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使徒行传第二章

四.五旬节与教会的诞生(二147

  1 五旬节象征圣灵的倾流。节期在初熟节──即基督复活──之后五十天。在这特别的五旬节,门徒都聚集在一处。谈话最恰切的主题会是旧约书卷关于五旬节的篇章(例如参看利二三1516)。也许,他们歌唱诗篇一百三十三篇:“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4”。

  2 圣灵降临是有声可听,有景可见,有神迹可以经历的。从天上有声响下来,好像一阵大风吹过,充满了他们所坐的屋子。圣灵有几种流动性的表征,风是其中一种(另外有油、火、水),说明祂的主权、不能预测的动向。

  3 可见的景象是有舌头如火焰显现出来,分开落在门徒各人头上。经文不是说那些舌头是火焰,而是像火焰。

  这种现象不能与火的洗混淆。虽然圣灵的洗与火的洗相提并论(太三1112;路三1617),但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事情。前者是祝福的洗,后者是审判的洗;前者影响信徒,后者将影响不信的人。藉圣灵的洗,信徒住在主内,得主赐力,从而建立教会。因火的洗,不信的人会遭灭亡。

  当施洗约翰对群众说话(参看太三67;已悔改及未悔改的),他说基督会以圣灵与火给他们施洗(太三11)。但当他只向那些真心悔改的人讲论时(可一5),他说基督会以圣灵给他们施洗(可一8)。

  那么,使徒行传二章3节,舌头如火焰……分开是什么意思?无庸置疑,舌头指说话,有可能是指使徒在这时接受说别国语言的奇异恩赐。火炬可能指这种恩赐的源头──圣灵,也可能会是形容随之而来的传道是放胆、炽热和积极的。

  热心谈论的说法似乎特别恰当,因为热心是生命被圣灵充满时出现的正常情况,见证则是这种情况的必然结果。

  4 这可经历的神迹,与五旬节有关的,就是继说别国的话之后,是圣灵的充满。

  直到这时,神的灵一直与门徒同在,而从这时起,祂要住在他们里面(约一四17)。因此,这节经文标志一个重要的转捩点,关乎圣灵在人中间的工作。在旧约,圣灵来到人中间,但不是居住在人里面(诗五一11)。自五旬节起,神的灵永远居住在人里面:祂来与人共处(约一四16)。

  五旬节当天,信徒不单有圣灵的内住,而且更被圣灵充满。从我们得救那刻开始,神的灵就住在我们里面。但要被圣灵充满,我们必须研读神的话,花时间默想、祈祷,过顺服主的生活5。假如今天,圣灵会自动充满我们,圣经便不会激励我们说:“乃要被圣灵充满”(弗五18)了。

  五旬节当天,圣灵降临,也把信徒融入教会──基督的身体。

  我们不拘是犹太人,是希利尼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林前一二13)。因此,犹太和外邦的信徒在基督耶稣里成为一个新人,是同一个身体上的肢体(弗二1122)。

  门徒都被圣灵充满,按圣灵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从其后的经文,我们清楚看见门徒获赐奇异的能力,所说的实在是别国的方言,是他们从未学过的。那不是没有意思的声音,也不是欣喜若狂而发出的声音,而是当时别国沿用的某种语言。这说方言的恩赐是一种神迹或奇事,是神见证使徒所传讲信息的真理(来二34)。当时,还未有新约圣经。由于神完整一套的话语现已印成书卷,神迹恩赐的时代需要已大大减少(当然,假如神要用这种恩赐,权能的神的灵仍然可以使用这些恩赐)。

  五旬节当天出现说方言的舌头,绝不能用来证实有圣灵的恩赐,就一定有说方言的现象。假如是这样,为什么以下事件没有提到说方言的现象呢?

  1.三千人归主(徒二41)。

  2.五千人归主(徒四4)。

  3.撒马利亚人接受圣灵(徒八17)。

  其实,使徒行传中,其他出现说方言恩赐的地方只有:

  1.外邦人在哥尼流家中的归主(徒一○46)。

  2.约翰的门徒在以弗所第二次受洗时(徒一九6)。

  离开本节前,我们必须提到圣经学者在圣灵的洗的整个主题中,对圣灵的洗的次数,并随之而来的结果,有很不同的意见。

  在次数方面,有人相信:

  1.圣灵的洗只发生一次──在五旬节。基督的身体在那时形成,自此之后,所有信徒都会进到这灵洗的效用当中。

  2.圣灵的洗分三或四个阶段进行──在五旬节(第二章)、在撒马利亚(第八章)、在哥尼流家中(第十章),和在以弗所(第十九章)。

  3.每当一个人得救,圣灵的洗就发生一次。

  至于圣灵的洗对个人生活所产生的效应,有人认为那是恩典第二次作工,一般在人悔改后发生,结果是大致上完全的成圣。这种看法缺乏圣经支持。正如刚才提到,透过圣灵的洗,信徒得以:

  1.加入教会(林前一二13

  2.蒙赐能力(徒一8

  513 那时,有虔诚的犹太人,从天下各国来,在耶路撒冷聚集,守五旬节。他们听到传言,关乎最近发生的事,于是前来门徒所在的房子聚集。当时,神的灵作工,众人就被吸引,今天也一样。

  众人来到房子的时候,使徒已在说方言。访客感到大为诧异,听到这群加利利门徒说多国的语言。无论如何,神迹发生在说话的人身上,而不是在听的人身上。不管听众是土生的犹太人,还是改信犹太教的人;不管他们是来自东南或西北,人人都能听到有人用自己的乡谈讲述神的大作为。

  很多人相信,神在五旬节赐下说方言恩赐的目的,是在同一时间,向各国的人宣讲福音。例如,有一位作者说:“神用一种语言向一个国颁布祂的律法,但祂用各种语言向各国传讲祂的福音。”

  但经文并没有证实这个说法。说方言的人正述说神的大作为(徒二11)。这是一个给以色列人看的神迹(林前一四2122),叫他们感到诧异和希奇。相对来说,彼得用一种语言传讲福音,这种语言为大部分(即使不是每一个)听众能够听懂的。

  访客对方言的反应各有不同。有些看来很有兴趣,有些则讥诮说使徒无非是新酒灌满了。门徒确实是受本身以外的力量影响,然而这是圣灵的影响,不是

  未重生的人随时准备对属灵现象给予自然的解释。听见神从天而降的声音,有人就说打雷了!这时,不信的人以讥诮的态度,用新酒一词,解释圣灵降临所生的振奋场面。史杰拿说:“世人喜欢使闪烁的东西失去光泽,又把被高举的拉到尘土中。”

  14 以誓言和咒语否认主的那个门徒,这时踏步向前,向群众说话。他不再是怯懦、踌躇的跟从者。他已变得像狮子,有大能力。五旬节使他全然不同了。这时,彼得已被圣灵充满。

  在该撒利亚腓立比,主应许把天国的钥匙交给彼得(太一六19)。在使徒行传第二章这里,我们看见他用这把钥匙,给犹太人开放门户(14节)。随后在第十章,他把门户开放给外邦人。

  15 彼得首先解释当天发生的不寻常事件,不是新酒的结果。毕竟,那时只是上午九时,几乎未曾听闻过有那么多人在这清早时分喝。此外,节期当天,参与会堂礼拜的犹太人都禁戒饮食,直至早上十时,甚至到正午,视乎当天是什么时候献祭。

  1619 真正的解释是神的灵浇灌下来,正如先知约珥所说(珥二28及以下)。

  事实上,五旬节的事并未完全应验约珥的预言。第1720节描述的大部分现象没有在那时发生。但确实在五旬节发生的是序幕,预告那在末后的日子将发生的事,这都在主大而明显的日子未到之前发生。如果五旬节应验约珥的预言,为什么后来还有应许赐下(三19)?假如全国悔改,以色列人接受被钉十架的那位,祂就回来把主的日子带给百姓了。

  援引约珥的话显出那双重参考之原则,说明圣经的预言在某段时间会部分应验,稍后则会完全应验。

  神的灵在五旬节浇下来,却不是浇灌在所有人身上。预言将在大灾难的末期全面应验。基督在荣耀中回来之前,会有兆头显在天上,地上的万族都要哀哭(太二四2930)。然后,主耶稣基督在地上显现,击败祂的敌人,建立祂的国。在祂千年国度之始,神的灵会浇灌凡有血气的人,不论是外邦人,还是犹太人;这种情况将于千禧年期间,在大部分地方普遍出现。圣灵以各种形式显现,赐下来给人,不分性别、年龄或社会地位。那时将有异象和异梦,表示人会得到知识;也有预言,表示知识会传给其他人。因此,启示与交通的恩赐显著出现。这一切会在约珥形容为末后的日子发生(17节)。当然,这是指以色列国末后的日子,而不是教会。

  20 圣经清楚说明,天上异象会在主……的日子未到以前显现。文中主的日子是指祂亲自回到地上,毁灭敌人,在权能和大荣耀中统治。

  21 彼得以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的应许,结束约珥书的引述。对世人来说,这是个好消息,因为万人得救恩的原则在于相信主。主名一词包括主自己的一切。因此,求告祂名就是求告祂自己,这就是相信的真正对象,也是救恩的唯一途径。

  2224 但谁是主?彼得随即宣告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就是这个他们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祂正是主,也是基督。他的宣告,首先讲到耶稣生平,继而是祂的死、复活、升天,最后是在父神右边得荣耀。假如他们有任何幻象,以为耶稣仍在犹太人的墓中,彼得瞬即会将他们从错误的思念中纠正过来。必会有人告诉他们,他们杀害的那一位现在在天上,他们仍要承认祂。

  然后就是使徒彼得的论点,拿撒勒人耶稣证明自己是从而来的人,靠神的能力施行许多神迹奇事22节)。他……按神的定旨先见,被交与犹太人民手中。他们反倒将祂交给外邦人(没有律法的人),把他钉在十字架上杀了23节)。但是,神却将死的痛苦解释6了,叫祂从死里复活,祂原不能被死拘禁,因为

  1.按神的性情,祂必要复活。祂死了,是无罪的代有罪的死。神必要使祂复活,证明基督的救赎工作完全成就。

  2.旧约的预言要求祂复活。彼得特别在以下经节提出这点。

  2527 在诗篇第十六篇,大以预言形式提到主的生、死、复活及荣耀。

  至于祂的生,形容这一位是信心坚定、没有羁绊,从无间断地跟随祂的父,与祂相交。心、舌和肉身──祂整个人都充满喜乐和指望

  至于祂的死,大预见神必不将祂的灵魂撇在阴间,也不叫祂的圣者见朽坏。换言之,主的灵魂不会落在闲游的状态,神也不容许祂的身体朽坏(这节经文绝不能用以证明主耶稣在死后曾到阴间最深处、游魂的狱中。祂的灵是进到天上7──路二三43──身体则被放在墓中。)

  28 至于主的复活,大确信神必指示祂生命的道路。在诗篇十六篇11节,大这样说:“你必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使徒行传二章28节,彼得引述说:“你已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彼得把将来式转为过去式。很明显圣灵指引他这样做,因为主的复活已成为过去。

  大用这些话预言救主现在的荣耀:“必叫我因见你的面,得满足的快乐。”或如诗篇十六篇11节把这话说成:“在你面前有满足的喜乐,在你右手有永远的福乐。”

  29 彼得论到的话不会是关乎他自己的,因为他的身体已经朽坏了。他当代的人都十分熟悉他的坟墓在何处。他们知道他没有升天。

  3031 先知的身分着写诗篇。他记得曾向他起誓,要从他的后裔中,立一位永远坐在他的宝座上。晓得这位就是弥赛亚。纵使祂会死去,但祂的灵不会被撇在闲游的状态,祂的身体也必不朽坏。

  3233 现在,彼得重申一个宣告,必定令他的犹太听众感到震惊。大预言的那位弥赛亚正是拿撒勒人耶稣。神已经叫祂从死里复活,使徒全都可以证实,因为他们是主复活的见证人。复活后,主耶稣被神的右手高举,现又从受了所应许的圣灵。这就解释了较早前在耶路撒冷发生的事。

  3435 岂没有预言弥赛亚被高举吗?诗篇一百一十篇1节并不是讲到他自己。其实,他引述耶和华对弥赛亚说的话:“坐在我的右边,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小心察看第3335节预言基督得荣耀,与再来惩罚敌人、建立国度中间的一段时期。)

  36 这时,再一次有宣布临到,重重落在犹太人之上。神已经立他为主为基督──你们钉在十字架上的这位耶稣。(依希腊文次序编排)如班格尔说:“说话的刺放在末端。”──你们钉在十字架上的这位耶稣。他们把神差遣的受膏者钉在十字架上,圣灵的降临是证据,证明主在天上被高举了(参看约七39)。

  37 有力的是圣灵叫人知罪的能力,听众有即时的回应。彼得没有发出邀请或呼吁,他们便喊叫说:“我们当怎样行?”深刻的罪咎感促使他们发出这个问题。现在,他们晓得他们杀害的这位耶稣是神的爱子!这耶稣已从死里复活,现已在天上被高举。既是这样,这群带罪的凶手怎能逃避审判呢?

  38 彼得的答案是他们必须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他们的罪得赦。首先,他们要悔改,承认自己的罪,走到神的那一边,否定自己。

  然后,他们受洗,叫他们的罪得赦(或以致他们的罪得赦)。骤眼看来,这节经文似乎是用洗礼说明救恩,而很多人坚持认为经文显然就是这个意思。基于下列原因,这一种阐释是不可能成立的:

  1.新约圣经数十段经文说明救恩在于相信主耶稣基督(例如:约一12;三1636;六47;徒一六31;罗一○9)。没有一两节经文能有确据,跟这无可推诿的见证产生矛盾。

  2.在十架上的那个犯人,没有受洗,仍获得救恩的确据(路二三43)。

  3.圣经没有记载救主曾给任何人施洗。假如必要受洗才得救恩,这就是一样令人费解的遗漏了。

  4.使徒保罗感谢神,因他只曾替一小撮哥林多人施洗──假如受洗具备获得救恩的好处,那么感谢的原因就很奇怪了(林前一1416)。

  我们必须注意,只有犹太人曾经受命要为罪得赦而受洗(参看徒二二16)。我们相信这个事实正是了解这段经文的诀窍。以色列民把荣耀的主钉在十字架上。犹太众民喊叫说:“他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孩子身上。”(太二七25)因此,弥赛亚受死的罪就归到以色列民身上。

  现在,这群犹太人中,有些开始醒悟自己的过错。藉悔改,他们向神认罪。藉相信主耶稣是救主,他们得以重生,过犯得以永远赦免。藉众人面前受水礼,他们得以脱离钉死主的那民,与主认同。因此,受浸是外在的记号,标志他们抗拒基督的罪(以及一切的过犯),一并洗净。浸礼使他们脱离犹太人的立场,把他们放在基督的立场上。然而,浸礼不能拯救他们。惟有相信基督,才能叫他们得救。人的教导若与此不同,就是教导另一个福音,是要被咒诅的(加一89)。

  赖理对叫罪得赦的洗礼作了另一个解释:

  受洗不是为了罪可以得到赦免,因为在新约每一处地方显示,罪得赦是相信基督的结果,而不是受洗的结果。因为罪得赦,所以受洗。“叫”字的希腊文介词是eis,(for,可译作“因”),不单在这里有“因为”这个意思,在马太福音十二章41节也有这个意思。在该段经文,其意义只能是“因为(而不是为了)尼尼微人听了约拿所传的,就悔改了。”悔改为这群在五旬节聚集的人带来赦罪,又因为罪得赦免了,所以才要求他们受洗8

  彼得向他们保证,如果他们悔改,受洗,就领受所赐的圣灵。若要坚持这个次序在今时今日应用到我们身上,就误解了神在早期教会的管治做法。正如伯克尔曾精警地指出,使徒行传中有四个群体的信徒。在每一群人,他们接受圣灵的先后次序都有所不同。

  在使徒行传二章38节这里,我们读到有关犹太人的基督徒。对他们来说,次序是这样的:

  1.悔改

  2.受水的洗

  3.接受圣灵

  撒马利亚人的归主记载在使徒行传八章1417节。在那里,我们看见以下事情发生:

  1.他们相信。

  2.他们在水里受洗。

  3.使徒为他们祈祷。

  4.使徒按手在他们身上。

  5.他们接受圣灵。

  在使徒行传十章4448节看见外邦人悔改。留意这里的次序:

  1.相信

  2.接受圣灵

  3.受水的洗

  最后一群信徒是施洗约翰的门徒(徒一九17):

  1.他们相信。

  2.他们再受洗。

  3.使徒保罗按手在他们身上。

  4.他们接受圣灵。

  这是不是指在使徒行传中,有四种得救的方法呢?当然不是。得救在过往、现在、将来都是根据相信主。然而,适逢使徒行传期间的转接期,神用不同的方式带出与接受圣灵有关的事情;祂明白个中原因,但没有向我们揭示其原委。

  那么,今天,是哪一种模式应用在我们身上呢?由于以色列全国抗拒弥赛亚,他们放弃了所有本来已握在手中的特权。今天,神呼召一群外邦人,归在祂的名下(徒一五14)。所以,今天的次序可见于使徒行传第十章:

  相信

  接受圣灵

  受水的洗

  我们相信这个次序适用在今天每个人身上,犹太人也好,外邦人也好。初听来看似武断。可能有人会问:“在什么时候,使徒行传二章38节的次序不再适用于犹太人;而使徒行传十章4448节的次序又在哪个时候开始呢?”当然没有确实的日期。但使徒行传勾画了一段渐进的转变期,从起初福音临到犹太人中,至犹太人反覆拒绝福音,到福音临到外邦人。及至使徒行传书末,大致上以色列国已被放在一旁。由于不信,这国放弃作神拣选之民的特权。在教会时代,这国被视为与外邦列国同等,而神为外邦人定下的秩序(徒一○4448)便开始实行了。

  39 随后,彼得提醒他们圣灵的应许是给他们他们的儿女(犹太人),并一切在远方的人(外邦人),甚至是凡神所召来的。

  那些说“他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的人,现在可以确实相信,只要他们信靠主,必有恩典临到他们和他们的子孙身上。

  这节经文常给人错误引用,认为儿女有信主的父母,就自然享有这约的特权,获得救恩。

  司布真一针见血地对此说作出回应:

  神的教会岂不知道“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吗?“谁能使洁净之物出于污秽之中呢?”人生下来便沾染本性的不洁,不能传递平安。新约明明有话告诉我们,神的儿女不是“从血气生,不是从情欲生的,也不是从人意生的,乃是从神生的”9

  有一重点要留意,这应许不单是给你们和你们的儿女,亦给一切在远方的人,就是主我们神所召来的。这福音广开大门,邀请一切人都来。

  40 彼得的信息不是都记载在本章内,而余下信息的要点是犹太人听众必须救自己脱离这个弯曲悖谬,拒绝、杀害主耶稣的世代。藉接受耶稣作他们的弥赛亚和救主,并藉基督徒的洗礼,公开见证断绝与这个犯罪的以色列国的关系,他们便可以得救。

  41 百姓中有很多人希望受洗,证明自己领受10彼得的如同主的话。

  那天门徒约添了三千人。假如圣灵工作的最佳明证是灵魂归主,那么毫无疑问,彼得的讲道正是这类无疑。主耶稣的话提醒这个加利利渔夫:“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太四19)也许,还要加上救主的一句话:“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我所作的事,信我的人也要作,并且要作比这更大的事,因为我往父那里去。”(约一四12

  小心察看初信人数的记录──“约”有三千个灵魂,具有启发意义。每一个主的仆人可能同样小心地列出所谓决志人数。

  42 证明信心的真实性在于持守。这些归主的人藉在各方面恒心持守,见证他们的称信是真实的:

  1.持守使徒的教训。这是指使徒受圣灵感动而作出的教训,初时以口头形式传讲教训,现在则保存在新约圣经里。

  2彼此交接。另一样新生命的见证就是初信主的人渴望与神的百姓相聚,与他们分享彼此共鸣的东西。他们有与世界隔离,但与神亲近的感觉,并与其他基督徒有相交的乐趣。

  3擘饼。这个见于新约的名词是指主的晚餐,或普通的进餐。要定断这个名词在各种不同情况的意思,得靠该段经文的意义。这里明显是指主的晚餐,因为大概毋须直说他们恒心地进餐。从使徒行传二章7节,我们知道早期的基督徒习惯在一个星期的头一天擘饼。早期的教会,设有爱筵跟主的晚餐,以表达圣徒彼此之间的爱。但是,陋习渐渐出现,“属神之爱”(agape)或爱筵因而中断了。

  4祷告。这是早期教会第四个主要的学习。祈祷表达完全倚靠主作敬拜、引导、保守和事奉。

  43 敬畏的感觉显在众人中间。圣灵的大能是那么实在,使人心安静、驯服。他们看见使徒又行了许多奇事神迹,心灵便充满了诧异。奇事是非凡的事,激发起惊叹与诧异。神迹是非的事,专为传送指示而设。一件非凡的事可以是奇事,也可以是神迹。

  4445 信徒聚会,没有间断,并且持守凡物公用的信念。神的爱是那么伟大,广浇在人心上,人不看自己(原文作“他们”)的财产(原文作“东西”)为自己拥有的(徒四32)。每当在相交中的信徒有真正所需用的(或作需要),他们便变卖个人的财产,分发收益。因此,他们中间人人平等。

  信徒中间彰显了心灵和利益上的合一。一种完全的爱产生属神的爱的感觉,吞没堕落光景天生的自私。他们聚集在一起是那种把自己所有的,献给公家,却不是受任何律法或外在的规限约束(这些条例只会完全糟塌他们的一切)。他们醒觉到全都是属乎基督,而基督也属于每一个人,属于所有人。祂赐下的祝福,令人富足,没有任何东西会减少。他们供给愈多,得也愈多:他们“卖了田产家业,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11

  今天很多人争拗,认为我们毋须跟早期信徒,持守执行这个做法。有人甚至非常赞同,我们不可爱邻舍过于爱我们自己。这样分享个人全部财产家业的做法,是被圣灵充满必然产生的生命果子。有人曾说:“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不能忍受别人拥有太少,而同时自己拥有太多。”

  46 这节经文说出五旬节在信仰生活和家庭生活所起的功效。信仰生活方面,我们必须谨记这群最早归主的是犹太人。虽然教会已建立了,但是他们与犹太圣殿的关系并没有立即中断。脱掉犹太教尸衣的过程贯穿整个使徒行传时期。所以信徒仍然出席殿里的事奉12,他们在那里听到有人朗读和解释旧约。此外,他们当然会在家里聚会,第42节正列述聚会的功用。

  至于他们的家庭生活,我们读到他们擘饼,存欢喜诚实的心用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这里说擘饼,是指日常吃饭。救恩的喜乐倾倒至生活每个小节,用荣耀的光辉镀上金边。

  47 生命变成一首赞美的诗歌,一首感恩赞美诗。因为那些人已从黑暗势力释放出来,被迁进神爱子的国度。

  起初,信徒得众民的喜爱,但情况并不持久。基督信仰的本质不免会搅动人心的憎恨和抗拒。救主警告门徒,要小心受人欢迎(路六26),又明说他们将遇到逼迫和苦难(太一○2223)。因此,这分喜爱是短暂的,很快便给冷酷无情所取代。

  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每天都有人归向主,因此基督徒的相交人数不断增长。听闻福音的人,有责任凭意志作出明确行动接受耶稣基督。主拣选和加增的作为并不剔除人的责任。

  然后,本章记载圣灵的浇灌;彼得向聚集的犹太人讲道;一大群会众悔改归主;也有早期信徒生活的简述。早期信徒最完善的概述,见于大英百科全书第十三版“教会历史”一文中:

  早期基督徒生命最显著的事就是他们清楚感受到自己是神的子民,被召分别为圣。在他们的思想中,基督的教会是属神的组织,不是人为的组织。教会由神建立,也由神控制,甚至世界也是为教会而造成。这个概念支配早期基督徒生活的各方面,包括个人及社会。他们认为自己跟世上其余的人分隔开,靠奇特的关系维系在一起。他们的公民身分在天上,不是在地上。他们力求那管治自己的原则和律法来自天上。现在的世界是真实的,但只属暂时,他们真正的生命是在将来。基督快要回来,今生的职业、劳动和享乐视为小事。……基督徒的日常生活有圣灵同在,每一样基督徒的慈惠都是圣灵的果子。这种信念结果给予他们生活一分独特的热诚或有感召的特性。他们拥有的,不是一般人平日的经历,而是一个抽离自己、提升到更高层次的人拥有的经历。

  单单阅读这篇文章便可看见今天教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多少原有的魄力和团结的心。

附篇──家庭教会及教会机构

  由于使徒行传中“教会”(希腊文为ekklesia)一词首次在这里13(二47)出现,我们稍停下来,以早期基督徒的想法,细看教会的中心地位。

  使徒行传和新约其余部分所记载的教会常被称为家庭教会。早期的基督徒在家里聚会,而不是在教会的建筑物里聚会。有人说这是宗教从分外神圣的地方释放出来,在普通生活的地方──家庭──聚集。安格说家庭一直是基督徒聚会的地方,有两世纪之久14

  我们很容易想到他们必由于经济上的需要,迫于无奈,才使用私人房屋聚会,而不会想到是属灵需要的结果。对教会建筑物和教堂,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以至我们认为那是神的理想地方。

  但是,我们确有理由相信,第一世纪的信徒,可能比我们更有智慧。

  首先,当时整个世界面临极大的需要,而基督的信仰又强调爱,若花费千万元兴建华丽的建筑物而罔顾那些需要,实在是前后矛盾。对此,钟思理有以下一段说话:

  我凝望罗马大教堂内的耶稣基督婴孩时代画像,上面镶满贵重的珠宝;其后我走出教堂,看见饥饿儿童的面容,就怀疑基督眼见饥荒,是否还会享受祂身上的珠宝。我的思想徘徊心间,如果祂是这样,我便无法再享受对基督的思想了。镶满珠宝的婴孩基督和饥饿的儿童,象征我们把奢华的国立教堂和教会围绕基督,而人类社会的基本冤屈却无人理会;基督则与失业、贫困的人一起挨饥抵饿15

  这不单是不人道,而且花钱兴建华丽的建筑物,一星期使用不超过三、四、五小时,实在是浪费。我们可曾容让自己卷入这个无法想像的梦想世界,甘愿花费那么多,到头来只换取那么少的用途?

  现代的建筑计划是扩展教会的一大阻碍。要缴付庞大的本金及利息,令教会领袖抗拒作出建立新教堂的尝试。任何会友的流失都会危害用来缴付物业及维持教会常费的收入。未来的一代担负沉重债项,这就粉碎教会植堂的希望。

  有人经常争辩,认为我们必须拥有叫人一见难忘的建筑物来吸引教外的人来到我们中间。这不单是世俗的想法,更完全忽视新约的模式。早期教会聚会主要为信徒而设。基督徒聚会,为听使徒的教训、相交、擘饼和祷告(徒二42)。他们传福音,不是邀请人星期日来聚会,而是向那些周围与他们有接触的人作见证。当有人真的悔改信主,信徒便带领他们进到相交,进入家庭教会的温暖之中,好让他们得饱足,得鼓励。

  有些时候,邀请人到庄严的教会崇拜是很困难的。人们对拘谨的礼仪存有强烈的反应。再者,人也害怕别人叫他捐款。“教会要的,也不过是你的金钱。”这是常见的投诉。然而,对同一群人来说,很多都愿意参加家庭式的查经班。他们不须对礼仪提高警觉。他们享受轻松自在的气氛。

  事实上,家庭教会合适任何文化,任何国家。或许,如果我们可以环视整个世界,便会看见家庭教会的人数,比任何形式的教会还要多。

  对比起今天堂皇的大教堂,各类大小教堂,以及众多组织严谨的宗派、差会和教会机构,使徒在使徒行传中从没尝试组织任何机构,藉以作主的事工。地方教会就是神在地上传扬真道的代表,使徒也乐于在这个范畴内工作。

  近年在基督教界爆发一阵机构热潮,数字令人头晕目眩。每当信徒想到新构思,要推展基督的工作,便自立新的差会或机构!

  结果是能干的教师和传道人被人邀请离开自己本来的事奉岗位,成为行政人员。假如所有差会的行政人员都在工场上事奉,办公室内对职员的需求便大大减少了。

  机构激增的另一个结果是那一大笔的金钱用来缴付一般的管理费用,于是偏离了直接推广福音的目的。捐给很多基督教组织的金钱,大部分都用作应付维持组织的支出,过于用以达成最初成立机构的目标。

  机构常阻碍大使命的实践。耶稣吩咐门徒把所有祂的命令教导众人。不少为基督教组织工作的人会发现,不是一切神的真理都可以教导的。他们不准讲授某些具争论性的题目,为怕得罪那些在经济上支持机构的人。

  基督教机构增多,结果常造成分裂、嫉妒、对抗,对基督的见证,造成极大的伤害。

  试想在本地和海外的基督教机构,情况可谓架床叠屋。每个都为有限的人手、萎缩的经济资源而竞争。再细想这些机构,他们的公开声明都说是出于神的旨意,但其实不少机构的产生都纯粹源自人事竞争。(读经会出版《每日灵粮》)

  一个常见的实况是,机构本身已不再有用处,但他们总有办法长远办下去的。虽然创办人的异象已经消失,动力和光辉亦已失去,但是轮子仍然沉重地向前推动。昔日的早期基督徒有属灵智慧,而不是原始的无知,以致他们没有建立人为的组织机构去作主的事工。凌耳写道:

  有一位目光敏锐的作家把使徒的工作与较普遍的现代宣教方法作对比后,他这样说:“我们建立差会,使徒建立教会。”这个分别是彻底、意义深长的。使徒建立教会,便再无建立其他东西,因为目光所到之处,再看不见需要什么或别的东西比这个更合适。在他们苦干过的每处地方,都带领悔改归主的人成立地方教会;教会中设立长老,是一群长老,而不是只有一位长老(徒一四23;一五623;二○17;腓一1),去引导、管治和牧养教会。他们是得主授予资格、得圣徒承认的人(林前一六15;帖前五12;一三1;提前五1719)。又有教会设立的执事(徒六16;腓一1)──跟长老的设立有所不同,他们处理很少但非常重要的事务,特别是教会金钱的分配……他们(使徒)所做的组织工作就只是在各处带领聚会在一处的门徒建立同类的教会。除了本地教会外,并没有别的组织在新约中出现,我们也没有发现什么组织要萌生的象16

  对早期基督徒和带领他们的使徒来说,会众是地上一个由神设立的单元,神选择藉此去作祂的工。这类得神应许长久存在的单元就只有教会。──《活石新约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