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正当那时’就是当主在第十二章末了,给众人谈论到与神和好的问题的时候,‘有人将彼拉多使加利利人的血掺杂在他们祭物中的事告诉主耶稣。’(1节)在众人的心思里,以为这些加利利人所犯的罪一定是很大,才会让人把他们的血掺杂在祭物中,因为这样作是直接得罪神,生前犯了大罪,死了也继续在得罪神。人总是很自然的有这样的想法,他们若不是罪大恶极,就不会有这种下,既然有这种下,就一定是罪大恶极了。告诉主这事的人也许觉得自己没有这种结局,总该是已经向神还清了最后的半文钱。没想到属灵的事是不能凭人外面的遭遇来作判断的。
神注意人的归向
主听完那人说过了掺血到祭物里去的事以后,祂很冷静的说,‘你们以为这些加利利人比众加利利人更有罪,所以受这害么?’(2节)又说,‘从前西罗亚楼倒塌了,压死十八个人,你们以为那些比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更有罪么?’(4节)主对这两件事的回答是,‘我告诉你们,不是的。’因为罪的存在,不是根据人的遭遇来作反证的,而是根据人用什么态度来对待神。因果报应的道理只有少数的事例可以适用,但不能普遍的为所有人的遭遇作解释,但一般人都受这种道理的影响。主让人看清楚,人背弃神,拒绝神,不信神,这些才是罪的根源。神所注意的是人归向祂,拣选祂,或是继续的留在拒绝神的光景中。神定人的罪在于人不信祂,人就是在人眼前有好结局,若是他带不信的心思到神的面前去,他还是落在神的定罪里。人外面的遭遇就是再好,若是不信神,他仍然是给神定罪的。所以不能自欺,因为神只看人是否归向祂。事实上,心里没有神的人,定然是在罪中放纵自己的。不信叫他被定罪,生活的实况只是叫他被定罪的旁证。
要切实的悔改
‘你们若不悔改,都要如此灭亡。’这是主很严肃的警告。在人的本相里,没有一个是义人,全都是罪人,所差别的只是在神面前犯罪的程度,有些人的罪严重些,有些人的罪轻微些,不管是严重或是轻微,都是生活在罪里,也都是死在罪恶过犯之中。主给人指出,要免去灭亡的结局,人必须要悔改,从背逆神转回归向神。
眼前的遭遇并不能代替神的审判,不是说,今生遭遇了人所以为的恶报,就可以免去神的审判,也不是说,今生有了好结局,就等于可以在神的审判中不给定罪,全然不是这么一回事。人若是不悔改,都要在神的定罪中灭亡,因为到了白色大宝座的审判显出来的时候,‘所有死了的人,无论大小,都站在宝座前,……照各人所行的受审判。……若有人的名字没记在生命册上,他就被扔在火湖里。’(启二十11~15)这些死了的人,生前的结局也许很好,但还是要接受审判,而定罪的根据是看他们有没有接受主,接受主的人,名字在生命册上,不信的人,名字就不在生命册上。生命册上没有名字的人都被定罪,落到永远的灭亡里。我们每一个人,生来都是不信的人,因此,要让我们的名字写在生命册上,只有悔改接受主,不悔改接受主,只好留在灭亡里。
神在恩典中的等待
人没有不好的结局和遭遇,并不等于他在神的面前对。神责打的迟延,只是说出了神对人的忍耐等待,留下机会给人去悔改。神并不喜欢看见人灭亡,究竟人原是照祂的形像被造的,祂总是显出恩典来要把人挽回。主要叫人脱离凭外面的遭遇而定罪的心思,而看见神在恩典中对人的等待,祂说了这样的一个比喻,‘一个人有一棵无花果树,栽在葡萄园里,他来到树前找果子,却找不。就对管园的说,看啊,我这三年,来到这无花果树前找果子,竟找不,把它砍了吧,何必白占地土呢?管园的说,主啊,今年且留,等我周围掘开土,加上粪,以后若结果子便罢,不然再把它砍了。’(6~9节)
这比喻中的果子,从上文来看,就是主所说的悔改。神在人中间等待人悔改,如同人去找果子一样。三年的等待,什么也没有得,按实情就得把树砍掉,免得白占地土。人在神面前也是这样,长久不悔改,那实在是白占地土,浪费恩典,虚耗神的等待,理该让人接受灭亡的结局。但表明主的那个管园的,向主人求情,多宽限一年,再多加劳苦,让树能结出果子来。求情就是求恩典,宽限的一年就是格外的恩典,主人的答应就表明了神在恩典中的等待。
恩典不是无限期的,恩典有停止的时候,到了恩典停止的时候,人要得拯救,脱离神震怒的审判,就不再有门路了。主提醒众人要悔改,也劝勉人要及时悔改,因为神在恩典中的等待不会长久存留的,人若是不认识恩典,继续在浪费恩典而不肯悔改,他就只能接受既定的灭亡的结局了。
除掉悔改的阻挡
悔改是进入神的国的第一步,这一步走不好,进入神国的路就走不上,所以这一步非要走对不可。但是人天然的堕性,包括自大和过份的自信,都给要悔改的人产生极大的阻力,叫人拒绝悔改,继续留在谬误中。在一个安息日里,主在会堂里教训人,也医治了一个女人,她被鬼附病了十八年,主把她的病治好了。主作了这事,管会堂的就反对,说,‘有六日应当作工,那六日之内,可以来求医,在安息日却不可。’(14节)这又是老问题,在犹太人的地方,到处都给提出来,目的就是抵挡神的工作。这种心思就得要悔改,但人并不这样作,反倒坚持自己的错误。
注意传统与仪文,不注意实际
在犹太人的心目中,在安息日教训人是可以的,但在安息日医病赶鬼便不行。他们忽略了神定规安息日的实意,也没有注意到讲道和治病赶鬼,同样是把人从捆绑中释放出来。心灵的释放,和肉身的释放,结果都是把人带进安息里,享用安息。他们不注意安息的实意,却死死捉牢了安息日的条规的字句。这就是随性的表现,如今在基督教中,还是有同样的情形,只注意条文的字句,不留心神实在的目的。把神要释放人的心意,变成捆绑人的根据。这实在是人的大愚昧。
主在安息日治病是不是和律法的条文抵触呢?‘主说,假冒为善的人啊,难道你们各人在安息日不解开槽上的牛驴,牵去饮么?况且这女人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被撒但捆绑了这十八年,不当在安息日解开她的绑么?’(15~16节)主根据律法的原则来作事,主没有抵触律法,祂把律法的实意活了出来。但是人注意传统,注意条文,不注意神的心意,也不注意实际的果效。结果就是抵挡了主,也阻挡了他们自己到神面前去悔改,他们是被传统和条文捆绑了。
变质与掺杂
律法本来是好的,是属灵的,是把人引向神那儿去的。但是人的不对,把人的意见和习惯掺进律法里去,使律法在执行上产生了变质的效果。本来该是叫人享用安息的安息日,却因此成了捆绑人的安息日,成了人的重担。所以主用了芥菜种的比喻,和面酵的比喻,来向众人解明神的国在人中间的光景。
人的掺杂使神名下的工作发生变质。虽然不少弟兄看这两个比喻,是说到基督教在好的一面的发展,但从上文的意思接下来,我以为这两个比喻是提说到,神的工作在人的手中给弄坏。我也知道在以色列地有像树一样的芥菜,但是菜成了树总是一种变质的现象。接下去的面酵的比喻是更清楚的阐明这一点,外面的发大并没有加增三斗面的质量,也改变不了因酵所发生的腐败作用。人注意了外面的扩大,却不重视里面的变质,因此蒙蔽了人该在神面前悔改的心思,人给外观欺骗了。今天的基督教也跟当日的犹太人一样,忽视了人的掺杂使神的工作变质,基督教成了社会服务机构,作了地上政治的传声筒,也许会有人欣赏这一些,但神的心意并不是如此。愿主光照祂的儿女,像开导当日的犹太人一样。也给我们悔改的心,使我们能脱离人的掺杂,不使神名下的工作变质,好让神赐恩的心意完整的成就在人的中间。
进窄门──不跟随潮流和时代
主在往耶路撒冷去的路上走,有人问主得救的人是不是很少,主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但却把这个问题的焦点说了出来,人不肯悔改,是不能得救的,因为不先踏出第一步,人就永远走不到终点的。悔改是得救的第一步,不先走这一步,怎么可以得救呢!
究竟是什么原因叫人不肯走出第一步呢?人的天性都是喜欢舒服,喜欢人的称许,喜欢在人中间出头,这些天性使人很难放弃属地的好处。主给人指出,‘你们要努力进窄门。我告诉你们,将来有许多人想要进去,却是不能。’(24节)得救是要从窄门走过,还要努力去走,并且现今就要走。得救的机会是现在,不把握现在,将来是没有机会的。窄门要努力的走过,这门显然不是给人有今世肉身上的舒服,若不肯付上代价,人不会选上窄门的。多少人就是舍不得放下罪中之乐的生活,舍不得人间的名、利,和地位,因此不肯进入窄门,把自己留在救恩的门外。主为人的得救,连自己都为人舍了,而人却不肯为自己的得救,而舍去罪中之乐,和虚浮的荣耀,那实在是愚昧!
人的难处怕跟不上潮流,怕在时代中落伍,怕不讨人的喜悦,怕人对自己不谅解,不同情。我们不是说一定要停留在老祖母时代的生活方式里,但是在犯罪的浪潮高涨的时代,我们宁愿作一个落伍者。别人的讥诮算不得什么,要紧的是与神有和谐的关系,进窄门并不是一个损失,而是一个得。
外面接触主不解决问题
除了悔改以外,没有别一条路可以带进救恩,这路虽是窄,但结局却是宽大。人常发生一种错觉,以为不一定要经过悔改,只要接触一下主,就可以得救了。没有这样的一回事,不经过悔改,是不可能真的接触到主的。主在地上的时间,许多人都接近过主,但却没有接触到主,若是他们真的接触到了,事情就好了,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到那一天,有许多人到主那里去,但却给关在门外,不得进去。他们站在门外叩门说,‘主啊,给我们开门。祂就回答说,我不认识你们,不晓得你们是从那里来的。那时,你们要说,我们在面前吃过,喝过,也在我们的街上教训过人。祂要说,我告诉你们,我不晓得你们是从那里来的。你们这一切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26~27节)这一些人能说出他们在何处接近过主,听过主讲道,吃过主用神迹为他们预备的饮食,甚至是请主到他的家坐席,但是他们的心没有接待过主,没有悔改转向主,和主没有生命的关系。‘主认识谁是祂的人。’(提后二18)主也按名字叫祂的羊,主说不认识就是不认识了。人是从社交应酬上去认识人,主却是从生命中去认识人,不要自欺,只有悔改接受主的人才有生命,在外面接近过主的人还是与主无份无关的,神所要的是里面的生命关系。
神要的是里面的关系
在犹太人的意识中,他们以为自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那就当然是被神承认的,没有什么事物可以改变他们和神的关系,虽然神在历史上多次给他们经历到,并不是这种外面的关系,可以维持他们在神面前蒙悦纳,但是他们仍是执迷不悟。事实上,亚伯拉罕是因信神而蒙福,他的子孙也该是像他一样因信而蒙福,可是人的愚昧叫他们以宗教来代替相信,也因有了宗教而拒绝悔改。这一种意识使犹太人过份的自信,以为自己一定为神所收纳的,但在另一方面,又轻视外邦人,以为他们一定是与神无份无关,因为外邦人在诸约上是局外人,既没有割礼作神承认他们的记号,也没有律法表明他们是神的百姓。这一种自信叫犹太人忽略了悔改的必需。
主耶稣很严肃的说,‘你们要看见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和众先知,都在神的国里,你们却被赶到外面,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从东,从西,从南,从北,将有人来,在神的国里坐席。只是有在后的将要在前,有在前的将要在后。’(28~30节)以色列人被召成为神的子民是在前,但是他们不能凭祖宗的被召,来维持他们与神的关系,他们必须每一个人直接凭信心维持与神的关系。因为神并不是根据被召的时间长短,来决定人与神的正常关系,而是根据人里面的实际。外邦人虽是被召在后,但因他们肯接受相信主,他们也就进入神的国坐席。祖传的关系不解决问题,只有直接的信心才能把人连上神。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没有世袭的神的儿女,只有悔改信主的,才是真正的基督徒,可以在神的国中一同坐席。
心意转向主
‘人心比万物都诡诈’,人的心思若不转向主,人的诡诈就会更深重的把人绊住。正当主在讲论‘进窄门’而得神的国时,‘有几个法利赛人来对耶稣说,离开这里去吧,因为希律想要杀你。’(31节)比较路加廿三章8节来看,希律是否真要杀耶稣,那仍然是一个谜。但是这些法利赛人对主并不是安好心,表面上好像很关心主的安全,实际上是转湾抹角的拒绝主,他们的心思实在不是向主。什么事情叫人的心思不向主呢?对法利赛人来说,是他们重视宗教性的遗传,过于要得神的自己。一般说来,重视了主以外的人、事、物,都使人的心不向主。
人的诡诈是要阻挡主,不叫祂上耶路撒冷去接受十字架,但是主的心没有受影响,祂所注意的是神的心意的成全,今天我活,明天我也活,只要我活一天,我就是要神的心意成全,这就是主的心思。所以祂说,‘我必须前行,因为先知在耶路撒冷之外丧命是不能的。’(33节)这就是主的宝贵,祂不顾念自身的安危,只留心神的旨意成全。
主正面发出的警告,不是向希律,而是向耶路撒冷,就是居住在那里的称为神子民的人,祂为他们叹息,祂为他们愁苦,因为他们的心不向主。‘耶路撒冷阿,耶路撒冷阿,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把小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34节)在叹息中,主还是在等待,主对他们没有失望,虽然主宣告了他们拒绝主的下,但是主仍旧等待他们的心意回转,不因他们的刚硬而完全把他们放弃。祂在等待,一直等到那一天,神的百姓的心思回转归向主,一同承认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35节)
心思不转向主,叫人留在向主刚硬里。只有心思转向主,才是可以见到主的面的途径,才是人可以得神的国的第一步。主在忍耐的等待,不单是犹太人要回转,我们作神儿女的也要回转。求主帮助我们,叫我们的心思一直停留在祂身上,而不是流荡在祂以外。──
王国显《配得那世界的人──路加福音读经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