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主日学校
公元一七八零年,英国人罗拔·锐克斯(RobertRaikes)为了要帮助一些贫苦儿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同时又盼望带领这些孩子们认识基督,而开始在英国高士打的地方,设立了第一所简陋的主日学校。以后主日学校亦顺利地传播至美国、欧洲,甚至世界各地。
我国教会之有主日学,为时甚久。譬如,浸信会宣教士Jehu Lewis Shuck (叔未士)牧师夫妇先后在广州、澳门于1835年至1837年左右,即开始了主日学的工作(参:吴文乐著,「浸会在华布道百年史略」,1936年,第四至二十八页)。但迟至一九零七年基督教百年大会时,大家始感觉有相互合作的必要。当时大会就选出了一个二十人的委员会,负责磋商具体办法,终于在一九四零年,正式产生了中国主日学合会。
其实在产生合会的名称之前,就有具休的事工了。早在一九一一年,前华北公理会西教士都春圃牧师就负责这个工作,前后共有三十年的事奉。该会主要工作分为:文字、教育、布道、推广四大部份。所谓文字部,即专事编印主日学教材、教师训练课本及月刊等印刷物;教育部举办各种师资训练会和函授课程等;布道部推广教师爱心及提倡奋进布道等工作;推广部则举办大会及地方集会等事工。在主日学方面,该会于一九一一年出版了各种大小圣经画片及两面种主要课程:即普世主日学课程和主日学等级课程。该会对于提倡义工、训练师资等,在早年时期极为努力。曾翻译了英美教会通用的六种主日学教师课本;亦著实热烈地大肆提倡所谓 的设计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等。抗战胜利后不久,合会又曾出版了法兰绒教材及许多新颖的图画等,对于教会的主日学工作甚有贡献(参:缪秋笙著:「四十年来中国基督教宣教教育事工」。摘自金陵神学院志,1950年)。
虽然最初主日学之设立是为了儿童,然而不久之后,主日学的教导对象则扩大于各年龄人士之中;譬如,一八七二年美国的万国统一课程,即以主日学在——主日中,将相同的经文教导孩童与成年人(参:司马德原著,「宗教教育原理的检讨」,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67年,第三章)。纵使我们无法考证教会最早实施分级(按学生年龄)主日学的确实日期,然而,世界各地基督的教会均十分流行这样的分级制度。
主日学校的本身应该是个具有生长能力的有机组织,同时也当被视为是教会灵命推进的「发电厂」。主日学校除了能在教导、宣道事工上发挥她的功能之外,她亦是一个能促进教会团契增长,以及能提供认徒服事机会的所在。主日学的行政组织与管理、分级分班制、教材、教师训练等,都是不可忽略的。以下将分别就上述各项作精要说明,以供教会主日学事工参考。
主日学的行政组织与管理
主日学的行政必须要发挥其监督、联络、推动、合作和鼓励参与等的精神与行动。主日学校应由教育委员会负责直接的领导;一些能促进达成教育目标的组织部门,如:注册、教学、训练、探访、宣道、财务、节目、材料、音乐、文书、图书、总务等,尤须充分发挥彼此间的人与事的配搭功能。
确立工作目标与方向、聘请适当和优良的领袖(主日学校长、注册主任、圣经教师、秘书等)、定期召开同工及教师会议,以及配合教会其余各部门的事工等,都是主日学校行政管理运作的过程中所不可忽视的。
主日学校内部的组织不仅要配合在教会的全面事工中,还得协调各个分级与分班,作统合性的发展和努力。主日学校组织内的各位领袖,更要责无旁贷地负起策划、推动、监督、探访、教导、记录、招募师资、训练师资、选择教材,以及全面评估等任务。优良的行政组织和管理,是教会主日学校迈向成功教育之路的重要基石。
任用合神心意的同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同工往往是主日学生效法的榜样,他们的基督徒品格、人生观以及生活的见证,必定会深深影响到每一位学生。任何一位主日学的同工或领袖,除了必须是一位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外,还得具备保罗在提摩太后书第二章十五节所提出的条件:「竭力在上帝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G.S.Dobbins博士对于衡量一位合神心意的主日学教师的看法是这样的(参:G.S.Dobbins,The school in WhiCh We Teach Nashville:The Sunday School Board of the Southern Baptist Convention,1934,Chapter3.):
1.满有对工作的热诚和干劲儿;
2.具有爱主和爱人的心肠;
3.具备活的圣经知识;
4.对人性有深入了解;
5.具备教导和学习的才能;
6.熟悉教会和主日学校的事工;
7.有激励人和领导人的才干。
教会主日学同工可以试用以上的建议来作自我的评估,看看自己在那些方面称职或有不足,以作及时的补救。但愿上帝帮助每一位主日学同工,在教导和行政的事工中,彼此成全、相互建立。身为牧者的,也要不时地为这些同工们打气,给他们勉励、指导和安慰,让同工们在属灵的服事中,将生命历练得更加成熟。
此外,一些有「建立性」的行政资料,亦是配合有效发挥行政功能(包含对整个主日学组织的评估)所不可或缺的。诸如:各级主日学学生个人资料记录、探访记录、成绩记录、学生奖状、结业证书、图书借阅记录等。这些资料对于推动教会全面圣工,或强化组织和团契的功能皆有甚大助益。再者,有关主日学校的各式行政资料,诸如:同工会议记录、招生记录、布道记录、教学进度、教案记录、教师职前和在职训练记绿、教师个人资料(含基本资料、重生见证,和恩赐才干状况等)、事工策划方案、事工推动记绿与评估等,亦应妥善归于档案之中。「记绿的确可以显出整个主日学的长处与弱点、失败与成功的所在、它的需要和工作机会是什么、应该做些什么以求进步。教职员应按各种记绿的批示,做出工作效果的简撮,并常按照各记绿的显示,改进他们的工作。」(参:G.S.Dobbins 1934.ch.6)
主日学的分级分班制
主日学的成员自然就是每位参加的学生。理想的主日学必须重视按学生的年龄划分班级。基本上的划分情形是这样的:
分级名称 |
年龄 |
摇篮级 |
出生-2岁 |
育幼级 |
2-3 |
启蒙 |
4-5 |
初小级 |
6-8 |
中小级 |
9-10 |
高小级 |
11-12 |
少年级 |
13-15 |
高青级 |
16-18 |
大专级 |
19-24 |
成人级 |
25岁以上 |
老人级 |
60岁以上 |
目前各处的教会早已发现,主日学校不再仅仅是儿童或青少年人的专利学习场所了;因此,成年级的主日学逐渐如雨后春笋般地被建立起来。成年级的主日学若能采「纯单元」式的分级制,亦是很好和可行的分级方式。纯单元分级制的优点之一,就是它依据人们的共同特征来划分。譬如:年龄群、职业群、教育程度、角色特征(如,伉俪、双亲、祖父母)等。这样的集合人群,往往因着有彼此相似的背景、兴趣、问题、需要或困难等,而能产生更美、更亲密、更有学习动机和果效的团契。
主日学既然采取了分级制度,理当实行升级和结业典礼,以保持这个组织的实际意义和效率。其余诸如:空间的有效利用和分配;教室内部的装璜、陈设、清洁问题;通风和照明的设备;家具尺寸和数量的问题;教具设备、儿童玩具(注意安全性)、储藏空间设备等之房舍和各类有关事宜,亦应和整个分级制度善加配合。
各班级主日学的学生人数可视年龄和特殊状况来决定;原则上,儿童级采小班制较为理想,使各孩童可以获得教师充分的关注和照顾,对教师而言,小班制在维持秩序上会比较容易。事实上,不论任何一个年级的班制,亦应视教学的目标、课程性质、教学方法,以及某些特殊活动请况等,作为班级大小的考量因素。
主日学的教材
圣经是主日学的最主要课本。目前世界各教会主日学所采用的教材,大约有下列四种类型。
1.统一课程(Uniform lessons)
统一课程的特色,即是在每一个分级都学习相同的经文,但各分级有不同达成学习效果的目标。
2.同题课程(Unified lessons)
同题课程的特色,即是在每一个分级采用相同或有关的学习主题(theme),但使用不同的经文。
3.分级课程(Departmentally graded lessons)
分级课程的特色,即是各个分级各自订立学习的主题与经文。
4.等级课程(Closely graded lessons)
等级课程的特色,即是将学生由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为止,分成十二个年级,而每一年级使用自订的主题和经文。育幼级和成人级,亦可列入自成的年级中。
上述的四大类型课程,均各具优点和缺点,兹将各型课程的优、劣点,以及课程特色之实例,简单列表说明,以供各教会之教育委员会选择主日学教材之参考(参:Lawar-ence O Richards,The Key to Sunday School Achieve-ment Chicago:Moody Press,1965;pp32-33)
统一课程
(Uniform lessons)
级 称 |
课 程 |
优 点 |
劣 点 |
成年级 |
巴兰的驴子 |
1. 便于联合性(合班)的崇在拜。 2.便于全家人在家中的研讨。 |
1.由于这个课程是采五年、六年或七年的循环,以致所涵盖学习的圣经是有限的。 2.同样的课程不一定适合各年级的学生。 |
高青级 |
巴兰的驴子 |
||
中青级 |
巴兰的驴子 |
||
儿童级 |
巴兰的驴子 |
||
学前级 |
巴兰的驴子 |
同题课程
(Unified lessons)
级 称 |
课 程 |
优 点 |
劣 点 |
成年级 |
上帝怎样赦免罪人?罗三24-26 |
1. 各级若合班崇拜,均可取材相关的主题。 2.便于全家人在家中的研讨。 |
1. 采取相关主题的经文是有限的。 2. 于含盖整本圣经的教训。 3. 难于适用于各级的学生中。 |
高青级 |
当上帝赦免了我。弗四32 |
||
中青级 |
上帝对我有怎样的期望?加六14-15 |
||
少青级 |
保罗帮助友人学习饶恕。腓利门书 |
||
儿童级 |
亚比该求恕于大卫撒上二五章 |
分级课程
(Departmentally graded lessons)
级 称 |
课 程 |
优 点 |
劣 点 |
成年级 |
谦卑。腓二1-11 |
课程按照学生在心理、情感与智力等的发展情形来设计,更能促进健康的学习。 |
由于家人在不同的分级中各自上课,因此就不便于共同研讨。 |
高青级 |
得胜的基督徒生活。罗六章 |
||
中青级 |
一位新约的英雄——巴拿巴。 |
||
少青级 |
亚撒生平。代下十四至十六章。 |
||
小学级 |
耶稣在水面行走。约六15-21 |
||
幼稚级 |
耶稣喂饱五千人。约六15-21 |
||
育幼级 |
好帮手——撒母耳。撒上二章 |
等级课程
(Closely graded lesssons)
级称 |
课程 |
优点 |
劣点 |
成年级 |
约书亚的得胜 |
课程配合学生的需要及学习能力。 |
1. 难于举行合班崇拜。 2. 全家人的研讨更受限制。 |
高中三 |
明白上帝的旨意。 |
||
高中二 |
追求圣洁。 |
||
高中一 |
祷告。 |
||
初中三 |
顺服上帝。 |
||
初中二 |
信心的生活。 |
||
初中一 |
以亚蒙召。 |
||
六年级 |
耶稣医病人。 |
||
五年级 |
挪亚听从上帝的吩咐。 |
||
四年级 |
大卫与歌利亚的故事。 |
||
三年级 |
摩西的祷告 |
||
二年级 |
基督受死。 |
||
一年级 |
上帝的创造。 |
||
启蒙级 |
顺服父母。 |
||
育幼级 |
神看顾我们。 |
比较项目 |
统一课程 |
同题课程 |
分级课程 |
等级课级 |
|||
1.区分 |
全校各年级教受相同的课程(但课程目标有别) |
各分级教授不同之课程,但其课程目标相同。 |
每一分级各班教授相同的课程。 |
不同的课程教授每一个年级 |
|||
2.年级阶段 |
自幼稚级(或初小级)至成人级 |
自初小级至成人级(育幼级与幼稚级之课程不在课程目标相同之限内) |
自育幼级至成人级全在内 |
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 |
|||
3.教师调度之需要量 |
每一分级一位教师 |
每一分级一位教师 |
每一分级一位教师 |
每一学校年级一位教师 |
|||
4.课程循环年期 |
课程5-8年循环重复使用 |
课程随着各分级而循环:育幼级、幼稚级为两年;初小、中小、高小级……等为三年 |
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课程均以一年为一循环。 |
||||
5.圣经涵概量 |
圣经涵概量受限,仅35%-5O%之圣经含量。 |
圣经的涵概量与所选定之课程主题一样多 |
圣经的涵概量占有极高之百分率 |
||||
6.主题的选择 |
选择对所有学生均合适之主题。 |
选择一组与预定目标有关连之主题。 |
课程内容之选择仍依各年龄阶段之学生需要而定夺。 |
||||
7.课程与崇拜之关连 |
整个学校课程与崇拜均有极密切之关系。 |
初小级至成人级间的课程关系并不那么紧密。 |
在每一分级中有极密切关系之可能。 |
课程与崇拜的关连基于学校年级之上。 |
|||
8.时令上及一些特别之强调 |
定了日期的课程是可能在时令、节期等上有所特别之强调。 |
没有定日期的课程,可无拘束的在课程中强调某些时令、节期。 |
|||||
9.最适合之校型(大、中、小) |
此种课程大半使用于小型主日学校中。 |
此种课程十分易于适应,并合适用于各型主日学校中 |
此种课程易于适应,合适被使用于任何大、中、小)型之主日学校中。 |
此种课程极适用于各型主日学校中。 |
|||
兹将各类主日学课程之更详细状况以图表和文字说明如下(参:Lawrence O. Richards The Key to Sunday Scgool Achievement.Chicago:Moody Press,1965;pp.34)说明:格内有网点部份,乃课程推进其间所有的缺憾。
评估主日学教材的标准
选择或撰写合用的教材是主日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一切教材当以圣经为核心,并不时作必要之修订或增补内容,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以下让我们由四个重要的教材评估标准,作为选择和撰写教材之原则:
1.评估神学
a.功课是否以圣经作基本?
b.功课是否合乎圣经真理?(「耶和华如此说」)
c.功课是否保持圣经真理的平衡性与一致性?
d.圣经以外的材料是否使用得正确?(如:历史材料、地理材料、例证……)
e.基木的教义有否被强调?神学思想是否正确、清楚?
(是否包含救恩、基督徒的生活、以及基督徒的成长与事奉?)
f.是否有耶稣基督的爱贯穿在课程当中?好的课程是以基督为中心,带领人更深切地认识耶稣基督。)
2.评估教育学
a.课程计划是否适合该年龄阶段?
b.课程内的一切活动皆能发生教导的作用吗?(包括课前活动、崇拜、音乐、奉献……)
c.课程内的手工教材有教导的作用吗?
d.学生们使用学生本的情况如何?
e.课程内建议那些教学方法?合用吗?
f.教材是否促进直接的圣经研究?
3.评估学生与课程的关连性
a.圣经课程传达了「有用的」(可以应用的)各面真理吗?
(1)课程目标清楚吗?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发生关连吗?
(2)课程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力行出来吗?
b.所有的例证/故事以及应用等都有生活上的真实性吗?(切忌使用荒谬的例证。)
c.所有的教材内容皆配合学生的程度吗?
(1)注意学生本:是否有艰深的字句?图画大小?太深?不清楚?
(2)注意教师本:对不同年龄的讲解之用辞、用字是否合适?
4.评估教学力
a.教学计划中有否建议多项教学方法?
b.所建议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用?是否有意义?
C.课堂中会使用到圣经吗?
d.是否有课外作业来继续帮助学生们研读圣经?
e.有否将课程目标清楚说明并具体达成?
f.教案计划是否条理分明?而且是按部就班?
g.所建议的教学方法是否容易使用?对于较不常使用的方法是否提供特别的使用说明?
h.课文之文句是否使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话语?
i.若有应当让学生参与讨论的问题,是否也在教本中建议出来?
j.出版社是否有附带预备一些相关的教学辅助?
主日学的教材和课程,务必要达到使学生能熟练应用上帝话语在日常生活中的目的。主日学校就是一个教导人学习圣经的场所;主日学校的教师得尽一切的努力帮助学生接受基督,过正常的基督徒生活并为基督而活。教材是为了给学生使用的,然而教师教授功课的目的并不只是传达教材的内容而已;教师乃是使用教材去教导「人」。
主日学校的师资
唯一能够使你作成一位「属灵而又成功的主日学教师」的人,就是你自己。没有一个人是天生的成功的教师,只有靠着上帝给你的恩典,好好学习他的话,并发展蕴藏在内的潜力和才干,这样,你就会成为一位既属灵,而又成功的主日学(圣经)教师了。
圣经教师的任务是非常重大的。以下所举是笔者多年来观察圣经教师在教导事工中所产生的「诟病」,值得圣经教师作深思和反省:
1. 教师本身不全备的圣经知识与属灵体验,致使教学不够平衡、完整,并缺乏活力及感动力。
2. 教师以自己为教导过程的中心(teacher—centered),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以致学生无法达成「个人化」的学习。
3. 教师对备课缺乏热诚(如:草草备课,以为将故事或例证讲述完毕即可;未花心思去预备教材);以及忽略积极地去考核学生灵命的成长。
4. 教师不懂得如何备课,缺乏思考、归纳、解经等的能力,而且对选择及组织教材的知识和经验亦显不足。(也许学生也不全听懂教师所说的话)
5. 沉闷呆板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机或甚至毫无学习的兴趣。这有可能是教师心中没有清楚的教学目标所致。
6. 教学仅有「知识」的供应,或「情感」刺激,但缺乏提供「实践」(即[应用])的步骤、方法,以致学生难以获得生命改变的途径,学习的过程就因此会显得松散、无力、无趣、和千篇一律。
7. 教师经常忘记(也许没有这种习惯)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个人生命经历的见证——给人的印象与实际是在「教书」(「圣经如此说……」),而非「教人」;甚至所教导的不过是「二手传播」——教的是他人的经历,自己毫无身受经历的同感。换言之,教师木身没有经历(没有见证)可言,因而学生得不着认同和仿效的对象。
8. 教师个人的属灵生命不受人钦佩,以致学生对教学的内容不知如何去认同;事实上,教师个人这种「信仰与生活脱节」的现象,对学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是更严重的。
主日学教师不仅是教会中的属灵领袖之一,同时也是教授圣经和神学的最重要教师之一。因此,主日学的教师应当具备下列各项基本资格:
1. 与主有美好的关系和丰盛的灵命。
2. 有充分的圣经知识,并能正确地解经。
3. 能把握教导和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和灵命成长的目标。
4. 乐意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亲近学生,并分担他们的困难;做到热爱学生过于喜欢所教导的功课,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和属灵的牧者。
5. 细心地备课,且能诱导学生产生自动学习的动机与兴趣。
6. 经常练习、改进并熟练地运用各样的教学方法。
7. 能持续性地进修,在灵命和学识上多有充实。
8. 懂得鼓励学生并和他们一块儿成长。
9. 乐意关心学生的家庭,经常和他们的家长保持联系。
10. 保持和同工之间的良好配搭和人际关系。
主日学教师的训练可分为两方面,一是职前的训练,另一则为在职训练。职前训练是为了让教师能得心应手地于未来担任教职的预训。事实上,由于教导的工作在日新月异地进步中,教师亦须配合时代趋势去更新教学的技术。因此,教育委员会亦当重视为教师安排在职的训练,使每位主日学和圣经教师的教导职事,常有「更上一层楼」的进步和更新。
教育委员会可以设计一套长期能使用的主日学师资训练课程。每年至少举办两期的职前训练(约四十小时或更多),尽量储备优秀的人才。职前训练的内容至少要包含七个重点:
1.研习基要真理及圣经神学。
2.熟谙圣经本文和故事。
3.研习各年龄阶段之发展心理学。
4.学习规划课程、确立教学目标,以及编写教案等。
5.练习各种教学方法(学与做同时并进)。
6.研习教育原理、布道法、门徒训练和教会增长等类的课程。
7.观摩主日学教学或参与作助教。
每位职前训练结业的准教师,在担任教职之先,最好先要通过师资合格考试,才正式由教育委员会颁发资格证书,加入主日学教导的行列。许多教会并不重视这一点,以致许多主日学教师在任职之先,未曾被要求去接受任何训练,只凭着所谓的「负担」或「兴趣」就接下了教导的重任。试问,一个没有受过军训的军人,如何能上前线作战呢?作为基督精兵的主日学教师,岂不更得慎重?
教会除了忽略主日学教师职前训练之外,仍然有几个不正确的观念流行在教会之中。以儿童主日学来说,总认为主日学只是教一般小孩,谁都会教,反正小孩子好骗、好哄;或说教主日学是姐妹们的工作;主日学是托儿最好的地方,只要孩子们不吵闹、不发生危险,能让家长安心作礼拜就好,随便教教就可以了;既然主日学教师不够、教室不够,就让所有的孩子一块儿合班吧!只要他们不太吵就行了。诸如此类的问题,往往成了拦阻主日学量与质之增长和进步的困难,同时也是教师感觉受挫的原因之一。
再以儿童主日学来说,更令人难过的,是许多基督徒父母并不懂得关心孩子灵命的长进,而忽略了督促孩子在这一方面的成长。此外,许多教会主日学教室不够、设备不足、桌椅购置不当(大人、小孩使用相同的桌椅),常常以「将就」、「马虎」的态度来应付,实在是一种「不健康」的现象。主日学并不需要豪华的设备,一切的购置应以合用、好用与耐用为首要原则,并使学生在独立研习或相互研讨的学习情况中感觉便利。
教师职前训练固然每年可以安排特定的时间,然而,在职训练最好能更有弹性地经常举行。举例来说,牧者、教育部主任或主日学校长,利用平时的监督,即可随时对教师作积极性的建议和辅导;又如,在教师周会或月会中,教师们彼此研讨教学心得,评估得失和交换意见等,都可列入为在职训练的一部分。再者,教育委员会可经常举办有关基督教教育方面的讲习或座谈,以及为教师安排有计划的读书或某些特殊的训练课程,这些都是促进师资进步的方式。严格地说,在职训练和进修,乃是主日学教师长远甚至是一生的计划和目标。一个不求长进的教师,是绝对不能应付和满足常在长进中的学生之需要的。事实上,基督徒父母重视儿女的灵性教育,亦是对主日学教师最好的精神鼓励和支持。家长愈是看重和支持,主日学校就能办得更好。
教会主日学既然是为每一位参与教会的男女老幼所预备的,就应当看重这项工作,并寻找和储备优秀的人才作教导的委身。徒有爱心、热诚而没有训练,是很难使任何人成为一位成功的主日学教师的。有形的师资班训练和自修、观摩的无形训练,都是每位主日学教师所能把握的学习和成长机会。唯一能够使你做成一位「属灵而又成功的主日学教师」的人,就是你自己。
研习作业:
1.试绘出贵教会主日学的组织图表,并写出各部门之工作职责。
2.试观察贵教会主日学的分级、分班制度,并试作评估。
3.试为贵教会的主日学教师,分别拟定一个职前和在职训练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