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著作

在讨论约翰福音中有关再来与其他末世主题之前,我们必须先作一些题前探讨。常有人争论说,这本福音书与符类福音比照之下,出现一种二元论,对未来有直接的教训。符类福音所呈现水平的一面,看到神在历史中拯救的作为,一直到达最后的巅峰。约翰福音呈现的泰半是垂直的一面,看到神的拯救作为是属天的,而且是在现今存在大地之上的『真实』世界。两种观点都有福音书的支持。人子是从天上降下来的(三13);他使命的巅峰是在他『被举起来』吸引万人来归向他的时候(十二32)。他给人类『永生』,是不属地上存在范畴的属天生命(三16)。真理是隐藏在象征语言之内的(生命的水、粮、葡萄树),是属灵的。

随着这观点,我们看到基督的使命正向着历史终极的颠峰迈进。耶稣的『时候』,在受难和复活时出现曙光,是人类历史决定性的重要时刻。这个『时候』进展到教会的活动(见第七章约翰对的教会教义),信者与世人之间会有冲突(十七18),但神的百姓将得以增加、扩张(参十 16;十一 52;廿一 15-17)。若不承认约翰福音拥有纵横两面的概念,便不能公正地了解约翰的教训了。

另一件事是『实现末世论』的问题,特别是约翰福音引起的。C.H.Dodd的理论虽经过一些修正,却仍得到广大的喝采声。他认为在话语的启示意义上,国度只能从耶稣的使命中看到,而与未来无关。根据这种看法,对期待未来的启示模式是一种曲解,唯有更属灵的『已实现的』末世论,才能代表耶稣的真正地位。在约翰福音里,当然有耶稣以现今就是末世的记载。人已看到那荣光(一 14);审判概念对一些未来事件不像现今这般真实;不信的已经被定罪(三18);这世界受审判是『现在』(十二 31)等等。

    这些地方虽然无可否认,但不能将约翰的全部末世论都局限在『现今』。有几处经文(如五 28,29;六 39,4O,44,54;十二 48)都含未来的重点,不可能对实现末世论低头。为了应付这两种主流,有人(如 Bultmann)就认为这些经文是后来添加的;这种说法受到很严厉的批判。也有人(如 Boismard)认为,启示的型式是约翰的早期意念,而实现的型式则是他成熟时的概念。不过,我们也可以把约翰福音中的现在与未来因素结合起来,和符类福音一样。事实上,我们可以说约翰福音具有两方面的因素,它不仅复证了符类福音,也使约翰的整体表现成为符类福音的补充,而不是对立。

当然,在重点上无疑是有其不同之处,但却表现出耶稣对使命的目前与未来的观点。我们不能说约翰所反映的,是基督徒仍对末世的时间感到迷惑;因为不是他们创造出末世论的张力,而是在耶稣的教训中已经表露无遗了。C.F.D.Moule对此张力的看法颇值得推荐,他认为现在与未来的张力,是对个人和团体话语重心的转移。如果耶稣对个别信徒时,是以现在为中心,而对大众时则以未来为中心,那么这就是个令人满意的解释了。教会也只有在未来才能臻于完全了。

约翰福音最明显记载耶稣预告自己再来的经文是在十四3:『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这是补充他要去的话(参十四28),自然是指未来的事。有些人认为,这里的再来是指一个人临终的时候,或是五旬节圣灵的降临。若然,便抹杀了耶稣再来的事实了。有些经文对此说法似有所帮助,譬如约十四 18(『我不撒下你们为孤儿,我必到你们这里来』),不像是指耶稣的再临。约翰福音里,耶稣所说有关再临的一切话,都可以作别的解释。不过,若想除掉这启示型的未来再临,是没有足够根据的。约六 39,4O,44,54一再出现的『末日』,明白包括对未来的前瞻,对未来派和约翰福音末世论的现今层面,都是最好的支持。

约翰书信比约翰福音较少提到基督的再临。但在约壹二28,约翰勉励他的读者要住在基督里,『这样,他若显现,我们就可以坦然无惧』,这个显现是确定的,只是未提供细节。这是件众所皆知的事,明显为基督徒划出一个重要的时机。这经文中没提到所『惧』的是什么,很可能是指审判。

另一节含有此意的经文是约壹三2,这是展望再临的经文,并且断言基督显现时我们必要像他。像新约中其他经文一样,约翰壹书以再来作为伦理净化的动机(约壹三3,『凡向他有这指望的,就洁净自己,像他洁净一样』)。

约壹二 18提到『末时』,在经文中是关联到敌基督的出现。约翰这段话可从两种方式来解释:一可认为与『末日』的意义相同,一般人都认为是从升天到再临间的这段时间;另一方面也可说是指末日的最后阶段。后者的说法比较有问题,因为难以解释过去的长久延迟。前者虽不能说完全没有难题,但却不会那样尖锐。

�">l