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神学:以信学神
一、何谓“神学”
“神学
Theology”是由希腊字“Theos 神”与“logos 学”所组成,意即“学习认识神”。简言之,“神学”即是“学神”,乃是灵修、敬拜、赞美的生活。诚如中世纪神学家阿奎纳 Thomas Aquinas 所言:“神学乃是为神所教导、教导我们认识神、引导我们归向神”。所以“神学”就是“灵修,灵命造就”,就是圣经所说的:“属灵的人用圣灵所指教的言语,将属灵的话,解释属灵的事,给属灵的人听”(林前二13)。“神学”是以“圣灵所指教的言语”(即圣经,神的话)来学习认识神。我们必须照着神自己所启示的来做神学讨论与研究。正如现代神学家巴刻 J. I. Packer 给“神学”所下的定义:学习聆听圣灵在圣经中所说的话,照着遵行来改正指引我们的生活。因此,在谈论神学之前,必须先以“主啊请说,仆人敬听”的心谦卑聆听神的话。唯有如此,神学研究才会正本清源,才会带来生活的实效。如此的神学才会使人真正认识神,学神。真正认识神的人,必然爱神、服事神。所以,“神学”就是学神、爱神、事神,这是一体的三面,缺一不可。诚如十二世纪的著名祷文“每日求主三件事”所说的:“更清楚认识你,更亲密爱你,更紧紧跟随你”。这应是每一位神的儿女(学神的人)的心态与心愿。由此可见,神学并非只是研究一些关于神的事情,乃是亲身认识神,与祂有生命连结的关系。神学即是生命的工作,也就是信仰与生活,并非理论与空谈。所以,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就不能从事真正的神学研究。
二、“神学”的前提
希伯来书十一章六节告诉我们,人必须有“信”才能到神面前来从事神学研究(即过“学神”的生活),得神的喜悦,此即神学的前提。凡到神面前来学习认识神、爱神、服事神的人,必须“信”两件事,即在信仰的“根基
foundation”与“功用 function”两方面:1.
“信有神”──信仰的根基照原文直译应为“
believe that He is 信神是神,如其所是”。换句话说,来到神面前的人,首先不只是要相信有神的存在,更是要相信这位神是自有永有,绝对的真神;人不可照着自己有限的想法,不论是来自意念(赛五十五8、9)、理性(伯十一7)、经验(赛四十18),或传统(可七8、9)自以为是地来认识神。人必须照着神所定规的方式来学习认识祂,即照祂在主基督耶稣里所启示的,不然神学研究就变成“世人的理学、虚空的妄言”的俘虏,依循“人间的遗传、世上的小学”求新求变(西二6-10)。换言之,神学乃是藉着“信”来学习认识神、传讲神、荣耀神、享受神。“信”是从听道而来的,而听道是从基督的话(即圣经)而来的(罗十17)。神学可说是以研读神的话、信靠神的话来认识神。所以,以圣经为本的“信”才是神学的根基。2.
“信神赏赐那寻求祂的人”── 信仰的功用不信的人、没有信心的人不要想从主那里得什么。因此,神学的出发点必须是信心,寻求神在基督里的启示。此处“寻求”是指“专心真诚寻求”(耶廿九
13;徒十五17),也就是以心灵和诚实,在圣灵里按真理来敬拜神。换句话说,寻求神的人必须以在圣灵里的心灵,按真理的诚实来学习认识敬拜神。事实上,天父同时在寻找这样的人来敬拜祂(约四23-24)。主应许凡寻找的就必寻见,叩门的就给开门(太七7-11)。神对那寻求祂的人所给的赏赐是极大的(创十五1),那“赏赐”是永生、荣耀、尊贵、平安(罗二7-10),是灵魂的救恩,与那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彼前一8-9)。诗篇四十三篇三至四节乃是每一位寻求学神之人的祷告与所得的赏赐,因为神自己就是我们最大的喜乐。我们的好处不在神以外,唯有神才是人的最大福分,所以“追求神自己、讨神喜悦、得神赏赐”才是神学的真正的任务与功用。三、“信”的真谛
既然“信”是学习认识神的先决条件,是神学的根基且带出神学的真正功用,我们必须弄清楚“信”的真谛是什么。圣经所说的“信”并非现今世人众说纷纭流行的看法,如“随意乱信、迷信、自信”等;“真实的信”也不等于同意接受圣经道理而已。
1.
冒牌的“信”圣经里提及一些不同种类的“信心”,与“真实的信”有别,因不能带来得救的果效:(
1)传统的信心:理智上依照传统认同圣经真理,却没有在灵命生活上有真诚的回应,此种信心对真理并不认真,对所信的对象未产生生命关联(徒廿六27-28;雅二19);(2)暂时的信心:良心或情感上受到感动接受了圣经真理,但是生命没有真实的改变,此种信心经不起环境苦难的考验,不能持久(太十三20-21;来六4-6;提前一19-20;约壹二19);(3)神迹的信心:看见或经历了神迹奇事而愿意接受圣经真理,然而本末倒置,追求“迹”超过追求“神”,对神没有真实的认识委身,此种信心会因追求神迹而走偏,或因未能继续得到神迹而萎缩丧失(太十六1;徒八9-25,十四11-18;林前一22)。2.
“信”的真义圣经所说的“真实的信”就是“得救的信
saving faith”(提后三15)。圣经旧约强调此“信”的基本意义为“确定、实在、可供立足的确据”。新约关于“信”的教导,乃是承接旧约发展成一特定的用法:强调信者与所信对象之间切身亲密的“真实信靠”关系。因此,“信”含有两方面的意义:(1)客观事实层面,指“信仰”即所信的具体对象或内容;(2)主观经历层面,指“信心”即信者本身的委身投入。这两者密不可分,是同一体之两面,缺一不可。总的来说,“信”就是:以真实可靠的主为中心,确实向祂委身投靠。3.
“信”的焦点圣经希伯来书十一章一节说:“‘信’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未见之事的确据”。这清楚表明“信”是确定实在的(“实底、确据”),正如以上所述。因所信的主耶稣是真实可靠,所以祂就是信心的实底与确据。至于“信”与“所望之事、未见之事”的关联,十一章全章告诉我们:“信”就是心灵的眼睛看见了肉眼不能看见的(
13节、21节);“信”就是心眼注目看肉眼看不见的主,所以十二章二节总结说:“仰望为我们的“信”(原文直译)创始成终的主耶稣”。圣经所说的“信”就是注目仰望基督。4.
“信”的中心基督乃是你我“信仰与信心”的中心,祂更是你我“信”的本源,祂为你我的“信”创始成终。换句话说,是主耶稣创作你我的“信”,信心是从神而来的(弗六
23),因此“信”绝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真正的“信”是不看自己(不依赖人的理性、经验、传统为最高权威)。所以“信”不是知识学术上的自我判断,也不是一厢情愿的自我投射;“信”绝非勉强自己去接受明知与事实相反的事,更非在不明真假时作赌注式的选择。简言之,“信”就是“放下自己,进入基督”。5.
“信”的根据“信”并非来自理智的辩论或情感的经验或教会的传统。真正的“信”是根据真理,所以才是确实的。而主的话就是真理(撒下七
28;约十七17)。因此,归根究底来说,“信”是从“基督的话”来的(罗十17)。圣经就是基督的话,我们要将之丰丰富富存在心里(西三16),才会有充充足足的信心。所以“信”的根据是神的话即圣经。总而言之,“信”乃是透过圣经,在基督里,对创造主救赎主上帝,在理智上真实认识、情感上热诚皈依、意志上完全交托,所产生的“生命关联”与“生活方式”。基督徒的生命与生活乃是本于这样的“信”,以至于这样的“信”,此即“义人必因信得生、因信而活”的真义(罗一17)。四、结论:以信学神
神学既然是学神,即我们信仰与生活的全部,当然是要根据圣经、以基督为中心,所以神学是“信”的活动与工作,必是本于信以至于信。神学是以“信”为始,以“信”成终。所以,神学不应追求新奇怪异的教训,或荒渺无凭的话语,因这些事只生辩论或揣测,并不增进你我的灵命生活与福音事工。研读神学的动机,除了学习认识神,不容有它。任何不以信为本的神学观念,虽可流行得势于一时,但终必失败破产,因“并不发扬(和合本作“发明”)神在信上所立的章程”(提前一
3-5)。神学即神的圣工章程,完全是在“信”里(in faith)藉着“信”(through faith)来执行实施的。唯有因着信,才能产生神学学神的三大果效(即神在基督里向我们所定的旨意):“常常喜乐、不住的祷告、凡事谢恩”(帖前五16-18)。综合以上所述,我们可下结论说:“神学乃是以信学神”。让我们一起“因着信”来学习认识神。唯有如此,神学才是活的,才合神的心意,才有生命,才会直到永远。因为“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十七3)。■ 作业(讨论题目):
一
. “神学”是什么?请根据圣经下一定义。二
. 神学学神,其前提有哪些?三
. 圣经所说的“真实的信”是什么?与世人流行的看法有何不同?四
. “信”的中心为何?“信”的根据又是什么?五
. 何谓“以信学神”?请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