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第十八章
耶稣被捕(十八1~14)
主耶稣对门徒说了一段教诲的话后,便与他们经过汲沦溪,到达客西马尼园祷告,预备迎接祂在世的最后一刻。即使这时刻,我们仍可以见到主尊贵可爱的本性。
.祂的勇敢(4):当祭司长和法利赛人的差役要来捉拿祂时,祂不但没有避开,反而勇敢地出来面对他们。
.祂的威严(5~6):我们可以想像来捉拿耶稣的人必然不少,他们毋须惧怕一位手无寸铁的人。但是当耶稣回答他们“我就是”的时候,他们竟惊恐至倒在地上。注意:“我就是”乃耶和华神尊贵的称谓(参出三14),这名称充满权柄和威严。
.祂的爱顾(8):耶稣要求捉拿祂的人只捉拿祂,而让祂的门徒离开,可见祂十分爱顾门徒。
.祂甘愿顺服以至于死(10~11):西门.彼得欲救耶稣脱离险境,但祂却拒绝彼得的帮忙,祂说:“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这是绝对顺服的宣告。
在主耶稣被捉拿的时刻,两个曾经跟随过耶稣的门徒有不同的表现。犹大甘愿出卖祂的老师(3、5),只是为了三十块银钱而已(参太二十六15)。我们会否为物质名利向罪恶妥协而出卖耶稣?另一位门徒彼得,看来他未完全明白主耶稣的心意。他要拦阻事情的发生,这当然是错误的,但也是出于爱主之心之故。我们爱主耶稣,应当明白主的旨意如何,但是彼得对主那纯真的爱也值得我们学效。
祈祷 主啊!是我所爱所敬重的,我愿一生跟随。
不义的审判(十八15~32)
耶稣被带到亚那面前受审,这是一次非法的审问:
① 当年作大祭司的不是亚那,而是该亚法(参十八13),故此在非法的审讯后,耶稣还要被押到该亚法处(24)。
② 按照犹太法律,受审者在被盘问以先可以为自己申辩,但现在却是大祭司先盘问耶稣(19)。
故此,耶稣提醒亚那:“你为什么问我呢?”(21)此外,假若他们要搜集证据,可以从听过耶稣教训的人得知,那又何必要问祂呢(20~21)!有一个差役用手掌打祂,这更显出他们的不义(22)。面对这不义的审判,主耶稣仍然显出祂的勇敢不屈之精神。祂为人的罪的缘故,甘愿接受这不义的审判。
彼得不认主(15~18、25~27):这段经文记载了彼得三次否认主,这是他的软弱,然而在这事上我们仍可以看出彼得若干的美德。在主耶稣被捕后,众门徒都离开了,就只有彼得和一位隐名的门徒还暗暗地跟主,直至到大祭司的院子里。这显出彼得的勇敢和爱主的心,他不欲主孤独地面对审判。犹记得彼得曾誓言:“主啊,……我愿意为舍命!”(十三37)相信这并不是虚假的誓言,他的行动正显示他的忠诚。不过,人过分的自信,也是人失败的原因,在自以为可以胜过时,一不留心,撒但便会来攻击,使人跌倒。我们都愿意好像彼得一样,有勇敢和爱主之心,也愿意誓言跟随主,但是我们也当常常警醒小心,不要容让撒但进入我们的心里,免致跌倒。
最后,主被带到彼拉多面前,因为按照罗马法律,死囚的判决要交到巡抚手中,判决死刑不是犹太人所能作的事(28~32)。
祈祷 主啊,求帮助我勇敢胆壮,能在众人面前承认是我的救主。
主被诬告(十八33~40)
犹太人憎恨耶稣,要将祂除掉,便捏造各样的罪证诬告耶稣。他们不能以一些含糊的说话(参十八30)而要求彼拉多将耶稣判处死刑,于是他们便以反叛罗马帝国的罪名加诸耶稣身上(33),以期达到他们的目的。
彼拉多问耶稣:“是犹太人的王吗?”(33)、“是王吗?”(37)耶稣的回答指出了两个事实:
1. 祂的王国不属于这世界(36):主耶稣并没有否认祂的王权,但祂不是世上政权的王,假若祂真的是这样的王,犹太人便不会对祂不满了。祂是一位属灵国度的王,祂的王国不是以争战的方式来到,而是在人的心中,祂以爱胜过人心里的罪恶。祂曾如此回答法利赛人的问题:“神的国来到不是眼所能见的……因为神的国就在你们心里。”(路十七20~21)
2. 祂来到世界是要为真理作见证(37):主耶稣来到世界,要将有关神的真理、人罪恶的事实和有关生命的道理告诉世人。面对真理,人只有两个选择:不是拒绝真理,就是接受真理,人不能有中间立场,而属于主的人必会接纳真理。
然而拒绝真理的人,就是拒绝主的人,纵然找不出什么罪(38),仍然要将主耶稣杀死,这正是神要完成祂救赎计划的方法。主耶稣若没有死,人类便没有救赎的盼望了。
祈祷 感谢主,为人类承担苦楚,被人诬告,甚至杀害,为要使人类得救赎的盼望。──《新旧约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