有纯粹的希伯来血统。他里面仍有旧时代的偏见。他已经看到更宽广的事;在五旬节圣灵的光照下,他向众人解释圣灵降临的事实,“这正是先知约珥所说的。”他宣告圣灵要浇灌“凡有血气的”。他当时是否全然了解自己所说“凡有血气的”这句话之含义?很可能他并不明白。前面我们已讨论过,他到硝皮匠西门家里,与他同住。显然他已经打破了一些偏见。彼得若未认识基督,未受圣灵的洗,他可能不会与硝皮匠同住。犹太人极端歧视硝皮匠这行业,如果一个女孩子不知道订婚的对象是硝皮匠,她发现之后,可以据此而解除婚约。硝皮匠的房子必须建在城外一段相当距离的地方。彼得已打破此偏见,与硝皮匠同住。但他心里仍然存着其它的偏见。他仍然认为希伯来思想是神圣无比的,所以从外邦世界进来的人都必须遵守它的仪式。他和他的同工必须发现一个事实,就是旧有的制度已经被扫除了,如今人不需要仪式,条文,和希伯来的律法,就可以直接与基督相联合,建立永远的关系。
接着来看临到这两个人的异象。对哥尼流而言,这是一个公开的异象,是一次确定的、实际的拜访。最重要的不是天使的来访,而是天使所说的话。天使带给哥尼流的信息,首先是承认他以前所作的。“你的祷告和你的赒济,达到神面前已蒙记念了。”这话显明了稍后彼得所说的真理,“神是不偏待人。”天使向一个未受割礼的外邦人显现,这个外邦人肉身上说是在诸约之外,与希伯来的一切权利无分。这不单单对彼得,也是对所有人的教训。天使说的话没有一句责备,也未谴责他的罪,只是承认一个事实:他忠于所领受的亮光。“你的祷告和你的赒济,达到神面前已蒙记念了。”
天使除了承认之外,又带来指示。“你当打发人往约帕去,请那称呼彼得的西门来,他住在海边一个硝皮匠西门家里,房子在海边上。”从天使的话,找们可以知道哥尼流如何祷告。哥尼流显然非常焦急,困惑。他可能正在犹疑不定,不知道是否应该成为改信者,加入这个宗教;因他已发现希伯来的神是大有能力的神。可能他也受到腓利布道的影响,因为腓利曾在撒玛利亚,犹大一带有奇妙的事工。他可能正思索,他是否能够不经过犹太教而直接与腓利所宣讲的基督交通。他心中可能正面对着当时教会所争论的这些问题。就在这种情形下,天使来了,看出他的诚恳和疑问,于是指示他当行的路。
再回到约帕,那是一个全然不同的异象,不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异象。彼得在正午祷告的时刻,上房顶去祷告。他觉得饿了,这时他开始魂游象外,意思是陷入一种恍惚的精神状态。在这种情形下,他看见异象。有一物降下,好像一块大布,里面充满各种动物。这景象是希伯来人所厌恶的。有一个声音说,“起来,宰了吃。”他回答说,“主阿,这是不可的。”这不是原来的意思,如果直译可能更传神:“主阿,万万不可!”他就是从前对主说,“主阿,万不可如此”,以及“你永不可洗我的脚”的同一个人。主阿!绝对不可!我绝不吃任何俗物和不洁净的物。然后有声音说,“神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这声音不是说,“神所洁净的,你不可称作俗物。”用“当作俗物”则含义更强烈。意思是,神已经洁净这一切了,把那些腐坏希伯来宗教的繁文缛节永远丢弃吧!如果神洁净了,我们就不要再将这些动物当作是不洁净的、败坏的。
也许我们要问,是否神关于食物的禁令已经废止?答案是,那些禁食某些动物的命令已经废除;但与健康有关的律法仍然存在。然而,我们必须记得,有关健康的律法各地不一样。希伯来人关于健康的律法是基督教的律法,就是身体是神的产业,必须保养顾惜,一切伤害身体的东西都不可吃、喝,以免身体不能成为圣灵的器皿。断然划分何物洁净何物不洁的命令已经废止了,但有关健康的律法仍旧存在。这正是使彼得讶异之处。他再也无权说它们是不洁的,因为它们已得了洁净。宗教历史已有了重大的变动,一切有关宗教的习惯和方法都有了革命性的改变。因此,人不可以再将神已划入圣洁圈子里的东西当作是不洁的。
于是,我们看见两个结果产生了。在该撒利亚,哥尼流叫了两个家人和一个可靠的士兵来,把这事讲给他们听。他们凭信心顺服了;当他们跋涉三十里路(可能中途在外面过一夜)往约帕去时,哥尼流耐心在家里等候。在约帕,我们看见彼得,以敞开的心思量所发生的事。他心里正猜疑的时候,圣灵向他说话。这次不是异象,也不是魂游象外。这是整本使徒行传最惊人的声明,揭露了早代信徒和圣灵之间的亲密关系。圣灵对这个忠心但有偏见的人说,“有三个人来找你;起来,下去,和他们同往,不要疑惑。”圣灵还没有解释那个异象。彼得正要踏上一条陌生的道路,他即将接受新的启示。他对这异象感到困惑,但答案就在前面。为了使他去发现那答案,圣灵告诉他不要害怕。于是他带着不解的异象和心中圣灵的声音下去,对门外的三个人说,“我就是你们所找的人;你们来是为什么缘故?”他们告诉他此行的目的,“彼得就请他们进去,住了一宿。”
这是一个伟大的画面。我们看见一个硝皮匠的家,里面有硝皮匠自己,使徒,两个外邦的仆人,一个士兵。那夜他们住在一起。合一的圣灵扫除了障碍,打破了偏见,正在以远超过这些人所知道的大能工作。今日前往约帕的旅客,仍能看见这幢房子。它仍然矗立在那里,不远处有海水澎湃着。我相信那个晚上有天使在看守着这房子,里面住着受人岐视的硝皮匠,那位大使徒,和三个外邦人。
这个故事的一般价值在,它启示了神的运动之过程,以及它的细节。每一个细节都是整体的一部分。有两个人,相距三十里之远,他们必须被放在一起。为了使他们会面,尽管约帕仍然忙着经商,该撒利亚忙着进出口货物,但神已经在暗中看顾祂自己的儿女,差遣天使到该撒利亚,又在约帕赐下异象。于是他们被带在一起。不久之后,这次会面的结果产生了,早代存着偏见的教会认识到,在基督里既没有犹太人,也没有外邦人;基督徒运动容纳一切相信基督的人,使他们与祂相交;而在这个运动继续发展下去之前,一切的骄傲和偏见必须被扫除。
使徒行传10:23-48
本段经文记载了两个异象带来的结果:一个异象是天使公开向哥尼流显现;另一个异象是彼得在魂游象外时得到的。
哥尼流的异象是客观的,毋须解释,因为这个外邦士兵得的指示非常清楚、明确。这对哥尼流是必要的,好叫他有确定的指示可遵循,并且明白这启示的结果。另一方面,彼得的异象则是主观的,需要解释。此处我们要看到天使访问哥尼流之后所发生的事,以及彼得所得到有关异象的解释。
本段经文所记载这两人的会面细节,具有相互的价值。彼得的来到,以及他所传的信息,都向哥尼流解释了天使显现的原因。至于哥尼流的经历,则向彼得解释了异象的意义。当这犹太人使徒来到哥尼流的家,看见所发生的一切,就明白了他在约帕那个楼房所见的异象。我们要先思想这故事,再从其中找出当学的功课。
这故事可分成三部分。首先是询问。彼得到达哥尼流家时,说,“请问,你们叫我来有什么意思呢?”第二部分是传福音,彼得开始向他们讲道,但我们可看见,他并未讲完。第三部分是圣灵降在外邦人身上。
由约帕前往该撒利亚的这个小团体一共有十个人,除了彼得,还有三个差来的人──两个哥尼流的家人和一个士兵以及六个弟兄,都是犹太人的基督徒,是“奉割礼”的。从彼得邀请这些弟兄同往的行动,可以看出彼得心中的焦急,困惑。他已经见了异象;有一丝亮光照到他心中,他知道此次往哥尼流家是一个完全崭新的运动;所以他带了六个希伯来人的信徒同去。
哥尼流已经邀请了他的亲属密友在等候他们。彼得一行到达之后,哥尼流就伏在他脚前行礼。“拜他”一词是翻译上的错误。原来的意思是指依据东方习俗,对客人的一种尊敬行礼。我们若视其为一种礼仪,而不是敬拜,就更能明白彼得拒绝受礼的行动。他看到了一个伟大的真理,“我也是人。”在这句拒绝受礼的话里,透露了他承认哥尼流也是人。
然后彼得说明他前来的难处。他告诉他们,根据习俗和律法,犹太人不能进外邦人的房子;从这句话,仍可看出他的偏见。他仍然称自己是犹太人,是耶稣基督的使徒;他尚未完全明白基督教真正的含义,否则他就不会说这番话。哥尼流就将天使向他显现的事说给彼得听。
彼得一开始讲道就说,“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原来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接着,他就释放信息。他首先承认,他所宣讲的道是给以色列人的,但括弧中注明:“祂是万有的主。”他揭露一个事实:他前来,站在一个新而陌生的环境里,是为了要进一步明白基督教会完整的含义。耶稣基督所传和平的福音,是给以色列儿女的。但他又加上一句“祂是万有的主”,证明这亮光正照着他的灵,他即将明白他主的事工之真正意义;不久也要明白教会的责任。
研读新约有关彼得和其他使徒的记载,我们往往会对一件事实留下深刻印象,就是使徒们常常用奇妙的方式叙述耶稣整个的事工。请留意彼得在这里所说的。他提到从前施洗约翰的事工,和这位先锋的信息。然后用人最熟悉的名称拿撒勒人耶稣,述说主的生平。他宣告祂是神以圣灵和能力所膏的,所以和祂周围的人不同。然后彼得叙述祂的公开事工,“祂周流四方行善事,医好凡被魔鬼压制的人,因为神与祂同在。”接着提到祂的钉十字架,“他们竟把祂挂在木头上杀了。”立刻他就用复活来照明十字架,这是使徒一向讲道的习惯,“第三日神叫祂复活,显现出来。”再一次,祂是“审判活人死人的主”。祂不仅仅是坐在遥远地方审判死人的主,祂也是今日的审判官,人要永远站在祂的台前。最后,彼得宣告那伟大而恩慈的福音,“凡信祂的人,必因祂的名得蒙赦罪。”
彼得在宣讲福音时,很小心的强调:这福音是经过证实的。“有我们作见证。”他两度这样表示,证实耶稣的使命是有人可作见证的。他们见证祂的生,祂的死,祂的受膏,祂的服事。又见证祂的复活,因为他们在祂复活后曾与祂同吃同喝。祂又命令他们去传福音。最后他又说,众先知也为祂作见证。
然而彼得的讲道中途被打断。神未让他讲完。他正说话的时候,圣灵降在这一群外邦人身上,那正是门徒在五旬节时所领受的同一个灵。受圣灵的证据显出来了:他们说方言,高声赞美神;这里未提及他们是否用不同的语言赞美。使徒行传2章和哥林多前书都有解释说方言的恩赐。那也是赞美的恩赐。留意这话:“称赞神为大。”从约帕来的信徒也和五旬节时在耶路撒冷的希伯来众人一样,听见外邦人的赞美而感到希奇。他们听见这些人说方言,证明有新的生命进入他们里面。又看到这些人尚未受洗,也未经使徒按手,就受了圣灵。有些人受圣灵是因为使徒按手在他们头上。有些人是在受洗之后受圣灵。这里的例子则与前两者不同,这正是使徒行传的价值所在,它不断揭明一个事实:“风随着意思吹。”圣灵中断了使徒的谈话,降在听见的男女身上,因为他们已听了足够的信息可以相信基督。于是圣灵降下;那些受过割礼的人听见他们称赞神为大,就感到希奇。
这个故事教导我们什么功课?可以分成三点。彼得首先说,“神已经指示我,无论什么人,都不可看作俗而不洁净的。”那是第一个价值。然后,“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原来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那是第二个功课。第三个功课是使徒讲道被打断这事实所暗示的含义。
从彼得这句话,“神已经指示我,无论什么人,都不可看作俗而不洁净的”我们发现他所见异象的第一个意义,表示使徒明白了有布缒下,里面充满各种走兽,又有声音命令他起来,宰了吃,这其中的意义。在那一刻,使徒领悟到一个真理:在基督徒的生活中不应有种族的优越感存在,也没有宗教的优越性。“无论什么人,都不可看作俗而不洁净的。”说这话的是谁?是一个生来就以自己的种族为荣的人;是一个无论走到那里,内心都以他的国家为傲的人;一个认为自己的种族优于其他种族的人。如今神对他说,这些都要过去了,不再有一个种族比其他种族优越。但说这话的在宗教上原来是希伯来人,此刻是一个基督徒。彼得不单单不再认为他们犹太人的宗教优于哥尼流的宗教,他也明白作为一个基督徒,他没有权利称任何人是俗物或不洁净的。
教会究竟明白这个事实有多少?我们在这方面学了多少功课?我们的信仰是否让我们知道自己的种族并不优于其他的种族?我们还是认为神的选民就是我们这种族?种族的优越感常常妨碍了宣教事工或教会的工作。没有一个种族是优于其他种族的,也没有一个种族比其他种族低劣。
除此之外,更让人惊讶的是,任何牧师或教师都不可以将任何人当作俗物或不洁净的。他不可以因任何人的宗教信仰与他不同而轻视他们。我们试着直译这句话,“神已经指示我,无论什么人,都不可看作是普通的,未得洁净的。”我们会认为外邦人是普通的黏土,我们则是属灵的贵重器皿。历代以来希伯来人就如此说;现今的基督徒也常常这么说。那些教会以外的人是普通人,没有纳入圣洁的圈子,无权享受一切利益。彼得说,神已指示他,不可将任何人看作是普通人,是圈外之人。
我们如何纠正这种将外邦人看作是普通人的观念呢?必须先发现一个事实,就是任何人在神的眼中,因着某种奇妙的原因,都有他的地位。让我们再回到那个异象。有一块布缒下来,里面装有各种走兽。有声音命令彼得将它们宰了吃,彼得说,“主阿,这是不可的,凡俗物和不洁净的物,我从来没有吃过。”回答是,“神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这句话指出一个事实:藉着某种过程,那不洁净的已经被洗净了。在神恩典的奥秘制度里,藉着基督的十字架,整个人类都已被赎回。但人类并未得救。新约清楚划分了救恩和赎回的区别。救恩必须根据信心的行动,赎回则不需要。救赎与信心无关。每一个人的额上都有了十字架的印记;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有奥秘的赎祭之印记──哪是神的祭,在加略山显明出来。彼得这时明白了,世界各地的人都已被赎回,一切种族的优越已被抹除,因此世界上不再有普通人,就是俗人。
这是基督徒的观念。保罗也宣告同样的真理,他说,“并不分犹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里都成为一了。”在这伟大的经文另一边,我们可以放上犹太人法典他勒目(Talmud)里的祷告词作对比,或许保罗从前也如此祷告:“神阿,我感谢你,因为我不是外邦人,不是奴隶,也不是女人。”在神的眼中,人类已站在被赎回的立场。如果我们在神的教会里仍存着种族的偏见,或者向世人流露优越感,以为神只显念蒙拣选的内圈人,而完全不顾念广大的群众,我们就违反了这段经文所教导我们的第一个原则。
第二个功课不过是在演绎第一个功课的真理。彼得说,“我真看出,”“真看出”一词是指清楚的明白。保罗在大马色路上被主得着时,他也曾使用这一词对主说话。此处是指心灵的领域,显示一种突然的领悟。他得到一个新的、更大的领悟,有新的亮光照在他身上。“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熟悉希腊文新约圣经的人会记得,“偏待人”这个词,有很特殊的意义。彼得明白了神的态度,他说,“我真看出神是不看人脸面的。”想想看,这是一个犹太人说的话;犹太人一直以为他们的脸就是神选民的记号。如今他说,神是不看人脸面的。
“原来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悦纳”一词比“不偏待”更强烈,暗示一种更亲密的关系;任何地方的人只要行在光中,敬畏主行义,就能与神建立亲密的关系。使徒的意思不是说,人蒙悦纳是根据他的道德。神洁净人,悦纳人,是根据神的爱,藉着十字架而完成。没有人是因为他了解了救赎的真理而得救。他得救乃是因为他敬畏神,行义。哦!到了最终的那日,我们将看到那些行在光中、被神悦纳的人,不是因着他们的道德,而是因十字架无限的价值,以及他们忠于所领受的光。外邦人的罪不是因他们不相信从未听到过的事,而是他们拒绝所知道的真理,行走在不义中。
最后,彼得在11章,向耶路撒冷信徒叙述他去哥尼流家的经过时说,“我一开讲,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15节)。我们可以想像当时彼得不得不中断他的讲道。但那仍然是一篇完整的讲道,因为它充分说到了基督:在方法上,那是完整的。他是顺服圣灵的指示前去的,圣灵对他说,“和他们同往,不要疑惑。”彼得在他的生命里知道他所讲的大有能力。这篇讲道有圣灵的同在,到了适当的时刻,当这个被圣灵充满的人将基督的事向众人陈明时,大功就告成了。
读了这篇讲道,和它如何被打断,以及圣灵如何突然降在听见的人身上,会使我们感到受责备。我们劳苦工作,拚命想使别人明白福音。我们不断认为,我们的责任不单单是传讲基督,并且要为基督辩证、解释。我们为圣灵留下极少的空间去工作。单单为基督事奉,是伟大而神圣的事工。当我们这样作的时候,圣灵自己会接续我们的信息,降临在众人身上,并接续那使人的生命得到完全的工作。──《摩根解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