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信徒离世与基督再来
圣经定义“末世”为:基督初来与再来之间的时期。基督第一次来时,引进了末世(来一
1-2;来九29),从第一世纪的信徒至今日的我们,都活在末世(林前十11;太二四1-3)。基督随时都可能再来,所以我们要儆醒等候(太廿四22-24)。我们可能在基督再来之前离开世界,或是继续活着直到主降临;“信徒离世”是属乎个人,“基督再来”是关乎整体,这两件事是圣经“末世论”的主要内容。一、信徒离世
基督徒经历死亡,离开世界,到天上与主基督同在;这与活在今世比较而言,是好得无比的(腓一
23);然而信徒最大的盼望,是“最后终局”,即基督再来时身体复活,灵魂身体完全得赎(多二13;罗八23)。在“离开世界”与“基督再来”之间,称为“居间之境”。1.
身体的死亡圣经论到身体的死亡,与灵魂的死亡有区别(太十
28;路十二4)。“身死”是肉身生命的终止或失丧(路九6;约十二25);是身体与灵魂的分离(传十二7;雅二26)。死亡是罪的结果,也是罪的刑罚(创二17,三19;罗五12-17,六23),这并非自然的事,乃是显明神的义怒(诗九十7-11),是神的审判与定罪(罗一32,五16),是律法的咒诅(加三13);是人心所恐惧害怕的(来二15),是人最后的仇敌(林前十五26)。为何基督徒要经历死亡呢?“身体的死亡”对基督徒而言,有何意义?
(1)
“死不再是罪的刑罚” 督徒已经蒙基督救赎,脱离罪责,基督已为我们偿清罪债,所以我们不再被定罪;由此可见,“死”对我们而言,不再是罪的刑罚,其恐怖可怕已经废去(罗六23,八1;太十28)。(2)
“死是离开堕落世界的通道” 我们信主得救,不是一步登天,在进入天家之前,乃是在堕落世界行天路历程;我们仍须经过死荫的幽谷,死乃是今世旅程的终点,进入天上更美家乡的通道,到主耶稣为我们预备的天家住处(诗廿三4;约十四1-3;来十一13-16)。(3)
“死表明在地上的工作已经完成” 神的计划里,人在世的年限都有定时(传三1-11;徒十七26)。主基督在世卅三年,传道三年,所托付的工作已经完成(约十七4,十九30);保罗为主殉道,已打完美好的仗、跑尽当跑之路、守住所信的道(提后四7)。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他们息了劳苦,作工的果效随着他们(启十四13;林前十五58);他们进入天家,享受主人的快乐(太廿五21、23)。(4)
“死是我们成圣过程的终点” 世的苦难是堕落世界所不可避免的,神容许苦难临到我们身上,是神的美意管教,为叫我们在祂的圣洁上长进(来十二6-13),因祂叫万事(包括苦难与死亡)互相效力,叫祂的儿女得益(罗八28);经历死亡,使我们得以晓得与基督一同受苦,效法祂的死;使基督在我们身上照常显大(腓一20,三10);忠心至死,必得着生命的冠冕,与基督一同得荣耀(启二10;提后四8;罗八17)。死是最后的苦难;死后,我们的灵魂就完全成为圣洁了(来十二23;帖前五23;启六11,七9-17)。2.
居间的境况主看圣民之死极为宝贵(诗一一六
15),因当基督徒身体死时,他们的灵魂已被成全,完全圣洁,进入天上的耶路撒冷,加入天上的敬拜生活(来十二22-24;启五9-13)。换言之,他们已得荣耀(罗八30)。有人相信死后有“炼狱”,但是毫无圣经的根据。另有人相信死后“灵魂睡眠无意识”,但是,圣经明说是意识清醒,对话交谈,参与事奉,享受喜乐(路十六22,廿三43;腓一23;林后五8;启六9-11,十四13)。身体的死亡,决定了将来的命运。对不信的人而言,死后不再有机会得救(路十六
26;来九27;彼后二9;犹7);救恩只在今世向世人提供(林后六2,太廿二1-13,廿五14-30)。最后的审判,是按照各人在今生所行的;顺从情欲在今生撒种的,必在死后收其恶果(林后五9-10;彼前四6;加六7-8)。对信徒而言,死了就是有益处(腓一
21),因为死后灵魂进到天家与基督同在。然而,灵魂与身体分开,并非最佳状况;身体是用来经验与表达的,没有身体乃是受限与不全。所以,我们并非愿意“脱下这个”现在的身体,乃是热切盼望“穿上那个”复活的身体(林后五1-4)。基督徒最大最终的盼望,是身体复活,与“已成全的灵魂”复合为一体,成为身体灵魂皆完全得赎的人(罗八23;帖前四1-17;腓三20-21)。“居间之境”是指我们在死与复活之间的状况,比活在今世更好;“身体得赎”则比“居间之境”更好。事实上,“得着复活的身体”是最好的;这就是神在天上为我们存留的,是基督从死里复活,为我们得着的盼望与基业(西一5;彼前一3-5)。哈利路亚!二、基督再来
圣经清楚教导我们:基督必要第二次降临。主基督多次提到祂的再来(太廿四
30,廿五19,廿六64;约十四3);祂升天之时,天使也作见证(徒一11);新约书信里,一再强调此事(腓三20;帖前四15-16;帖后一7-10;多二13;来九28)。1.
基督再来之前的事件在基督再来之前,五件重要大事必先发生:
(1)
“福音传至普世万民” 基督再来之前,天国的福音必须传遍天下(太廿四14;可十三10);福音的呼召传至万民,外邦人信主的数目要添满(罗十一25)。(2)
“犹太人大批悔改信主” 以色列人将悔改归向主,其数众多,因蒙拣选的余民必会全数归主(罗九27,十一5、25-32;林后三14-16;赛卅七31-32)。(3)
“大背道与大灾难” 末世必有严重背道之事发生,罪恶加剧,不法的事增多,人的爱心冷淡(太廿四12;帖后二3;提后三1-7,四3-4)。普世罪恶滔天,引致可怕的大灾难,是空前绝后的。如果那些日子不减少,无人可存活;只是为选民,那日子就减少了(太廿四21)。(4)
“敌基督的出现” 在使徒时代,敌基督之灵就已经在世上,已经有好些敌基督的出现(约壹二18,四3)。然而,在基督再来之前,将有一位罪恶化身的人,被称为“大罪人”与“沉沦之子”,抵挡神高抬自己,自称为神,受人敬拜(帖后二3-4)。(5)
惊人的征兆与奇事” 灾难如战争、饥荒、地震从开始就有,如同产痛的起头(太廿四6-8);到了末后,频度与强度越演越烈,急剧惊人。天空也有恐怖的预兆,天上众星坠落,天势万象震动(太廿四29-30;可十三24-25;路廿一25-26)。2.
基督的再来上述的的征兆事件发生之后,基督将驾着天上的云降临。基督再来的日子,的确是近了(来十
25;雅五9;彼前四5),然而,没有人可以准确断定其时间,连天使或人子也不知道(太廿四36)。基督来临的方式有五特征:
(1)
“突然不测的” 基督再来,是像贼来一样的突然不测(太廿四37-44;帖前五1-3;启十六15;彼后三10);(2)
“明显可见的” 基督再来,是在众目睽睽之下的公开显现(林前一7;彼前一7;提前六14;提后一10,四1、8;多二13;启一7);(3)
“大能荣耀的” 基督再来,是在荣耀云彩的光中大能降临(太廿四30;启一7;帖后二8);(4)
“大有响声的” 基督再来,有号筒大声吹响与天使长的宣告(太廿四31;林前十五52;帖前四16;彼后三10);(5)
“凯旋得胜的” 基督再来,用口中的气灭绝那“大罪人”(帖后二8);死人都因祂而复活(林前十五21-23);万膝要向祂跪拜(腓二10-11);祂要毁灭一切的仇敌,以及最后的仇敌“死”(诗二8-9;林前十五25-26)。 基督再来的目的,是要引进将来的世代,永恒的国度;这是藉着“叫死人复活”与“最终的审判”达成的(约五25-29;徒十七31;罗二3-16;林后五10;腓三20-21;帖前四13-17;彼后三10-13;启廿11-15,廿二12)。3.
千禧年(1)
四派看法 关于启示录廿章一至六节所记的“基督作王一千年”,依据“照字面或意喻解”以及“主再来是在千禧年之前或后”的不同论点,大体上产生了四种解释:a.
“后千禧年派 Post-millennialism” 认为基督在千禧年之后再来。千禧年自福音时期,就已开始,直到现今;到了千禧年结束时,基督就再来。藉着福音的广传,基督不断的得胜,神的国前进扩张;万国中多人归主,犹太人也悔改信主,普世的属灵大复兴接踵而来,直到基督再来,带来最终的审判。b.
“历史性的前千禧年派 Historical Pre-millennialism” 认为基督在千禧年之前再来。祂的再来引进了千禧年;在此大约一千年(不坚持照字面解)的时期,恶者被捆绑,基督与祂的子民在地一同作王,大批犹太人悔改信主,是黄金时代,但是邪恶仍存。千禧年末了,撒但被释放,迷惑列国,在歌革玛各的大战,被基督彻底毁灭,撒但被丢入硫磺火湖;然后,死人都复活,接受最后的审判。此派视“被提”(信徒被提至空中与主相遇)是在大灾难之后,与“基督再来”同时发生,是“灾后被提派”。 一般称上述的“前千禧年派”为“历史性的前派”,以与后来晚近的“时代主义式的前派”作区分。c.
“时代主义式的前千禧年派 Dispensational Pre-millennialism” “时代主义”强调以色列与教会的区别,并以此来解释发展其特有的细节论点:认为千禧年国是犹太性的,基督在耶路撒冷作王,圣殿重建,恢复献祭,字面应验旧约对以色列的预言。另外,时代主义者将“基督再来”区分为两次:大灾难之前“信徒被提”时,称为“基督为圣徒而来”;灾难之后千禧年作王统治时,称为“基督与圣徒同来”。此派一般是“灾前被提派”,也有“灾中被提派”。d.
“无千禧年派 A-millenialism” 认为千禧年是指教会时期,从基督道成肉身直到祂再来之时;一千年是意喻的数字,代表神国度的整个时期,不能按字面解;其间多长无人知晓,因基督再来之时间不在启示范围之内。换言之,此派认为并无“前派”所说那样的一千年,因此,被称为“无派”。此派认为“千禧年”透过教会已在实现中,因此自称为“实现派”。(2)
评估 事实上,上述四种“千禧年”看法,皆已超出启示录廿章的范围,牵连到对整卷“启示录”的解释,新约与旧约的关系,解经学的立场,甚至基督教历史观的看法。各派皆有其吸引人的优点,亦都有其困难之处。面对“基督再来”如此重要事件,各派看法自然是注重讨论前前后后的细节。然而,“基督再来”的中心关键是“基督本身”,并非“千禧年”伴随事件的时间次序;我们不应高举这些细节问题,遮掩了整个事件的中心:“荣耀的耶稣基督”。天必留祂,等到万物复兴的时候,正如神从创世以来,藉着众先知的口所说的(徒三21)。对于爱慕祂显现的人而言,最重要的是:儆醒祷告,忠心事奉,喜乐等候,迎接主来(彼前一5-9),与约翰同说:“阿们!主耶稣阿,我愿你来!”(启廿二20)■ 作业(讨论题目):
一
. “身体的死亡”对于基督徒而言,有何意义?二
. 何谓“居间之境”? 基督徒与非基督徒的“居间之境”有何不同?三
. 基督再来之前,必先发生的事有哪些?四
. 基督来临的方式有哪些特征?五
. 何谓“千禧年”?有哪四派的解释?你的看法与评估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